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设计(精选5篇)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艺术设计受到了新的挑战。尤其是计算机的的迅速介入,让传统手工式的劳动被逐渐取代,大量的国际化图形和符号、众多的素材库被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造成了国际主义艺术设计趋向同一性现象,设计师们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艺术设计,而这极其不利已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这个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二、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价值。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体现着世界的时代性、民族的人文性、社会的艺术性、甚至人类的创造性。除此之外,它还表现出了设计者的创新意识和民族情感,传递着时代性、民族性的特点。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史中的精髓,涵盖着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无论是民族服饰还是风土人情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个性、独特的素材。现阶段,人们把艺术设计与人文内涵融合在了一起。换句话讲,就是在艺术设计中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特色元素,以此来寻找设计的精神源泉,增加发展艺术设计的原动力。

三、如何在艺术设计中把握民族性

(一)要掌握民族性的动态发展特征

艺术设计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民族色彩的个性化中。笔者将就艺术设计中对于民族色彩的把握来阐述出艺术设计中对于民族性的把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色彩的感受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现如今黑白两色被我们普遍接受,认为这是稳重、大方的体现,是百搭的颜色。但是在古代,仅有文人对它们较为喜爱,百姓们却是颇为忌讳,认为它们是丧葬礼仪的颜色,是不吉利的代表。又例如对于纯色与间色的喜爱,古人喜爱纯色而轻视间色,但是现如今,间色却被大家所追捧,认为是高档、文艺的颜色。

(二)要处理好民族性与设计本身的功能的关系

民族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而对于设计本身又因为自然属性的缘故表现出自然性。所以对于设计者而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处理好民族性与设计本身功能的关系。例如在一些国际上通行的色彩具有一定的风格功能。就红绿灯而言,绿色就代表着前进、动力,红色代表停止。黄色代表警示。色彩所反应出的情感联系,就赋予了设计作品的直观特点。所以我们在融入民族性设计的同时还要尊重设计本身的功能。

四、民族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艺术理念的不断创新,当今设计领域面临着如何继承,如何发展、如何创新民族性这一严峻问题。对于民族文化的形式、内容都有了新的理念,体现形式也趋向多样化发展,例如对于传统书法、民族色彩的应用。同时,民族文化的色彩搭配、创作理念、表现手法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例如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它的构图、造型甚至视觉思维都值得现今艺术设计发展的借鉴与发扬。

(一)民族性传统书法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书法贯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软笔书法,再到硬笔书法的创新与转变,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或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的体现。正是由于人们对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喜爱与尊敬之情,才使得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得到应用。我国2008年申办的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就是该应用的代表作品之一。将民族性传统书法艺术作为创作主体,结合印章的形式,汲取汉字的民族特色与古典人文艺术,将华夏儿女对于奥运的喜爱、祝福之情融入在简单的笔画中。

(二)民族性传统图案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传统图案是指我国民间艺术中象征着吉祥的图案,是劳动者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是经过历史的洗礼与传承的,更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精髓。民族性传统图案大都依靠谐音或是象征含义传递出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的寓意,例如蝙蝠象征着福梅花鹿象征着禄桃子象征着寿。我们将民族性传统图案融入当代艺术设计中,增加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民族性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艺术,它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包含着丰富的设计元素。例如:陶瓷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之一。无论是白瓷还是青花瓷都是我国民间艺术精髓的具体体现。将其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涵盖着对民族性艺术的认可和对于民族情结的喜爱。同时,在民族性艺术与当代艺术设计的融合过程中,碰撞出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流行元素。

论文摘要:后现代主义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其特征有三:反思现代性、多元化思维和否定性思维。我们应适应时代的需求,使艺术设计教育更具有前瞻性。在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思考和融入后现代思维实质性的合理内容,会给我们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发挥创造性提供巨大的活动空间。

后现代主义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20世纪后半期西方社会广为流行的哲学、文化思潮,其影响现已遍布哲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宗教等多领域。70年代以来,后现代文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已经出现,以至在西方教育哲学领域内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本文探讨了后现代思维及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关系及对策,希望以此能为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后现代主义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从目前来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极具复杂性的思潮。在后现代主义的大旗下,聚集了众多的思想派别,如新解释学、解构主义、西方、女权主义哲学等。这些思想派别彼此间差别很大,但是却具有一种共同性,追求一种新的“后现代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代表着后现代众多思想派别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视角。其特征有三个方面:反思现代性、多元化思维和否定性思维。

1.反思现代性。在思维的内容方面,后现代主义有三点表现:一是反理性。后现代主义既反对科学理性,又反对终极性的价值理性。他们批判科学理性的权威,批判追求终极真理的哲学观,他们从人的生活和经验永远是个别的、杂乱的、不协调的观念出发,倡导一种非统一的、个别性的价值认识。二是反中心性、反同一性、反整体性。这是解构主义提出的要求,解构主义的目标就是拆除具有中心指涉结构的整体性、同一性,而把差异性、边缘性原则作为判断一切事物价值的根据。三是反确定性。反对传统哲学认识论追求惟一的真理性结论,重视认识者和解释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调人的认识成果的多维性和动态性。

2.多元化思维。在思维的方法方面,后现代主义肯定了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肯定了人在认识万事万物时差异性的一面。梅罗·庞蒂指出,没有人能同时看到立方体的六个面。也就是说,随着时空的变化和认识者的改变,人类认识的结果是不同的。在后现代主义看来,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只能是多样的和歧义的,人应该从多视角出发认识和理解世界。

