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设计美学复习资料及答案一判断填空:1、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欧洲艺术与手工业运动的思想的实践者是(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真正倡导者罗斯金。
2、“内在自热的人化”的领域是认识领域、意志领域、情感领域。
3、强调设计的需要,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主要始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洲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4、新建筑运动的三位先驱者:德国的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的勒.柯布西埃。
5、抽象思维的典型形态是逻辑和理论思维。
6、手工业运动的真正倡导者罗斯金,他的思想集中在《建筑的七盏灯》、《威尼斯之石》等著作中,其中“为人民的艺术设计”当作一种宣言。
7、李泽厚先生认为的“美”,这个“美”的含义是什么?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8、设计美感的本质特征是功能性特征、社会性特征、形象性特征、变易性特征。
9、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或作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定义)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三种特征。
10、关于广义的美感又称审美意识。
11、中国古代设计观念和美学观念是:①推崇宗法礼仪与“拨尔而怒”的审美追求②把握自然规律与“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③倡导兼养形神与“体舒神怡”的审美效能④强调实用功能与“文质相一”的审美价值12、设计美感的心理要素:一方面是个体的、自然的感受;一方面是人类的、社会的感受。
13、文丘里奠定了后现代建筑理论框架。
14、文丘里是作为功能主义建筑,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新建筑运动的先驱者。
15、宗教建筑是宗教观念、宗教情绪或宗教情感的物化形式或者说,它是通过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宗教观念。
三、名词解释:1、自然的人化:人类通过造物实践使自然人化,所谓自然人化,就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打上了人的烙印而“人化”。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更多的是以设计成果的视觉造型艺术美学为载体。
3、理解:美感中的理性内容通常成为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艺术设计与美学复习资料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伽利略2-—科学家。
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培根2—-科学家。
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尔2——科学家。
笛卡尔二元论逻辑牛顿2-—科学家。
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麦克斯伟3——科学家。
现代艺术之父莫奈7—-印象派画家。
《阿尔让特依大桥》修拉7—-印象派画家。
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康定斯基9、43——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杜斯伯格28——“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蒙德里安9、29—-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
《红黄蓝》系列油画里特维德29——“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红蓝椅子》鲍姆伽通16—-德国哲学家。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一、何为美?从六个方面展开1、古典主义:美在物体的形式(从形式方面)比如一个物体的平衡、对称、变化、比例这样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美在于变化中的统一,美在于比例,美是和谐与比例,美是杂多与统一美就在与体积大小的秩序。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物体各部分的一种妥当安排,配合到一种悦目的颜色上去就叫美。
——罗马共和国-西塞罗最美的线性是蜿蜒型曲线,因为它最符合于文华与整齐的原则——英-霍加兹美只在形式,不涉及内容——德-康德这些观点可以看出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这种美他们认为是不假思索,凭自己的直觉感官作出来的2、新柏拉图主义:美即完善美即完善的哲学基础是有神论。
美表现为内外的相应,同生的相应只有引起人的感应,才产生美。
3、经验主义:美即是愉快将美的研究的重点对象从形式的分析转移到美感活动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分析。
开始强调主观的人。
代表人:伯克————“我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爱的情欲的某一性质。
”4、德国的古典美学:强调美是理性内容表现与感性的形式。
美是感性与理性、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德-黑格尔。
5、俄国现实主义:美是生活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证了艺术的真实性、倾向性、审美性之间的关系,深刻阐述了必须从生活出发的现实主义美学原理高尔基6、叔本华和弗洛伊德:叔本华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他提出美这个概念是根据于性的冲动至终,美是潜意识的本能和性的欲望的表现的命题,他认为人有二种重要的心理动机:1、自我意识2、性的欲望。
弗洛伊德确认为审美欣赏和艺术创作的基础是人的本能的欲望的发泄。
何为美学美学是研究有关审美活动的学科二、形态篇形态即形状和神态。
形式外在的轮廓而态是内在的精神、理念。
形与态统一才是人类理性的创造物。
