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剖析,深度了解AI智能设计实现的原理和背后的艰辛。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大事拆成小事慢慢做。
设计师日常设计的时候,也是先分析内容,考虑设计风格,确定字体、颜色、布局。
对于神秘的AI智能设计,也是类似逻辑,任何复杂的事情,都可以将其一步步拆分,变成可解决的问题。
有幸相对深入的参与过AI智能设计的工作,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本文将结合原子设计理论稍作分析,不妥的地方,还请各位看官指正,谢谢。
·AI智能设计主要应用场景?
·设计师设计banner的流程?
·什么是原子设计理论?
·原子设计理论与AI智能设计的关系?每个环节如何实现?
·AI智能设计背后的庞大工程是什么?
等本文看完,以上问题都能得到解答,并且涉及到的延伸问题,也会一并剖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我们看下目前AI智能设计主要应用场景?
根据上述banner结构分析情况,我们再来看看,一个设计师日常设计banner的时候,都经历哪些流程?
·需求理解
-设计一个banner
·根据需求确定设计风格、主题内容、调性、尺寸等
-然后这个东西比如说,是什么时期投放的?有没有明确的风格诉求?双十一?还是万圣节?
-放在什么平台什么地方?它的尺寸是多少?
·根据素材和文案确定板式
-需求方提供了哪些设计素材?文案?图片?
·丰富设计,增加点缀和细节元素
-有哪些设计素材?文案?图片?
·整体调整
-整体细节调整,源文件整理,修改图层命名等。
看完了banner设计流程,那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原子设计理论?
众所周知,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原子设计(AtomicDesign)的化学概念是:
原子构成分子,分子组成有机体。
该方法论的主旨是,由最小颗粒元素有序组合成较为复杂元素,层层递进,组成更富有层次的设计系统。页面既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又是零散的元素集合。
具象化来说,就是细胞组成器官,再由器官组成一个部位,再由这些部位,合理组成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可以参考这个逻辑。
其中,细胞相当于原子,器官相当于分子,手、头这些部位相当于组织或者是有机体,然后合理的布局相当于头要放在肩膀上面,手要长在手臂上,符合一定的模板,在用户体验五要素中相当于框架层,最后最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明眸皓齿(我也不知道为啥要加上这个词,大概想凸显出表现层的意思,这种比较有画面感)。
可能栗子不是特别的准确,看懂大概意思就行。
此处再把刚刚的banner设计流程拉出来,模拟设计一个banner,挨个来看~
-节日活动,最好暖色系
-百度、今日头条、微博等场景,尺寸有:1242*1786、750*1280、720*1062、1080*1601、1242*2208、720*1280、640*1136等
-本次甲方爸爸需要投放一叶子黄金面膜、提供了几个商品图,折扣力度是199-100,暂时没有提供文案。
-一叶子,要不要清新的叶子元素?光感透润粉樱钻石面膜,是不是有一些钻石或者其他的装饰性元素。
好了,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原子理论我们进一步再看看~
·原子
-商品图,已提供
-文案,甲方爸爸提供了一部分,“满199立减100”的折扣力度;
-商品图如果涉及到抠图,可以通过算法智能抠图;
-颜色,需求红色系,粉樱面膜本身是粉色+蓝色;
-背景,可根据风格从素材库选择;
-点缀和细节元素从哪里来?素材库。
·分子
-如何组成一个按钮?文案+按钮背景,那么按钮样式从哪里来呢?素材库。
·有机体
-文案组(主文案、辅文案、行动按钮)根据一定规则组合,“文案+按钮”、“主文案+副文案+按钮”。
·模板
-左图右文?左文右图?上图下文?上文下图?
-横版、竖版、各种结构和尺寸?
