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
学会工作
学术交流
地方学会
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学术报告会
——中国地球物理继续教育大讲堂(第二讲)
2022年10月14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工作委员会和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共同协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学术报告会——中国地球物理继续教育大讲堂(第二讲)《胶东深部金矿找矿成果与理论方法》”在济南召开。原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首席专家宋明春研究员会上做了报告。
大讲堂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举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在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会议室设主会场,全国地球物理学会39个会员单位设线上分会场。线上线下参加人员约2050人。
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高首先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单位山东地矿六队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这使我们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均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回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地质工作者的真挚情感。希望各有关单位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建功新时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中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新时代“英雄地质队”新篇章。
协办单位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张善法教授级高工发表讲话。他讲到,欢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在济南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学术报告会”,这是荣誉也是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学习的好机会,省学会将继续努力,一定尽力做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交办的工作。
会上,宋明春研究员做了题为“胶东深部金矿找矿成果与理论方法”技术报告,对胶东深部找矿新发现、深部找矿的理论指导和深部金矿找矿方法做了详细的汇报。
此次学术报告会共有39个单位设线上分会场,学会共收到来自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山西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新疆办事处(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金属矿勘查专委会、东华理工大学、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海办事处、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和土建与水利学院、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中成煤田物探工程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共20个分会场单位的学习汇总材料。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底青云院士带领专委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25人线上参加报告会。大家一致认为,第六地质大队的新时代家国情怀、为国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二十大召开之际,第六地质大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地矿行业及其从业者是一种鼓舞,意义重大。这支功勋地质队几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同时又能在找矿理论、方法技术上与时俱进,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并建议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组织专门的活动,到这支功勋队伍中现场学习。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新疆办事处组织新疆地矿局局属物化探大队、地质调查院(地质矿产研究所)、第二地质大队、第六地质大队、第十一地质大队、第八地质大队、第九地质大队、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及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704队、物探队等10个单位线上参加报告会,并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参会人员共计274人,其中73位同志在野外项目驻地参加了线上学习。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会员单位参会,200余人线上参加报告会,部分单位因腾讯会议人数达到上限,通过观看纪录片《英雄之路》,学习《中国矿业报》等有关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的材料参加学习,并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金属矿勘查专委会共同组织180余人参加报告会,并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
东华理工大学地控学院组织地控学院教师代表及本硕博学生代表40余人线上参加报告会,并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
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约40人线上参加报告会,并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
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组织单位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各工程部负责人、技术人员以及部分野外工作人员共56人线上参加报告会,并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
河南有色七队郑州基地、安阳基地、三个野外项目组共83人线上参加报告会,并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海办事处(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30余人线上参加报告会,并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
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和土建与水利学院50余人线上参加报告会,并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共40人线上参加报告会,并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并选派4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主会场现场参会。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约25人线上参加报告会,并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
四川中成煤田物探工程院有限公司共21人线上参加报告会,并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地球物理领域的师生党支部共26人线上参加报告会,并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组织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2个分会场和2个野外项目驻地共55人线上参加报告会,并进行了现场交流讨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元生研究员主持了全程会议并做了会议总结,对宋明春研究员的精彩报告表达了感谢,并感谢各位理事、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和同仁的积极参与。他指出,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重要回信精神的学习学术报告,我们一定不辜负习总书记对地质工作者的期望,矢志做好本职工作,在为国家找大矿、找金矿工作中做出地球物理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济南主会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分会场现场
山西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分会场
山西省煤炭地质一一四勘查院有限公司分会场
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有限公司分会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新疆办事处分会场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分会场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金属矿勘查专委会分会场
东华理工大学分会场
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分会场
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分会场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分会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海办事处分会场
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和土建与水利学院分会场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分会场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分会场
四川中成煤田物探工程院有限公司分会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分会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分会场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分会场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分会场
(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煤田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
2022年10月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煤田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在济南召开专题学习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实验室主任、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总工程师王怀洪主持会议,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总经济师杨平,实验室挂靠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小彦,院长黄兴龙,副院长潘伟辉、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筹)主任朱裕振和有关人员等2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不仅是对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的勉励,更是对全国地质工作者的巨大鼓舞。我们要深入领会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地质工作,投身矿产资源勘查事业,勇当地质找矿主力军,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矿产资源勘查,推动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契机,重点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立足齐河-禹城富铁矿整装勘查区和胶东金矿区,奋力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会议针对富铁矿勘查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从面上掌握整体勘查进展情况,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重点研讨,针对推进勘查工作措施及科学技术难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力求从点上攻坚突破,取得更大找矿成果。
会议要求,要强化基础地质支撑,全面梳理区域构造格架,摸清面上底数,为点上突破奠定基础;要加强科技支撑,注重科技问题梳理及分析解决,在煤铁作用机理、厚覆盖区富铁矿探测技术、金矿深反射地震探测技术等方面力求突破,为打造齐河-禹城亿吨级富铁矿资源基地和胶东万吨级金矿资源基地贡献力量。
大家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对地质工作者的真挚情感和关心关爱,为地质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让广大地质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继承和发扬地质人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望,以优异成绩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煤田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向英雄地质队学习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党支部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
