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础:在满足冲切、局部承压等计算要求前提下,尽量采用低强度等级混凝
土,但不应小于C25;
3.墙、柱:按轴压比等计算结果选择C25(C30)~C45分段采用,标准层以
C25(C30)为主;除特殊情况外,C50以上慎重选择;
4.梁、板:优选C25(C30),另同层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墙、柱相差不宜
大于二级;
5.地下车库:C30;
6.圈梁、过梁、构造柱:C20(受力钢筋采用HRB400时为C25)。
注:因《GB50010-2010》要求“砼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相应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C25砼对于受力构件的计算配筋存在不利影响、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较低、采
用C30为规范导向和市场趋势、C25与C30砼的价格差距较小等因素,建议主要受力
构件均以C30为最低强度等级;但C25对于裂缝的控制优于C30,故控制方法应为:
项目负责人应以函件或会议纪要等形式向建设单位确认主要构件最小砼强度等级选用
C25或是C30。
1.2.2Z2:钢筋的选用:
1.受力钢筋(墙、柱、梁纵筋、板受力钢筋等)应优先采用HRB400钢筋;
2.梁、柱箍筋应优先采用HPB300钢筋,如计算需要可采用HRB400钢筋;
3.墙纵向、水平分布钢筋应优先采用HRB400钢筋,其他分布钢筋(板分布钢
筋,温度应力钢筋)可采用HPB300、HRB335钢筋;
4.圈梁、过梁、构造柱主筋可采用HRB335或HRB400钢筋;
5.大样、线脚中受力较大钢筋可采用HRB400或HRB335钢筋,构造钢筋可采
用HPB300、HRB335钢筋。
注:同一工程同一阶段应慎重选择同直径不同级别钢筋的混用,除业主特殊要求外原则不采用冷拉钢筋。
1.2.3Z3:钢筋混凝土容重取值:
6.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26.0kN/m3
7.框架结构:26.5~27.0kN/m3(公共建筑时取大值)
1.2.4Z4:填充墙体恒荷载取值:
1.全煤矸石空心砖(含砌筑砂浆):
1)外墙200mm厚:
(10kN/m3×0.2m+20kN/m3×0.05m)×h=3.0kN/m2×h
2)内墙200mm厚:
(10kN/m3×0.2m+20kN/m3×0.04m)×h=2.8kN/m2×h
3)内墙120mm厚:
(10kN/m3×0.12m+20kN/m3×0.04m)×h=2.0kN/m2×h
2.加气混凝土砌块(含砌筑砂浆):
(7.5kN/m3×0.2m+20kN/m3×0.04m)×h=2.3kN/m2×h
(7.5kN/m3×0.12m+20kN/m3×0.04m)×h=1.7kN/m2×h
注:1.开门、窗洞口砌体墙荷载按上述标准以实际情况取用;
2.厨房、卫生间等隔墙铺贴面砖时,单面附加荷载不应小于0.5kN/m2,即单面铺贴为:
1.8+0.5=
2.3kN/m2;双面铺贴为:1.8+0.5×2=2.8kN/m2;
3.阳台外圈应考虑后期封窗荷载,不小于1.0kN/m2。
1.2.5Z5:一般住宅楼、屋面恒荷载取值:
1.楼面:一般住宅(建筑面层不超过5cm)取用1.4~1.5kN/m2,局部结构降板
等情况按实际取值(填充物应尽量选择轻质材料)。
2.上人屋面:应按实际做法计算取值,建筑材料找坡单向排水长度不大于6米
时,建议取值:4.0kN/m2(未考虑坡屋面不利布置);
3.不上人屋面:应按实际做法计算取值,建筑材料找坡单向排水长度不大于6
米时,建议取值:3.5kN/m2(未考虑坡屋面不利布置)。
注:1.上述荷载取值不考虑楼板自重,建议在软件中勾取“自动计算楼板自重”;
2.种植屋面以实际情况取用。
1.2.6Z6:施工堆载的考虑与取值:
地下室顶板、首层楼板及群房屋面应根据施工现场布置情况考虑施工堆载(按
活荷载考虑),考虑堆载时活荷载取值不小于:5.0kN/m2;但当顶板覆土大于600
时,施工堆载与覆土荷载不应同时考虑,活荷载仅按正常使用要求取值。
1.2.7Z7:消防车荷载的考虑与取值:
消防车道及消防登高面荷载应按照顶板结构形式和板跨按《GB50009-2012》取
载折减确定合理取值(按活荷载考虑),基础计算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
1.2.8Z8:景观荷载的考虑与取值:
地下车库顶板荷载确认工作应与景观设计单位密切配合,对景观局部荷载较大
处特殊考虑,如不具备与景观交流条件,也应待景观设计完成后复核荷载是否
满足要求。
1.2.9Z9:楼层单位面积质量参考值:
一般住宅标准层:13~15kN/m2。
1.2.10Z10:住宅上部结构钢筋、混凝土含量指标:
一般住宅上部结构钢筋、混凝土含量指标不超过表1.2.10数值:
表1.2.10上部结构指标建议值(结构面积)
注:1.钢筋含量与混凝土含量包含正负零以上剪力墙、柱、梁、楼板、空调板、窗台板、阳台栏板等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含外墙线脚、屋顶构件、圈梁、过梁、
构造柱的构造钢筋与混凝土,不含预埋件钢筋、砌体拉结筋、混凝土墙梁与砌体间加
挂的钢筋网等。不含施工措施(如马凳筋等)与耗损部分钢筋与混凝土;
2.按结构投影面积(减去洞口);
3.已考虑安徽省关于“直径14mm及以下钢筋不得焊接”地方性要求的影响,预估钢
筋消耗量约为2~3kg/m2;
4.6层以下房屋若设置闷顶(即多一层屋面),表中对应数值应放大1.1倍。
5.上部结构的数据适用于标准层层高2.9~3.1m,对于标准层层高不属于该范围的情况,
层高每增加减少0.05m,指标增加减少1%。
1.2.11Z11:非人防地下车库结构钢筋、混凝土含量指标:
非人防地下车库钢筋、混凝土含量指标不超过表1.2.11数值:
表1.2.11非人防地下车库结构指标建议值(结构面积)
注:1.以上钢筋含量为按基础形式按独立基础+防水板确认,若基础采用其他形式(例如梁板式基础)钢筋含量应乘以1.10的系数;
2.地库按单层停车考虑(负一层高不大于
3.9m,负二层高不大于3.6m),覆土:1.2~1.5m;
3.桩基础、抗浮措施等钢筋、砼含量未计入上表值。
1.2.12Z12:剪力墙墙体配筋规则:
一般住宅剪力墙墙体竖向、水平分布筋及拉筋布置详表1.2.1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