“互联网+居民服务”开启智慧社区新篇章

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武昌区徐家棚街着力智慧社区、居家养老及社区服务多样化,以“互联网+服务”为核心,探索出一条创新推进社会治理新路径。

A社区治理平台智慧化

水岸星城社区地处徐东商圈、沙湖之滨,现有居民4472户,11000余人。近年来,社区秉承“红色领航、惠及民生、智慧社区、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用智慧+党建+物业+民生+警务创新治理工作方法,扎实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水岸星城社区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强化“服务居民、打造特色、构建和谐”思路,整合资源,探索“四+四”社区党建工作法。党建“四”行动即“激活行动”发挥党员作用、“联席行动”搭建组织平台、“共建行动”深化工作内容、“党群互动”打造居民连心桥;党建四“+”即“党建+施策”提升党员水平、“党建+网格”建立宜居社区、“党建+文化”丰富精神家园、“党建+信息平台”擦亮智慧党建品牌。

打造红色物业,提供智慧便捷服务。2017年伊始,水岸星城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借助“三方联动”机制,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人员交叉任职,成立“联动驿站”,收集民意处理矛盾,共同解决小区事关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同时,社区联手福星智慧家开发智慧社区手机APP,添加“红管家”版块,用“找书记”“社区活动”“办事指南”“志愿平台”等系列窗口,为居民提供丰富、智能、快捷、人性服务。

智慧双语警务室,是武汉市首个功能设施设备齐全的社区警务室。配备自助服务区、VR体验区、纠纷调解区、智能沙盘模拟等,警务人员配合社区、物业、业委会处理小区内各类矛盾纠纷,并用双语为小区内249位来自15个国家的境外居住人士提供办事咨询服务。

智慧社区远不止如此。水岸星城社区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思路,成立联动驿站。“五联共创”即组织联建当龙头,联合辖区共建单位、非公企业、群团组织共同参与,通过党建联席会决策重大矛盾问题解决;服务联办暖民心,社区开拓服务内涵,服务群体不只局限于社区居民,将辖区单位及共建单位员工都列入社区服务对象,定期开展如技能培训、身体健康检查、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治安联防保平安,社区联合警务室,与共建单位逐一签订包涵治安责任条款共建协议,划分责任区域,群防群治,确保辖区安全稳定;活动联搞展风采,激活各个社会单元社会功能,共建共管共享美好家园。

B开展居民服务更贴心

社区治理智慧化,居民服务更精准更贴心。“网格化”管理搭建多元治理平台。社区“邻里议事厅”,秉承“民事民议民受益,民事民管民满意”宗旨,大到惠民项目征集、惠民资金使用、活动开展,小到社区微公约执行,凝聚群众智慧,彰显参与力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运用民主协商方法开展社区治理工作,提供更为精准的社区服务。

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治理。通过引进成熟社会组织和培育“本土”新型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建设。武汉侨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陈亮烹饪名师工作室引导居民健康饮食、揽秀为民服务中心开展青少年亲子阅读活动、爱熙社工服务站参与社区特色品牌打造等各项社区服务,实现“专业事专业人做”。

壮大志愿服务新生力量。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注册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社区居民总数的15%。每年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扶老、助残、帮困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达到12次以上,努力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真正实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美好愿景。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服务内容。居民怀念往昔岁月,成就了三角路社区村史文化品牌建设。“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三角路社区居民经过“城中村”改造后,十分怀念过往的生活经历。为满足居民需求,三角路社区筹建还原村史村貌的村史馆。2015年12月,三角路村史馆对外开放;2016年8月,成立三角路村史协会;2016年10月,取得武汉市社会组织助力计划项目;2017年3月,收集村中的故事;2017年5月,老党员一起畅谈村中老故事;2017年8月,参加徐家棚街一居一品项目评审会获第一名;2017年10月,参加武昌区一居一品项目评审会再次获得第一名好成绩。三角路村史文化特色品牌建设,让文化精神代代相传。