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发布以来,山东省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深感自豪、深受鼓舞,争相传颂。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党支部和学会理事会,迅速行动组织学习。连日来,学会党支部和秘书处布置组织学习第六地质大队的事迹、省委领导学习报道精神部署,学习贯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安排。7日组织集体学习传达贯彻。
10月7日,中共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支部委员会和秘书处召开专题学习会,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精神。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张善法主持会议,学会党支部书记孙成中,副理事长王延光、刘斌线上参加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刘元生参加会议并传达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关于学习的通知和要求,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安全和应急救援管理处处长邹安德作第六地质大队先进事迹专题介绍。封振玲、王秀东、马延君、肖晴侠同志线下参加会议。
刘元生同志讲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山东学会的学习和工作很重视,并给予期望。在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希望学会各单位做好新一轮的国家找矿工作,按照总书记的部署,给出答卷,不忘初心,做出我们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孙成中同志结合当年在胶东找金矿的实际,谈了三点学习体会;要站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看待地球物理,看待地质找矿,看待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重要性;要进一步把全省的地球物理工作做好,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关怀和厚望;要以学习宣传总书记回信精神为契机,把学会党建工作做细做实,重视发挥好典型引领和示范作用。
参加学习的同志在发言中一致认为,要把握内涵,不辱使命,以回信精神为动力,将学习活动转化为实际行动效果。要学以致用,立足本行业、本单位、本职岗位的实际紧密结合,激发动能、攻坚克难。要推动发展,立足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这一战略目标,彰显地球物理学会的使命和愿景。
张善法理事长在学习会总结中说,请各单位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建功新时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新时代“英雄地质队”新篇章。请各单位对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切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并把有关学习体会报学会秘书处。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组织学习山东地质六队精神
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于10月14日组织会员观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组织的线上报告会,观看了山东地质六队事迹纪录片《英雄之路》。
通过纪录片,参会人员深刻学习了山东地质六队在我国黄金地质勘查史上谱写的光辉篇章。建队以来,六队累计提交金2670吨(1992年以来新发现金2122吨),占胶东地区已探明储量的1/2以上,使其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黄金富集区。一座座标志性金矿就是一段段光辉历程,见证着六队的发展壮大,在我国黄金地质勘查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铸就了熠熠生辉的金色丰碑。
参会人员被六队的找矿创新精神深深感动。六队在实践中创立的“焦家式”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理论,打破了“大断裂只导矿不储矿”的传统理论,不仅使我国金矿勘查实现了重大突破,而且在国际地学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六队创立的焦家式新类型金矿的发现及其突出的找矿成果,突破传统学术观念,填补了国际金矿理论及类型的空白。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2年1月,六队被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同年10月国务院发文通令嘉奖,授予该队“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荣誉,12月10日,国务院授予六队英雄地质队命名大会在北京地质礼堂隆重举行。这是至高的荣誉,迄今为止,六队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质队。
地质六队不骄不傲、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励了参会人员为地球物理事业无私奉献的斗志。地质六队人在利益面前,坚守原则、不忘初心,凭借诚信和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尊重。
他们默默坚守,把个人的生存、队伍的发展、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不计个人得失、爱国敬业、无私奉献、守正创新、勇毅登攀、奋勇拼搏、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铸造了英雄地质队的辉煌。
山东地质六队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永远是山西地球物理人思奉献谋发展的动力和学习的楷模。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安排
2022年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在我会第十届理事会的带领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认真落实中国科协“十大”精神,对标《中国科协2022年工作要点》,结合自身特点,认真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服务,在学术交流、人才及成果评价、为会员服务和科普活动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成绩,2022年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学会管理
(一)民主办会
按计划召开了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1次、常务理事会议3次、秘书长会议3次、党委专题工作会2次,学会工作会议1次,根据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要求,按民主程序管理好学会。
(二)组织建设
1.2022年12月4—5日线上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完成了学会的换届改选。本次代表大会对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修订学会章程,审议学会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目前,换届报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根据会议议程,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监事会,第二届监事会由五人组成,监事会选举产生监事长一名,监事长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孟小红教授担任。
会议选举底青云院士为我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长,选举段建华、苟量、郭建、黄清华、李丽、柳建新、倪四道、徐学义、徐长贵、杨勤勇、杨占东、赵邦六等12位同志为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郭建兼任学会法定代表人,并由底青云理事长提名,聘任郭建同志为第十一届理事会秘书长。由秘书长提名,聘任胡敏等副秘书长13人。
2.根据中国科协科协函学字〔2014〕36号《关于全国学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经第十届十二次常务理事会、第十届十四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并通过,我会依法依规成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能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
经我会十一届第一次理事会审议并通过,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甘肃办事处,甘肃办事处的挂靠单位为甘肃省地震局;设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四川办事处,四川办事处的挂靠单位为四川中成煤田物探工程院有限公司。
(三)会员发展
按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要求加强会员管理,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学会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会员的方式,注重学会活动的内容和质量,申请入会的单位和个人不断增加,2022年入会情况如下:
单位会员:截止2022年12月31日单位会员241家,2022年新增43家。各单位都指定了单位会员联系人,联系人负责接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为单位会员提供的各项服务及信息,反馈本单位会员变动信息及需求,增强了学会与单位会员之间的沟通。
个人会员:截止2022年12月31日我会会员总数为24952人,其中女会员3671人。2022年新入会会员946人,其中女会员155人。按中国科协和我会会章的要求,发展会员时强调权利与义务,新发展的会员均认真登记注册并按规定收取会费,为个人会员的管理与服务打好基础。
二、学术活动
2022年学术会议完成情况:2022年计划完成学术会议27个,已完成会议43个(见附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2年学术活动完成情况一览表》),其中计划内会议8个,计划外会议35个,累计参加学术交流人员50990人次,交流论文2697篇。
(一)国内交流
2022/2021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于2022年12月6—9日以腾讯会议室、蔲享直播和科协频道等线上形式举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8届学术年会同期召开。此次年会学术交流包括联合学术年会特邀大会报告、学会第38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以及16大板块120个分专题报告等,提交论文2328篇,交流论文2401篇。逾十万人次通过腾讯会议室、蔲享直播和科协频道参加了会议。
2022/2021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特邀大会报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合学术年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主持,邀请了7位地球科学领域著名科学家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8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由学会副理事长、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地空学院教授黄清华主持,邀请了5位地球物理学领域著名学者做了地球物理学前沿进展方面的精彩报告。
2022年10月24—28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承办的“复杂深地油气及非常规能源智能地球物理探测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在青岛顺利举行,研修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和国家管网集团的90多名学员参加了研修。此次研修班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2年高级研修项目,中国科协对此项目给予了专项经费支持。
根据中国科协和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要求,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组织工作,截止2022年12月底,《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地球物理学12个分支学科计划条目数1156条,目前已回稿并上线平台词条945条,正按照预定的目标加以推进,力争尽快完成编纂任务。
(三)承担的科协项目
2022年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按照中央对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的指示精神,我会以增强服务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发挥全国学会专业特长,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科技前沿领域、科技人才激励、战略科技力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集思汇智,开展战略咨询研究,并形成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并组建中国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团队2个。2022年先后承担中国科协项目5项,具体项目名称如下:
1、中国地球科学领域基础学科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评估;
2、深地前瞻分析和技术预见研究成果;
3、河下游地质环境监测与承载力评价;
4、复杂深地油气及非常规能源智能地球物理探测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
5、重要资源勘探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6、前沿地球奖遴选。
三、科普工作
(一)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活动
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推荐,海域可燃冰科普团队入选“典赞·2022科普中国”提名。杨志根研究员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奖。
(二)科普信息化建设
(三)主题科普日活动
1、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在百度百家号平台举办“地球物理写华章”线上科普活动。活动话题页总计阅读量达1100余万人次,并有多家媒体参与了该话题讨论。
2、全国防灾减灾日
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上天入地”科普公众号发布《新
冠疫情——地球生物圈的灾害》专辑,呼吁公众建立生物圈灾害意识。
3、科普日
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学会教育科普基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推出全国科普日科普直播活动:生态新长城探究海岸带。近10万人次通过科创筑梦北京科技报客户端、今日头条、百度APP、山东教育电视台、青岛海洋科普联盟等直播平台观看,活动点赞超20万,留言500多条。
4、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2022年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致敬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等单位开展“走进黄大年数字纪念馆,重走战略科学家的报国之路”直播活动,共计1362人次通过网络收看了此次直播。
四、宣传出版工作
全年出版学术期刊5种,出版印发4期《会讯》。我会主办的期刊,在各期刊编辑部、各位编委们的共同努力下,学会五种学术期刊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均按时完成全年出版计划,在质量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助推了我会期刊的快速发展。
EPP2022年被DOAJ收录;在ClarivateJCR中,EPP位于Q3区上部。
Appliedgeophysics(应用地球物理)连续五年在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举办了应用地球物理学前沿专题会议,2021年SCI的影响因子为0.665;
《地球物理学报》2021年10月组建了新一届编委会,在新编委会的工作模式下,采用主编/副主编+责任编委送审制,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2021SCI影响因子1.059;
《地球物理学进展》根据中信所2021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列地球物理学期刊第3位;
2022年地球物理科技期刊集群网络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期刊集群网络平台分手机版和电脑版,加盟期刊约40家,通过数据的整合,形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独有“资源”。
为给广大会员和地球物理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效、方便的信息服务平台,十届理事会积极推进互联网+学会工作的建设,创新了联系服务广大会员的机制和手段,加强了智慧学会建设,提升了学会网上联系、网上服务、网上引导、网上动员广大会员的能力。服务会员信息化服务手段进一步提升,学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了:
1.学会网站会议系统,完成了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在线注册及在线交费,实现学术会议的全程信息化管理;
2.会员管理系统;入会在线申请、在线审批,在线交费,其更符合电子办公的要求;
3.奖项申报系统: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个高效、方便的服务平台;
4.发票登记系统:在线提交发票信息,更符合电子办公的要求。
五、创新社会服务
(一)职称资格认证(试行)工作
我会作为中国科协首批改革试点单位,根据学会评审、社会认可、不与工资直接挂钩的专业职称技术评审改革的社会需求,开展职称资格认证(试行)工作。2022年12月23日,我会开展了2022年度会员职称评审工作,评定正高1人,副高9人,中级8人,初级2人。截止2022年12月共为会员单位评审人才251人。
(二)科技推广试点单位建设
2022年,学会推动学会改革向纵深拓展向基层延伸,以加强学会自主创新和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为主要任务,积极探索服务地方企业发展,组建了科技推广试点单位2家。我会充分利用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物理科技推广中心这一平台,实现学会的创新驱动作用,助力地方创新转型发展,为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服务。
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试点单位授牌情况一览表
(四)科技成果评价
我会于2016年12月出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管理办法》,加强了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推荐工作。2022年鉴定情况如下:
序号项目名称申请单位1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与装备中南大学2深水碎屑岩油气储层描述与预测技术及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地质研究院3致密油气勘探高分辨率反演与多维度表征技术创新与应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4超深断控缝洞体地震勘探技术与工业化应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5探地雷达正演及全波形反演关键技术中南大学6页岩气储层品质测井评价与甜点开发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7电离层非相干散射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8深地结构与资源:高精度重磁电探测理论与方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塔国阿尔登托布坎铅锌矿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及找矿突破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10青藏高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勘探关键技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11固态谐振陀螺仪组合系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五)创新服务
序号标准名称牵头单位进展1微动探测技术规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准备征求意见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6年10月28日发文,球会字(2016)第15号“关于印发《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布置开展此项工作。2022年受理团体标准申请1项,具体如下:
序号类型题目采纳否1前沿科学问题地球深部流体如何制约大地构造和资源环境演化否2前沿科学问题地球流体如何影响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否3工程技术难题万米井筒中能探测到远井裂缝吗?否4工程技术难题如何利用基于地质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找矿预测否六、表彰奖励(一)国家层面人才举荐
2022推荐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26人;
推荐两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评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二)最美科技工作者
向中国科协推荐最美科技工作者2人(未入选);
(三)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
2022年评选出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二等奖2项;评选出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
2022年评选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金奖2项,银奖7项。
(五)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经推荐、审议、常务理事会通过,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陈颙教授,浙江大学夏江海教授双双荣获2022年“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六)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经推荐、专家评审、常务理事会通过和本人在年会上做大专题报告,叶玲玲等10名会员荣获2022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七)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根据期刊检索系统对《地球物理学报》、《应用地球物理》论文引用率查询统计的结果,四篇论文荣获2022年“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按照《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办法(草案)》,经函评、终评,5篇论文荣获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杰出博士学位论文奖;10篇论文荣获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开展工作,推动学会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聚集行业热点,提供精准技术咨询服务,热心为单位会员、会员等科技工作者服务,努力提升学会影响力,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学习和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重要精神中寻找新机遇,制定新措施,谋求新发展。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2、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挥自律、规范和示范作用
3、提高会员服务质量,持续增强学会凝聚力
4、搭建一流学术平台,引领学科发展方向
5、建设一流科技期刊,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
6、建设专业型科技智库,助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7、健全科普工作体系,服务公众科学素质提升
8、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9、完善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2年学术活动完成情况一览表
(人次)交流
论文出版
论文集1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2022/2021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12月15日线上30000+24011*2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复杂深地油气及非常规能源智能地球物理探测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10月24—28日青岛90//*3新疆办事处2021年新疆物化探勘查地质大讲堂1月6日新疆38//*4地热专业委员会深部储层渗流传热青年沙龙1月21日线上3005/*5内蒙古办事处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2022年度专业技术培训班3月11—13日呼和
浩特150//*6智慧管网专业委会供热管道探测沙龙4月21日线上150//*7贵州办事处瞬变电磁仪及处理软件技术培训5月9日贵阳15//*8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5月31日线上485//*9贵州办事处三维地质雷达技术培训及交流会6月8日贵阳25//*10青海办事处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6月10日青海+线上1006/11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22年地球物理前沿系列讲座6月27日—7月1日
长沙+线上2000+8/*12贵州办事处水下机器人实操技术培训7月2日贵阳11//*13贵州办事处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技术培训7月5日贵阳17//*14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22年院士专家基层行7月8—11日三亚+线上636/*15贵州办事处大地电磁技术交流会7月26日贵阳+线上16//16水利电力分会第二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与物探技术高层论坛7月27—29日湖南衡阳693/*17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前沿讲座》系列线上讲座7月—12月线上///*18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火星沙尘暴”科学会议8月1—5日贵阳3020/*19贵州办事处智能节点地震勘探仪器培训8月2日贵阳180/*20青年工作委员会人工智能地震学8月5—8日青岛+线上700035/21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内蒙古办事处“生态环境与地球物理”和“双碳战略与地球物理”——第十八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8月11—14日呼和浩特64201