3.否定性思维。在思维的性质方面,后现代主义着重于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否定,体现出否定性思维的倾向。它的否定性并不等同于虚无主义,实际上,后现代主义者们是过于专注于批判和反思而疏于建立。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传人美国以后产生了分化,形成了具有破坏性向度的后现代主义者和具有建设性向度的后现代主义者。其中,具有建设性向度的一派强调了对现代性的继承性。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现有知识的认同来实现的,一句含有真理要素的话,要通过共识法则才能被接受,长期在共识法则下培养起来的观念是顺其自然地接受了它的合法性。然而近代科学的突飞猛进,使人们衍生出种种怀疑来,这是铸成后现代思维的主要原因之一。后现代思维在文化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单一的知识形态被多元化、相互平行的、相互竞争的知识范式下所取代,它体现了人类进人后工业社会时理性与非理性的冲突,是经济技术与文化对立的一种体现。如果我们把传统的思想或思想中的某种部分形态作为合法的话,那么作为后现代意识下所产生新的思想观念就成为一种闯人者,旧文化与新文化之间的冲突是难免的。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文化与教育的发展方面需要更多的选择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后现代思维给我们以丰富的启示,我们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工作者,不能不正视这一现状。在这种趋势下,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使艺术设计教育更具有前瞻性,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通过上面的概略分析,我们是否可以整理出下面这样的思路:

1.实施艺术设计多渠道、多层次、渗透性教育,加大共同性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装置设计等,在艺术设计这个大概念下、大范畴里,它们之间的总体共同性,远远大于个体差异性。从理论上讲,它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更多的体现在它们各自的不同工艺上,而这又是它们各自学科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以,加大共同性课程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所必须的。这种加大,不但要有广度,而必须要有相当的深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受到更加完整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这表现了明显的市场取向意识。

思想是人的精神和智慧的一种系统体现,个人思想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前人思想的理解和继承以及个人经验基础上的。因此,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地艺术思想,即更加广泛和多元化的艺术思想,使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选择地接近各种思想体系的精华,最终实现个人化的人格和身份。在艺术设计学院中可以开设一些能够代表各种思想体系的哲学、理论以及文艺批评课,以开拓学生的艺术思维空间,同时引导学生自由争论。

2.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开发学生艺术创造潜能。人的精神世界是通过人的性格、个性、人格三方面体现出来的。个性是指人在大千世界中独一无二的“我”,这个“我”和我的性格以及我的修养形成了我的人格。允许学生有自己个人的生活方式,并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个人生活方式细腻化、个性化,并最终达到形成自己的生活文化,丰富主流文化下的个性文化。对各种文化的体验以及对个人生活的修炼是学生形成和发展创意思维的两个主要元素。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历来都是追求个性的流露和发挥,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个性化的艺术才能,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引导的方式。老师首先应观察学生的个性表现和长处所在,并引导他们去进一步发掘这方面的潜力,以学生能寻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力为最终目的。因为艺术作品最终是设计师人格的体现,这种体现人格的创意多少流露出设计师的一些创作态度。后现代的设计师十分注重对人的个性和艺术作品的人格化的定义。

3.加强艺术设计领域的传统教育和基拙教育,使学生能够精通各种传统理论和技法,并能够灵活使用和综合应用这些技法。艺术设计创造人们的全新生活,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优秀的设计创意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与艺术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在艺术设计中能产生巨大的作用。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易学文化思想、老庄哲学思想、以及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中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等。这些都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的创造基础。

关键词:三门石窗文化内涵造型艺术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中国的窗子不仅有着实用性,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窗子从实用出发,在一代代能工巧匠的雕琢下,最终走到了文化的高度,而延续与发展的历史场合中的任何文化形态都会有其物化的过程。简易镂凿的石窗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三门石窗以其工艺精湛细腻、造型多元多变、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地域特征,在石窗造型艺术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风格特色。

一、三门石窗的源流及风格形成分析

据资料记载,三门石窗始于南宋,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注入民间传统文化,由于它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因此三门石窗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其后一直延绵至今。

三门石窗制作的工序复杂,大致要经过采板、打磨、画样、上样、雕刻、镂空、修光这六道基本工序。并结合各种不同形式石材的特性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镂挖、起地、刻线、钻眼、打磨的精湛技术。

且石窗工艺造型多变,其中包含了浅浮雕、浮雕、深雕、半圆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窗花以线条为基本美术元素,窗面虚实处理得当,能保证采光、通风和承重。工匠们在线条的处理及与块面的构成中,往往注入寓意深远的特定文化元素,通过造型手法中的重复、拼凑、象征、隐喻等二维装饰手法的表现,既形成了石窗艺术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展现了艺术内涵的丰富性,使实用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1.海洋文化影响下的造型艺术

海洋地理环境在三门石窗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石窗取代了轻便的木窗,原因在于三门的沿海空气湿润导致木质构件非常容易腐蚀。于是,耐腐蚀的石头就成了做成窗户的最好的材料,而三门,恰恰有一个盛产名石的蛇蟠岛,为三门石窗的创造提供丰富了的石材。

在长期耕海牧鱼的生产生活中,三门人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传统民俗。石窗的创作也引入了海洋文化气息。其中如龙凤纹中龙元素的运用,条形纹中浪花元素、鱼纹、旋涡纹等的运用等都是海洋元素的体现。

