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估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本科"+"技师"+"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全面优化本科教学平台,培养电气工程创新人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

面向国家轨道交通需求,整体建构电气工程教育体系

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定位的培养计划

"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与理论课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教材内容选择与结构优化

三个导向下的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电气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实验区建设的探索

浅析"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

电气类电力工程与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论EDA技术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电机学"特色教学体系研究

"电机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与实践

"电机及拖动"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论教学研究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简论数字化技术对专业课程教学的影响与作用

研究型大学中"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仿真软件的设计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研究及实践

"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宽口径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基于WDT-Ⅲ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应用研究

电气信息类专业"通信原理"实验与实践教学的研究

开展教师专业技术实践提升应用性教学水平

浅谈专业课中加强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欠发达地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本中文电磁学著作及其历史地位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教学研究

混沌理论在高等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背景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铁路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

面向工程强化实践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与实践

电磁理论中的矩阵变换

电路与电子系列基础课程立体化改革与建设

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C++程序语言"课程教学环节的组织与设计

"单片机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设计改革

基于CDIO理念的"传感技术"课程教学与探索

"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的优化教学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本刊来稿须知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实践能力地方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6.05.024

ExplorationontheDevelopment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

AutomationSpecialtyinLocalUniversity

JIAQun

(SchoolofMechanicalandElectricalEngineering,Huai'nanNormalUniversity,Huai'nan,Anhui232038)

AbstractLocalApplication-orientedInstitutionsOrientedopen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professionalmustservethelocaleconomicdevelopment,toteachingasthecenterfocusonexpansionoftheengineeringpracticeabilityofstudents,tomeetthedemandoftheprofessionalpersonnelfromthelocaleconomy.Inplaceofthenormaluniversities,thetransitiontoengineeringandotheraspectsoftheadjustmentprocess,becauseofitsengineeringprofessionalfoundationisweak,professionalaccumulationtimeisshort,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needtofurtherintegratevariousresources,findoutfortheirown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ofstudentstrainingobjectives,requirements,qualityrequirements.

Keywords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engineeringpracticeability;localeconomicdevelopment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特色非常鲜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类专业。本专业主要是研究有关于电能的生产、输送、应用、测量、转换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用范围广,毕业生既可以从事于强电领域、又可以从事于弱电控制等领域,也可在国家电力生产行业、国家电网、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绿色新能源领域工作,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上更应注重学生应用性能力的培养。

1地方院校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归并了多个电类专业的宽口径专业,它以物理学、电子学、电工学、自动控制、计算机、测量技术等原理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在电气工程学科的历史沿革中一直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背景,航天、航空、交通、电力、冶金、化工、电力、石油、食品、生产制造等行业的需求是自动化学科的诞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可以说电气工程专业的应用范围已经涉及到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各个方面,电气工程学科必然能够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和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①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分解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曾作过简明扼要的阐述: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方式。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也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等关系,注意协调统一;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课程结构体系。⑤⑥(如表1所示)

3适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重点,深化教学体系改革,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及注重教学环节的实效,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模式,能后适应本阶段培养人才的需求,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贯彻好我校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的强弱结合、强电为主。立足淮南,服务周边,面向安徽,辐射全国,为本地区及安徽省内其他地区的电力行业、工矿企业、研发单位、科研院所、技术公司等输送具有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优秀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机及其控制等工程技术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电气工程师基本素养,能在电力工程、制造加工、化工生产等行业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生产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知识要求: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等数理知识,掌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掌握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电气工程专业知识。

能力要求:掌握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制图绘图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电子设计能力。具备电力系统工程理论分析、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和发展能力,并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素质要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要求;了解相近专业及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工作的心理准备。

4以教学为中心的具体措施和初步成效

(1)实验装置潜能的挖掘:随着学校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加大,应该说近两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建设发展速度很快,购置了很多大型、重型设备,但同时由于实验装置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教师人数偏少,所以今后随着教学任务的开展,我们教研室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深入挖掘实验装置的潜能,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构思好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等。

(2)教师的应用能力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要注重学习、注重知识的更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双师型”方向的发展,结合好这两年新建的实验装置,充分发挥实验装置的效能及实验项目的延伸。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虽起步迟,但通过多年来不断的工作付出和卓有成效的努力,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并在学校的政策支持下不断地进行实验室硬件建设,形成了具有发电厂电气控制仿真系统、供配电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分析平台、电工技术实训平台等较为完备的电气工程方向实验实训教学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本专业学生在西门子、飞思卡尔等全国知名工程类赛事上获得了较优异的(下转第104页)(上接第48页)成绩。

4结语

基金资助:淮南师范学院2014年校级教研项目(编号:2014hsjyxm03)基金资助

注释

①巫付专,王晓雷,付邦胜.电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6):46-47.

②赵丽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水电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科教导刊,2014(10).

③艾欣,刘宝柱.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及发展[C].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92-95.