(200册)
*22浅地表地球物理专委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委会年度会议暨学术研讨会8月18日张家界6711/*23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木星前沿科学”8月18—19日北京18020/*24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22年重磁方法理论及应用研究专题研讨会8月19—21日西安+线上170026/*25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8月19—22日泉州23076/26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全国岩石物理学术研讨会8月21—23日北京+线上30061/*27智慧管网专业委会供水管网新型检测技术沙龙8月22日线上2005/*28大地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3rdInternationalWorkshoponGNSSionosphere(IWGI2022)9月26—28日Neustrelitz,Germany///*29贵州办事处T-50P多波束测深系统培训9月28日贵阳+线上19//*30地热专业委员会2022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10月22—23日线上19492/31铁道分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二届第四次学术大会暨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新技术第二十届年会11月3—4日成都150431
(160)*32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八届防灾减灾之路研讨会11月12日线上11610/*33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岩石物理与地下流体检测国际研讨会-202211月12—13日线上///*34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地球物理人工智能和信息前沿技术学术报告会11月19日线上3231/35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2022年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十届WTGTP)”暨“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22年会”与“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2年会”11月22—25日香格里拉10025/*36智慧管网专业委员会地理信息创新与发展论坛11月24日和12月8日
线上3003/*37青年工作委员会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11月26日成都5010/*38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全国研究生论坛12月2—4日吉林2000//*39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地球物理论坛12月7日福州20021/*40青年工作委员会海洋与智能研究生论坛12月14日青岛10014/*41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构造物理化学理论和应用学术研讨会12月17—18日线上160035/42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地磁学与地球电磁学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12月30日线上308/*43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22重磁专题研讨会线上会议每月一次线上1200+12/*为计划外新增会议。
组织活动
科普活动
期刊活动
202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活动计划表(草案)
张宝林13901296422
139109201633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委会学术年会暨工作会议年初北京50于常青
李惠民18901217861
185138954264新疆办事处电磁探测技术、航空电磁探测、航空重、磁测量、常规物探方法创新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培训和技术交流会2—4月新疆40—60蒋忠祥136399893255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3月北京100杨进
钱荣毅18601135833
139115907886内蒙古办事处第二届内蒙古地球物理发展论坛3月呼和浩特100牛兴国158489272207贵州办事处贵州办事处2022年会3月贵阳80杨正刚189851903588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八届防灾减灾之路研讨会(续)4月北京80陈维升
李志永18910167308
136512051399青年工作委员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4—5月武汉待定宗兆云1516525739210矿山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矿山地球物理新方法与新技术研讨会4—5月海南100-300杜文凤1391029149111新疆办事处深部地质找矿方面的技术交流会4—6月新疆30-50蒋忠祥1363998932512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地球电磁新技术及其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5—9月待定80赵国泽
汤吉13911530983
1861114988513青年工作委员会中亚-天山青年地质论坛上半年乌鲁木齐待定宗兆云1516525739214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火山作用与块体深部动力学会议中旬大同50雷建设
高原
艾印双13241004226
1352663292
1365407626215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物探技术研讨会6月成都180许晨1863127612816大地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大地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夏季河南200唐旭1985140376317铁道分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三届第一次学术大会暨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新技术第二十一届年会第三季度天津170谢昭晖1350139186518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2023年全国行星科学大会7月苏州1200戎昭金1358163350219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2023年区域性岩石物理研讨会7月青岛300杨志芳8359502720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东方应用地球物理暑期学校培训班(第四期)8月涿州100许晨1863127612821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8月待定60李夕海1533904871822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8月待定60沈萍1366135292323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8月深圳500何展翔
杨迪琨
王红梅
汤吉13931216691
13546384972
17376756721
1861114988524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首届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8月待定150刘祜1352048017825贵州办事处联合学术交流会8月贵阳80杨正刚1898519035826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二届海洋与智能研究生论坛9月青岛100宗兆云1516525739227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物探成果现场学习交流活动9月新疆25许晨1863127612828新疆办事处2023年度新疆物化探勘查地质大讲堂9—10月新疆30-50蒋忠祥1363998932529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地球物理论坛10月待定200宗兆云1516525739230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2023年第十届学术研讨会10月成都300何贤明1891008188031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2023年天灾预测总结会议11月
下旬北京50陈维升
1365120513932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密集台阵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下旬待定100田小波
郭震1342610804
1371687746733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十一届)下半年待定100高原
艾印双13521663292
1365107626234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京沪地球物理联盟学术研讨会(第3届)下半年待定100赵俊猛
耿建华
裴顺平
陈冰13651128180
1352100055235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航空航天观测技术与找矿突破下半年待定待定万建华1860011679836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23重磁专题研讨会线上会议每月一次线上待定王万银1832996029037贵州办事处2023技术交流会全年贵阳50黄易1898519613138贵州办事处技术培训会全年贵阳100张伟1898519042739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2023年地球科学联合大会-行星物理专题科学研讨会待定待定70~80戎昭金1358163350240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火星沙尘暴”待定待定70~90戎昭金1358163350241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2023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待定待定待定杜启振
宗兆云1516525739242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待定待定待定杜启振
宗兆云1516525739243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小型学术研讨会待定待定待定杜启振
宗兆云1516525739244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3年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十一届WTGTP)”暨“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23年会”与“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3年会”待定待定100人徐涛1352058000645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海洋地球物理学术沙龙待定线上待定徐亚1352195625746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UPC测井新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待定待定100苏远大1867896991647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矿田构造变形岩相填图方法培训班待定待定50吕古贤
1391092016348智慧管网专业委员会管网安全与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待定待定100李才明1395311900249内蒙古办事处乌海市矿区绿色发展峰会研讨商议群待定乌海待定牛兴国1584892722050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全国铀矿地质大会待定长沙150刘祜13520480178
继续教育活动
刘元生186637284912中国地球物理继续教育大讲堂(第四讲)二季度300北京王赟
刘元生186637284913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培训二、三季度80西宁或太原胡敏
刘元生18663728491
(期、册)联系人电话1地球物理学报编辑部《地球物理学报》全年北京12期
7000册何燕010-829981132地球物理进展编辑部《地球物理学进展》全年北京6期
6000册张正峰010-829981133应用地球物理编辑部AppliedGeophysics全年北京4期
4000册范伟粹cgsbull@sina.com
010-642666494地球与行星物理
(英文)编辑部EarthandPlanetaryPhysics全年北京6期
200册胡素芳010-829980175会讯编辑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讯》全年北京4期
6000册胡敏010-829980246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23(年刊)光盘版10月北京光盘(2000)倪四道010-82998257(学会秘书处)