形态可分为1、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如高山、树木、瀑布、溪流、、石头2、人工形态:人工形态是利用某类材料和加工技术制成的物品形态,如建筑、家具、交通工具相同点:人工形态、自然形态都有自身的物质特性,并服从于一定自然规律,物质是这两种形态取得统一的基础,都是物质实体不同点:a、人工形态是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满足某种需要b、人工形态打上了人的烙印c、人工制品具有社会性人工产品的构成要素:材料、结构、形式、功能自然形态衍生出——仿生设计1、形态仿生:a、具象形态仿生b、抽象形态仿生蜂巢是最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此制造出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孔雀椅2、结构仿生:悬索桥的结构源于蜘蛛结网3、功能仿生:蝇眼照相机的发明,源于苍蝇具有高分辨率的双眼,可模仿用于高速照相机。
04026设计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设计美学:设计美学是美学体系中的一门年轻分支学科,是现代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美学是一门自下而上的美学,它将美学的原理广泛的运用于设计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中,包括功能性、审美性和伦理性。
2.后现代主义风格:广义的指现代主义之后各种各样的运动风格,包括后现代主义风格、解构主义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高技派风格等,狭义的概念是仅指一种称为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形式。
3.大地艺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具有探索精神的雕塑家放弃传统的创作材料和艺术作品的永久性,走出画廊、美术馆,选择到自然中去创作自己的作品。
5.现代设计:是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的产物,是解决艺术、功能与机器生产之间的冲突的手段,是现代工业批量化生产的条件下,把产品的功能性、造型的审美性、使用的舒适性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的设计。
6.威廉.莫里斯:是生活在英国19世纪后半期杰出的艺术设计家、手工艺人、画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是拉斯金思想的直接继承人。
7.中国固有样式建筑:是自五四运动以来,伴随着反帝爱国情绪和民族意识,普遍高涨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建筑形式,主要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固有样式建筑并不是纯粹传统的“宫室式”,而是一种受西方建筑思潮强烈影响而成的近于折中主义的新形式。
8.蒙德里安:风格派核心人物,他称自己的风格为“新造型主义”,他认为垂直线和平行线组合成的几何形体是艺术形式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体积感的原色是最纯粹的色彩,并创作了《红、黄、蓝》系列油画。
9.波普设计风格:20世纪60年代最具时代特征的设计风格,它主张艺术反映生活就应当把那些最常见、最流行、最为人熟知的物品搬进画面中来,并用最通俗、最平淡、最为人熟知的方法加以表现。
页眉内容(10级环艺专业)《设计美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的动力是使用。
2、设计的根本是思想的外化;设计的滥觞在于模仿。
4、从人文的角度来确定设计产品的美学类型,可以把设计产品的美分为线性之美、力量之美和_含蓄之美(或中和之美)三种。
5、在实际的设计实践中,设计之美的存在形态主要有:社会之美、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
6、在纷繁的视觉符号设计中,文字、图形和色彩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7、建筑艺术被誉为:“石头写成的史书”。
8、到了20世纪上半叶,现代心理学家H.M.闵斯托博格才真正把心理学应用于工业设计之中,继而发展了更加适合人体环境的新的设计学科:人体工程学。
9、麦当劳具有代表性的标志双拱形门形的黄色“M”,也成为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经营范式。
10、在设计中常用的图形表现技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具象图形、意象图形和抽象图形。
11、“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12、从根本上说,设计之美是一种经过人们创造性活动后产生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产品的实际属性与设计者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工艺水平的完美统一。
二、名词解释1、构成:(答案要点:)所谓构成,是指设计产品各部分的组成情况,具体包括结构、布局和材料三方面。
2、比例和节奏:(答案要点)比例和节奏是一“静”一“动”两种不同的形式美学规律,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十分普遍。
(1)比例是指物品的外在形式组合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这种规律主要是指整体与局部、长边与短边、大面积与小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
(2)节奏指的是事物或事物之间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等变化规律。
3、后现代设计:(答案要点:)在设计领域,“后现代”主要指一种新的美学风格,针对现代设计中追求“少即是多”的美学理念,后现代的设计师提出了“少就是乏味”的口号,在设计追求一种既能够打破秩序,给人以新意,又不会因为割断了与传统的联系而显得轻飘的设计思路,尽量使产品在变化中显示出一定的文化韵味。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视觉的恒常性:(在视网膜成像不断变化过程中,我们的知觉映像却保持不变)形状大小颜色明度恒常性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物需要(包括安全需要,即对饥、渴、性、休息和安全防护等方面需要的满足)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既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和取得个人价值认同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即求的对于事物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即对于秩序感、和谐和美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既发挥自身潜能以求得发展的需要。
