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评估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设计专业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联系进行认知的过程。对于环境设计而言,从最初的场地分析,到设计理念,从凝练设计创意到付诸设计表现,这一系列过程从始至终贯穿着主体的思维活动,而设计作品的核心更是强调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行为再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一直是设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标之一。正如柏拉图所倡导的:“教育的基本原理在于,使人们在孩提时代就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体系”①,设计教学中对教育模式的探求,其实质是寻找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环境设计是针对室内外人居环境进行美化与装饰的空间艺术,设计除满足场地的功能属性外,还要求对社会文化和审美需求进行创造性表达。因此,其设计思维的形成既有理性的分析研究,同时也包括了感性的发散与抽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笔者借鉴斯滕伯格(Sternberg)提出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②,综合专业特征,可将环境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分为三个层面。

第二,思维导向层面。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一定的设计理念与取向,而这些理念与取向的形成都深刻渗透着设计者所处社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的价值标准、价值信念,以及价值规范的稳定的思维模式,在环境设计领域表现为对专业的本质理解和对设计问题的相对固定认知。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思维在一种文化环境或多种文化交流中形成了一定的信息模式和创造原型,内在地决定了设计的走向。

第三,思维输出层面。设计构思并非一次性构想而完成,其既需要形象思维对现有形式进行联想、抽象、重构以及再创造,也需要逻辑思维对场地环境、设计要求以及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综合以及总结。排除分析阶段中各种不合理因素,将形象进一步通过某种形式完善与发展。这两种思维交替反复,实现了从经验概括到理论形成的思维深化过程,同时在思考中触发设计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将设计思维向设计语言转换,以形象化、直观化的图纸来对构思进行表达与阐述,同时其内涵反映着设计的逻辑与本质。

二、以创造性思维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一)阶段融合,主轴明确的课程结构

环境设计有着多层次、多类型、交互影响的知识结构,全局化地认识知识间的逻辑关联性是筛选有效信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合理的课程体系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信息择取观念与综合化的思维方式。

一方面,在知识层面上强调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目前,环境设计多数课程设置是以“点”的形式出现,仅在固定的1至2个学期集中完成,③如设计表现、造型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而这些看似技能训练的基础课,其实质是关于如何观察、理解和设计的素质训练,其在高年级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课程中都需要综合应用。因此,可以在保持总学时不变的条件下,将基础课程拆分延伸到多个学期中,保持连续性,减少每个学期的学时。同时将高年级的设计课程,以方案分析、设计认知或情境设计等形式部分延伸到低年级。这类课程可以采用专题或教师工作室课题等形式,如开设方案分析课程,教师通过对某一主题项目的分析,由具体工程实例到抽象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进行资料收集、评判以及成果汇报,从而实现“认知――筛选与提炼――观点输出”的思维建构模式。

(二)主动化、参与性的实践教学方式

环境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除应具有专业知识、设计理念以及经验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实践过程。通过实践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思考,真正把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说,实践的过程就是专业思维不断展开和提高的过程。

例如,可在中高年级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竞赛与展览,针对不同年级采取“真题真做”“真题假做”或“概念方案”等形式。这类实践过程,一方面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从教学任务布置、课堂指导到设计考核的固有教学方式,有效地实现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centre)、以课题来组织(project-organized)的新型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这些挑战性的竞赛课题也要求各教学团队结合更广的专业背景和更深的理解层面以研究的态度来进行专业教学。从学生角度而言,参赛学生主动对竞赛要求进行资料收集,即就某一目标进行海量信息筛选、评判以及应用。学生除需要快速吸收与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外,还会涉及市场调研、课题汇报,技术支持甚至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自发与规划、园林、市场乃至环境工程等各专业自由协作。

(三)多维度、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结语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重视学科专业特征,从课程结构、教学方式以及评估体系等方面统筹考虑,以“信息收集――实践参与――评估验证”为线索,建构完整、完善的环境设计创造性思维系统。保证课程与教学的有效性,并兼顾到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注释:

①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刘婧,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91

②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8―39.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环境设计专业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最早是在职业教育中提出的,要求专业教师在本学科领域内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用人单位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师因符合职业教育“产教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而受到高度重视。

二、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级技工荒”难题凸显。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的高等教育同质化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以精英教育为主,重理论研究,轻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而,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提高教师队伍质量。面临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双师型”师资力量就显得非常关键。

三、环境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现状

环境设计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新颁高校本科专业中艺术学门类下新调整的专业之一。环境设计的工作范畴很广,涉及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和园林设计等一系列技术与艺术问题。环境设计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文化与艺术修养,也需要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因而,环境设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更有利于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和新型实用人才。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大多非“双师型”教师,青年教师的比例较高,且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表现为学历高、专业理论知识强,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许多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基于环境设计专业范畴的复杂性以及较强的操作性,转型发展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借鉴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经验,根据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环境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开拓校外实践基地

第一,环境设计专业所在院系通过与对口设计公司、设计院所的联系并取得他们的支持,积极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训。如青年教师每年至少连续两个月在企业接受继续教育,了解市场需求、企业工艺流程、企业管理文化等,拓宽视野、提高技能水平,从而加快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2.产教研结合,建设校内实训场所和工作室