2.母系崇拜与地域文化的交融

3.多元宗教信仰的浸润

三门石窗题材丰富,造型样式多变。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三门是个历来奉道尊佛的地区。晋时,广润寺、丹丘寺、多宝讲寺、百花清洞(即现仙岩洞)等寺院、道观已经存在。作为邻县的天台山,更是"佛宗道源"。因此在众多的石窗作品中并不缺乏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例如"几何万字窗"、"风车纹石窗"、"如意百结窗"等等,就比较含蓄地表现出佛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如道家中的葫芦、团扇、宝剑、莲花、花笼、鱼鼓、横笛、阴阳板这八宝来表现吉祥寓意,如:如意暗八仙窗、文人八宝窗。不管是花草纹,还是文字纹,从这些石窗纹样中可以看出,其思想也融入了宗教文化中"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效法自然"等思想,同时也充满了大自然韵味,体现了自然的本质美。

4.福建石雕艺术的影响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依山面海,石材资源丰富。福建惠安的传统石雕艺术在历史上独树一帜。例如福建惠安传统雕刻在工艺上主要可分为沉雕、浮雕、圆雕、影雕、线雕、微雕六大类,并且技艺高超,雕刻题材丰富,其中有宗教人物、吉祥图案、神兽及花鸟等,大都是对健康长寿、吉祥如意等美好事物的表达。而浙江三门地处东南沿海,石材资源同样丰富,与福建相邻,古来交往密切。三门石窗工匠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及地域迁徙的过程中,逐步汲取了周边优秀造型艺术的养分,对自身风格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三门石窗与当代艺术设计的结合

三门石窗因其实用性和艺术性造就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将三门石窗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造型运用在现代设计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延伸并丰富其设计形式,激发设计灵感,从而创作出富有传统文化风格的设计作品。

1.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当今家具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已成为当代设计的主流。三门石窗中的条行纹、万字纹、如意纹、龙纹、植物纹等,以浓烈的传统韵味和丰富多变的构成形式给家具设计提供了丰富素材。如三门石窗中的几何纹采用动静结合,线面对比,虚实处理,使作品显得匀称有序,节奏明快,大方得体,效果强烈。仔细观察作品,我们不难在家具设计中找到三门石窗的影子。三门石窗的造型纹样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显得简洁、圆润、俊秀,让生动的历史民间故事和其丰富的寓意给予家具生命,传达出浓郁的民族色彩和丰富的人文内容。

2.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窗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采光,通风等实用功能再加之以设计者们的智慧,让窗户越来越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花窗起着装饰和美化作用。它多见于古典建筑设计中,当然在现代建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花窗与三门石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三门石窗在造型上的虚实对比,线条上的粗细运用,使得石窗的构图画面美观大方、对称均匀,这也是三门石窗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代花窗设计中,设计师结合三门石窗的民间故事题材、装饰纹样、文化内涵等特点,并在材质的选择上加以创新,使花窗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焕发光彩。另外,三门石窗纹样设计已经相当成熟,如万字纹、几何纹、风车纹、步步锦纹等融入了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且形成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一点对现代花窗设计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这些特色元素在花窗的运用上使得整个室内环境典雅且意味深远,给室内装饰设计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结语

随着时光流逝,那一块块布满青苔抑或是被缠满树藤的石窗无不让人有一种沧桑敬畏感。我们对三门石窗的造型纹样及内涵文化的研究,都是为了更好的汲取设计灵感,服务当下生活。

在当代设计中,创作过程要与作品的功能、形式、材质、理念相结合。三门石窗中的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宗教艺术等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设计不仅是求新,求变,更要挖掘人造物中所包涵的文化内涵。作为苦苦探索何为"中国设计"的设计师们,需要的不仅是对现代西方设计的借鉴和学习,更要回归自身文化,将传统文化的优美寓意、文化符号、审美情趣有机地引入现代设计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更要具有现代的形式美感,创作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三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凝固之美三门石窗艺术的文化品读[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海天.艺术概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杨海平:《阅读"人类和石头的故事"--凝固之美三门石窗艺术的文化品读》[J].《美术之友》2006年6期.

艺术设计是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产生的,它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品是一种纯粹的审美,它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一种特点决定了设计的审美自由性。艺术设计的美应提倡自由,自由的审美体现在功能完善的产品上才是完美的设计。作为设计师,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将审美运用到设计中去,与时俱进地对美充分理解、贯通和运用,努力达到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艺术设计审美心理审美体现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艺术设计在研究美本身的同时,还有受众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艺术设计创作中。设计师是审美创意和体验的阐释者,设计作品的接受主体便是审美体验的二度阐释者,且其二度阐释的价值绝不在艺术创作的价值之下。没有接受主体的参与、发现、响应和评估,任何艺术设计活动都是潜在的、不完整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艺术设计的审美接受不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接受者不仅是艺术设计价值的发现者和评估者,而且还是艺术设计信息的反馈者。

一当代艺术设计的审美心理

(一)审美心理特征

接受美学的重要人物曼.瑙曼指出,文学(艺术)不是凝神冥想着接受者的消费对象,文学(艺术)使社会上“活动着的”主体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来。创造性审美思维不仅设计师必须具备,对进行二度创作的审美接受者而言它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创造性审美思维依赖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艺术设计审美接受主体的最主要心理特征,并且体现在自主性、自律性、期待性等方面。

接受主体的自主性是个体在一定条件下自主行使和支配自己接受权利的意识,是对外部依赖性的一种扬弃。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的有意义的个体经验的获得.是通过知觉主体对刺激信息作出解释的过程。这种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自身的特点,如主体的动机、情感、观念等都影响着当前刺激信息的取舍。因为艺术设计的审美活动是一种既有实用功利目的、又要追求美的活动,所以审美知觉主体总是依照自己的目的主动地、有选择地去审视对象。