3,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原理对人工自然进行生态优化的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着重于人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关系,使产品降低消耗、防止对外界污染,以构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
二、简答1,设计艺术的形态范畴以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划分为哪三大类: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环境设计2,人的需要表现出的特点:a指向一定的对象(指向性b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周期性c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满足方式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发展性d具有一定的共同特性(共同性三、论述完形原则阐述及运用P24-P26完形理论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所具有的表现性,对于知觉形式的组织,完形理论认为:人的视知觉是集中在视觉域中一部分事物上的,这部份称为图形,而其余部分则称为背景。
人所知觉的事物可能是由不同的刺激物构成的,它们之间的组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接近组合2相似组合3良好图形组合4组合中的竞争与联合5整体与部分的关系6参照系的影响7知觉定势四、材料分析设计产品的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产品的审美价值是产品所具有的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具有的是精神功能。
功能价值即要满足适用性,具有物质功能。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
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功能:产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或对人发挥的效用.需要:需要作为人的属性,反映了人的生存对外界的依赖性。
审美价值:事物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性质,具有直观性。
审美淘汰:从宜人性和精神功能出发,在产品选择中做出的否定.实践活动:人的由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它是一种对象化过程.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特有的生存式样的系统,它与自然相区分,具有不同形态的特质。
生态系统: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系统.设计:一种综合性策划和形式创造活动,作为生存的前提,它以观念的构思形成产品的表象。
时尚: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所形成的社会流行倾向。
市场机制:依据商品交换原则形成的社会资源分配方式。
形式美:事物形成因素的自身结构所蕴含的审美价值.技术美:人的劳动物化在产品中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所形成的审美价值。
功能美:实用产品所具有的合目的性特征的形式表现。
符号:以某种媒介来指称或表现另一事物的信息载体。
语构学:符号学中研究符号之间结构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研究符号与它所指涉对象的关系(即意义)的学科。
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或环境关系的学科。
传播:信息由发送到接受的过程,有不同模式和多种组成要素。
风格:设计师创作个性的表现,它是产品的形象体系及其表现手法在结构上的统一。
装饰:外在于产品功能结构的形式因素,用于满足人的精神和审美需要。
线性造型:以线条的律动和情感性表现为主要特征的造型。
通用性设计:非个性化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设计,如中国古代建筑和传统服装等的设计.虚与实:中国传统器物风格范畴之一,指空间与实体的互动关系,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和实体感。
自考设计美学考前复习资料2021年第一章绪论什么是美学?设计美学?概念: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它研究人对现象的审美关系及其一般规律。
设计美学是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研究人的审美价值在艺术中的应用及其规律。
美学的产生“现代美学之父”---鲍姆嘉登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a.美学研究人类所独有的审美现象,它涉及到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而这一关系是广阔无比和非常复杂的。
“人”b.审美现象不仅复杂而且常常产生矛盾,这也就怎增加了确定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c.审美对象受到历史条件,民族,阶级状况的制约。
d.审美活动存在着美丑转化的问题。
中外美学思想的渊源和发展:1、华夏美学思想核心:阴阳相合儒道佛三家美学共有核心“和谐”(魏晋南北朝时的“个体审美”山水画自然美)2、西方美学思想:古希腊美学:a,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万物之源,美就是数的和谐、比例”黄金分割率“1:1.68b.亚里士多德艺术的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西方美学的两大特点:概而言之:美学的研究领域由客体转向主体,由理性转向非理性,由美的主体转向审美经验,由逻辑推演转向实证分析,导致审美理论的多样化、多元化、丰富复杂化。
第二章美论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1、从社会物质属性探求美,认为美是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
2、从意识精神属性探求美,认为美是人的精神意识观念。
3、从心里、生理属性探求美心理学、生理学美的含义:美是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体美的特征:a、社会客观性:公认的评判标准b、具体的形象性c、感情真挚性:打动人d、自由开放性第三章美感论概念:美感是个体对美的对象的感受,体验与评价诞生:美感从使用感中分化出来的关键之一是:原始巫术(舞蹈、绘画)、图腾崇拜。