校内实训场地是教师参加实践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训场地几乎形同虚设。要么只是一个空壳教室,缺少相应的设备和器材;要么有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但又缺少实训专员讲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导致设备无法启用,最终成为应付教学评估的闲置资源。建设校内实训场所还需要校方的资金支持和人员支撑,使实训基地成为教师参加定期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场所。

3.导师“传帮带”,培养科研素质

4.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

学校对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应给与一定奖励,如适当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或优先评定职称、企业实践补助等激励措施引导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②另一方面,学校应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校内评审机制,对于在科研及实践能力方面突出的“双师型”教师,每年从职工教育经费中根据需要划拨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奖励。可以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现有教师形成良性竞争。

目前正值地方本科院校酝酿向职业教育转型之际,应用性较强的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双师型”教师也就更加迫切。“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应多样化,如刚进校不久的青年教师,宜采用几种模式结合的方式;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则应以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为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庞大的系统工程。各学校必须结合实际,多角度、多方式、多途径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

[注:本文为2013年湘南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董君,齐琳.关于建设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J].职教论坛,2009(20).

1.国外环境图形设计教育

2.国际机构、培训及国际大赛

3.国内环境图形设计教育

目前为止,国内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大部分将环境图形归属于视觉传达、平面设计专业下较高年级的实验性课程———导视设计。比如广州美院的《导向设计》既是面向视觉传达专业3年级的实验性必修课程。课程中以空间环境为背景,讲解图形的公共信息传达机能及导向标识系统的建立模式,形成对公共环境图形设计的认识和导向标识的方法。教学内容中包含城市景观、城市结构、信息传达以及人体工学标准。相比平面设计专业,环境设计系统教育中所强调的环境认知、空间序列等基本设计理念对于导入环境图形识别非常有力。但是,环境图形设计在国内艺术院校归属环境设计专业下的情况却实属少见。这也直接导致从事空间设计的室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缺少图形与环境结合增强使用者对空间理解的观念,使得许多空间存在导视设计条件先天不足的情况。从环境图形的学科性质不难看出其包含平面图形、空间设计、环境心理以及人机工程等各方面内容的交叉学科特征,非常适合跨专业公共选修或工作室课程。然而目前来说,在这方面有所尝试的国内高等院校几乎没有。

二、《环境信息设计》教学实例

1.课程介绍

2.课程特点

考虑到信息学、交互媒体设计、图形设计等交叉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教学,在有限的课时中结合课程阶段加入了多次图书管理学、信息交互设计、环境导视设计等行业专家的讲座,在课程后期甚至通过网络平台与交互设计师在网络会议平台上边体验边指导。课程让多个不曾有交往的学科和企业集合在一起,学校图书管理团队、思科中国网讯交互设计团队、腾讯CDC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中心团队、现代设计集团环境图形所、复旦尚科交互设计机构因为环境信息课程聚集在一起,形成真正的跨学科指导专家组。

3.1信息组织、用户研究与图表设计

3.2寻路、空间认知与空间规划

根据经典著作林奇的《城市意象》中对城市空间认知的归纳———区域、边界、路径、节点、标志物,结合Passini《WayfindinginArchitecture》中对建筑空间认知的归纳———分区、通道、节点、标志物,基本能够了解人们对空间认知从点到线到面的学习过程。Passini的专著中还提出寻路动线的概念,也就是在执行到达目标场所的任务前,人们需要制定预先的行动计划。计划中寻找目标地的过程恰恰是空间认知过程的倒序———从面到线到点。能够通过清晰的寻路(事件———路径模型)分析产生空间导视信息标注的重要前提是空间规划层次清晰、动线明确。这一先天条件的优劣对导视设计成败的重大影响越来越被认识到。换句话说,空间规划只有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使用习惯才能成为一个高效的环境。因此不论建筑内部、户外环境还是城市区域的设计者都必需了解这一过程,明确的区分区域、醒目的标志物、综合信息中心的节点、流畅清晰的路径、内外一致的边界形式,同时了解事件———路径模型,这些是第二阶段课程的重点。根据空间认知特征及寻路模型理清空间层次、序列关系,最终产生合理的界面形式。

3.3互联网交互技术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上的APP运用越来越普及,国内外各大城市的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建筑甚至城市旅游区等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数字导航系统,数字导航与空间导航的虚拟与现实将成为一个新的结合点。同样基于信息架构技术的建筑规划与互联网APP程序设计在这里很容易相互对接。通过思科网讯的技术支持,引入以用户为中心的UCD(UserCenteredDesign)设计流程———确定人物与情境、确定需求、解决方案、评估设计。同时引入程序设计流程中线框图表到界面形式的概念。这些流程与方法与空间导视规划与设计流程如出一辙,也验证了两种设计类型来自同一根源的事实,也让环境图形设计在空间与虚拟平台通过这一课程对接顺利。