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结束
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推荐申报工作在我会各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及理事单位、学会所属各分支机构、各单位会员及各地方学会等有关单位积极响应下顺利完成。截止6月20日,受理奖项申请37项,有效申请35项,其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创新奖奖项有效申请6项,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奖项31项,有效申请29项。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试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申报和推荐2022年度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的通知》等有关要求,于7月15日至21日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遴选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14项,“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创新奖”初评入选2项,8月2—15日在学会网站进行了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
8月16日,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奖励评审委员会对入围项目进行评审,初评入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的14个项目,经14个项目候选人答辩,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13项,其中1项因故退出;初评入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创新奖”的2项,经候选人答辩,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2项。最终确定了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评审结果已于8月18日—9月1日在学会网站进行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评审结果提交十届十四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产生了正式获奖名单,并于2022年12月5日在线召开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颁奖典礼上宣布了获奖项目及个人名单并颁发奖状及奖金(获奖名单略,详见学会2022年工作总结)。
广大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要以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为榜样,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为推动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学会秘书处)
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评选活动结束
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推荐评选工作在我会各有关单位积极响应下顺利完成。截止6月25日,受理奖项申请19项,有效申请19项。根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评选办法(草案)》和《关于推荐评选2022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的通知》等有关要求,于7月15—21日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遴选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10项,8月2—10日在学会网站进行了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
8月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评审委员会对入围项目进行评审,初评入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的10个项目,经10个项目候选人答辩,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9项,其中有一个项目因故退出。最终确定了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工程奖金奖2项,银奖7项。评审结果于8月18—26日在学会网站进行了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评审结果提交十届十四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产生了正式获奖名单,并于2022年12月5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颁奖典礼上宣布获奖名单并为获奖项目颁发奖状及奖金(获奖名单略,详见学会2022年工作总结)。
(学会秘书处)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职称评定工作结束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2年度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于2022年12月23日在线举行,本次评审收到来自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民营企业24个单位的有效申报材料共31份,其中,申报正高级职称(研究员)2人,申报副高级职称18人,申报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2人。申报人员均通过形式审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职称评审以能力和业绩为依据,注重真才实学和贡献,旨在同行认可、社会认可。我会将在职称评审行业化、社会化的探索中,进一步完善、规范制度,提高公信力,增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学会秘书处)2022/2021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纪要
一、会议概况
2022/2021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于2022年12月6—9日在线召开,会议以腾讯会议室、蔲享直播、科协频道等形式举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8届学术年会同期召开。本次年会设置大会报告以及16大板块120个分专题(含1个国际英文专题)进行学术交流,报告内容包括7个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大会特邀报告、4个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8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10个2022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奖人报告以及120个分会场专题报告等。2021年和2022年总计投稿6000篇左右,会议交流论文2401篇。本次会议吸引了逾十万人次参会。
2022/2021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大会报告于12月6日下午开始,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主持。中山大学张培震院士在会上宣布了2020年联合学术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名单。西安测绘研究所杨元喜院士作了题为“特色的北斗与未来的北斗”的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献华院士作了题为“嫦娥五号月球返回样研究新进展”的特邀报告;南方科技大学陈晓非院士作了题为“高精度地震成像方法及在大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的特邀报告;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王坚作了题为“从DDE看数字革命对自然科学的影响”的特邀报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院士作了题为“北极科考与高纬冰区海底深部探测”的特邀报告;西安交通大学程海教授作了题为“全球季风与轨道气候变化理论”的特邀报告;中山大学王岳军教授作了题为“东南亚大地构造”的特邀报告。
徐义刚院士主持会议
张培震院士宣布2020年年会“优秀学生论文奖”获奖名单
大会报告蔲享直播
大会报告腾讯会议直播
大会报告科协频道直播
12月6日上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黄清华教授主持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8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浙江大学夏江海教授作了“城镇环境被动源面波分析方法”的报告;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苟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了“uDAS光纤传感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忠海教授作了“特提斯演化动力学机制”的报告。
黄清华教授主持会议
年会期间还举办了多场线上特色报告及论坛,12月7日,举办了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线上报告会,10位傅奖候选人在线上分别做了学术报告;同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青年地球物理论坛在线上成功举行,我会历届青年托举人才入选者和2022年优博论文获奖者共21人在论坛上进行了精彩报告。12月8日举行了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学术论坛。
本届学术年会还进行了学生优秀论文的评选,在分专题推荐出“学生优秀论文奖”候选人的基础上,最后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评定,214位学生获本次学术大会的学生优秀论文奖。
二、学术年会报告会交流情况
(一)2022/2021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实际设置120个专题(包括1个国际专题),具体如下:
(二)学术成果
本届年会展示了不少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由于内容太多,按照科技成果、新的学术观点、新的学科生长点顺序在各专题讨论会纪要中给出,详细内容见各专题讨论会纪要(将在2023年《会讯》上陆续刊登)。
1.本届年会学术交流的特点:
(1)通过腾讯会议、蔲享直播、科协频道等线上形式,吸引了比往届更多的听众参会,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2)学科交叉进一步得到加强,也成为本届年会的一大亮点。本届年会设置的16大板块包括120个专题,不同学科交叉的专题占比稳步提高。
2.本届年会学术交流中存在的不足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三、本届年会的特点和对今后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一)今年会议的特点:
(2)人工智能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次年会不少专题加强了这方面的讨论。
(3)学科交叉和服务国家需求日益受到重视。
(4)本届年会以线上方式举办,通过腾讯会议、蔲享直播、科协频道等形式,吸引了逾十万人次参会。
(二)对年会组织工作的建议
今年年会反映相对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
(2)建议进一步完善专题的组织与优化工作,不断提高年会的学术交流效果。
四、致谢
2022/2021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承办,感谢会务组的精心组织和辛勤劳动。
专题召集人的无私奉献和高水平的组织能力是本届学术会议成功的关键,广大地球科学领域同仁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为本届年会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附:2022/2021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学生优秀论文奖”获奖者名单(按专题排序):
侯传鹏、刘志鹏、宋安川、李新民、易永源、张文哲、邹竹萱、周传娇、洪彬成、刘子雍、李林轩、陈启志、张蕾、李田、李若婕、刘真、魏俊廷、温瑨、伍正、祝奇文、
黄崇棚、丁奕文、张衡、董树立、刘聪、刘琦、诸娟、秦彤威、苏文君柳、董晟、伍晗、何嘉龙、刘艺璇、刘明宏、刘旭、刘立超、席兆阳、张功文、毕钲发、刘小舟、
魏楠雨、胡阳、张成龙、朱莹洁、周吉林、杨顺、白琨琳、薛纪岩、陶涛、袁慧玲、祝思维、倪建福、谭磊、鞠明峰、管博、吴晨妍、李丽丽、杨飙、于思佳、臧虎临、
陈畅、黄培析、刘同振、许昌昊、樊亚楠、文镜、罗新刚、欧洋、田文彬、陈桂、刘波、邵奇奇、白利舸、马新民、李帆、程万里、王俊、罗敬、王鹏起、李富、
宋磊、于松鹤、陈阜斌、杨淋森、王玲谦、杨浩、杜蒙、吕文浩、陈昊、陈煌、高若云、鲁凯亮、沈帅帅、徐梓赫、亚洲、龙志豪、王欣茹、吕昊、蓝茜茜、张运明、
李昕泽、赵凯、罗刚、程铭、王永斐、蒋恩华、艾寒冰、娄璐烽、张苏祥、王蕤、赵策、UzonnaOkennaAnyiam、赖浩宇、刘冠伸、谭术超、张芳雪、冀国强、潘冬雪、
徐贝贝、余博文、曾令词、汪龙潭、李一格、张康华、朱艺帆、任春美、包国栋、徐东升、乔鑫、高志钰、邵雅丽、蔡剑锋、李潇、何有权、吉煜庭、吕明哲、房婷婷、邓忻、
苏玉龙、李顺至、杨旭松、张秉峰、李春森、仝霄飞、魏梦怡、周丁奎、周保军、刘建华、陈笑蔚、裴召文、李磊、程思远、吕彦吉、崔峰源、辛杰、熊家伟、郑怡欣、石弘阳、
孙瑶、郝光明、郭建芳、陈静、孔令昊、郭敏洁、秦效荣、张浪、胡金涛、宋健、夏璿砚、杨绍极、郝宇琦、王泽宁、孙琬钰、聂晓娟、郑栋昊、王冬、刘轩宇、唐宇、
谭晓淼、宁俊、张超、巨大立、关铭、张贵洪、赵子豪、郭增光、魏静宜、覃乙根、吴琼、葛进、陈司、雷璐璐、吴鹏、梁勇、丁丙乾、张鹏远、李卫强、贺婉慧、
许艳华、甄宇、关子珩、阎磊、梁贤、钟镇海、温野群、曹欢、王思宇、王汉雨、许娅婷、戴传力、邵蓉波、甘浩东、徐彬森、张莉
(年会组委会)