美感的界说:区分:1、关于美感和快感,美感以快感为基础,但是美感不等于快感,而是快感的升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e、自我发展的需要(自我实现)2、美感和理智感第四章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形式:(以观念的形式体现在四个方面)。
结构: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
产品结构的特点: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
结构的有序性:是指产品结构要使各种材料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成。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结构的层次性: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定。
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围.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一、填空题1、形体学的研究首先出现在(生物学)领域,生物形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结构形态)的科学。
生物形态学通过(对动植物的机体结构及其外部形状关系)来了解它们的不同类型和特征。
4、决定产品形成的因素包括产品的(材料)(结构)(实用功能)(认知功能)。
5、(对象性)是人的活动的根本特点,也是人的审美活动的特点。
6、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是由(由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的整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7、视觉的恒常性是指(在视网膜成像不断变化过程中,我们的知觉映像却保持不变)8、完形质是指(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征<如曲调、风格>)9、完形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开创的。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设计美学是设计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设计作品的审美特征、审美规律以及审美价值。
为了匡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设计美学知识,我为您准备了以下复习资料。
一、设计美学概述设计美学是研究设计作品的审美特征、审美规律以及审美价值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审美概念:介绍了审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情感等。
2.设计美学的发展历程:回顾了设计美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不同学派和思想家对设计美学的贡献。
3.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形式美学、功能美学、心理美学等。
二、设计要素与美学1.线条与形状:介绍了线条和形状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线条和形状对审美效果的影响。
2.色采与光影:探讨了色采和光影在设计中的运用,以及不同色采和光影对审美感受的影响。
3.空间与布局:讲解了空间和布局在设计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空间和布局对审美效果的影响。
4.材质与质感:探讨了材质和质感在设计中的运用,以及不同材质和质感对审美感受的影响。
三、设计风格与美学1.古典主义:介绍了古典主义设计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古典主义对审美理念的影响。
2.现代主义:探讨了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现代主义对审美观念的改变。
3.后现代主义:讲解了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后现代主义对审美观念的挑战。
4.东方美学:介绍了东方美学在设计中的运用,以及东方美学对审美理念的独特贡献。
四、设计美学与实践1.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讨了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将设计美学理论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2.设计与社会文化:讲解了设计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设计美学在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3.设计美学与用户体验:介绍了设计美学在用户体验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设计美学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是设计美学复习资料的主要内容概述,希翼能够匡助您更好地复习设计美学知识。
(10级环艺专业)《设计美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的动力是使用。
简答题6个,每题8分论述题2个,每个12分综合设计题1个,28分第一章1、与传统的工匠工作法比,DESIGN具有哪些鲜明特点?①首先是设计与生产制作的分工,以及设计师作为一项职业的诞生。
文艺复兴时设计有了雏形(如米开朗基罗设计建筑),近代设计师莫里斯为第一人,包豪斯成立后诞生大批设计师②其次强调没有既定模式的开发性设计。
设计意往往意味着对传统样式的选择,但现代的创造速度常使人造物找不到楷模。
可以借助“现代创造法”来启发创造。
③第三是功能与造型的一致性。
“为人造物“的宗旨是突出使用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美。
其后的人体工学、人类过程学、服装卫生学、技术美学也都应运而生。
2、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为设计创造了新的技术环境?①工业革命促进了设计和制造的分工(例如18世纪建筑师首先从“建筑公会分离出来)②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主导方式。
评判设计优劣的主要标准变成了工厂的利益。
第二章3、一般设计与创造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①从活动的动机和效果看,设计介于一般设计和创造之间,是为了寻找某种未知的规律,制定新的法则;它不是某种设计方案的简单重复,要运用已有的设计原理和法则进行新的组合,使物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新的设计方案。
