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对。我看见很多小朋友都带来了东西。请你来介绍一下,让其他同学来欣赏。
生1:这是车模,是我读二年级时做的科技作品,在校比赛中得的奖。
生(齐):哇,真棒,我们好喜欢。
生2: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里面介绍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看吗?
……
师:好呀,现在八人一组互相交流自己的物品,你也可以把自己组的物品推荐给其他组,好吗?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点评:学生带来了集邮册、图书、植物等。教师先安排个别学生上台介绍,再分组活动。这个环节的设计,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空间,主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物品与他人交流,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欣赏别人的作品美,从而获得交流的快乐。】
师:刚才在交流中,当别人欣赏甚至爱不释手你的作品时,你感受如何?
生1:当徐月红欣赏我带来的菊花,听到了她的赞美词,我的心里像灌蜜一样甜。
生2:当张佳欣赏我带来的《自然科学》时,我觉得自己带来的物品很有价值,原来她和我有一样的爱好,我真高兴。
师:现在我再请你们谈谈当你欣赏别人的东西时,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生:当我欣赏王璐带来的集邮册时,我心里好感谢她,因为她能借给我看,使我能理解到很多课外知识,我好高兴。
师:(过渡)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课件一:下雨天,同学们陆续回家了。一个同学站在校门口,焦急地望着天空。这时,小明同学拿着伞刚要回家,小明该怎么办?
师:你们想小明会帮助他吗?怎么帮助?老师补充一下,小明家离学校很近。请大家选择一个合理地帮助方式。
课件:小明把伞借给那个同学,自己冒雨回家。
小明让这个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取伞给他。
小明把这个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
生1:选第二种。因为小明离家很近,所以他可以回家取伞借给这个同学。
师:为什么选第二种而不是选第一种或第三种呢?
师:对,在生活中你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老师希望你们在帮助别人时,能正确选择最好的办法。
课件2:这是一节美术课,人家都在画画。这时,丁丁上颜色时,发现书包里的水彩笔没带,他坐立不安。这时,同桌冬冬发现了──
师:请大家想想,冬冬这位小朋友会怎么做?
生2:冬冬借给了丁丁水彩笔,得到丁丁感谢时,心里会很高兴的。
生3:冬冬帮助丁丁,以后丁丁有困难时,他也会帮助她。
【点评:教师通过课件为演示,选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去思考、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力求避免说教式道德观念的灌输,而是培养学生学会一种合理的道德思维。它带给我们的友情和欢乐是自觉的、自愿的、愉悦的。】
师:刚才我们看了两个片断,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老师请你当小记者,采访一下自己班的同学,并完成表格。
我的调查记录
采访对象
调查内容
我的发现与感受
(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每一个同学上台都带上表格。)
生1:我采访的对象是戴浩桢同学。调查内容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我的发现是他在一次春游活动时,知道另一个同学忘带水壶,就主动把水壶给他一起享用,他的行为值得我学习。
生3:我在采访中,有位同学告诉我,在一次上体育课时,一个同学忘了带镜子,向他借时被他拒绝了。后来,当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那个同学不计前嫌,主动地帮助他,他觉得很羞愧。他说以后一定会尽力去帮助别人。
【点评: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各抒己见,并适时评价,孩子自己能解决的事,应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课外拓展:把带来的物品分类,课余交流。
1.灵活处理教材。
2.适当拓展,体现创造性。
3.主动参与,大胆活动。
(原创作品)
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看图片,讲讲四幅图都讲了什么
1、读儿歌,思考问题
3、齐读下面的秘笈。
(四)他是“小气鬼”吗
3、展示。
三、巩固新知:
活动背景
活动目标
1、能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重难点
能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准备一些玩具(为避免幼儿忘记带玩具)
2、幼儿带来的玩具(提早几天通知家长)
活动过程
1、展示玩具。请玩具的主人上台来介绍玩具的来历(谁买的,在哪里买的,什么时候买的)以及它们的玩法(提醒幼儿:别人介绍时要专心听。)
2、给玩具分类。和幼儿一起将玩具作简单分类,例如,请带车子的小朋友上来、请带娃娃的小朋友上来。最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带来的玩具属于哪一类。
活动反思
一、教学任务与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基础学情分析
设计思路
1.教学重点及其解决思路:
2.学习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器材:课外阅读书、纸牌、手工纸
2.课件: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有一个魔法师,
他有神奇的魔法:
可以把一个人的快乐,
传递给大家;
把一个人的办法,
变成大家的办法。
请你猜猜它是什么
指名猜。
预设:
猜出。(直接过渡到绘本故事)
没有猜出。(阅读了绘本故事之后再来猜一次)
2.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绘本故事。(教材P58)
3.说说读懂了什么
指名交流。
4.小结、板书:
(1)指名交流。
(2)同伴交流。
7.小结板书:
板书:物品
1.过渡:
借助教材P59页图片,同桌讨论。
板书:学习方法游戏……
操作办法:四人一组,3分钟内算算24点。(教师事前准备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纸牌,学生能够通过加减来完成,且一组牌有好几种解法)
随机采访完后的感受,说说有什么收获。
操作办法:请一位学生来教大家玩游戏的方法,提供场地,全班一起玩。
采访指导大家玩游戏的学生,玩了游戏之后的的感受。
4.回顾学习: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
第二课时
人员:4人一组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观察并记录。
折纸时有困难,同学愿意耐心教,最后做成功了,很开心。
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表扬,欣赏到了很漂亮的作业,很开心。
(3)说说不快乐的原因。
(随机媒体出示物品)
预设:故事书有被撕坏的,看不了了,不开心。
折纸的时候,一个地方怎么也折不好,他教了我两次,就不教了,还说我笨,不开心。
他讲的故事很没有意思,不开心。
刚才在玩的时候,他特别凶,都玩不起来了,不开心。
3.针对实际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1)同桌选择一个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2)指名交流。
5.小结,出示完整儿歌(教材P60),师生配合读一读、记一记。
(1)教师叙述情景。
(2)随机指名解决问题。
2.情景创设(二)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4.总结:
六、教学反思
一、谜语导入,兴趣入手
操作演练,体会感悟
二、实践体验,习得技巧
三、情境创设,提升认知
【活动目的】
2、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物质准备—教师与自己朋友的合影、幼儿自制的剪纸窗花,折纸作品。家长在家为幼儿讲故事《小主人和小客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有朋友吗?他(她)是谁?