三、总结与更多尝试

环境图形设计对应的课程名称从开始的“界面设计”到“环境图形设计”到近来的“环境信息设计”。变化的过程并非盲目,而是越来越清晰于空间规划与图形的关系以及新技术载体对空间图形的转换。课程中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将课程性质定位跨专业合作课程,虽然通过课程设置避免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图形能力的缺陷,但是对于完整课题来说仍是很大的不足。课程内容在不断丰富的同时,关于“环境图形设计”的探讨却又产生了新的理解。新的技术对环境图形的影响仅仅只是载体的变化么?或许新技术在图形的成形和成型上都能产生空前的影响。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原名景观设计原理)课程基于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在专业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导论介绍,使学生对于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有初步系统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教学单元由导论、基础理论、设计程序与方法和不同类型设计要点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教学中侧重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以恰当的手段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掌握景观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目前课程存在主要问题有:

1.课程名称内涵不清晰

2005年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风景园林教育》中强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为风景园林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景观设计原理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理清设计思路,学会应用学科前沿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专业实践项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因此有必要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增加方法论的知识点,来拓宽本课程内涵与外延。2011年我国风景园林学专业一级学科成立,将景观、风景与园林名称合并统一为风景园林学。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方向隶属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本课程名称应和学科称谓保持一致,故将本课程名称更名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

2.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脱节

3.结课方式不易体现教学目标

4.课程教材需要更新

本课程教材为2010年校内印发的讲义,随着风景园林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需要及时更新本课程教材,并为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教材出版工作奠定基础。

5.授课方式“满堂灌”

景观设计原理一直以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满堂灌”授课方式,这种传统授课方式无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及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与考核。

二、课程创新理念及教学目标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嵌式”改革主线,按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的认知结构来搭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认知塔,精细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单元知识点,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度保持同步,成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拓展平台,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图1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认知塔。将学生认知过程分为概念认知、统觉认知、思维认知与创意思维四个阶段,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侧重前三个阶段的培养。概念认知侧重风景园林学的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培养,目的是帮学生树立科学专业观、掌握基础设计方法与形式表达方法;统觉认知侧重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景观设计要点与思路,掌握调研方法;思维认知侧重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并确定主题表达方式的能力。

三、多层次的创新模式与知识构架

根据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规范现有景观(风景园林)方向的学科知识结构,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大纲与细化单元知识点。图2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架构图。将本课程拆分三个教学单元: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B、C(各16学时,共48学时),分别与主干实践课程环境设计A、B、C的教学环节保持同步,作为其理论教学拓展平台。

1、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共分三个教学模块:风景园林学科导论、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与风景园林形式表达。风景园林学科导论主要介绍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社会需求、专业实践、专业教育及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专业学习观;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侧重讲授基本流程、场地调研、功能分析、交通分析、生态分析、行为分析等设计方法,以广场景观设计为例重点介绍,使学生掌握基础设计方法;针对初学者形式处理不好的问题加入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教学环节,通过几何母题法、有机曲线法、城市肌理法、文化符号法、自由组合法与空间整合法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形式表达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A的专业实践(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通过文字简图的形式表达设计构思,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2、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由风景园林设计类型、风景园林设计案例与风景园林成图表达方法三个教学模块组成。风景园林设计类型主要介绍庭院景观、社区景观、公园景观、滨水景观、商业景观与旅游景观的设计要点,其中重点介绍社区景观的调研与分析方法,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完成调研报告;风景园林设计案例环节分为国际案例、国内典型、扩初阶段、施工阶段、作业阶段与竞赛阶段6个类别,帮助学生理清不同案例设计思路与要求;风景园林成图表达以构思、过程与成果表达三部分构成,使学生掌握设计全过程的表达方法与技巧。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B的专业实践(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完成居住小区调研与分析报告,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3、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由风景园林三元理论、风景园林学科专题及风景园林主题表达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三元论由景观美学、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行为学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学科专题由发展简史、文化遗产、棕地修复、生态设施与雨洪规划五部分构成,帮助学生熟悉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动态,搭建自身理论体系;风景园林主题表达模块重点使学生掌握主题立意的分析与表达方法,由问题分析、理论分析、学科分析与文化分析四部分组成。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C的专业实践(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从问题分析、主题确定、方案设计方面,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四、课程创新实施办法

1.优化课程体系:通过调研与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量化每门课程学生需要掌握与完成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比对分析,去除重复的内容,深化重要知识点,将本课程的知识结构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整体教学框架中,减轻学生重复学习的工作量,优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构架。

2.规范课程讲义:目前建筑类、农林类、美院类与综合类院校都有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不同的院校背景下也形成的不同的教学特色与优势,如侧重建筑设计基础与城市景观方向、种植设计与生态景观方向、公共艺术方向等。本校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以建筑学科的教学体系为依托,侧重风景园林学科综合知识的理论教学,探索独立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教学体系,按照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认知塔(图1),梳理与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大纲与讲义,将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概念图解地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剖析,增加知识点并更新设计案例。这种按照学生认知过程来叙述风景园林设计原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设计阶段之间的联系,更快速地掌握与理解原理知识。通过图解式的引导,来增强学生对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学习的兴趣点,规范掌握设计表达方法。

3.增设课堂实践环节:由“满堂灌”向“实操型”转化,在重要知识点讲解完成后,让学生在课堂做练习,并进行评析,授课形式调整为讲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比如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授课环节中,让学生应用几何母题、有机曲线、城市肌理、文化符号、自由组合等形式表达手法当堂设计一处小型场地,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力与应用能力。