②从活动范围看,它要运用已有的发明和新发现的理论,确立被设计客体内部的新联系,又要确立该客体外部的新联系。
③从艺术的关系来看,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它对艺术和舒适的强烈追求。
设计通过对新技术的采用,把对舒适的要求和艺术的形式组合到新产品之中,使产品不仅技术完善,而且使用方便,外形美观。
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征,如曲调、风格等。
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
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
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问题与讨论1、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由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人类对大自然充满热爱、审美之情,不仅咏唱日月星辰、赞颂田园山水,也欣赏花、鸟、虫、鱼、树、石、江、河……因为它们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和有序,而且在与人的生活联系中被人格化了,赋予了人的意义。
(举例)a.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b.人们用瘦、皱、透、漏、清、丑、顽和拙来对石头品评鉴赏。
c.枯叶蝶d.花卉e.蜻蜓、蜜蜂的复眼f.鱼类结论:正如英国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所指出:自然界中动植物形体上特有的图案向人们表明,有机体呈现出的可见图案必定是有其用处的。
同理可证,有机体呈现出的结构也是有其用处的。
2、人工形态中,材料、结构、形式与功能之间是怎样关联和互动的?任何人工产品都是由各种材料按照相应的结构形式组合起来的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其中,材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结构是产品内部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对人的一定效用。
3、完形理论和人的感知特性包括哪些内容?完形理论,是西方格式塔心理学派用来阐释审美经验形成的一个重要原理。
其要旨是,人的心理天然地存在着一种“完形压强”,即当人们在知觉一个不规则、不完满的形状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这种内在紧张力会促进人的大脑紧张的活动,以填补“缺陷”,使之成为完满的形状,从而达到内在平衡。
譬如,轮廓线上有中断或缺口的图形,往往会被自动地补足或“完结”,成为一个完整连续的整体。
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集中地体现在审美活动里。
红屋。
此建筑是英国乡村田园风格和哥特式风格相结合的设计。
建筑的平面布局为不对称的形式,打破了西方在此之前但凡主流建筑必定对称的习俗。
外墙不加任何装饰处理,直接使用当地红砖,自然而朴素,展现材料本身的美感,它给当时的人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美学观念,即材质本身就是美。
为现代的材料美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开窗的形状、大小、位置随意自由,极具活力。
屋顶作尖状处理,充满哥特式的气息。
如实展现其结构成分,让结构充当装饰。
每个室内都具有与它功能相适应的个性.但都在用材、细节和家具方面连贯统一。
华西里钢管椅。
设计者是布鲁尔。
华西里钢管椅是世界上最早的钢管椅,它的设计灵感是来自自行车的龙头。
椅子的框架是用钢管弯成的,坚固耐用。
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其他部分(如靠背、椅面、扶手等)都是用具有弹性的人造皮革绷成,坐上去非常舒适。
因此这把椅子具有良好的功能性。
钢管和人造皮革都是非常廉价的材料,因此又具有很好的经济性,能够为大众所接受。
椅子造型简洁,轻巧,能够批量化生产,是现代设计的经典之作。
2008北京残奥会标志。
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主线,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心智、身体、精神”和谐统一的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会徽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以书法的笔触表现出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
“之”字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达之意。
其字形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在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
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04026)艺术设计与美学复习资料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伽利略2——科学家。
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培根2——科学家。
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尔2——科学家。
笛卡尔二元论逻辑牛顿2——科学家。
现代艺术之父莫奈7——印象派画家。
《阿尔让特依大桥》修拉7——印象派画家。
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毕加索7——立体主义画家。
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康定斯基9、43——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杜斯伯格28——“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蒙德里安9、29——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
《红黄蓝》系列油画里特维德29——“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
《红蓝椅子》鲍姆伽通16——德国哲学家。
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莫里斯23——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
设计美学考试知识点汇总设计美学是指通过艺术和审美的原则来指导和评价设计的学科领域。
