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教育技术装备站(电教站),市高新区社管局,市临空经济区学校,市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学区,市直各学校:
根据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省电化教育馆)《关于转发<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组织开展“中国梦-行动有我”系列活动的通知>的通知》(鄂教信函〔2021〕7号)文件要求,为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和丰富中小学生及幼儿影视教育,请各地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参加2021年度“中国梦-行动有我”系列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对象
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均可参加。
二、活动安排
1.线上培训:2021年6月-9月,中央电教馆将组织开展线上专题培训,具体内容另通知。
3.遴选推报:省中心(馆)组织专家评审,遴选优秀作品推报中央电教馆参加全国展播活动。
三、奖项设置
根据各地作品报送数量、质量和专家评审意见,省中心(馆)将颁发获奖证书。
四、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孝感市交通大道266号市教育局5楼教育技术装备站信息发展部,
附件:
1.2021年“中国梦-行动有我”系列活动参训名额分配表
2.“中国梦—行动有我:2021年全国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和教育案例征集展播活动”指南
3.“中国梦—行动有我:2021年中小幼学生‘成语中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指南
4.“中国梦—行动有我”系列活动联系表
孝感市教育技术装备站孝感市电化教育馆
2021年6月1日
附件1:
2021年“中国梦-行动有我”系列活动参训名额分配表
校本德育课程案例
成语中国微电影
孝南
2
汉川
安陆
应城
云梦
孝昌
大悟
高新区
1
双峰山
临空经济区
孝感市实验小学
孝感市玉泉小学
孝感市晒书台小学
孝感市体育路学校
孝感市航天小学
孝感市文昌中学
孝感市楚澴中学
孝感市丹阳中学
2021年6月14日前报孝感市电化教育馆,为鼓励广大师生参加,参训名额不设上限。
附件2:
中国梦—行动有我:2021年全国中小学
校本德育课程和教育案例征集展播活动
指
南
活动主办单位
2021年3月
目录
一、活动简介
二、活动主题
三、实施建议
四、参加对象
五、作品要求
(一)校本德育课程
(二)教育案例
六、活动流程
(一)活动平台搭建
(二)组织培训
(三)作品报送与推荐
(四)作品展播
七、活动组织
八、注意事项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要求,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促进学校德育创新,提高中小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校本德育课程的整体水平,中央电化教育馆特组织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中国梦—行动有我:全国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和教育案例征集展播活动”。
通过该活动推动建设一批方向正确、内容完善、载体丰富的具有示范性的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典型教育案例,展示、推广学校优质校本德育课程建设与应用成果,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校德育融合创新发展。同时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所有符合要求的作品将在“中国梦—行动有我:2021年全国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和教育案例征集展播活动”平台(以下简称:活动平台)上展播,借助互联网传播功能,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鼓励广大中小学教师和社会公众对展播作品进行转发,以扩大该活动的影响力,发挥更大的社会教育价值。
1.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奋斗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国家情怀,形成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意识,养成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
4.生态文明教育
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认识大自然,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形成文明的自然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5.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尊重生命,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对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做好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适应社会环境。
1.学校领导、专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共同参与校本德育课程建设。