4.建立教学共享平台:提前将课程讲义、大纲、与各部分知识点提供到校园网共享平台上,学生可以提前自学,部分知识点改为学生课下自修的形式,为课程的实际操作环节打基础,也为今后结合MOOC做铺垫。比如风景园林发展简史的教学环节,内容繁多,可改为课下自修的形式,同时结合《苏园六纪》、《城市的远见》等专题片的自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点,拓展专业知识面。

绿色建筑的实践毫无疑问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还需要管理层、业主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在望个过程中确立明确的评价及认证系统,以定量的方式检测建筑设计生态目标达到的效果,用一定量指标来衡量其所达到的预期环境性能实现的程度。评价系统不仅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在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引导建筑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道发展。

近10多年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不同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其中英、美、加等国所实施的比较成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值得借鉴。

一、英国建筑组织环境评价法(BREEAM)

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是由英国建统研究组织(BRE)和一些私人部门的研究者最早1990年共同制定的。目的是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以期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从1990年至今,BREEAM已经发行了<2/91版新建超市及超级商场>、<5/93版新建建筑和非食品零售店>,<环境标准3/95版新建住宅>以及

BREEAM‘98是为建筑所有者,设计者和使用者设计的评价体系,以评判建筑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包含从建筑设计开始阶段的选址、设计、施工,使用直至最终报废拆除所有阶段的环境性能,通过对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建筑对全球、区域、场地和室内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BREEAM最终给予建筑环境标志认证。其评价方法概括如下:

其次,评价条目包括9大方面:管理——总体的政策和规程;健康和舒适——室内和室外环境;能源——能耗和CO2排放;运输——有关场地规划和运输时CO2的排放;水——消耗和渗漏问题;原材料——原料选择及对环境的作用;土地使用——绿地和褐地使用;地区生态——场地的生态价值;污染——(除CO2外的)空气和水污染。每一条目下分若干子条目,各对应不同的得分点,分别从建筑性能,或是设计与建造,或是管理与运行这3个方面对建筑进行评价,满足要求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数。

自1990年首次实施以来,BREEAM系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扩展,可操作饺大大提高。基本适应了市场化的要求,至2000年已经评估了超过500个建筑项目。它成为各国类似研究领域的成果典范,受其影响启发,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出版了各自的BREEAM系统,香港特区政府也颁布了类似的HK-BEAM评价系统。

二、绿色建筑桃战2000(GBC2000)

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Challenge)是由加拿大资源部(NaturalResourcesCanada)发起并领导。至2000年10月有19个国家参与制定约一种评价方法,用以评价建筑的环境性能。它的发展已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的两年包括了14个国家的参与,于1998年10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绿色建筑挑战98”国际会议,之后的两年更多的国家加入,成果GBC2000在2000年10月荷兰马斯持里赫特召开的国际可持续建筑会议(InternationalSB2000)上得到介绍。绿色建筑挑战目的是发展一套统一的性能参数指标,建立全球化的绿色建筑性能评价标准和认证系统,使有用的建筑性能信息可以在国家之间交换,最终使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绿色建筑实例具有可比性。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这项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GBC2000评估范围包括新建和改建翻新建筑,评估手册共有4卷,包括总论,办公建筑,学校建筑,集合住宅。评估目的是对建筑在设计及完工后的环境性能予以评价,评价的标准共分8个部分:第一部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这是基准的性能量度标准,用于GBC2000不同国家的被研究建筑间的比较;第二部分,资源消耗,建筑的自然资源消耗问题;第三部分,环境负荷,建筑在建造、运行和拆除时的排放物,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以及对周国环境的潜在影响;第四部分,室内空气质量,影响建筑使用者健康和舒适度的问题;第五部分,可维护性,研究提高建筑的适应性、机动性、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能;第六部分,经济性,所研究建筑在全寿命期间的成本额;第七部分,运行管理,建筑项目管理与运行的实践,以期确保建筑运行时可以发挥其最大性能;第八部分,术语表,各部分下部有自己的分项和更为具体的标准。

GBC2000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依据结合的,其评价操作系统称为GBTool,这是一套可以被调整适合不同国家,地区和建筑类型特征的软件系统。评价体系的结构适用于不同层次的评估,所对应的标准是根据每个参与国家或地区各自不同的条例规范制定的同时也可被扩展运用为设计指导。GBTool也采用的是评分制。

三、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在1995年提出了一套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LeadershipInEnergy&EnvironmentDesign)在2000年3月更新了它的2.0版本。这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为满足美国建筑市场对绿色建筑评定的要求,提高建筑环境和特性而制定的一套评定标准。

LEED2.0评定系统总体而言是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与前两个评价体系相比结构简单,考虑的也少些,虽然操作程序较为简易,但具有缺乏权衡系统的机制约束的缺陷。

(1)共同的立足点和目标。各国的评价都是在明确的可持续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基本都可以实现以下目标:为提供一直普遍的标准,指导绿色建筑的决策与选择;通过标准的建立,可以提高公众的环保产品和环保标准意识,提倡与鼓励好的绿色建筑设计;而且刺激提高了绿色建筑的市场效益,推动其在市场范围的实践;另外由于评价体系提供了可考核的方法和框架,使得政府制定有关绿色建筑的政新和规范更为方便。