油气地球物理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在青岛举办2022年10月24—28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承办的“复杂深地油气及非常规能源智能地球物理探测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在青岛顺利举行。此次研修班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2年高级研修项目,中国科协对“复杂深地油气及非常规能源智能地球物理探测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项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学员研修完规定的课程并经考核合格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计40学时。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和国家管网集团的90多名学员参加了研修,研修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
研修班聚焦“智能化油气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助力能源战略实施”这一主题,旨在提升高层次人才在复杂深地油气及非常规能源智能地球物理探测的理论水平,提升油气地球物理领域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推动油气地球物理领域技术进步,提升油气地球物理领域科技工作者的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和水平。
10月24日举行了研修班开班仪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戴彩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委会主任印兴耀出席了该仪式。开班仪式上,郭建秘书长介绍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情况及研修班的开班背景和意义。戴彩丽副校长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办学情况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印兴耀主任介绍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委会情况和本次高级研修班的申办过程和具体研修内容。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是国家一项重大人才培养工程,以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新一轮工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于近期决定实施,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继续教育全面发展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修班开班仪式
研修班线下参会场景
研修班线上参会剪影
(学会秘书处、油气地球物理专委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办2022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
2022年10月22—23日,我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能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2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在腾讯会议线上成功召开。大会由地热能在线、安徽皖丰长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协办。
大会在两天的会议议程内共安排了29个学术报告。大会除了线上主会场以外,还设置了20多个线下分会场同步收看。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技术人员等近2000名嘉宾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出席了本次大会。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750人,第一天线上实名参会总人数1583人,第二天线上实名参会总人数1003人,创造地热行业线上会议(直播除外)的最大参会人数纪录。
中国工程院何继善院士应邀作了大会主旨报告,题目为《地热源地球物理场初探》。何院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电磁法勘探原理,并通过实例,讲解了新技术方法在页岩气和地热能勘探中应用。
22号上午学术报告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研究员《地热系统动力学的几个进展》;西南石油大学祝效华教授《高压电脉冲破岩提速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新奥能源研究院深层地热技术中心总经理周伟《新奥深层地热技术研究进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热专委会主任李元普《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与地热能产业发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教授《大同盆地高温地热多尺度地球物理探测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克文教授《热伏发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23日上午学术报告有: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铮《地下储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展望》;成都理工大学宋荣彩教授《海洋地热地质条件和开发前景》;中国华能集团清能院温室气体减排部副总工荆铁亚博士《火电行业地热能开发的一些关键问题及思路探讨》;羊易地热电站有限公司热储资源部经理罗峰《羊易地热田地质及工程概况简介》;成都理工大学胡杰副研究员《GeothermoTool基本原理及其在地热研究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孔彦龙副研究员《地热计算器3.2:让计算更简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蒋恕教授《从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到地热-相同点和差异》。
23日下午学术报告有:中国地调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李胜涛研究员《天津雄安深部地热资源调查与科技创新》;扬州大学杨卫波教授《能源桩换热及热-力耦合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长江三峡院地热中心孟博言研究员《在社区范围内评估密集的浅层地热利用的热影响和可持续性:案例研究的经验教训》;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蔺文静研究员《中国不同成因类型区干热岩资源热源模式研究》;郑州大学黄奕斌博士《中深层地热资源全深度动态监测及传热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黄永辉博士《深部裂隙型含水层储热效率评估》;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田小明博士《基于伴随梯度的高效地热历史拟合方法》;安徽省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正高级工程师官煜《安徽浅层地热能高效开发中地质因素的影响分析》。
大会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了浅层和中深层地热能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和技术研发创新成果的方方面面。从浅层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到优化开采换热,再到浅层储热合理高效可持续开发。从中深层地热成因机制、勘察设计、热储工程、采灌平衡、地下储热技术、中深层地源热泵技术、提高供暖和综合利用系统热效率,到地热发电新技术。深层地热能和增强地热系统前沿技术探索带动了钻井和压裂技术进展,包括EGS-E构想、电脉冲钻井技术、免支撑剂压裂技术。此外,地下储热、系统智能化、石油技术借鉴、海域地热资源等,是新涉及的主要关键词。网络会上提问和讨论环节的精彩纷呈是这次大会的一大特色,收到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和推动地热能产业发展的效果。
会议最后,庞忠和主任做了大会总结,对会上所做的专题报告进行了回顾和点评,对努力创新的青年报告人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忱鼓励。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地热专委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家入画图”,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以下简称水电分会)主办,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承办,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协办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利电力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于2022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四川成都召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水电分会会长张建清,副会长刘栋臣、赵安宁、潘军、王槐仁,常务委员丁陈奉、陈刚、李超、林志清、楼加丁、王超凡,专家委员会主任沙椿,专家委员杜兴忠、况碧波、李广场、刘康和、卢小林、谭天元、周黎明、曾宪强,副秘书长李电波、陈宗刚等23人以及兄弟学会代表出席了会议。来自水利水电、科研院所、高校、城建、地矿、冶金、煤田等行业系统的80多家单位的19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28家仪器厂商参展。
结合会议主题,大会特别邀请了四位专家作特邀报告: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世殊教高作了《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的报告,对于区域构造背景及工程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工程规模巨大的两河口水电站,详细介绍了施工期间关于边界活动断层条件下的抗震问题、超大规模库岸的稳定与防控问题、多源复杂土料的研究与开采利用问题、特高边坡的稳定性与支护问题等的研究实践,指出蓄水后的两河口水电站库岸变形破坏的机理机制研究及稳定性评价工作,定会推动高山峡谷区、高坝大库水库区工程地质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王继敏教高作了《超长水工隧洞安全检测技术》的报告,介绍了雅砻江流域开发现状,讲解了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高地应力岩爆、超高压大流量岩溶突涌水、深埋特长隧洞群安全快速施工等技术难题,提出针对长水工隧洞结构特点和安全检测需求,要构建长期安全监测、放空检查与水下检测、智能装备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检测技术体系,建议研发更长距离隧洞水下智能检测机器人、水工隧洞无线监测和结构损伤超前感知技术,结合数值模拟及数据挖掘模型,实现监测与检测体系的多层级融合。
四川大学徐奴文教授作了《水电地下工程动力灾害微震监测预警与防控》的报告,从深部工程动力灾害难题中的破裂信息辨识不准(模糊性)、损伤灾变机理不清(复杂性)、灾害前兆信息不明(突发性)出发,指出进行水电地下工程动力灾害微震监测预警与防控的必要性;在传统微震监测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地下工程岩体微破裂识别定位新方法,研发了微破裂信号处理分析软件,实现了微震信号规范化快速处理;解译了工程岩体损伤机制,实现了考虑微震损伤效应的地下工程岩体变形反馈分析,提示了强卸荷岩体损伤致灾机理;提出了基于微震多参数的地下工程协力灾害预警方法,创新了围岩损伤变形控制技术与工艺,研发了多场监测信息三维可视化平台,实现了地下工程动力灾害的监测预警与防控。
大会除特邀报告和获奖论文报告之外,另有13位专家学者围绕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探测、检测、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工程地球物理新技术、新装备及工程应用,可再生能源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应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与地球物理技术等内容作了学术交流;17位仪器厂商代表报告了水电物探新仪器、新装备及应用技术。
学术报告会之后举行了“2022年中国水电工程物探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水利电力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沙椿宣布获奖名单,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德兀代表优秀论文奖赞助单位致颁奖辞。水利电力分会会长张建清、常务理事丁陈奉等代表分会向15位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闭幕式由水电分会秘书长楼加丁主持。水电分会副会长潘军致闭幕辞,代表水电分会对会议承办单位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协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表示感谢,对参加会议的专家同仁、仪器厂商、会务组成员表示感谢,并借用诗圣杜甫千年前写于成都草堂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句,期待疫情早日结束,经济重现繁荣。最后祝大家返程顺利,一路平安。
经过两天紧张有序的报告交流,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业内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使与会代表受益匪浅,对“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与工程物探”加深了了解,增强了信心。期待明年相见!
