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基本保持2012年的发展趋势,发展较为平稳。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网民规模继续上升;电子商务类应用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电子邮件、论坛/BBS等传统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继续走低。
网络即时通信网民规模增长最多,手机端发展超整体水平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2931万,在各应用中增长规模第一;使用率为84.2%,较2012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使用率保持第一且持续攀升,尤其以手机端的发展更为迅速。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3.97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4520万,使用率为85.7%,网民规模增长率和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
PC端娱乐类应用增长乏力,手机端成重要突破点
相比2012年,各网络娱乐类应用的网民规模并没有显著增长,使用率变化不大,网络游戏的使用率甚至略微下降,整体行业发展放缓,手机成为重要突破点。手机网络音乐、手机网络视频、手机网络游戏和手机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14.0%、18.9%、15.7%和12.0%,保持了相对较好的增长率。
手机端电子商务类应用使用率整体上升,手机支付涨幅最大
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应用发展迅速,领域内各应用的使用率相较其他类应用涨幅更大,其中手机在线支付使用率的涨幅最大,相比2012年底增长了3.9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长了43.0个百分点。此外,手机购物、手机网上银行、手机团购的使用率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3.3%、2.7%和2.1%。
(一)信息获取
1.搜索引擎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搜索引擎网民规模为4.70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1928万人,半年增长率为4.3%,网民使用率为79.6%,与2012年底基本持平。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是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其使用率自2010年后始终保持在80%左右,使用率在所有应用中稳居第二。
整体上,搜索引擎网民增长已进入平稳发展期,但更加多元化:首先是搜索网站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综合搜索外,还有微博搜索、社交网站搜索、电商网站搜索以及其它垂直搜索,这些搜索分流了部分原本在传统综合搜索网站上的搜索行为。
最后,搜索过程多元化发展,搜索关键字输入不仅通过键盘,还通过语音、拍照、扫描等方式输入,搜索结果不仅以传统图文展示,还以地图、短信、语音等方式呈现。搜索引擎多元化发展满足了不同人在不同场景的搜索需求,使得人们搜索更方便,寻找信息的成本更低。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网民的部分搜索行为转向了移动搜索,移动搜索成为搜索企业未来新的增长点。各搜索引擎企业也把目光投向了移动搜索领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市场营销,力求在移动搜索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网络新闻
截至2013年6月底,网络新闻的网民规模达到4.61亿,较2012年6月增长了6860万人,年增长率为17.5%;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为78.0%。
(二)商务交易
1.网络购物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网民规模达到2.71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5.9%。与2012年12月底相比,2013年上半年网民增长2889万,半年度增长率为11.9%。
网络购物网民增长的驱动力量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网民购买力的提升,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为网络购物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成为促进网络购物市场繁荣的重要基础。其次,传统企业纷纷向电子商务的转型,拓展了网络购物的品类和渠道。线上产品的丰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提升了用户的购买体验。再次,网络促销的常态化,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网购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电商之间频繁的价格战。店庆促销、节假日促销、特卖会、1元秒杀等营销手段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极大的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移动支付、移动购物快速增长,手机端和PC端的应用互补,促进了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
2.团购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团购网民数为1.01亿,使用率提升至17.1%,较2012年底提升2.3个百分点。与2012年12月底相比,团购网民规模增长了21.2%,依然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长率。
团购行业从2011年的掠夺式扩张,到2012年的大范围洗牌,再到现在的低调渗透,逐渐调整着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向产品端回归。2013年上半年,团购网民增长的驱动力量主要来自团购行为的常态化——一部分网民在进入消费场所后才用手机查询并购买团购券,及其对周围人群的带动作用。
3.网上支付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规模达到2.44亿,使用率提升至41.4%。与2012年12月底相比,网民规模增长2373万,增长率为10.8%。
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上支付市场取得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次,市场的支持。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加速;涉及到支付环节的网购、游戏、在线旅游预订等市场的活跃,以及用户对其他付款渠道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了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网民规模的增长。
最后,基于牌照、商户、用户资源以及商业模式等层面的创新,开创了网上支付新业务模式——个人消费信贷。通过第三方支付可获得贷款的金额从50元到1000万元不等,特别是小额信贷业务,为个人消费信贷提供了融资渠道和支付便利,从而促进支付业务的发展。
4.旅行预订
截至2013年6月底,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33亿,占网民比例为22.4%。其中,16.8%的中国网民在网上预订火车票,与2012年12月底相比,使用率增长2.8个百分点;9.1%在网上预订机票,7.6%在网上预订酒店,5.3%在网上预订旅行行程,这三者与2012年底的统计数据基本持平。
由于在线预订的优势明显,火车票网上预订的发展速度迅猛,与2012年年底相比,网上预订火车票的使用率增长2.8个百分点。与其他商务应用相比,我国的机票、酒店、旅行行程网上预订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网民规模增长空间较大。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旅游意愿的增加,以及旅游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调,用户对各类旅行预订服务的使用率将大幅提升,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前景看好。
(三)交流沟通
1.即时通信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2931万,半年增长率为6.3%。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4.2%,较去年底增长了1.3个百分点。
从使用率来看,2011年底至今,即时通信保持着互联网使用率第一,且使用率持续攀升。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聊天是即时通信产品最基础的功能,满足的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沟通需求,在用户间完成了信息的传递工作。因此较其他互联网应用,即时通信更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这为其奠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其次,随着即时通信产品功能不断的拓展,产品已不再仅仅起到交流沟通的作用,而是正在从聊天工具向综合平台转变。平台中除了基础的聊天功能外,购物、支付、游戏等服务的引入为即时通信产品搭建一个良好的生态圈。即时通信功能的不断创新,提升了用户体验,带来新用户,也增强了用户黏性。