(4)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绿色建筑系统是复杂并且不断发展的,因而评价应当是可重复的、可适应的,对变化和不确定性能做出及时反应。各国在制定自己的评价体系时都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BREEAM对办公建筑分册分别于1993年和1998年进行了两次修改;LEED评价系统要求每5年便要更新升级一个版本,LEED3.0预计在2005年;GBTool的版本已发展到了GBC2002阶段,GBTool的版本也在不断更新。

白城师范学院是吉林西部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强化高等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2000年8月,原隶属于国家林业总局的白城林业学校并入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白城师范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81.2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资产总值7.3亿元。设有20个学院,2个教学部,48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2340人,生源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与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开办了少数民族预科班。现有专任教师641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2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94人。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支,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支。建有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特色文化研究基地2个,省级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基地1个。共承担和省(部)级教科研课题200余项。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系列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

学校始终不渝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弘扬“厚德、明辨、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学校开始与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8年以优良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首次突破万人,2012年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全日制在校生1.2万人的目标;2011年,学校成为吉林省高校中第一个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单位;2012年,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圆满完成“东迁西建”任务,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成为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面开启了学校发展新的里程碑;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全面介绍了学校发展概况;2014年,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社会影响力逐步提高。

当前,面对全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新时期,面对省委省政府实施“高教强省”战略的新背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学校党委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在全面研判当前面临的“攻坚爬坡、发展提速、稳定凝聚、转型崛起”总体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发展”、实施“工程”的办学思路。“发展”即坚持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工程”即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工程、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强校战略工程、科研兴校战略工程、“三全育人”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办学能力提升工程、社会服务工程。全面深化改革,稳中求进,有序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为把学校建设成“国际有合作、国内有影响、省内创一流、办学有特色”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对在校读书期间为学校做出贡献或在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大学生活动取得较好成绩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特殊奖励;为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并结合我校实际,实行优秀奖学金制度。具体奖项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院长奖学金、白城移动奖学金、白城邮政奖学金、金辉律师事务所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

音乐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新型的音乐师资,

并为其成为音乐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打好基础,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建立扎实

的音乐理论基础,掌握多项音乐技能,具有一定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能力,既能

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又能从事音乐活动策划和组织工作,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歌曲写作、钢琴及伴奏、声乐、舞蹈、电

脑音乐制作、中外音乐史及名作欣赏、器乐及合奏(民族、西洋)、影视音乐、

中国现当代音乐概述、合唱及指挥、音乐专业教学法、音乐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及文艺活动的组织、辅导和管理,

能从事电台、电视台、出版部门的音乐编辑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文艺工作。

学制本科四年学位艺术学学士

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音乐

表演技能,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具备现代音乐观念和较强的音乐文化、演艺市

场开拓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干方向声乐表演、钢琴表演、器乐(西洋、民族)表演、舞蹈表演等。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合唱、合奏、伴奏艺术、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乐理

与视唱练耳、曲式、和声、复调、音乐赏析、艺术概论、表演学概论、舞蹈与形

体训练、舞台表演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歌舞表演、演艺活动策划、文化及演艺市场经营、企(事)业单位文艺活

动组织、音乐制作与编辑及音乐教育等工作。

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具备现代音乐观念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和实践能力的音乐制作与编辑、音乐管理及文艺团体演出的国际化人才。

合作学校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中外音乐史、和声学、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和声、合唱指挥、作曲技术理论、音乐美学、音乐赏析与实践、舞台表演、表演学概论等。

教学根据合作协议,教学计划由中俄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其中三分之一专业主干课程由外籍教师讲授。教学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突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全面适应社会和市场,为学生的就业创业、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就业方向可从事歌舞表演、国际文化及演艺市场经营、政府部门、文化部门、群众团体或其他企事业单位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编辑与制作及中小学、艺术培训机构、青少年宫的音乐教育等工作。

学制本科4年

学位艺术学学士

美术学

培养目标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有一定的艺术

表现和创作能力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基础、色彩基础、书法、实用美术、解剖学、透视学、中国

美术史、外国美

术史、艺术概论、学科教育论、外出写生、体验生活、毕业创作等专业课程及国

画、油画、水彩、雕塑、造型基础、艺术设计等六大专业方向课程群。

就业方向可从事中等学校的美术教学、美术活动的组织、辅导和管理工作,能从事文化、

宣传、科技、商业、出版等部门的美术工作。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构建理

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关联的教育平台,培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的,具有广泛人文素养、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合创新时代需求,在专

业设计领域能够胜任现代设计与研究,具备在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外

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及园林设计规划等设计项目上的统筹设

计、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制图与表现、人体工程学、工程预

算与管理、家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模型制作、快

题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

就业方向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机构、室内外装饰设计公司与实体、从事园林景观规划与设

学制本科四年学位艺术学学位

视觉传达设计

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关联的教育平台,培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

具有广泛人文素养、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合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

的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形设计与表达、设计史、计算机

辅助、民间图案、字体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版式设计与

销、品牌管理等。

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初步具备可以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室内外环境设计工程中遇到的科研、教学、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性设计。能通过草图、模型、效果图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生动、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综合运用各种设计表现手段进行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基本能力。