2.选取校本德育课程内容时,须认真审查地方、学校的文化资源,从教育性上予以把握,剔除不合时宜的内容,将最优秀的地方文化展示出来。
3.德育课程的设计要基于本地实际和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共鸣,获得真实的体验。
4.在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及应用过程中,要积极建设、积累高质量的数字德育资源,探索“互联网+”条件下人才培养新模式。
5.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线上校本德育课程专题培训。
全国中小学校和中小学德育教师。
本活动中的作品特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符合本校实际需求的校本德育课程。主要包括校本德育课程视频资源和校本德育课程文字说明。校本德育课程文字说明要有课程的总体设计、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价。活动参加对象为全国中小学校。每所学校仅限报送一套校本德育课程。校本德育课程由若干节课时组成。
1.内容要求
“校本德育课程视频资源”需选题明确,内容科学完整、构思精巧、表达合理,能够引人深思,作品画面剪接流畅,视听效果好,具体要求详见表1。“校本德育课程文字说明”按表2的要求填写。
表1校本德育课程视频资源内容要求
主要内容
具体要求
选题
课程围绕此次校本德育课程的活动主题: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注:不能选题成语故事)
内容
1.构思精巧、独特,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观看性。
2.内容完整充实,科学正确,有层次,准确,不短缺。
3.视角新颖,具有创新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4.表达富有层次,呈现形式合理。视频资源内容应是课程的一部分,且具有教育意义,不能以PPT课件讲述、文艺汇演、班会课课堂实录以及一次德育活动的实录等形式呈现。
价值
1.能够体现出作者将德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能够引人深思,潜移默化地对受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技术
1.片头符合活动要求。布局合理、美观。
2.画面、声音清晰,声画同步,镜头稳定,构图合理,光线、色彩、配乐处理得当;剪辑作品转场、剪接流畅。
课程说明
课程目标描述明确,课程内容深刻、详实,课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表2校本德育课程文字说明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课程名称
课时数
课程主题
适用年级
课程开发者
(最多6名)
整体叙述本校本德育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及特色,要求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不超过2000字。
应用建议
详细描述应用方式和建议。要求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不超过1000字。
视频资源名称
视频内容
视频时长
备注
视频一
视频二
……
2.技术要求
“校本德育课程视频资源”按主题上报,每个课程可以包含多个视频资源,所有的视频资源累计时长不少于10分钟,不多于30分钟,每个视频资源不超过300M,所有视频资源总大小不超过1GB。视频资源推荐使用高清制式,视频压缩推荐采用H.264编码方式,码流率在512Kbps至2Mbps之间,封装格式推荐使用MP4。视频资源片头文字需显示视频资源名称、学校名称、作者,片头规定时长10秒以内。上传的视频资源名称与校本德育课程文字说明中的视频资源名称须保持一致。
每个课程附一份“校本德育课程文字说明”文档,以PDF格式提交,字数不超过3000字。
本活动中的教育案例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本次上报的视频校本德育课程,对所开展教育活动的故事性描述分析。活动参加对象为全国中小学德育教师。以学校为单位报送,每所学校不得超过8篇。
教育案例的内容主要包括:选题、内容、价值等要求,其中教育案例的内容由案例背景、问题、问题的解决、分析反思等构成,具体要求见表3。
表3教育案例内容要求
1.案例紧扣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案例主题突出,方向正确,思想健康,积极向上。能够体现“家乡味”。
2.案例是以本次“中国梦-行动有我”上报的视频德育校本课程为依托,应用该课程所开展的教育案例。
1.案例有对德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际发生事件的故事性描述,主题鲜明,情节完整,故事生动,有典型性。
2.案例包含一个或数个疑难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措施。措施切实可行,易于操作。
3.案例能事理结合,透过事实分析本质,能结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有对问题解决过程及策略的理性思考,有一定思考深度,能反映教育规律。
1.案例体现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效果,具有教育意义。
2.案例具有启发性,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
表达
表达准确,逻辑清晰,叙述简洁,文笔流畅。
教育案例以PDF格式提交,字数不超过5000字。
2021年5月1日-7月31日,中央电教馆为各省提供省级活动平台软件系统,各省电教馆负责省级活动平台的运维,具体事宜请联系中央电教馆活动联系人。2020年已部署活动平台的省份,沿用已部署平台。
2021年5月1日-9月30日,中央电教馆组织开展“中国梦-行动有我”系列活动线上专题培训,具体内容另行通知。
1.作品报送