2.博客/个人空间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博客和个人空间网民数量为4.01亿,较上年底增长2839万。网民中博客和个人空间的使用率为68.0%,较上年底上升了1.9个百分点。
3.微博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216万,增长7.2%。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0%,较上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
2013年以来,微博平台与一些互联网资源和平台联通,微博扮演的角色将会扩展。微博作为一个重要的移动应用入口,与其它行业合作互通,是微博扩大影响和实现盈利的重要方式之一。
4.社交网站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社交网站网民规模为2.88亿,较上年底增加了1295万人,增长4.7%。网民中社交网站使用比例为48.8%,与2012年底持平。
(四)网络娱乐
1.网络游戏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络游戏网民规模达到3.45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964万人,半年增长率仅为2.9%。网络游戏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上年底的59.5%降至58.5%。
总之,随着游戏行业的成熟,MMOG游戏一支独大的状况将逐步改变。作为动漫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游戏市场将呈现更为健康的发展趋势,即网络游戏与单机游戏协调发展,PC与其他端设备游戏百花齐放。
2.网络文学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网民数为2.48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1493万人,半年增长率为6.4%。网民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2.1%,较去年底增长了0.7个百分点。
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成为文学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网络文学的出现改变了作品的写作方式和传播方式,也影响了人们对于文学的传统观念。从网络文学行业整体格局来看,随着互联网知名企业、创业者们纷纷加入到网络文学市场中,行业竞争将愈发激烈。从网络文学内容来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更简单易懂,且更具娱乐性,尤其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然而由于对市场的过分迎合,网络文学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和过度商业化的倾向,网络文学“轻内容”现象严重。
3.网络视频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络视频网民达到3.89亿,较上年底增加了1678万人,半年增长率为4.5%。网民中上网收看视频的比例为65.8%,与上年底持平。
最近半年电视热播剧和热播综艺节目较多,带动了网络视频的点播。视频网站仍然通过购买热播剧来吸引用户点播,部分网站在购买热播剧上有所侧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的网站偏向美剧或革命剧,有的网站重点购买大剧,以吸引不同的用户群。同时,为了减轻外购热播剧带来的成本压力,各网站加强了自制节目的投入,不少网站取得了一定成功,部分自制节目点播率较高。此外,一些网站还通过直播体育赛事或者大型活动来吸引用户,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
2013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各应用领域网民规模均保持一定增长。交流沟通类应用和信息获取类应用依然是手机端的主流应用,发展领先,尤其手机搜索和手机聊天工具网民规模增长最多。网络娱乐类应用和电子商务类应用渗透率相对较低,但领域内各应用的使用率整体看涨,尤其手机网络视频和手机网络支付使用率涨幅较大,成为亮点。
手机即时通信成为综合平台,带来巨大商业价值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为3.97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4520万,半年增长率高达12.8%。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5.7%,较2012年底提升了1.8个百分点。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增长率和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
手机即时通信产品已不只是单纯的聊天工具,而发展成为手机综合平台,融入了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商务交易、网络娱乐等各类互联网服务。对于企业来说,在这个平台上,利用社交元素,企业产品可以得到快速、广泛传播,营销作用巨大。对于手机即时通信产品来说,产品集交流沟通、信息获取、社交、游戏、电子商务、支付于一身,更是在手机即时通信产品中形成一个闭环生态,一切服务都可在其中完成,使其具有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
手机搜索发展迅速,入口重要性提升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搜索网民数达3.24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11.3%;使用率为69.9%,与2012年底相比提升了0.5个百分点。
在手机上,网民不仅通过浏览器输入网址进行搜索,还通过搜索App、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浏览器首页推荐搜索引擎、手机内置搜索引擎、以及输入法和即时通信等工具导流进入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活动。正因为手机搜索的迅速发展,各搜索企业更加重视移动搜索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同时重视各种手机搜索入口,力求在手机搜索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手机微博增长较快,成为主流应用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用手机上微博的网民数为2.30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加了2710万,增长13.4%。手机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49.5%,相比2012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
手机视频成为网络视频新的增长点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在手机上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网民数为1.60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了2536万。手机视频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34.4%,相比2012年底增长了2.4个百分点。
手机网络游戏快速发展,成为重要娱乐方式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络游戏网民数为1.6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187万,半年增长率为15.7%。手机网络游戏使用率为34.8%,较2012年底提升了1.6个百分点。
手机网络游戏市场持续发展的同时仍然面对诸多问题。首先,受终端设备的影响,手机网络游戏用户体验不如客户端游戏。其次,碎片化的特征使手机网络游戏社交性不足,游戏用户往往只停留在浅度社交,无法满足用户深度社交需求。再次,手机网络游戏开发门槛低使得手机网络游戏数量越来越多,但却使手机网络游戏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用户对游戏黏性降低,大大缩短了手机网络游戏生命周期。
手机在线支付增速最快,手机网络购物紧随其后
2013年上半年,手机在线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其网民规模在商务交易类应用中增幅最大。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环节用户体验的提升,从侧面推动了手机网络购物市场的繁荣。
截至2013年6月底,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达到7911万,使用率提升至17.1%,与2012年12月底相比提升3.9个百分点;手机购物网民规模达到7636万,使用率为16.5%,较2012年12月底提升3.3个百分点。
手机网络文学使用率上涨,满足碎片化阅读需求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络文学网民数为2.04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185万,半年增长率为12.0%。手机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3.9%,较2012年底增长了0.6个百分点。
手机设备更具便携性,网络文学用户可以利用手机设备随时随地进行文学阅读,更能满足用户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同时也大大加快了网络文学的传播速度。手机阅读客户端的推出使用户阅读方式更为多样。手机网络文学市场的发展前景被看好,互联网知名企业、创业者纷纷布局手机端网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