合作学校俄罗斯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

主要课程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制图、透视学与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材料工艺与预算、建筑史、版式设计、商业空间设计。

就业方向本专业可从事数字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新闻出版行业、室内设计、会展设计行业、建筑效果图设计、绘图员、平面设计师、橱柜设计师、家具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表现、预算员、工装设计师、设计师助理、施工监理等行业。学制本科4年

广播电视编导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

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具备电视节

目的采编播能力,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电影、电视节目编导、

制作、撰稿、编剧、导演、艺术摄影、音响设计及节目主持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

视艺术学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影像语言、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图像处理、摄影基础、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写作、

电视画面编辑、影视造型艺术、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艺术学概论、影视美

期特效、Flash动画、广播电视采访、现场报道、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电

视节目导播、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编导、广播创作基础、电视晚会编导、广播电视

音乐节目编导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进入各级电视台、电台、电视节目制作单位、电影制片及发行机构、

各级各类报社出版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宣传机构及其他影视创作部门从事广播

电视节目的策划、文字撰写、编剧、导演、制片、采访、主持、运营、摄像、

播音、后期制作等工作。

招生范围

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广西

招生计划及收费标准

音乐学:总计划125人,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音乐表演:总计划40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总计划50人,非师范本科,学费22000元/人;

美术学:总计划185人,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环境设计:总计划80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总计划50人,非师范本科,学费22000元/人;

视觉传达设计:总计划75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广播电视编导:总计划125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考试科目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

考试内容分四项,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选其中一项。即:

一、钢琴(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二、声乐(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不限,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三、器乐(西洋管弦、民族管弦乐器不限,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四、舞蹈(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不限,考生自选成品舞3—5分钟),满分100分;节奏模仿,满分40分;基本功展示,满分60分。

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1、素描(100分)

2、色彩(100分)

面试(100分):1、自我介绍(40分)2、才艺展示(40分)3、考官提问(20分)

笔试(100分):编写故事

报名手续

考生报名时须持当地招生办公室提供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招生专业课考试报名资格证》及本人身份证,同一底片的近期正面二寸免冠照片2张,填写报名登记表,领取准考证。

报名费用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200元/人

广播电视编导200元/人

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0元/人

如考点有其它收费项目,以考点要求为准。

录取原则

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专业成绩合格的考生中,按文化课成绩总分的60%+专业课成绩总分的100%,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高考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线并且专业课成绩达到合格的考生中,按照文化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学校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57号

邮编:137000

网址:bcsfxy.com

一、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特点及定位

以南华大学船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为例,虽依托于母体高校“产、学、研”、“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但有着自身的独立性与发展特点。其中,《公共空间设计》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适用对象为大三年级学生。该课程的先修课为《CAD装饰制图》《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设计》,目的是全面发展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并建立起学生对整个专业的全面、系统认识,同时也是公共空间设计课的知识基础。公共空间设计课程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各种艺术处理手法进行空间功能布局与设计项目训练,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艺术创作能力为前提,强调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内在关联性与逻辑统一性。如何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核心知识与设计技能,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成为公共空间设计课不同于其他专业必修课的显著特点。

二、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三、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作者:张颖单位: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

参考文献:

[1]周芬芬.南华大学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4(11):137.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分析改革

一、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背景与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北美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基于系统科学分析与实验的设计课程体系。如国外学者奥姆斯特丹提出必须从城市生活的特性展开调查;麦克哈格将“千层饼”分析图模式引入设计教学中;英属哥伦比亚教授patrickcondon在设计学院开设场地分析与方法论课程等。

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在大量环境设计实践的过程中,也将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引入到设计课程中。如北京大学俞孔坚一直致力于将哈佛大学系统的设计课程引入国内教学体系中,重视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场所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方法;刘滨谊提出景观空间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的景观三元教学体系,将大众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作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改革内容

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作为一种课程体系,涉及设计学科的多门课程,需要拟定方法论教学大纲,对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基于实验与分析方法的教学大纲改革

研究制定系统的实验与分析方法论教学大纲,对环境艺术设计系现有的历史理论课程和不同尺度设计课程进行补充与完善。系统设计实验与分析课程教学框架,将场地人文特征、地质地貌、植被材料、交通功能、艺术风格等多层面的科学调查与分析方法细化,设计不同课程的调查表格与评价标准,对不同层面的数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教学大纲的主体框架。

(二)教材案例的革新与优化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

破“授与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公众调查、设计反馈、团队讨论、小组汇报中,有效地发挥其能动性与积极性。设计学科专业的特征要求学生既有绘图与设计能力,又能够表达设计与沟通设计,因此,多元化教学模式能锻炼学生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能力,而不仅是绘图员和美术师。

三、教学方法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方法

实验与分析课程涉及大量数据收集、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必须将艺术设计的主观感性教学方式进行客观量化分析,势必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一定的矛盾。需要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首先,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处理实际设计案例。其次,引入案例分析教学,选择国际上经过poe后期评估的经典案例与行业最新研究动态,讲授设计与评价体系全过程。最后,解决现有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引入北美高校设计类实地数据调查、工作室教学、创新团队梯队合作、学生向政府与公众汇报交流的多元化授课方式。