2021年8月1日-10月15日,以学校为单位,在所在省的活动平台(各省在转发文件前应明确省级活动平台网址)上参加活动,统一上传本校的校本德育课程后,再上传教师报送的教育案例。报送单位需对报送作品进行把关,确保报送作品内容健康向上,不触犯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涉及色情、暴力等其他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
2.省级推荐
2021年10月16-31日,各省电教部门按40%的比例向中央电教馆推荐符合要求的作品。
3.央馆推荐
2021年8月,报送作品在省级活动平台上进行展播。11月,各省推荐作品在国家活动平台进行展播。作品免费供广大中小学教师参考、使用。
中央电教馆:主办单位。负责活动的统筹组织,为各省提供省级活动平台系统软件,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作品指导与培训,开展作品推荐、展播和推广等工作。
省级电教部门:实施单位。负责本地区活动的组织实施,统筹制定活动方案,落实开展活动所需经费,协助中央电教馆组织系列培训活动,组织中小学校在省级活动平台上传作品,做好向国家活动平台的作品推荐工作,负责省级活动平台运维。
2.报送者需处理好作品上传前的保密问题,并确保该作品在报送前未公开发表展播或参加其它赛事(校级以上)。
5.对于所有报送作品,均视为报送者同意中央电教馆拥有其作品的使用权,中央电教馆可以任何形式将报送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6.本项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央电教馆所有。
附件3:
中国梦—行动有我:2021年中小幼学生“成语中国”
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指南
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成语富于哲理而又形象鲜明生动,表现力特别强。此次活动围绕德、智、体、美、劳等主题,由各学校及幼儿园统一组织学生自主选择教育性强、故事性强、易于演绎的成语,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进行创作,以学校或幼儿园团队形式参与,演绎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成语。
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演绎成语故事,更好地领会成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展现他们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激发中小幼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创新素养、艺术素养与信息素养。为学校和幼儿园创新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新路径、新方法。
所有符合要求的作品将在展播活动官方网站上播出,并择优推荐在各大视频网络平台播放,借助互联网传播功能,向社会传递中小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以扩大该活动的影响力,发挥更大的社会教育价值。
学校及幼儿园可依托地方历史和文化资源选择成语,重点围绕下列主题创作微电影。
1.德: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2.智: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
3.体: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4.美:培养审美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5.劳: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三、参加对象
全国普通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校学生。
四、实施建议
1.微电影的创作要以学生为主体,学校领导、专家、教师、家长和社区成员可指导或共同参与。
2.选取微电影内容时,应遵循“反本开新”的原则,保证成语的用法、用意无误。
3.在微电影创作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微电影特点、学生身心特点,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各方面能力和素养。
4.在微电影开发及应用过程中,要积极建设、积累高质量的数字德育资源,探索“互联网+”条件下人才培养新模式。
5.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微电影制作系列培训。
(一)作品类型
真人表演类微电影和手作视频动画微电影均可采用普通话或英语配音,如使用英语配音需添加中英文字幕。
(注:微电影剧本作品不能独立报送,须为已报送微电影作品的配套剧本)
(二)内容要求
作品主题需关联一个主要成语,围绕德、智、体、美、劳,思想健康,演绎正确。作品情节完整、构思合理、人物鲜活。具体要求详见表1-4。
表1作品主题关联的成语选择要求
关联成语选择范围
建议选取正式出版的成语词典中收录的成语,优先选择教材中出现的成语。由于以下成语在2019年、2020年的活动中出现频次较多,为保证活动中成语的丰富性,在2021年的活动中不建议选取以下成语。
不建议选取以下成语:
闻鸡起舞、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狐假虎威、自相矛盾、铁杵成针、愚公移山、勤能补拙、三顾茅庐、一诺千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拾金不昧、掩耳盗铃、孟母三迁、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凿壁偷光、邯郸学步、铁杵磨针、不耻下问、一鸣惊人、滥竽充数、高山流水、程门立雪、亡羊补牢、凿壁借光、滴水穿石、水滴石穿、半途而废、买椟还珠、拔苗助长、黄粱一梦、百里负米、孺子可教、毛遂自荐、仗势欺人、天道酬勤、言出必行、尊老爱幼、孔融让梨、刮目相看、画蛇添足、磨杵成针、专心致志、薪火相传、精忠报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众志成城、郑人买履、熟能生巧、道听途说、囫囵吞枣、讳疾忌医、一叶障目、坐井观天、此地无银三百两、寸草春晖、锲而不舍、取长补短、手不释卷、自强不息、杯弓蛇影、对症下药、俭以养德、井底之蛙、刻舟求剑、一饭千金