艺术设计品之所以能给接受者以美感,主要在于接受者自身的心理自律性。这里的自律是同他律相对的,它标志着审美接受主体的自愿态度和自由心态。外在的东西如果不被内心的逻辑所自觉认可,永远是外在的。只有当艺术设计作品充分引发和活化了接受主体自律性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过程,使设计图像本身成为他凝神观照的独立对象,审美接受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心灵获得愉悦和自由的审美活动。接受者对艺术设计的规律和符号意义懂得越多、理解得越透,从作品中获得的美感就越强烈。

既然艺术设计的审美接受是自主的、积极主动的,那么,接受者会积极地要求设计作品的审美内涵接近于自己的反应水平,或者把一种更高的审美期待的要求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对接受者期待心理特征的阐释构成了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界”理论。具体到艺术设计的审美上,接受者的期待心理即是指在接受设计作品时并不像传统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被动的反映,而是以“期待视界”为基础的积极参与。接受者的审美“期待”心理不仅会随设计家创作和社会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和更新,而且常常会由于这种期待的强烈表示,影响到设计家及其审美设计活动的本身。比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自1908年起设计并产生了一种坚实的黑色T型汽车,这种汽车当时很受欢迎,几乎占领了整个汽车市场。但这种汽车色彩单一,造型设计上也没什么变化,与消费者追求时髦或流行的心理完全不相适应。随后,通用汽车公司为满足人们个性化消费的期待心理设计出不同色彩和多种造型的“雪佛莱”汽车.很快获得了成功,打破了福特汽车公司独霸汽车行业的局面。

(二)审美心理图式

在艺术设计审美活动中,图式可理解为审美主体接受外在刺激和做出行为反应之间的概念结构,是艺术设计审美主体接纳、吸收外界信息刺激,使之成为自我意识一部分的心理过程,是审美主体自主、能动地作用于外在物体信息的某种行为(物理的或心理的)的心理表征。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设计审美接受的全部奥秘都根源于审美主体在接受艺术设计品时业已存在着的一种独特的、先在的接受心理图式。那么,审美心理图式究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构成来体现对接受反应的具体影响呢?无疑,一切内化了的心理因素都是活生生的变量,诸如情感、认知经验、意志意愿、心理定势等心理因素都会影响艺术设计审美接受的深度和方向。

情感作为审美心理要素,不仅在审美创作上,而且在审美接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但能激活审美主体的接受能力,使接受主体保持高度觉醒的状态,并能尽快地最佳地捕捉到或选择到有意义的设计符号信息。还可以补充审美对象信息表达的不足,对不完全的设计符号信息进行补充、补偿和重新组织,使设计品更具意义和价值。一定的认知经验是构成艺术设计审美接受的前提。几乎每一种艺术接受活动中,我们都可以追踪到接受主体对于特定样式的艺术对象的经验反应痕迹。认知经验、情感和意志等在审美活动中经常发生有机组合作用,便会形成个体的或集体的审美心理定势。当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定势在艺术设计作品中得到证实、强化时,接受美感和愉悦之情也就应运而生。艺术设计要充分了解和利用接受对象的审美心理定势,在人们愉悦的接受中顺利达到设计的目的。

(三)审美心理倾向

艺术设计审美接受主体的自主性、期待性、自律性以及审美接受心理图式的存在,决定了审美主体在接受设计品的过程中有着较明显的心理倾向。艺术设计由于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性,其接受主体审美接受时不会像对纯艺术品审美那样受情绪情感的支配和影响;无论是家电设计、服装设计,还是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其设计品是否有利有用、是否经济有效,都会对艺术设计审美接受的选择心理倾向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会逐渐形成一种共同的惯例经验,强化或弱化、接受或拒绝、肯定或否定艺术设计品的审美要素乃至整个作品。如对色彩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则形成了对色彩好恶的惯例倾向。审美接受心理倾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发展的趋向。一般来说,艺术设计接受者的审美心理发展会自然而然地趋向于更美、更新的设计品。尤其是年轻人,求新、求异、求变和追随流行时尚,是他们突出的审美发展趋向的心理特征。

艺术设计者只有深入体察和把握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倾向和心理图式,尤其是把准当时的社会大众情感流向的脉搏,才能积极主动地设计出符合人们所期待的作品,并进而引导新的潮流,以不负设计的、审美的21世纪的艺术设计家创造美的使命。

二当代艺术设计的审美体现

大自然内在的秩序严密而神奇,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依赖自然、效仿自然习惯。艺术设计家们在追求、领悟大自然秩序感的同时,探索出许多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为设计的审美表现提供了可贵的理念、方法和经验。

(一)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法则

美学法则在艺术设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人的主观心理感觉与客观物体形态对应的结果,同时又不断地推动着艺术设计向前发展。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既要继承前人积累、提炼的美学法则,更要勇于革新、勇于创造,追求对时代把握的深度和高度,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努力探索未知的视觉领域,使美学法则不断丰富和革新。

1艺术设计的加减乘除――配置美

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从其表现媒介来看,主要是通过空间、造型.色彩、材质和肌理等基本要素来共同组成整体的。这个充满了表现力的整体,既具有适合使用的良好功能,也表现出对审美价值的追求。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都是设计师反复推敲、反复试验的结果。一个设计活动要经过作者思维的飞跃和升华。经过一番加、减、乘、除的配置与润色,才能充分体现设计师的构思,传达设计作品所蕴含的信息。

配置美的关键在于分寸的把握,通过一些细节的调整和处理,赋予作品一种气氛、意境和格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造型及结构的配置美在艺术设计中有突出的重要性。有机主义建筑家们设计的建筑往往生机勃勃,尽管有时外表简约,但各部分的配置十分丰富,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和建筑的造型,组成重叠和横竖交错、极富变化的构图,使建筑的形体更富有情调而又生动活泼,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