本文将对设计美学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设计美学基础概念1.1艺术与审美:介绍艺术的定义和审美的基本概念,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1.3设计美学的分类:介绍设计美学的不同分类方法,如形式美学、功能美学等。
二、设计美学的基本原则2.1适应性原则:设计作品要符合特定的功能和需求,实现用户的使用目标。
2.2美感原则:设计作品要追求美感,注重视觉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美感。
2.3统一性原则:设计作品的各个要素要有机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
2.4简约性原则:设计作品要追求简约和精炼,避免复杂和杂乱的效果。
2.5创新性原则:设计作品要有创新性,突破传统的束缚,展现个性和独特性。
三、设计美学的元素与原则3.1线条:介绍线条在设计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如曲线、直线等。
3.2形状:介绍形状在设计中的应用和表达方式,如正方形、圆形等。
3.3色彩:介绍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和表现手法,如色彩的明暗、对比等。
3.4纹理:介绍纹理在设计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如质感、纹理的细腻程度等。
3.5光影:介绍光影在设计中的运用和表现手法,如投影、反射等。
3.6比例:介绍比例在设计中的应用和表达方式,如黄金分割、比例的平衡等。
四、设计美学的理论与方法4.1造型学理论:介绍造型学对设计美学的贡献,如点、线、面的组合等。
4.2视觉心理学:介绍视觉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如色彩对情绪的影响等。
4.3色彩学理论:介绍色彩学对设计美学的研究,如色彩的分类和搭配等。
4.4空间构成理论:介绍空间构成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如空间的层次和透视等。
4.5视觉传达方式:介绍视觉传达方式在设计中的运用,如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等。
大学设计美学复习资料期末复习提纲简答题6个,每题8分论述题2个,每个12分综合设计题1个,28分第一章1、与传统的工匠工作法比,DESIGN具有哪些鲜明特点?①首先是设计与生产制作的分工,以及设计师作为一项职业的诞生。
2、结构P14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
3、结构的层次性P15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P154、结构的有序性P15是指产品结构要使各种材料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成。
p155、结构的稳定性P15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p156、产品的功能P17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对人发挥的效用。
产品动态系统产生一定活动方式的能力,即将一定的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能力。
7、感觉P18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8、知觉P18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9、良好图形P25所谓良好的图形,是指它的构成成分可以沿着已确立的方向连续下去,或者导致整体的对称或平衡。
10、同形论P26经验到的空间秩序在结构上总是和作为基础的大脑过程分布的机能秩序是同一的。
知觉经验的形式与刺激经验的形式之间的相互对应。
11、技巧P35艺术家必须具备一定的专门化形式的技能。
12、产品技术P38以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功能目的,具体表现在产品所采用的结构方式和技术原理上13、生产技术P39如何把产品生产制作出来所涉及的技术内容二、简答题67、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由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P7答: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产生的原因:第一,人类与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因为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依托,它是构成人们生活的天地。
人们咏唱日月星辰,也赞颂田园山水。
它们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和有序,而且在与人的生活联系中被人格化了,赋予了人的意义,也具有了与人情感的契合。
第二,与无机界相比,有机界是一个更加色彩纷呈和生意盎然的世界。
在生物的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偶然性的变异。
这种变异可能适应于环境条件而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也可能不适应于环境条件而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产生有利变异的生物容易存活,并在生殖中将这种有利的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产生不利变异的生物不易生存,从而被淘汰。
自然选择的创造作用在于通过环境对生物发展的影响,使生物的变异、环境的淘汰和物种的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自然形态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统一尺度的规律作用,这种尺度关系是同地球引力场相联系的。
每一种属都有自身的尺度,从而构成特定的和谐。
功能与启示:对于自然形态的功能机制具有的启示作用,人们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认识过程:1开始只是零散的和外在的了解。
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里有气室而浮在水面的特性,设计出具有薄膜结构的建筑造型;1851年伦敦博览会的水晶宫利用钢架和玻璃。
结构庞大、轻巧,而内部宽敞明亮,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随着生物科学的进展,产生了仿生学。
从生物现象和过程中抽取出适用于技术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作为发展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根据蜻蜓和蜜蜂等昆虫具有复眼这一仿生学原理制成了光学测速仪,可以精确的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根据鱼类流线型身体适合在水中快速游动的原理制造的潜艇比原来的潜艇提高了百分之二三十等。