(水利电力分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第四次学术大会暨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新技术第二十届年会会议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第四次学术大会暨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新技术第二十届年会于2022年11月3—4日在成都召开。参加本次学术大会的有中国铁设,铁二、四、五、六设计院,中铁设计、中铁资源、中铁西南院、中铁大桥院等系统内单位代表,劳雷公司、北京眷诚、中土建设、奥瑞科贸、五维地科、陕西建科院有限公司等会员单位代表,有来自中科院、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知名教授,还有众多合作单位及物探设备参展厂商代表,共计15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主办,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铁道分会常务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铁五院副总工程师邢文宝,铁道分会秘书长谢昭晖,铁二院副总工程师蒋良文,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徐佩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电分会会长、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建清,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王绪本,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李庆阳,中铁二院地勘院副院长王朋。邢文宝首先对中铁二院在当前疫情压力之下承办本次会议表示感谢,对前来参会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郭建秘书长代表学会致辞,徐佩芬代表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致辞。蒋良文代表中铁二院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向与会的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以“铁路工程物探与检测助力交通强国”为主题,聚焦但不限于铁路重大工程的典型物探案例和技术应用,物探和工程检测新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研究,半航空物探技术在铁路勘察中的应用研究,新设备、新技术及应用研究介绍等四个专题。大会邀请四位专家作特邀报告,分别是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王绪本的《航空电磁与地空电磁技术在铁路隧道勘探中的应用》,中南大学教授席振铢的《多极化大地电磁原理及应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佩芬的《微动探测的方法理论、实践与思考(之二)》,重庆大学教授付志红的《无人机航空瞬变电磁精细化探测研究》。各位专家代表紧扣主题展开了40余场内容丰富多彩的汇报:有航空物探、微动探测、瞬变电磁等前沿的方法理论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有综合物探、岩溶探测、超前地质预报等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有隧道衬砌、注浆质量等检测研究,还有相应方法新设备的研制与介绍。为解决复杂艰险山区、水域、城市环境铁路勘察、TBM超前地质预报、运营高铁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会议共收到投稿论文47篇,有34篇发表在《工程地球物理学报》第18卷第5期,经学术委员会评选选出优秀论文10篇,并对获奖作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学术大会期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铁道分会召开换届会议,选举产生了铁道分会第三届委员会,新一届分会委员会由顾问委员会(15人)、正副主任(9人)、委员(31人)、正副秘书长(6人)组成。会上向为铁道分会做出突出贡献的10名个人颁发荣誉奖牌,向第三届委员会全体成员颁发了聘书。
闭幕式上,常务副主任王永国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铁路工程物探作为地质勘察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切实解决了许多工程勘察难题,为建设交通强国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高铁技术的迅猛发展,铁路工程物探也要在空天地、三维勘探、人工智能等方向发展,共同助力交通强国梦。最后,王永国对承办单位的积极筹备、各会员单位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再次表示感谢并宣布会议闭幕。
本次会议在疫情影响下延期召开,部分会员单位无法参加,略有遗憾,整体上学术氛围浓厚、气氛融洽,部分与会代表围绕专题进行提问和讨论,发表各自见解,并提出解决建议和办法。会议在紧张、热烈、和谐、友好的气氛下,圆满高效地完成了全部议程,达到了预期目的。
(铁道分会)地球物理人工智能和信息前沿技术报告会(三)召开
为使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地球物理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2022年11月19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举办了《地球物理人工智能和信息前沿技术学术报告会(三)》网上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陆文凯研究员做了“应用地球物理+AI:智能地球探测”的专题报告。报告时长一个半小时,讨论半个小时。会议由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会忠研究员主持。来自全国勘探地球物理、地球物理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老师和同学共327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前预定的300人腾讯会议爆满。
陆文凯老师通过自己在教学和科研中的人工智能实践应用,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创新性工作,并提出了Easysignal科研小组的总体理念与策略。陆文凯老师是国内较早应用人工智能进行勘探地球物理研究的专家学者,利用数据驱动、知识驱动和多元信息融合方法以及信息、计算机、数学等多学科交叉策略,对地质/地球物理问题进行建模,应用场景包括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重磁电数据反演等,并在人工智能应用中通过结合传统方法的知识经验,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优势——获得更高精度和可靠性以及更好的外推性。最后陆文凯老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鼓励各位专家学者积极投身到人工智能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通过传统方法和人工智能的相互赋能推动我国勘探地球物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陆文凯老师的报告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使参会者受益匪浅。有参会者留言称赞“陆文凯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聆听后受益匪浅”。还有不少专家、同学因为进不去现场会议室而请求观看报告视频录像。同时我们的人工智能应用研讨群又吸收了62名同行加入。
(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全域地球物理探测与智能感知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上午8:30会议正式开始,底青云院士代表专题召集人对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介绍了设立“全域地球物理探测与智能感知技术”专题目的,对专题组织者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会议结束后经过主持人协商决定推荐于思佳(口头报告)、王飞飞(张贴报告)为本专题学生优秀论文获得者。
(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二届“构造物理化学理论和应用学术研讨会”在线上成功召开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长安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产学研”3家单位联合承办的第二届“构造物理化学理论和应用学术研讨会”,于2022年12月17—18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成功召开。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来自教育部15所高等院校,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3个研究院所、3个研究/地调中心和3个省级地调院/局,中国科学院5个研究所/大学,产业部门9家大中型企业/研究院,以及境内外的16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一、开幕式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长安大学贺栓海副校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邢树文所长、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吕古贤主任委员到会讲话,祝贺本次大会顺利召开。希望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继续发扬学科交叉的特点和优势,遵循李四光“新发现与新创造”的方向,坚持“继承发展、求实创新”的科研作风,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资源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
二、大会报告
三、特邀报告
会议特邀了9位国内外知名的中青年学者作报告,他们是: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丁正江教授级高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张栓宏研究员、香港大学岳中琦教授、中南大学李帝铨教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陈建业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袁三一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杨立强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邓久帅教授和加拿大Regina大学池国祥教授。这些特邀报告分别从矿床新类型、重大地质事件、深部矿产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预测方法、资源能源的构造控制规律、灾害环境的观测-模拟-实验、选矿技术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极大地开拓了参会代表的思想和视野。
四、主题邀请报告
主题1、构造控岩控矿。共10个报告,其中4个报告聚焦典型矿田构造研究方法,2个报告聚焦重要成矿带的构造控矿类型,4个报告聚焦关键金属矿床的构造-流体成因机制。
主题2、资源能源的构造控制规律。共6个报告,内容分别涉及盆地构造数值模拟、构造岩相学以及页岩油、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煤等资源能源。
主题3、灾害与环境中的构造作用。共5个报告,其中2个报告聚焦天然地震,3个报告聚焦工业开采诱发地震。
五、本次会议的几大特点
(一)基于地球科学实际证据,实现学科交叉,促进科技创新
(二)代表了构造物理化学学科主要发展方向的研究团队纷纷亮相,展示最新思想和成果,体现了构造物理化学研究强大的科技支持力量。
主题报告人包括:吕古贤团队(陈柏林、张宝林、陈宣华),王宗秀团队(李小诗、张重远、张浩),曹代勇团队(李焕同、王安民),周永胜团队(陈建业、姚路、马旭),许德如团队(李增华、刘传东)等。会议期间,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为构造物理化学学科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一些新思想和新方向将成为构造物理化学学科发展的有力支持和补充