表2真人表演类微电影作品内容要求
作品依据的成语故事和据此创作的作品,应突出德、智、体、美、劳教育的目标。
作品应能传递正能量,积极向上,与新时代主流文化价值观一致。
作品依据的成语故事和据此创作的作品,可以是根据成语原意创作的;也可以在不违背成语原意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演绎,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对成语本意的演绎,不能穿凿附会、张冠李戴,也不能用同音字偷换意义。
作品情节完整充实,有层次,能够讲清故事,人物关系清晰,剧情精炼不冗长,不短缺。
作品构思巧妙,成语演绎合理。
人物特色鲜明,具有典型意义。
表演
演员表现自然、到位,真实,台词清晰有感情,能与剧中人物融合,能够感染观众。
片头符合活动要求,布局合理、美观。演职员要素齐全。
画面、声音清晰,声画同步,镜头平稳、应用恰当,作品剪接流畅,配音配乐得当。
创新
作品在选题、立意、表达方式等方面展现独特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表3手作视频动画类微电影作品内容要求
道具
道具场景符合故事主题,采用手工制作,造型有特点,有想象力、创造力。可使用不同材料进行道具、场景制作,如:黏土、剪纸等。
作品在选题、立意、表达方式等方面展现独特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表4微电影剧本内容要求
剧本情节完整充实,剧情精炼不冗长,不短缺。
剧本构思合理,情节、悬念、细节、巧合设置合理。
剧本人物特色鲜明,具有典型意义,人物形象真实,能被观众认同。
台词语言生动有趣,符合角色性格。
能够将剧本中的文字(画面)转化为视觉语言,具有画面感。
风格
剧本符合微电影技术规范,能够体现出创作者的独特风格。
剧本整体风格一致,艺术表现不跳脱、不断裂
格式
以文学剧本、故事板或分镜头剧本的形式提交。
剧本内容详细、充分,信息交代完整。
(三)技术要求
1.真人表演类微电影作品时长控制在5—10分钟,手作视频动画类微电影作品时长控制在3—10分钟,微电影剧本作品不少于1000字。
2.微电影作品片头文字须显示片名,标明“本作品为原创,绝无抄袭”;如需使用他人的拍摄素材,其时长不能超过全片时长的20%;片尾文字应显示主创人员名单、指导教师名单、学校名称、演职人员名单。
3.微电影作品拍摄器材(软件)不限具体品牌和型号,要求画面清晰,声音清楚,提倡标注字幕,上传视频大小不超过300MB。视频推荐使用高清制式,视频压缩推荐采用H.264编码方式,码流率在512Kbps至2Mbps之间,封装格式推荐使用MP4。
4.微电影作品提交时,每个作品需准备一张图片,作为作品在网页展示时的封面图片,图片类型为.jpg,图片大小不超过300KB,尺寸大小为230*145px;另外每个作品需准备一段200字以内的内容简介。
5.微电影剧本以pdf格式提交。
2020年5月1日-9月30日,活动主办方联合各省电教部门组织开展系列专题培训,具体内容另行通知。
2021年8月1日-10月15日,以学校为单位,在所属省级活动平台(各省在转发文件前应明确省级活动平台网址)上参加活动,每个学校指定一名教师作为活动联系人,统一上传本校的微电影作品后,再上传微电影剧本作品。
报送单位需确保作品为学生主创,准确填报作品作者及指导教师信息,对报送作品进行把关,确保作品内容健康向上,不触犯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涉及色情、暴力等其他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不得重复上报同一作品,作品名称不要使用书名号。
2021年10月16日—11月15日,各省电教部门按报送作品总数的40%向中央电教馆推荐符合要求的作品。
(四)宣传推广
1.中央电教馆:主办单位。负责活动的统筹组织,为各省提供省级活动平台系统软件,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作品指导与培训,开展作品推荐、展播和推广等工作。
2.省级电教部门:实施单位。负责本地区活动的组织实施,统筹制定活动方案,落实开展活动所需经费,协助中央电教馆组织系列培训活动,组织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报送作品,做好向国家活动平台的作品推荐工作,负责省级活动平台运维。
3.中小学校(幼儿园):活动主体。负责本校(园)作品的组织与报送,需做好作品选题把关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作品征集展播活动,确定专业的指导教师,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台和校园社团的作用。
2.报送者需处理好作品上传前的保密问题,并确保该作品在报送前未公开发表展示或参加其它赛事(校级以上)。
3.作品需保证原创。主办方不承担包括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出现上述纠纷,主办方保留取消其参与资格及追回奖项的权利。
6.对于所有报送作品,均视为报送者同意中央电教馆拥有其作品的使用权,中央电教馆可以任何形式将报送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7.本项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央电教馆所有。
附件4:
“中国梦—行动有我”系列活动联系人表
县(市、区)负责单位
学校
活动
姓名
部门
职务
校本德育课程
成语中国
备注:请各县市区组织填写该表,于2021年6月14日前将此回执电子版及盖章扫描件发送至145508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