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雅洁吴卫(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摘要:浅叶克己先生是日本现代著名的平面设计师,通过分析他字体设计作品的主要特点,揭示出创作上的三大特色,即运用水墨技巧融入电脑字体的表现手法,强化点、面在线性的字体设计中的构成作用,通过字体笔画的变化将文字创作图形化。浅叶克己的字体设计作品在传统与现代、设计与艺术、字体与图形中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这是其作品之所以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关键词:传统与现代;字体设计;水墨;构成;笔画
1背景
2浅叶克己简介
3浅叶克己字体设计作品分析
在浅叶克己平面设计作品中对传统的继承,除了民族观念、民族审美、民族绘画外,他对民族文字特别是书法十分偏爱,文字不仅仅是传承文明的符号,在他那里还被升华为一种造型语言。[3]浅叶克己说过:“文字有三个层面,一是书写在表面上的文字;二是语言学意义上的文字;还有就是激发人们的艺术想象力的文字。”[4]浅叶克己正是用人类最直白的语言交流工具——文字来进行设计,用最简洁、最精炼、最有渗透力的文字形式,把内容准确鲜明地传达给受众,去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他运用了水墨技巧融入电脑字体的表现手法,来增强平面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强化点、面在线性的字体设计中的构成作用,使作品更具现代感;并将笔画进行有规律的变化,使得文字创作更趋图形化。他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运用和反复探索,逐渐形成了浅叶克己式字体设计的符号化特征。
图2浅叶克己个人展作品宣传海报/图3“动的空间艺术展”宣传海报
“动的空间艺术展”的宣传海报(图3)也是用了同样的表现手法,这幅海报构图简约,文字信息占了主要部分并位于画面的左边,其中“动的空间艺术展”这几个字用水墨手段结合电脑表现手法来进行字体设计,他把每一个字的部分笔画用书法形式来表现,设计后的文字让人耳目一新达到有效传达信息的作用。水墨的浓淡虚实再加上大面积的留白,使画面达到黑白灰层次分明的效果。电脑字体的规整和书法的洒脱形成对比,在动与静中取得了平衡。通过文字笔画浓与淡、黑与白、实与虚的对比,使画面富有生机和灵气。这种即传统又现代的设计手法,让人切实感受到艺术与设计的交融。浅叶克己还有一系列的平面设计作品是将电脑字体和水墨技巧相结合的,他作为一个日本人能这样重视汉字的书法传统,并运用得如此灵活自如,是很值得我们中国设计师学习和反思的。
3.2运用线性构成强化点面作用点、线、面是最基本、最抽象的构成元素,它们能够组合成任何形态,是视觉艺术在平面构成中运用最多的概念要素。[5]浅叶克己的字体设计在融入水墨表现手法的同时,也很注重画面中点、线、面构成元素的运用。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线性构成,浅叶克己在此基础上加入点和面元素,用构成学原理进行字体设计,将文字变成有点、线、面元素的组合图形,从而加强字体设计作品的现代感。
图4浅叶克己父女展海报/图5林英哲、山下洋辅二人展海报
在浅叶克己和他女儿艺术作品父女展的宣传海报中(图4),就是将“父女展”这几个关键字设计成有点、线、面的构成形式。首先,他将海报中的主要文字放在画面的左下方,左上方大面积留白,而右边只有几张图片,使文字信息成为观赏者的第一视点;再次,他将部分文字的笔画涂成黑色块,色块是带有笔触肌理的水墨效果,给人以透气的感觉,并形成有大小对比、浓淡虚实变化的面;最后,还在画面上扬扬洒洒留下多点墨迹。文字经他设计后,变成了运用线性构成、强化点面作用的构成创作,使文字起到不仅具有信息传达还能增强视觉美感的作用。
另外,在林英哲和山下洋辅二人展的宣传海报中(图5),他同样将文字设计成有点、线、面元素构成的图形创作。这幅作品只采用黑白两色,画面极其简洁大方。画面中心的两个连体人充满了趣味,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形成一个黑色的大面,其两侧“英、哲、辅”三个字的部分笔画也被他涂成了黑色的块面,这样使得大小不同的块面构成了视觉上的黑白对比,其代表性的围绕在字体周围的多处墨点也起到了呼应黑色块面的作用。这幅作品是水墨表现手法和点、线、面构成元素的完美结合,使之成为浅叶克己海报中最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之一。