(2)色彩的配置好比是对艺术设计作品的化妆。和谐的色彩配置能突出个性,造成新奇而富有现代趣味的心理感受。色彩在视觉形式中,识别迅速、记忆深刻,具有先人为主的视觉效果,它是吸引眼睛注意力的诱饵。如红色调上飘带式的可口可乐字体己成为令人难以忘怀的视觉图形。色彩的配置关系在现代设计中几乎无所不在,色彩具有的表情有时甚至胜过形状起的作用。但色彩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像噪音一样直接影响人的情绪。所以,参考色彩物理学常识,结合色彩知觉心理学来组织、调和色彩,在配置中极为必要。

(3)合理地使用、搭配各种材质,产生配置美,会使设计标新立异。在中国几座著名寺院的大殿屋顶都采用鎏金铜瓦。墙体结合石、木、土、茴麻等不同材料,使整个寺院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多姿。奥地利的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屋顶上方仿月桂树叶雕塑成一个镀金的球形,与墙面局部的平叶饰及大门两侧圆形灌木丛相呼应,由各种材质、色彩、装饰手法相交替配置的立方体和球体构成了建筑物的主旋律,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该艺术流派的主张、观念和风格。

2艺术设计审美表现的基础――张力

德国美学家康德分析崇高有“力的崇高”和“量的崇高”,即审美风格形态给人“力”和“量”的美感。具有崇高性的张力,对于形式的完整美是一种技术手段,是模仿自然、描写自然、超越自然的一种手段。形式张力转化为艺术精神,就会给人心灵带来震撼。

在视觉传达中,有动作张力、形状张力和形式张力等,同样,在明暗、色彩和线条中也存在着张力现象,并由此导致不同的表现性。一个点和一条线都具有能量,将这些能量联结在一起赋予想象力和主观性,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诱惑力、感染力和冲击力。有时候张力也是一种夸张,中国京戏的化妆(图4)和服饰(图5)明显带有这种张力特点。

张力的作用在于提高美的程度,加强视觉识别性,减弱庞杂、繁琐的部分。设计师必须将他想要传达的信息如密码般编入张力之中,并能够复制在各种媒体上,且被拥有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们所理解所接受。当今社会,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商战中决定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成功的设计会拯救濒临经营危机的企业,使之步入欣欣向荣之道。所以,设计作品能让人一目了然地识别它,记住它,信任它,喜欢它,是至关重要的,而设计中的张力因素则是不可忽略的焦点,它有着特殊的存在意义。

(二)艺术设计中形式个性的体现

1形式法则的独特运用

艺术设计是将信息进行复杂加工及程序化处理的一个运用形式法则的独特过程。设计者的任务是将种种信息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加工整合,借助本身的直觉能力去发掘与构筑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并且予以视觉化的具体表现。

建筑巨匠柯布西耶在上个世纪初期,就已针对现代设计的形态提出了多项构想与预言,认为新时代建筑的形态应是当代思想的反映,它必须具有简洁而静寂的秩序感,成为能够代表工业文明的一种空间设计。这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跨出了关键的一步,促成了后现代设计思潮的萌芽和发展。加拿大设计师威尔斯,科茨曾说过:“时代的社会性决定了那个时代的艺术。”他设计的收音机,吸收了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大胆地在扬声器护罩上镂雕成日出般的造型,调节器围绕着扬声器呈半圆形排列,新颖而精美,是体现现代性的最佳设计之一,充分反映了作者所倡导的设计理念。20世纪30年代掀起了一股流线造型的风潮。在艺术设计中广为盛行,如汽车、火车、飞机、船舶以及建筑等方面都有类似的设计思想。可口可乐瓶子(图6)的设计赋予无生命的塑料材料以生命般的魅力,被拟人化处理后的瓶子,似乎有了丰满的胸部和纤细的腰身,整体上呈现为富于变化的曲线,它是形式法则独特运用的典型代表。各种流线型设计之所以时至今日仍经久不衰,对我们有深刻的启示,这就是标准化前提下的多样和统一。

2个性的张扬

“衣服穿在外面,但必须用心去体会。”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让我们自然想到日本时装界精英三宅一生,他的褶皱装系列(图7),正是其张扬个性理念的最佳诠释。他的作品摆脱以往的设计常规,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将褶绉所形成的自然之美升华为新的欣赏价值,把这一新概念、新思维传达到人们心中,达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

北美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作品明显不同于传统模式,打破了正统建筑四面直角形式的羁绊,代之以边界模糊的集合,对材料、形式、造型充满创新精神和想象力的运用。使建筑极具原创性和鲜明的个性。代表作古根海姆博物馆(图8)采用昂贵的钛金属作外墙的包裹材料,脱离功能的实用性,走向表现主义至上的道路。正是设计师的这种别出心裁,才使西班牙的毕尔巴鄂成为了国际旅游的一个热点。

关键词当代艺术室内设计观念材料空间

有些人把当代艺术视为西方艺术,或者以拒绝西方化为借口拒绝当代艺术,或者一味地模仿和复制,这种态度对于中国当代精神文化建设十分有害。需要清楚的是,首先,当代艺术不等于西方艺术,而是西方率先进入的人类当代艺术生态环境或曰人类当代艺术语境。正如“完全市场经济”不等于西方经济,而是西方率先进入的人类当代经济生态环境。再者,既然西方率先进入,我们当然需要认真研究西方已有的经验教训,系统掌握西方已有的创造成果。但这并不是说要人们忘记中国的历史,中国艺术家要创造出不同于他人(包括西方人)的艺术,就应该挖掘中国特有的东西。