完善应对机制,让问题落到实处。针对居民提出的诉求,社区组织业委会、物业、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等多方协调,进行上报、追踪和反馈,让问题真正得以解决。今年以来,顺利解决三角花园电梯问题、消防问题、胶囊房问题,切实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大大提升社区治理成效。

C创建居家养老新模式

借助新技术、新平台,让社区治理“温度”再提升。

按照武汉市“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三年计划,未来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三助一护”服务。徐家棚街老年人服务中心作为试点,积极探索创建可学、可示范的中心辐射“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取得显著社会效益。

社区老龄化问题,促成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三角路社区打造老年宜居工程,在2800平方米的党群活动中心内设置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增加健康理疗设备、改建老年活动中心、活动广场,新建宜居长廊、居民议事亭。利用惠民资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开展快乐美食班、化妆班、老人生日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老人们热捧,让他们的老年生活笑口常开。

幸福满园春,宜居在三角。三角路社区引入“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凭借先进科技手段提升为老服务。10月3日,武汉市市长万勇来到三角路社区调研居民养老建设,充分肯定和赞许了新型社区为老服务方式,并提出要行稳走远,持续发展,把“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打造成全市惠民利民的“重器”和“利器”,将其复制、推广,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更高效居家养老服务。

水岸星城社区艺术团2009年成立,团队人数300余人,平均年龄55岁,下设合唱、舞蹈、声乐、模特、乒乓球、太极剑等7支队伍。选拔从文工岗位上退休的专业人员、自学成才的爱好者担任老师,以志会友、以趣成团,各团队合理制定全年活动计划,365天天天有活动,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承办文化艺术节,为居民送欢乐、送健康、送文化,成为凝聚邻里感情的纽带,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THE END
1.锚定智慧家庭市场:移动爱家打造万千家中的AI家随着科技的广泛渗透与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深化,家庭生活的场景正逐渐变得丰富多彩,中国家庭的需求也因此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今,人们愈发追求健康且充满个性的生活方式,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实现高效管理,更渴望在家庭中感受到温馨与安心。 早在数年前,中国移动推出“和家亲”产品,为家庭用户提供安全便捷http://www.xinhuanet.com/info/20241012/001a8452ce3e4a28acda31c0d8862603/c.html
2.“互联网+居家护理”是一种不能被忽的服务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发布了“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如果用“浮光掠影”的看这条新闻,这不就是“互联网+医疗”吗,会觉得“平淡无奇”。如果保持一种深度思考的习惯,你会读出这件事情背后很多东西,感叹这种模式,对现有模式具有“颠覆”冲击性。 https://www.jianshu.com/p/dc29f02408e0
3.厦门弘爱医院启动我省首个“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标准化试点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卫健委近日联合下达的通知,厦门弘爱医院成为福建省首个“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今天,这个标准化试点项目正式启动。那么,“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是怎么运作的?它会为市民带来怎样的便利?下面我们来连线正在弘爱医院采访的记者王旭,请他为我们介绍一下。王旭,你好! https://www.xmtv.cn/xmtv/2023-09-15/c271b7f48d5401a5.html
4.“互联网+护理服务”近日,唐山市人民医院放化七科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为我科出院患者提供了鼻空肠营养管拔除,解除了患者痛苦,赢得了患者及家属好评! 我科出院患者为老年男性,患食管癌,出院后继续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放射治疗后出现的不适症状,如吞咽困难、食管黏膜水肿,导致无法进食的情况,为此给患者行鼻空肠营养管。现放射治https://www.tsrmyy.cn/Html/News/Articles/5088.html
5.“互联网+护理”项目让患者居家享受专业护理服务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加剧,失能、高龄、空巢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日益增长,母婴、慢性病等人群的护理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作为新型的医疗服务项目应运而生。目前,市一院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和协作单位中,市一院和东海县人民医院已成熟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急、难、熬等护理问题。 http://www.lygyyjt.com/xkxz/detail.aspx?Id=608
6.‘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社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养老服务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居家养老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兴起。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解决了社会老龄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开启了养老服务业的新篇章。 http://zhangwoo.com/v2/detail.aspx?id=16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