3.3探索笔画规律字体化为图画浅叶克己十分重视汉字字体笔画的开发和研究,笔画的书写形式和形态结构是他进行字体设计研究的一个切入点,从分析文字的构字规律和图形符号化特征入手,寻求现代字体设计的创新模式。浅叶克己通过将文字的笔画抽象再加以有规律地处理,使文字设计创作实现了图形化,加强了文字的设计魅力。这种方法是他进行文字创意设计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给文字创作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灵感。
图6“地球文字探险家”海报/图7框架分析孙雅洁绘制/图8笔画分析孙雅洁绘制
“地球文字探险家”的这张宣传海报(图6),除了运用水墨和点、线、面元素外,浅叶克己还将文字笔画结构进行有规律的调整,使字体设计更具图画特征。首先,从整体上看这幅作品文字设计的框架性很强,每一个文字都像被放在一个方框里面,字体笔画的点、横、竖、撇、捺都压在这个不存在的方框边上(图7),使文字笔画设计的规整性增强;再次,打破每个文字固定的笔画结构,寻找文字笔画内在的联系,每一个字都强调撇、捺的处理,特别是“地、球、探、险”这四个字偏旁的“提”笔画采用了同样的处理手法(图8),由粗到细给人以犀利的感觉,而“险”字偏旁也设计成向上的形式,起到呼应前面“提”笔画的作用,让其文字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最后,再用书法笔画和墨点来打破规整,让文字设计创作即理性又不失感性,不乏设计感的同时又充满灵气。这样经其设计后的字体既有对比又有协调,达到创作风格上的整体统一。海报左下方的图片中浅叶克己的鼻子喷出火焰的“冒险”行为,与“探险家”这三个字形成呼应,使得作品充满趣味且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人过目难忘。
图9“十月就日夜,世界大宴会”海报/图10字体边界辅助线示意孙雅洁绘制/图11转折的笔画示意孙雅洁绘制
浅叶克己将文字笔画粗细、长短、疏密、大小进行有节奏韵律的创作排列,使文字变成具有设计美感的图形。在“十月九日夜,世界大宴会”(图9)这幅作品中,浅叶克己将电脑字体笔画进行统一的设计处理,使文字线条更加简洁,再加上具有浓淡变化的书法水墨笔画,配合左下角的印章,使这幅作品变成一幅地道的书法作品。他用了四条竖的辅助线,让左右走向的电脑笔画没有超出边界(图10),他还将电脑字体中弯曲的笔画变成棱角分明的转折笔画(图11),增强了文字的横平竖直感,特别是“月、九、夜、大、宴”这几个字的转折处,轻盈的线条加上硬朗的转折,使文字在阴柔中又具有阳刚之美。他还特别注重撇的笔画处理,特别是水墨的撇笔画都进行了规律性的强调处理,增强了文字设计创作上的秩序美。
4结语
参考文献[1]陈振旺.日本现代设计的形式美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4):174[2]马艳丽.日本平面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精神[J].艺术研究,2010(1):144[3]刘彬.日本现代平面设计的传统性研究[J].装饰,2006(9):47[4]吴桐,樊宏烨,董春燕.名古屋世界平面设计大会[J].艺术与设计,2003(6):56[5]吴卫,宋立新.平面构成(图本说)[M].北京:北京理工出版社,2010:22
TheStudyoftheFontDesignWorkbytheJapaneseGraphicDesignMasterKatsumiAsabaSunYajie(SchoolofPackagingDesignandArt,Hu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uzhouHunan412008)Abstract:KatsumiAsabaisafamousmodernJapanesegraphicdesigner,throughanalysisofhismaincharacteristicsofthefontdesignwork,revealingthecreationofthethreecharacteristics,thattheuseofinkintothecomputerskillsofthefontofexpression,strengthenthepoint,surfaceinthelinearThecompositionofthefontdesignrole,throughchangesinstrokefontsgraphictextcreation.KatsumiAsaba’sdesignworkinthetraditionalandmoderndesigns,designandart,fontsandgraphicsfoundtheperfectmeetingpoint,whichiswhyhisworkthekeytosuccess.Keywords:TraditionalandmodernFontdesignInkandwashStructureStr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