室内设计,是针对建筑界面、地面、天花等组成空间的建筑构件所限定的内部空间的装饰、氛围的营造,它的目的是完善建筑物的内部环境,以适应使用者对空间使用功能和精神建设的需求。室内设计有三个要素:室内空间设计、装修设计和室内陈设设计。室内设计三要素的关系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不可以割裂,要处理得合理、协调。可以说室内设计是指在建筑构件限定的内部空间中,人们所采取的一种以科学为功能基础,以艺术为表现形式,为了满足人们追求物质和精神并存的室内环境而进行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

一、当代艺术与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的灵魂所在,为室内个性的表达奠定基础,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室内空间形态尺度的设计,第二是对室内空间的物理环境的设计,如光照程度、通风、湿度等,这里主要指空间形态尺度的设计。室内空间的类型按使用功能划分可分为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住宅空间、餐饮空间等,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设计大不相同。

空间感的创造是基于空间心理感觉,这是来自于形体向周围的扩张而产生的:1.心理空间,随着物体形态在空间变化中的大小,构成一个视觉的心理学范围,称为知觉场;2.间隙空间,指造型与造型之间的空间;3.进深空间,让空间有进深感的一种摆放方法。在视觉艺术中,物理空间与现实的立体形态相互衬托、相互配合可构成不同的虚实层次、不同的空间节奏、不同的体态旋律。当代艺术追求的室内空间用色大胆,造型不拘一格,不用行业内惯有的思维定式进行设计,为使用者创造富有趣味性的空间体验。

二、当代艺术与室内装饰材料

对于当代艺术来说,材料作为媒介在观念表达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媒介物质自主化是抽象形色自主化之后,与观念的自主化并行的两大基本新观念之一。所谓自主化,指的是媒介物质从手段、工具、“仆从”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自立为直接表达内容的基本艺术语言。当前,随着媒介物资的解放,诸如“综合材料”“实验艺术”这样的术语在美术青年中琅琅上口,但我们对于人类艺术史、特别是对于近百年来艺术表现材料使用的整体梳理和充分认识其实依然浅薄,未必能够通过这些“样式丰富”的文化假象来盛装更丰盛的精神内涵,提供给公众符合“当代”的社会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艺术家和设计师建设和强化自己理性思考的能力,对有关材料语言进行必要的梳理。所谓形式语言的“自由”和“多样”并非是一种不需要基本功的简单操作,每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实现的过程都有着很大的难度。

在室内设计中,材料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建筑界面的艺术处理、特殊空间造型的设计制作、陈设品的设计创作上。具有当代艺术理念的室内设计师对各种材质非常敏感,传统的室内装饰材料在种类、质感上已不能满足他们形式表现和观念传达的需要,他们在寻求新的媒材以及新的用法,因为假如没有某种材料,很多设计和造型根本不可能产生。这是一个发现材料、制作材料的过程,一个创造和被创造的过程,在现代工业如此发达的社会里,经过机械制造后的产品或被使用过的费旧材料都能为我们所用。各种“工业垃圾”的形态结构、材料肌理和视觉语言都能触发我们新的创作动机和灵感,因为这些材料本身已经是加工成型的物品,这便成为了特殊的媒介,使它在综合材料上的表现力更为真切。

室内设计师在每个案例中要思考和探索的是:材质语言怎样在观念表达中恰如其分地展开叙述,工具与技术怎样在设计中推助表现的力度,物质材料怎样在设计师手中魔幻般地超越原本的文化属性,不同质感在同一空间的表现如何达到和谐与对比的形式美感等等。

三、当代艺术与室内灯光设计

灯光对于现代人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灯光设计也成为室内外环境设计和展示设计的重要组成要素,它不再停留于舞台美术的范畴,其设计范围从单纯的灯光类型、亮度及个性化灯具造型设计发展为一种光艺术,不仅满足照明需要,更多是用来强调空间个性,具有独特的时尚性和理念性。光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或者破坏空间,影响人对物体的感知。光作为材料媒介,用光面进行渲染,将空间排列出相应的次序,使观者集中注意力而直入主题。有些物质的存在不会引起观者的注意,因为它没有具体的形状、块面和体积,而一旦有了光的照射,我们会突然发现它的造型元素,被光照射的地方有扩张感,能够突出重点,使空间的层次和围合效果改观,有光就有影,影也是材料媒介。

四、当代艺术与室内色彩设计

色彩作为视觉信息,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情感,陶冶着人的情操,提供给人丰富的视觉空间。众多艺术家、设计家师法自然,尽情讴歌大自然无私的赋予,同时也营造着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绚丽的人文色彩环境。色彩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个要素,有着相应的“音调”和“音域”,黑与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最低和最高音。色彩以不同光强度和不同波长作用于视觉系统,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这些反应会与以往的经验相对应,作出诸如情感、意志、情绪方面的心理反应和变化。当代艺术家合理利用色彩的这些特征来创作艺术作品,将色彩用作观念表达的媒介,给人出乎意料的视觉冲击力。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色彩也打破以往比较保守中性的搭配,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强烈,对情感个性的表达更加直观,将色彩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当代艺术与室内陈设设计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对于烘托室内的气氛、格调、品位、意境等起到很大的作用。“陈设”二字指不同种类的陈设物品,陈设物品包括具有使用功能的器物和满足精神要求的艺术品、收藏品,具有使用功能的器物有家具、餐具、灯具、容器、书籍、织物、家用电器等,满足精神要求的艺术品和收藏品有绘画、雕塑、装置、纤维艺术、摄影、古玩、工艺品、纪念品、植物等。“陈设”也指陈设方式,陈设方式是研究如何对陈设物品有效地进行排列、布置、安排、展示、摆放。