在自然形态中,最富于情感意蕴最具亲和力的便是人体了人们常把自身的比例视为最美的比例,随之产生的就是以人体比例为基准和尺度,使建筑模数化。
其中既着意于建筑尺度与人的适应性,同时也包含了对人体美的模仿和赞赏。
68、简述人工形态与自然形态的不同之处。
P12答:1人工形态的东西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人的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它的存在具有符合人的目的性的特点,而自然形态的东西并不以符合人的目的性作为存在的前提。
2人工形态具有人的主体性特征,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需要、目的、意向和心理特征。
3由于人的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使人工制品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成为特定社会的文化产物,这就使人工形态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化。
69、人工形态中,材料、结构、形式与功能之间是怎样关联和互动的?P16答:从一般系统论的观点看来,任何人工产品都是有各种材料按照相应的结构形式组合起来的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在这里、结构、形式和功能成为人工产品所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其中,材料是产品物质基础,结构是产品内部不同的材料的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从而构成了对人的一定效用。
1、材料是结构的基础。
制作任何产品都需要利用一定的材料,新材料的出现,为产品结构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前提。
同时,材料的选择对产品的工艺性能、质量特征性以及市场效果都具有重大影响。
2、产品总是由材料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从而发挥出一定的效用功能。
任何结构的构筑都要依靠一定的材料,材料是结构的物质承担者;另一方面产品的功能则是由结构决定的,结构是产品的物质功能的载体,它是实现产品物质功能的手段集合。
3、产品的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即由一定的形体、色彩、质地等产品外观的物质要素所构成,他可以直接为人所感知。
形式总是受制于材料、结构和物质功能的要求,但同时它又积极的影响到产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发挥。
4、产品的功能是产品动态系统产生一定活动方式的能力,即将一定的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能力,任何一个产品,在设计时首先要对其功能作出明确定义,才能明确揭示出这一产品的内涵和要求。
70、简述产品设计在材料的运用上一般存在的三种不同趋向。
P14其一是返朴归真:适应于当代生态观念,运用天然材料并保持它纯朴的宜人性质,如原木家具保持木质的天然质地、纹理和色泽,给人一种温馨、质朴和自然生态特陛的感觉。
其二是逼肖自然:利用可以大量生产的人工合成材料来模拟和仿制天然材料,如用人造革模仿天然皮革,用人造丝模仿真丝制品,以维持人们对传统材料的感觉,取得对新的人造材料的认同。
其三是“舍弃质感突出形式”:20世纪60年代以后,材料工业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和复合材料层出不穷,它们的形态相近而性能各异,透明的不全是玻璃,闪亮的也不都是金属。
于是出现了后现代派的设计趋向,放弃对质感的追求,而着重于色彩、形式的变化。
71、简述产品结构的一般特点。
P191、累计作用2、融合作用3、适应现象73、简述感觉的刺激模式中,空间模式的三种不同作用。
P191、空间的积累和扩散2、空间融合3、同时对比74、简述德苏瓦尔对技术产品的三项规定。
P291.符合自然规律:技术产品的取得及其功能的发挥,都不能超出或违背自然规律,这是作为技术存在物的基本特性;2.目标的设定:人类的需要和欲求成为先于技术过程的目标设定;3.加工,是实现技术产品必不可少的条件。
75、简述技术与艺术的异同。
P34答:1)技术与艺术都是具有生产形态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生产形态,两者分属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同领域被。
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它要通过某种物质媒介把艺术意象客观化和物质化。
它是精神内容的传达媒介和物质载体,因此只具有精神功能。
而技术活动是一种物质生产过程,它的产品首先具有物质的、实用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某种精神的功能。
2)技术和艺术在于满足人的不同需要。
技术直接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艺术活动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它通过审美效应发挥着认识的、教育的、心理调节的和娱乐的功能。
因此,技术产品对于不同的接受者具有同一的物质效用,而艺术品对于不同的接受者却可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3)无论是技术产品和艺术作品,它们的构成中都包含着人的主体因素和外在的客体因素。
技术的主体因素是由人的经验、知识和技能组成的,其客体因素是由工具、能源和材料等组成的。
艺术中的主体因素则侧重于形式感受、情绪体验和思想情感等。
76、在功能形态中几何造型与有机造型各有什么优劣?P40答:产品是以功能效用的发挥作为核心和目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产品是依据功能功能造型的,所以它属于功能形态。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开创性工作之一,便是进行了工业产品形式的纯化,它强调以几何造型为主,使产品形式单纯明快、轮廓简单,为工业时代的产品造型开拓了道路。
利用几何形体来构筑的产品造型,离不开点线面的处理,具有抽象性,它是以数为基础,构成不同数量的比例关系,设计师可以将和谐与比例的法则运用于产品的功能形式上,如通过形式和色彩的单纯化来达到简洁和统一的效果,使产品有着丰富的造型,增加亲切感和舒适感。
但完全遵循比例原则就会使艺术缺乏生气,对于抽象形式的选择,不能完全依据理性。
而且会使建筑师丧失自身个性的表现。
而有机形态是指可以再生的,有生长机能的形态,它给人舒畅、和谐、自然、古朴的感觉,但需要考虑形本身和外在力的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存在.三、论述题1.试述你对结构的层次性、有序性和稳定性三种特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