教学方法改革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路线。第一,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将北美设计学科框架下的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应用于本科部分设计课程与原理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并把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8个教学周后,将实施此种教学理念的授课班级与传统教学方式班级进行比较,总结和评价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授课效果。第二,坚持以国际交流竞赛与产学研合作为目标,以中青年教师创新团队建设为主导,以理论和设计课程多元化教学为实施平台,创建传帮带良性循环的教学体系。

[1]张祖刚.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启发式;课程体系;教师;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是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本科环境设计系主干课程之一,课程总学时达86小时,学分达3.5分,历时6周,为景观学系本科阶段比重大的课程;这一课程、课时分配,体现了广西师范大学设计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设计操作的教学方针,并为设计机构提供设计人才的办学思路。其目的不仅仅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不断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其缺陷也是不言而喻的――即在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时,以做到在当代社会对设计影响的前提下,如何教育学生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在探索过程中做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笔者曾在西方一些大学的教育学习过程中,观察并深刻体会到西方的设计教育更注重“项目制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他不同于国内高校的设计教学。“启发式教育”的思辨过程是知识发现与再创造的一个不可替代的过程[2]。借助这种认知机制才能强调以学生不同的个性和对问题不同的观念为基础,辅助他们去用自己独特的视野和启发个性化的思维,在教师的辅助下自然地寻求探索多样化的设计并创造价值。

一、“启发式教育”理念的提出

无需置疑,“启发式教育”首先解决了“速成教育”。笔者所作的第一步是明确本科教学与硕士博士教学不同之处。并发现本科学生重点在于运用实践练习,但也不能缺少理论方法的输入。那么启发式教学首先解决了速成练于研究价值的第一步,但是并未触及其操作层面。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并非完全摒弃项目制教学而走向难以把握的“个性”教学思路,而是把教“方法”重于练“方案”形成一个环线去探索研究设计,从不同阶段启发学生的创造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加构“反思性实践模式”。并据此构建了启发式教学操作的理论框架,如图1。

以此“个性化模式”为理论依据,教改内容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教改理念,即景观小品教学以“启发式教育”为主要教学模式。以方法为主线、项目制为载体,区别传统设计学院“机械讲授”和“模仿设计”的模式与理念。

二、“启发式教育”模式框架

3.概念――行动和观察,着重于方案成败的可能环节。行动指像草图、造型和制作过程在计划中的实施。这也许是方案的多元化和能动性。课题的训练是当有了一个既定目标,其中心任务就是如何采用最适当的方法来实现此目标,所以,专业实践的任务就是在探索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来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目标。具体解决包括:景观小品设计尺度深化、空间的深化、景观的深化等问题,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操作进行评估。

4.反射――评价和反思,反射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因为它有助于理清观察与思考两者的关系。理论和实践都是通过学习产生直接的关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因此,反思起源于直接经验情境中所产生的怀疑和困惑,反思会引起有目的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行动。反思同样也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其目的是得出结论。在环境设计中,这种创造性配对空间与解空间的活动问题或是客观题与主观欣赏相结合的创造性活动。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必须通过反思性实践关心自己的意识发展,反映评价的结果。

[1]StuartG.English.ProceedingsofDRS2008[Z].DesignResearchSocietyBiennialConference,Sheffield,UK,16-19July2008.

[2]RuhulA.Sarker,HusseinA.AbbassandCharlesS.Newtown.HeuristicsandOptimizationforKnowledgeDiscovery[Z].Hershey:IDEAGroupPub-lishing,2002.

[3]Kimbell.L(2007)WickedProblemsandtheToleranceofAmbiguity.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DesignPrinciplesandPractices[Z].ImperialCollege,London4-7January.

关键词:CDIO理念;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分析

一、引言

CDIO理念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其主要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作的生命周期为主要载体,让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具主动性、实践性。而基于CDIO理念的培养大纲中将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力四个层面,是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基于CDIO理念构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

CDIO教学大纲的首要教学目标便是建立原理清晰的教育结构,在获得高级目标集的同时可提供完整、清晰的主题集,并最终实现评估。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日后是要进行工程业、计算机网络业的工作,因此学生必须具备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即在现代运作团队中可进行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较为复杂的工程产品、系统。第一,要求学生能对网络应用的优缺点进行整体性的评价。第二,要求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技术设计网络应用,并可对网络进行良好评估。第三,要求学生以设计好的计算机网络硬件框架为基础,可设置良好软件环境,其中包含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两种,从而维持网络可正常运行并对网络性能进行合理评估。第四,要求学生可以对网络进行管理,其中包括文档管理、系统中软硬件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同时也要对网络运行情况进行正确评估。

三、基于CDIO理念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

四、基于CDIO理念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活动

[1]杨运涛.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训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5(05):244-245.

[2]周如旗,袁学文.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2,8(08):90-94.