当代艺术对陈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式独特的产品设计、艺术作品及其独到的陈设方式上。产品被当作立体主义雕塑来对待,赋予其雕塑的线条和张力,体现挑战重力式的动态韵律。因为设计的形式和材料没有太多限制,从而解放了想象的自由度,一个感触、细节或心得而来的想法都可能实现,实现后的产品更加接近设计概念的原汁原味,也更能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设计师会多角度地探索,有时对过去的设计情节充满怀念,有时对未来的可能性充满好奇……而当代艺术品因其具有极强的思想传达力和视觉表现力而成为提高空间文化氛围的焦点,根据室内环境的需要可选择不同尺度和种类的艺术品进行配搭,如装置、雕塑、绘画等,但在形式和内容上要有一定关联性,同时注意区分主从关系,否则会显得零乱,破坏空间的整体性。

由于艺术与设计的学科互通,当代艺术理念已不可避免的渗透到设计学科的各个方面,室内设计需要与时俱进,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取向,对当代艺术的系统研究有利于设计师更好地把握设计语言,表达设计观念。

[1]张国龙.当代·艺术·材料·空间[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

THE END
1.平面设计准则专题模板平面设计准则图片素材下载我图网平面设计准则专题为您整理了25566个原创高质量平面设计准则图片素材供您在线下载,PSD/JPG/PNG格式平面设计准则模板下载、高清平面设计准则图片大全等,下载图片素材就上我图网。https://so.ooopic.com/sousuo/505913/
2.人工智能赋能出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现状洞察发展困境与实践路径平面设计与排版123.2.3 数据分析与市场调研133.2.4 用户画像与精准营销143.3 人工智能技术对出版产业的影响15四、人工智能赋能出版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现状16 文档格式:DOCX | 页数:34 | 浏览次数:1 | 上传日期:2024-12-16 01:01:11 | 文档星级: 人工智能赋能出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https://www.doc88.com/p-90290195355466.html
3.2024年平面设计人员岗位职责(2篇).docx2024年平面设计人员岗位职责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与社会的深入发展,平面设计行业正迎来一系列新的挑战与机遇。针对___年的平面设计人员,其岗位职责将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并详细阐述这些新变化。一、设计概念与创意提升至___年,平面设计人员需展现出更为卓越的设计概念与创意能力。他们需深刻洞察客户需求,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9443070.html
4.设计师惊爆:7条常见设计规则等您打破3:保持经典"4:你需要头顶如果您因为听说在小空间里应当坚持使用浅色且明亮的中性色,从而避免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设计师伊莎贝拉·托卡尔斯基(Izabela Tokarski)有个好消息:这绝对是您可以打破的规则。 “这种看法是,较浅的中性色调能让房间显得更大、更透气,可实际上,这条规则要更复杂精细些,”托卡尔斯基说道。 虽说中性色调的确能够让空间变https://m.163.com/dy/article/JJJ511O205568E36.html
5.《版式设计原理:图解平面设计的有效提升法则》((日)印慈江久多衣数字内容 > 艺术摄影 > 设计 > 版式设计原理:图解平面设计的有效提升法则 版式设计原理:图解平面设计的有效提升法则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https://e.jd.com/30837137.html
6.设计进化论日本配色设计速查手册配色设计原理解密平面设计的iPhone/iPad/安卓/Kindle/平板 首选epub格式,支持分章书签笔记 pdf格式下载 高清pdf扫描版,适合pc阅读 mobi格式下载 mobi格式下载 百度云网盘下载 百度云网盘下载 新浪微盘下载 新浪微盘下载 推送到Kindle上 推送到Kindle上 在线阅读 在线阅读 短评 星***痕2021-07-14 03:02:38 https://read678.com/JdBook/index/29398
7.《品牌设计法则》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徐适艺术电子书第二篇,品牌标志的三大基石,分别讲解了品牌符号中图形、文字、色彩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第三篇,品牌设计流程,包含品牌设计从项目前期到完成应该做的沟通、调研、设计和品牌资产管理等工作。 《品牌设计法则》适合标志设计师、 VI 设计师、品牌设计相关专业学生和平面设计爱好者阅读。 章节目录 前缀 第1章 第2章 https://www.deshu.cn/book/6jnmq96xoklr.html
8.品牌设计法则第二篇,品牌标志的三大基石,分别讲解了品牌符号中图形、文字、色彩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第三篇,品牌设计流程,包含品牌设计从项目前期到完成应该做的沟通、调研、设计和品牌资产管理等工作。 《品牌设计法则》适合标志设计师、VI设计师、品牌设计相关专业学生和平面设计爱好者阅读。 徐适著。 展开全部 作品目录 其它1https://read.douban.com/ebook/166274531/
9.平面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3).docx平面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3).docx 6页内容提供方:素珍 大小:20.49 KB 字数:约3.32千字 发布时间:2024-12-14发布于湖北 浏览人气: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平面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3).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213/6241230223011010.shtm
10.平面设计法则.pdf该【平面设计法则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平面设计法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https://www.taodocs.com/p-877389530.html
11.收藏平面设计书籍推荐清单!设计团队利用图形设计,将平面设计规范内容按照字体、排版、颜色、图形设计以及印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收集整理成册将枯燥的信息转化为直观有趣的可视化信息图,便于平面设计初学者理解、记忆和查阅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 一、设计构成 关键词: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光迹构成。 http://pinsuoedu.com/information/279/detail.html
12.平面设计7大法则平面设计7大法则 日常我们工作中会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广告设计,如何设计出让甲方爸爸和自己都满意的作品呢,我整理了些设计中要遵循的一些点,做到这些,设计出好的作品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一:明确设计主题 刚入门的设计师大多数在排版的时候习惯于把一张版面的文字图片排得满满的,这样做她会觉得心中有安全感,其实https://www.jianshu.com/p/bac03dce5590