-是否是大促or活动,需要添加活动logo?此处未添加。
·页面(此处为banner)
-此处主文案缺少,可以通过语义理解能力,从商品标题、商品介绍、商品参数等部分进行提取(这个规则由算法人员根据运营需求制定);
·最后整理延展
-当所有设计完成,我们还可以对颜色进行再处理,算法通过颜色迁移规则,生成多种不同颜色基调界面。
那AI智能在整个环节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们知道,算法的几个能力,主要有语音、语义、图像。此处AI智能设计中运用到的主要有语义理解和智能图像功能。具体体现在:
·语义理解
-“智能文案生成能力”,在理解商品标题和介绍的情况下,提取出关键信息,组合成新的主标题文案;
·智能图像
-当提供的商品图不是透明图的情况下,需要“智能抠图能力”;
-当一个banner需要投放在不同的平台,需要很多尺寸的时候,需要“智能尺寸拓展能力”;
-当banner需要色调和谐或者需要多个颜色的时候,需要“颜色迁移能力”;
等等。
每个能力在初期的时候,尤其是尺寸拓展与颜色迁移,需要设计师的配合介入,根据算法生成的结果,提出优化方案。
AI智能设计背后的庞大工程?-素材库准备、组件化构建
综合上述完整的流程,我们发现,虽然最终目标是一张图,但是它的背后并不那么简单。我们多次提到了“素材库”的概念,素材库本质上也是算法学习的口粮,只有“吃”的够多,“看”的够多,才能生成更加丰富的、优质的界面。
在这大量口粮的背后,需要算法和设计同志准备大量的素材积累和处理:
·然后给到设计的同志进行二次筛选,部分微调可用的素材,单独拎出备用,比较差的素材,就直接舍弃;
·对素材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处理后,才可入库;
·入库的时候,算法or标注人员同时还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对素材进行分类&打标签(这个是按钮,这个是中国风);
·机器对素材进行学习,学会哪些是可以的素材,哪些是不OK的,下次在初筛的时候直接过滤掉。
除了这些批处理素材,设计师还需要额外设计一部分高质量素材,来扩充素材库,提升整体的质量。
此时我们就需要知道,哪些素材库需要扩充,一般从素材数量较少的库开始补充。
那我们背后的素材库or组件库有哪些呢?此时也可以参考上方原子拆解的结果,一般是根据使用场景来,不同的使用场景需要不同的素材。
素材库
·文字背板库(有时候文字无法从背景中凸显出来,会增加的装饰衬底)
·按钮背板库(不同风格调性的按钮、丰富的样式、边框以及颜色)
·台面库(现在主流的商品展示,都习惯性的放在各种台面上,我们也需要设计丰富多样的台面摆放商品,此处也需要细分,比如说柜式落地冰箱总不能放在桌子上吧)
·装饰素材库(一般为绿植、几何图形、圣诞彩带这种装饰性素材,可根据不同主题or标签进行扩充)
素材库准备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除了可单独使用的素材,如随机出现的装饰贴or其他无关联关系的素材,都可以组件化的形式出现,比如说文案组可以和按钮同步出现,这样可以知道各原子元素之间的大小、距离等比例关系。
组件式素材库
·文案组件库(除了文案字体、颜色等样式,还涉及到模板属性,需要考虑多行文案的大小关系)
·按钮组件库(文案+按钮背板,需有颜色和字体大小组合等)
·商品组合库(多商品的时候,怎么布局好看?)
·模板库(此处模板指的是,框架层,这个banner哪边放商品,哪边放文案,哪边放行动按钮or爆炸贴等信息,此种模板一般接近成品效果,除了文案可无实际含义,其他颜色组合及尺寸信息,都会用于算法学习)
既然有了上面提到的组合出现的情况,那势必需要告诉算法,这个文案是什么,是主文案吗?还是辅文案?这个仅仅是个装饰元素还是按钮的背景图呢?算法单单看图,是看不出来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名字来派上用场。
对所有的素材进行,命名!
对所有的元素类型进行细分,其实在前面分素材库的时候已经细分了,比如说文案、按钮、台面等。
目前我们主要设定的名称有:text-1、text-2、goods-1、bg等。
仔细观察我们的素材会发现,有的元素不全,虽然在画布中看不出来,实际上是残缺的,比如贴边的绿植装饰,这种元素只能摆放在固定的位置,于是他们也可以有专门的名字。
总有人负重前行
一路走来,是不是发现,很多看似很轻轻松松的事情,其背后其实隐藏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有些支线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展开细细地说一说,道一道,下次有机会再聊。比如说:
·模板框架怎么定义?
·贴边素材怎么处理?
·商品如何完美的落在台面上?
·有的商品像牙膏比较细长,有的像电饭煲比较正,如何决定商品大小保证整体的美观?
·尺寸拓展的时候,哪些可以动,哪些不能动?
·有些平台有自己的规则,画布上有禁区怎么办?
·颜色迁移到底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如果出现很不好看的颜色怎么办?
·文案中出现繁体字怎么办?
·示例文案只有6个字,实际文案有8个字怎么办?可以换行吗?
·组件库以什么格式入库?具体有什么制作要求?
·等等。
2人已收藏
你确定要举报从原子设计理论角度解密AI智能设计-AI设计到底怎么实现的??
如果查出恶意举报,十天内禁止提交任何举报申请。
0/200
点击上传附件
外链地址:
对谁可见:
完整度
启发性
勤奋性
排版布局
手机打开
删除经验
您将要删除您的编辑推荐大作
从原子设计理论角度解密AI智能设计-AI设计到底怎么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