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他的创新视觉语言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环境与学术背景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电力的广泛应用、新通讯手段、技术的发明也使得海报设计的主要构成元素绘画、插图等丧失其主导地位,黑白摄影图片和新的印刷技术的出现与轻而易举的大批量复制为现代设计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由于一战、二战对经济文化的影响,欧洲大批设计师移居美国,躲避战乱,有些设计师从事设计工作,有些从事教育工作,不管是设计实践还是设计教育在不同方面影响着设计的发展。马特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不同国家辗转中吸取了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新的设计方法,结合自己的设计风格和创新性思维与实践将视觉语言结合在一起,使其作品既有风格派的理性,又有达达派的幽默风趣,使画面富有戏剧化的效果;既显出摄影拼贴技巧的流动性,又有意识的传达视觉功能,体现其商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更具现代意味。
二、解读赫伯特·马特的视觉语言
(一)“摄影技术在海报中的应用合成”
图1是马特主要运用图形之美“面”的视觉元素表现海报主题。马特将滑雪人物头像剪辑放大占据整个版面,主体人物头像以对角线构图,与远处的高山和滑雪的人大小对比,形成强烈的点、线、面视觉冲击,倾斜的无线饰字体“PONTRESINA"调整了整个画面的节奏,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把画面纵向分割成多个层次,使二维的平面具有三度空间的效果,犹如运用西方绘画的空气透视法,将一幅风景画分割成具有清晰的近景、柔和的中景和轻柔的远景一般。”[5]版面的主次分明,清新明了,各层次间的对比强弱适度,比例与尺度把握得当,自然组合成了同一视觉元素重复透迭的版面风格。
图2与图1的表现手法相似,但其主要运用图形之美“点”的视觉元素表现。“点——静止。线——内在张力,源于运动。这两种元素——造成他们自己‘语言’的交织、并置,这是语言难以达到的,删除了‘虚饰’捂住并减弱了这种语言的内在声音,给予画面以最简洁和最准确的表现。纯粹的形式服务与丰富、生动的内涵。”[6]马特利用形和形之间在形象视觉上的大小,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深度的变化对比。将人物图片面积放大占据整个画面的2/3形成主次分明的面,远处滑雪的人看做每一个悦动的点,穿插在画面中的大大小小的无饰线字体形成富有层次的、有节奏韵律的线,在画面中形成点线面的转化关系,有节奏的将其和谐统一在画面中。这些点并不是由它们自身的大小决定的,而是它们周边的形象大小比例所决定的,就像远处每一个滑雪的人让人们的视线有大点移向小点,产生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的空间感。黑白灰的调子使图片显得活泼、自由、又有趣味性,丰富了视觉图形,将图形视觉语意清晰的表达出来,突出海报的主题和时代感。
图3是马特主要运用图形之美“线”的视觉元素来表现海报主题,反映自然界的特征。与图1和图2不同,马特没有继续选用人物头像做宣传海报的主题视觉元素,而是利用拍摄的场景图片,提取自己需要的艺术形象,将不同的图片剪贴拼合,采用非对称构图方式,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图片顶端,远处的雪山和前面的路面运用直线给人直率、深远、简单、明了的感觉,弯曲盘延的小路让人们有足够的遐想空间和赏心悦目的情感,直线与曲线形成静与动的对比,既能产生和谐,又能产生紧张。马特在追求形式美感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意思维,使我们能迅速而整体地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内容,这是一种高度功能化和理性化的视觉传达语意,使得平面设计版面简明扼要,清晰明了,既有高度的视觉传达功能,又有强烈的秩序感和时代感。DOLCN.com
(二)“观念与图形象征的融合”
一战时期奠定了平面设计的重要地位,促使了海报和其他具有政治宣传目的的视觉传达作品的发展,在战后是一个非常突出和特殊的现象。插图、绘画、图标和标题起到引导和教育作用。“这个时期的平面设计,不仅仅是为了传达政治的某种具体内容,同时也包含着某种理想、某种观念。这种设计,往往以文稿内容来确定创作设计的倾向,并将文稿浓缩为简洁的标语,以形象来突出思想内容,突出观念,使之更具有艺术性。”[7]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黑白摄影图片逐渐代替传统视觉元素,给平面设计注入新鲜血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摄影在平面设计的舞台上举足轻重,图片能清晰的传达形象元素和宣传目的。在这一时期,“摄影证明了其特有的、超越一战期间讽刺漫画之上的抗议残暴、直指人心的力量。”[8]马特运用摄影的特点和印刷技巧在创作中将艺术与设计巧妙结合,使观念通过图片形象来传达主题思想。
图4《美国的呼唤》(1941年)很好的体现了马特其“观念与图形象征的融合”设计意向,在一战时期,“各国的好战精神以各国的民族图腾分别表现:比如德国、美国崇尚的雄鹰、法国欣赏好斗的公鸡、英国的雄狮形象和俄国人的象征——熊。”[9]这些观念与视觉隐喻象征符号的融合在平面设计中已经让人们产生固定模式,运用直截了当的形象,配以简洁的标语,直击人心,在不同程度上传达震撼效果。马特运用象征美国的雄鹰图片占据画面中心,简洁有力,采用美国国旗的三色红、白、蓝有力度的斜线与雄鹰相融合,起到过渡作用、强调象征寓意;作者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整合成最简单的观念,给人们传达海报主题思想,停止战争。马特根据自己对版式设计需求,制造一个中心区域,运用文字、色彩的导向作用,将主体图形通过视觉程表现出来,增加了海报的感染力。
图4《美国的呼唤》图5Knoll公司设计的产品海报图6Knoll公司设计的产品海报
(三)“设计与市场的结合”
三、赫伯特·马特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赫伯特·马特的视觉语言是将象征性图形即摄影技法表现超现实的夸张的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和摄影图像拼贴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把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运用到了平面设计中,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使自己设计的海报作品真正服务于产品并成为推销产品的武器。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马特的设计理念给止步不进的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战后恢复经济拉动消费和促进“商业设计”的发展奠定基石;也促使更多的设计师更新设计观念,去尝试新的设计手法和效果,给大众带来了新的视觉审美和享受。
马特视觉语言案例的成功无疑是对传统设计技法的挑战,他将新的媒介、设计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平面设计中,言简意赅。在马特海报设计中形式美感不管是作品自身呈现的美,还是观赏者对美的感知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他运用创新摄影技术、工业印刷知识和新奇的、出其不意的表达方式,触动欣赏者的感观经验,引起丰富的联想,吸引人们去找寻画面的生命力,进而达成与设计作品的对话交流,回归到设计的本质。
从马特的案例中还能体现出他具有较强的市场洞察能力和对产品诉求点的挖掘能力,他善于调动视觉元素用平面设计形式将产品的美观实用效益和功能可见性准确且富有情感的展现在大众面前。这对视觉产品泛滥的今天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启发。
【Abstract】:Throughthestudyofphotographyintheposterintheapplicationofsyntheticconceptsandtheintegrationofthegraphicsymbolof"designandmarketacombinationof"InterpretationofHerbertMatt(HerbertMatter,Swissgraphicdesigner)designcases,understandingcollagecombinationofphotographymontage"waytousehisnewvisuallanguage,visuallanguagefortheirowndesigntoinjectfreshblood,toformtheirownuniquestyle.Hedaredtothespiritofinnovativedesignanduniquedesignconceptofmoderngraphicdesignanddesigners.【Keywords】:MattHerbert;Visuallanguage;Portfoliophotographycollage;Graphic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