13.平面设计中元素与元素之间的排列,构成形式及法则平面构成主要是在二维空间运用点、线、面结合一定的规律所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而Banner中的所有元素,如:文字、图像、背景、点缀物,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平面构成里的点线面这些构成元素,运用平面构成的设计法则可以更好的完成Banner设计。 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讲。 https://www.mgzxzs.com/mp/14/7313.html
14.平面设计中创意思维的四大法则平面设计中创意思维的四大法则 环球青藤 发布时间:12-1210:39 相信很多想要从事平面设计并正在学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做设计师是不是一定要头脑发达,创意不断?0基础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意思维吗?不用置否答案是可以的。实际上创意无处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创意的想法,无论是资料的输出,知识的整合,智慧的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52679866947781010&wfr=spider&for=pc
15.《品牌设计法则》(徐适)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品牌设计法则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4版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案例篇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实战篇设计师要懂心理学2设计师要懂心理学1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梁景红谈色彩设计法则奇幻亚洲品牌设计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2021平面设计基础与实战品牌记忆版式设计原理 人民邮电出版社当当自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6514295.html
16.平面设计师必读的十本书评语: 视觉传播的经典教材。所有涉及传播行业的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涉及面非常广,信息量很大。视觉传达是设计的必要基础。 八、平面设计法则 作者: 德比·米尔曼(Debbie millman)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评语: 比较基本。关于平面设计法则系列的书讲得都大同小异。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235457/article/details/92577503
17.不可忽视的平面设计九大法则上元教育兴元设计,开展室内设计、平面设计、UI设计培训,另有网页设计、工业设计等培训,诚邀各位学员来到江阴暨阳大厦14F咨询。 不可忽视的平面设计九大法则 9平面设计的布局思路不可忽视,布局设计能力直接影响设计师水平的几个方面之一!用户都希望高效阅读页面,快速把握内容重点 https://www.meipian.cn/3zke05df
18.平面设计点线面组合法则(二):接触法今天和大家继续分享平面设计中点线面的组合法则:接触法。与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联合法不同的是,接触法可以使用两个或多个物象进行组合,而非仅限于两种物体形象的组合。 一、什么是接触法 接触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拥有不同形态的事物,以并置或相切的方式放置在一起,从而构成具有视觉新鲜感、寓意丰富的新的事物形象https://www.360doc.cn/article/6022265_1006006648.html
19.三位直男做的女性时尚电商See,如何通过设计俘获女性的心?爱范儿《超越LOGO设计:国际顶级平面设计师的成功法则》-DavidAirey 名字听起来相当low的一本书,英文原名其实是《Logo Design Love : A Guide to Creating Iconic Brand Identities》(烂的名字并不能妨碍内容的优秀哈)。能从技术层面了解一个logo是如何创作出来的。logo其实是很多产品或者设计师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其实有一些https://www.ifanr.com/694206
20.品牌设计法则徐适著第二篇,品牌标志的三大基石,分别讲解了品牌符号中图形、文字、色彩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第三篇,品牌设计流程,包含品牌设计从项目前期到完成应该做的沟通、调研、设计和品牌资产管理等工作。 《品牌设计法则》适合标志设计师、 VI 设计师、品牌设计相关专业学生和平面设计爱好者阅读。 主编推荐 靳埭强、刘小康、刘兵克https://www.shudianren.com/product/1000217728.html
21.品牌设计法则最新章节徐适著第二篇,品牌标志的三大基石,分别讲解了品牌符号中图形、文字、色彩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第三篇,品牌设计流程,包含品牌设计从项目前期到完成应该做的沟通、调研、设计和品牌资产管理等工作。 本书适合标志设计师、VI设计师、品牌设计相关专业学生和平面设计爱好者阅读。 名家推荐 乐意向年轻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师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1799754/3?p2=104161
22.品牌设计法则亚米《品牌设计法则》适合标志设计师、 VI 设计师、品牌设计相关专业学生和平面设计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徐适,站酷Zcool推荐设计师,莫空品牌设计机构创始人。曾获全球华人靳埭强设计奖、金犊奖等多个奖项,作品被国内多家设计平台收录及推荐。拥有多个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https://www.yamibuy.com/zh/p/book/3108009931?scene=item_category.item
23.超越LOGO设计国际顶级平面设计师的成功法则PDF扫描版[14M]电子☉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评论留言,我们定会解决问题,谢谢大家支持! ☉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 ☉ 本站提供的超越LOGO设计 国际顶级平面设计师的成功法则 PDF 扫描版[14M]资源来源互联网,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https://www.jb51.net/books/79973.html
24.UI设计有哪些书籍推荐?内容简介:对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是一个一站式的资源库,既是有趣的基础教程,同时也是深入设计领域实践的“入门读物”。《平面设计法则》围绕着三个有递进关系的部分展开基本法则、创作流程的法则和各个领域的设计法则。 2、《美国视觉传达完全教程》 https://www.chengzhushuo.com/articlecontent.html?id=1054
25.版式设计基本法则都有哪些?对于设计师来说,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中基础但又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版式设计经常会给人营造一种简单、不重要的错觉,但其实想要将版式设计做好,也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具体讲解版式设计的四个基本法则。 一、对齐原则 将元素与通用网格对齐:使用网格作为结构有助于在布局中创建秩序感和层次结构感https://js.design/special/article/layout-design-basic-rul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