如:香港大学岳中琦教授关于流体超压导致构造地震成因的新认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邓久帅教授关于矿物流体包裹体成分对改进选矿工艺流程设计思想的影响,加拿大Regina大学池国祥教授关于谨慎使用流体压力数据推算深度的建议,等等。这些认识和观点,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构造物理化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工业活动诱发地震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深入研究诱发地震机制和监测技术,实现能源、资源安全高效开发,规避诱发地震产生次生灾害,是灾害与能源领域新的学科生长点。此外,区域构造-岩浆-热事件、深部流体成矿作用多重耦合、油气资源-煤矿(煤系石煤)-金属矿产协同成矿与生态环境资源综合效应等科学问题初现端倪,有望成为下一届学术会议研讨和交流的热点。金属成矿的构造-流体动力学耦合研究仍将是当前和今后重要发展方向。
(四)会务工作注重细节,促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为了扩大会议的宣传力度,会议追加定制了直播平台。两天的会议期间,在腾讯会议室满员注册参会300人,平台直播参会约1300人次,总计约1600人次,参会规模与效果喜人。从会场讨论气氛、聊天室交流情况,以及会后反馈信息来看,无论是报告人还是场外参会人员均对这种会议方式点赞,感到很受启发,纷纷感谢专委会在疫情反复的特殊条件下能够组织起这样大规模的多学科交叉研讨会,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方面、层次和多学科的人物和知识,也对加盟构造物理化学研究表现出极大兴趣。
吕古贤主任委员在大会闭幕时作了答谢和总结讲话,并对全部学术报告进行了回顾和精彩点评。这已成为我们历届学术研讨会的保留节目和亮点,对参会代表形成强大吸引力。
感恩支持,继承发展,永续辉煌!
(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能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能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22年12月22日在线上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张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张立飞先后致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胡敏宣读学会的批文,并宣布智能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大会还邀请了北京大学宋晓东、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郑晓东、上海交通大学许志钦分别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地震学和深部地球物理学的发展与应用”“智能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和解释技术及应用”“神经网络的简单偏好”的精彩学术报告。
(智能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完成第二届勘查技术成果评奖工作
为了推动山西省地球物理科技进步,提高地球物理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贯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精神,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继2020年之后,完成了第二届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成果评奖工作。
本次参评项目均为2020年12月底前完成、且经甲方和专家评审验收合格。其项目成果不仅提供了能源勘测、转型发展、地热地下水勘测、环境治理、工程建设中需要的工程技术资料,而且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了一批地球物理技术人才;因此,本届评奖活动,对于进一步推动山西地球物理科技进步、激励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于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参加山西省科协11月活动
11月以来,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派员参加了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两次活动。一是11月15日的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二是11月25日的山西省科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线上腾讯会议。
11月25日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线上腾讯会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专题培训。听取了山西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丁纪岗在培训班上的讲话,他从“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意义”“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科技社团各项工作中”“掀起宣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新高潮”三个方面对科技社团提出要求;之后,山西省委党校曹扬教授对学习二十大精神作了辅导讲演。培训班的第二阶段,为新时期如何做好科技社团党建工作理事长论坛,山西省医学会、护理学会等社团党支部介绍了如何做好科技社团党建工作的体会。
会后,参会人员及时将关于会议精神的影像资料转发学会会员。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获批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研究基地
近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正式发文批准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为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研究基地,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服务。
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自成立以来,用智力开发财力,努力提高学术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安徽省地球物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地球物理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密切结合,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取得了丰硕成果。下一步,学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科学论证和决策咨询等工作,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安徽省现代化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参加山西省科协“智海计划”工作培训会
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山西省科普服务中心承办的“海归同行、助力转型2022年山西‘智海计划’工作培训会”12月21日在太原举办,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派员在线上参加了培训。
会议分上午、下午两部分。在上午的培训会上,中国科协海智办副主任、国际合作部智海处处长赵崇海介绍了中国科协领导智海计划工作政策解读;山西省科协国际部部长郑志忠介绍了山西省科协智海计划工作安排;山西省科普服务中心领导介绍了“关于公布山西省科协智海专家库专家名单的通知”“关于认定山西省科协智海计划工作基地的通知”;江苏省科协国际联络部部长吴家勇介绍了江苏省科协智海计划先进工作经验;山西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吴长新院长介绍了充分发挥海外引进人才聚焦的优势为国家的强盛引智。
在下午的培训会上,山西农业大学介绍了“一带一路”高粱产业发展;山西森达源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介绍了“用心用情用力服务智海人才”、山西农业大学“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海智典型案例”。
(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举办第二届地下工程泉城论坛
2022年12月28日,由山东大学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及《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编辑部共同协办的“第二届地下工程泉城论坛”在线上举办。论坛分别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李术才校长,张庆松院长和刘斌书记主持,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领导组织会员线上参会。
本次地下工程泉城论坛以“岩土和地下工程防灾与安全建造”为主题,汇聚了国内高校地下工程专业顶尖教授专家,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重大工程现场的600余名岩土与地下工程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作开幕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亮等11位院士、专家作特邀报告,重点针对堰塞坝抢险处置、海上风光电工程、岩石力学与工程、机场工程、防震减灾、土工构筑物数值分析、隧道防灾与智能建造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入交流。
三名中国科学家入围全球“前沿地球奖”
12月13日,经过遴选和评审,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推荐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长聘教授谷保静(参选作品《在缓解PM2.5空气污染方面,减少氨比氮氧化物更具成本效益》)、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刘学炎(参选作品《非化石燃料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贡献》)、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院士(参选作品《厄尔尼诺对全球变暖响应的蝴蝶效应和自调节》)三位中国科学家参与全球“前沿地球科学奖”评选。
此次评选工作主要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负责。经过一个多月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共有23位常规申请人和28位项目组推荐人共计51人参与初步评选,经投票,初评遴选出19位“前沿地球奖”论文候选人人选供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经终评专家投票,最终排名前三位的论文候选人提名入选“前沿地球奖”主要候选人。
“前沿地球奖”由前沿研究基金会(FrontiersResearchFoundation)于今年发起设立,旨在表彰过去两年在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的、有助于将地球系统保持在环境安全界限的研究成果。该奖项每个国家最终可推荐3名参赛者进入大名单,由Frontiers评审委员会选出1名“国家冠军”,然后由100名领先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家组成的评审团投票,选出三名“国际冠军”,奖金为100万瑞士法郎/人。据悉,此奖项最终结果将于2023年4月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