二、展开
1、教师出示与朋友的合影,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讲一讲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3、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自制的剪纸窗花,折纸作品,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三、结束
我的调查记录采访对象调查内容我的发现与感受(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每一个同学上台都带上表格。)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2.一袋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幼儿自由回答)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它能满足我们的所需要的。
二、展开:
1.教师出示一袋谷子,调动幼儿兴趣。
提问:咦,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谷子)对了,这是谷子。那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谷子吗?(不知道)好,那老师来告诉你吧,这是小鸡的谷子。那么你猜猜小鸡会用它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不错,让我们来听小鸡是怎么做的吧。
2.结合挂图讲故事,教师边讲边提问问题。
(1)小鸡贝贝在院子里找到一粒谷子时,你猜小鸡贝贝是怎么想的(幼儿自由回答)真棒,你们的想法都不错,那现在我们来听听故事里小鸡贝贝是怎么想的。(谷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人吃,怎么办?)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回答)现在我们再来听听故事里小鸡是怎么做的(小鸡把谷子种在了地里,等秋天再来收获)
(2)贝贝的谷子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贝贝看到结出这么多的谷子就请好朋友来一起吃,他的同伴吃到谷子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高兴)贝贝的心情怎么样?(非常高兴)
(3)小鸡贝贝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1)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情景,让幼儿自己说说图片内容。
活动结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2课时
2、认同别人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开心果”苹果形卡片等制作板报材料、学生画画材料。
2、投影片、春游中搜集的录像片段等,制作成课件形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们在班集体中生活快一年了,一定有许多快乐的事。前不久,学校组织各班进行了春游活动。春游中,老师观察到小朋友们可开心了。老师还在小朋友们野餐时拍下了一些镜头,想不想一起来看看?学生看照片。小朋友们吃食物时有哪些不同?学生自由发言。
二、课文学习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是一个三角形,请给这个三角形加上一笔,使它变成生活中的一个物品。(出示课件)学生动手画一画。
原来,三角形加一笔会变出那么多的东西啊!这些东西你刚才独自思考的时候都想到了吗?这让你得到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Flash“画一画”出示一个三角形,旁边出现一条直线和一条弯曲的线。
三、体验感悟
4、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发言。
四、课外延伸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一、学生实态与教材分析: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他(她)们较为自私、任性,欠缺礼貌,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较弱。他们有愿意与周围的人真诚交流的意识,但却因不会沟通而容易和他人冲突。
因此我把此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为。
二、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完成教学活动。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将准备一两件自己喜爱的物品。运用了实地考察、搜集及准备苹果、橘子和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策略:
五、活动环节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针对学情,教材、新课程标准等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五个环节:
(一)歌曲导入,缩近距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我准备这样引入活动二:“同学们让我们在小组内共同合作一起来画一画、拼一拼,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形成新的作品。”
(四)回归生活,体验快乐
(四)故事延伸,共享快乐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理念
八、课堂上生成的亮点:
2、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本课的活动过程是着力于“体验”,创设了“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的情感资源,只有亲自获得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情感,在教学中才是应用教学的有效的情感。
4、在活动中,我通过运用创设情景引入教学法,活动激趣教学法、媒体感受教学法,游戏体验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快乐的融入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新知和体验感受,相辅相成,愉悦课堂。
1.家长为幼儿准备适量爱吃的食品带到幼儿园来。
2.点心盘、调羹、餐巾、抹布等。
3.教学CD《甜甜和多多》。
1.讲述故事《甜甜和多多》,引导幼儿欣赏。提问并组织幼儿讨论:
--为什么甜甜和多多是一对好朋友?
--甜甜晕倒了,为什么她还能顺利回家?
--如果多多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提问:你最喜欢吃什么?你愿意和谁一起吃?
--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食品,说说喜欢吃的理由,学说叠词"甜甜的、香香的、脆脆的"等。
提示语: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怎么样才能品尝到更多的美味,体会更多的快乐呢?
活动建议与提示:
教材分析:
活动难点:
1、幼儿提前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如一个玩具或者一本图书,布置一个“我喜欢的——”。
提问: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玩具或一本图书,并让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提问:如果你喜欢的东西你的同伴也喜欢,你会怎么办呀?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藏起来,有的小朋友说一起玩,有的小朋友说你玩一会我玩一会谦让着玩。小鸡连克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我们来听故事,看看小鸡连克是怎么做的?
提问:小鸡连克在院子里找到一粒小米种子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么做?连克的同伴吃到小米时心情是怎样的?小鸡连克的心情又是怎么样?
【活动目标】
PPT视频、好习惯宝宝贴画。
一、活动导入
“听”故事提问导入:小猴子过生日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听故事《小猴子的生日晚会》
二、基本部分
1、安静听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小动物们为什么都走了
教师总结:小猴生日,小动物都来为小猴庆祝生日,可是小猴却说生日蛋糕是妈妈买给他的,他才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吃,大家都失望的回家了。
2、“看”动画提问导入:小朋友,你们愿意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吃吗
3、认真看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4、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5、图谱演示
教师出示两张图片并讲述图片故事,让幼儿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