THE END
1.创建创意设计城市有“缘”有“故”:媒介社会视域下网红城市费瑟斯通指出:“城市总有自己的文化,它们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产品、人文景观、建筑及独特的生活方式。甚至我们可以带着文化主义的腔调说,城市中的那些空间构型、建筑物布局设计,本身恰恰是具体文化符号的表现。”在数字媒体时代,承载城市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EyMTQ0NQ==&mid=2650670802&idx=6&sn=b2edf426fa5fc06b6f990ccd82353cba&chksm=89c01aa5a6c99f837723c0e03568988d2fc824279a225d86f3d44d4837a27ad3a54cd53a7ef7&scene=27
2.《景观艺术设计(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互联网+”新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景观艺术设计(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互联网+”新形态立体化教学资源特色教材)》,作者:史明,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最新《景观艺术设计(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互联网+”新形态立体化教学资源特色教材)》简介、书评http://product.dangdang.com/29366970.html
3.VR+环境艺术设计师VR+环境艺术设计供不应求 互联网+设计、室内装修 VR+环境艺术行业缺口大 “互联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大趋势,行业内人才供不应求,设计人才缺口。我们为您定制的课程规划 互联网+智能办公 Photoshop图像处理 CorelDRAW/Illustrator图形设计 AutoCAD装饰施工图技法 职业素养课:养成教育 天正TArch 建筑制图 技法 平面http://m.ahxh.cn/zy/vrhy/
4.郑州市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进行林相改造,选择银杏、海棠、栾树、山樱、紫荆等开花树、彩叶树,提升森林景观品质,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林相结构,打造春花秋叶的珍贵彩色森林景观,满足生态需求的同时,更具观光和休闲游憩功能。 2.景观设计 以景观园林设计的方式重新构造山体空间,塑造山地特色风貌,营造独特设计感。https://www.guoturen.com/guihua-3664.html
5.大学生创业计划书2400字左右必备4.景观设计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2400字 大学生课余时间较为充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对网络应用也不陌生,所以开网店不是什么难事。近几年,__、__等C2C网站发展迅速,还提供个人网店平台,而且有很多是免费提供的,这就更为大学生在网上开店提供了方便。可以说,开网店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一条捷径。 https://www.liuxue86.com/a/4229635.html
6.2019年建筑年鉴,十个关键词以及十问唐仲英基金会中国中心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赵强 墨西哥雀巢集团创新实验室,形成连续的球状公共空间;gad‘杭州西溪首座办公园区’,互联网新区下的新办公模式探索;Sn?hetta‘奥地利施华洛世奇工厂’,自由天花下全开放式办公空间;麦当劳总部,各年龄段多种风格的交织;罗宇杰工作室‘9.639平方米’,置入式可变办公https://www.yyooke.com/index/article/detail?id=1166
7.创业项目计划书模板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案例1.平面设计 2.产品设计 3.室内设计 4.景观设计 【创业项目计划书模板 创业项目计划书范文案例】相关推荐文章: 创业项目计划书如何写 创业项目创业计划书范文 2021最新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模板【五篇】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模板【精选2篇】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模板范文[精选3篇]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http://cooco.net.cn/zuowen/43809.html
8.苏交科激活个体激活组织2019智慧城市互联网+基础开发平台架构标准化研究 (智慧城市研究院智慧交通研究所 组长:竺园园) 最佳创新奖(5名) 刘 朵交通科学研究院桥梁结构工程研究所 张忠宇交通规划设计院地下空间与建筑所 杨一夫市政设计研究院水环境景观所 (市政设计研究二所) 朱浩然交通科学研究院道路养护中心 http://www.jsti.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46&id=2537
9.科学咨询·教育科研杂志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针对景观设计学科的独特性,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应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共享资源,鼓励师生进行多种教学尝试。 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 关键词:家校合作 小学 班主任 随着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现状被社会广泛认知,家校合作的小学阶段管理模式已成为各小学班级管理应用的主要模式。目前,小学家校合作中依然https://www.youfabiao.com/kxzx/201942/
10.互联网上的田园梦想——南京花猫休闲农庄设计项目名称:互联网上的田园梦想——南京花猫休闲农庄设计 主创姓名:段云 成员姓名:段云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图注:1.总平面图 说明: 设计说明 花猫农场创意设计基于对生活方式和食品安全的美好愿景,迎合了在精神高压和环境污染双重困境下的都市人群向往回归自然和乡野的心理。本次设计遵循自然为主、生态优先https://www.idea-king.org.cn/worksinfo-5478.html
11.2015乌镇奥雅设计之星——互联网+美丽乡村国际高校设计大赛(深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丽乡村”将会是中国经济和空间发展的热点,新时代的乡村规划设计也力求充分挖掘项目的文化价值和商业潜力。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所在地,旅游+互联网将成为乌镇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更亟需全球智慧共同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村落将如何进行演化与转型。 https://www.aoya-hk.com/star/2015/
12.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2024年单独招生简章【主干课程】园林景观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施工图设计、园林工程、预算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天合景观设计辽宁有限公司、大连古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沈阳北和建设有限公司、沈阳风景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宏图创展测绘勘察有限公司、沈阳金域景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就业。 https://www.gaokao.cn/school/3416/newsdetail/68000/206542
13.人才培训中心业内新闻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由规划师携手互联网公司共同完成的智慧社区顶层设计。其不仅是各种谷歌系的高科技产品的组合堆叠,更是融合了规划师、建筑师、交通工程师、景观设计师以及公共健康、社区参与等专业人员和机构共同设计的智慧社区理想蓝图。 图:SidewalkToronto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示意图http://www.zjypxzx.com/c/2021-12-24/4953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