④宋起超,杨春光,乔爽,王希凤.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0(2):12-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温州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1jg47B)的研究成果。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人才需求分析

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认为是强电专业,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弱电类课程的比重正逐渐增加,[1]现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成为强弱电相结合的专业。不同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和现有师资均有所侧重,目前重点高校基本上侧重于强电,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主要方向;而有些高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或学生的就业情况侧重于弱电。不同层次学校的人才培养,其就业岗位和工作任务、性质也不一样,因此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

浙江省是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的省份之一,高低压电器和机电业的发展处于突出的位置。温州电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产业种类最齐的工业电器生产基地,“中国电器之都”、“国家火炬计划智能化电器产业基地”、“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和“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均坐落于温州市(乐清)境内。

温州低压电器企业的规模虽然大,但是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平均盈利能力低于整体水平,与北京、福建、天津、上海的企业相比,差距甚大,其主要原因是:产品档次偏低,技术含量不高,缺乏附加值。究其根本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技术人才的缺乏已经制约了温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尽管全省已经有多所高校设置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但是这些专业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不能满足温州地区对低压电器人才的需求。因此,亟需地方性高校为温州电器产业培养急需的人才。

二、专业建设思路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温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具体思路是:定位建成立足温州、服务浙江、辐射行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建立合理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电子设计、电气产品设计和电气工程设计这三方面的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地方产业、人才培养与专业特色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成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一定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体现具有“应用性”和“地方性”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型服务地方区域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具体实施方案

1.以实际办学条件为基础,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2.以CDIO培养模式为基础,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工程素质训练

本专业紧紧围绕温州市智能电子电器行业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以电气工程师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电子设计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电路原理、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主要基础知识,熟第一论文网练掌握PROTEL等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具备电子设计基本能力,包括电子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电子系统设计、分析和调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争取让学生在大二阶段就能完成电路、模电、数电和单片机课程的学习,利用暑假参加电子竞赛的培训,通过参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学习兴趣。

(2)电气产品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工程制图的基本能力,能看懂一般的机械工程图纸,掌握电器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电气产品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特别是电器智能化方面的知识,掌握电气工程师必须具备的计算、实验、测试、仿真等基本技能,特别是电器智能化方面的设计能力,能熟练运用常用的设计软件(如AUTOCAD等)进行辅助设计与分析。

(3)电气工程设计能力。掌握电气工程领域供配电方面的专业知识,如供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电气检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熟悉国家及行业的电气标准,了解机电工程安装与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方向)必须具备的电气工程项目设计能力,初步具备项目从立项、招投标、安装施工、监理与验收等一系列的项目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4)以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意识培养为核心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重实践,把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电子电气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校内实践与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采用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工程技术实践、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通过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个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环节:

1)以问题为先导——工程认知环节。[3]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见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认识基本电子、电气类元件和产品、机电或机械零件,如电阻、电感、电容、晶闸管、继电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动机、凸轮、曲轴以及简单的控制电路等,初步了解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增加其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5.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构建学生、教师双向信息反馈与评估机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反馈人才需求和学生培养质量,提升本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特色

1.专业定位体现地方性

针对浙江省及温州乐清区域经济发展、企业人才需求,就温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形成鲜明的服务于地方电器行业的专业定位;努力为地方培养、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实现人才的就地培养。

2.产学研合作

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温州市智能电器重点实验室、省级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整合利用浙江省低压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优势资源,以重点发展学科、重点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等为依托,加快建设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学科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有机结合;突出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优势,争取在电气工程领域,特别是电器行业中,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研项目的开发和创新方面均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立欣,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8):65-69,33.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优势;探索;实践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优势

(一)信息的集成

电气工程自动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大量的信息数据,为企业的目标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信息集成能够让管理者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分析和处理不同种类的信息数据。同时电气工程自动化中采用的信息集成技术还能代替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高效率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采用人机合一的方式,利用计算机本身的优势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不仅保证了工作质量,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自动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模式下,生产工作流程也得到完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安全性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只有安全得到了保障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的水平还降低,大部分采取的是人工操作的方式,在生产中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给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很好避免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危险系数较高的设备可以直接由系统控制,系统还能自动识别工作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一旦生产中出现安全问题,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或者是直接停止工作,大大改善了工业生产的环境。

二、建设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具体措施

(一)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

(二)重视系统接口的规范化建设

系统接口的设计直接决定了整个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运作效率,标准化的接口设计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信息传输工作。系统接口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的优势,在应用过程中自动实现不同接口之间的连接,既实现了建设的目标,还减少系统开发的成本。标准化接口设计是实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信息传输和共享的关键,因此开发和建设阶段要特别重视。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网络结构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离不开网络结构的建设,网络结构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活动、管理活动以及技术等方面进行动态的监控,不同系统之间能够高效、安全实现信息数据的交换。网络结构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结构不仅能够对企业的一切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还能大大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实现资源的共享。

(四)重视人才的培养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是十分必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员工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实力。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不仅要掌握各种电气专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还要能够灵活处理计算机问题,工作人员应该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为企业的自动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践应用

(一)电气自动化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1、就地控制技术

2、远程遥控技术

远程遥控技术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这种技术主要是借助通信技术的优势来对线路的开关进行远程控制。其中包含负荷开关、控制中心以及远程控制终端三个部分,远程控制终端能够很好地收集开关的使用情况,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来判断电气系统中是否存在故障,控制中心会对故障部分实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终端获得的信息来确定故障的准确位置,对负荷开关进行远程控制,一旦系统中出现故障就会自动关闭,处理完故障后系统重新开始工作。

(二)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电网调节

电网的自动化调节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关键步骤,我国的电网可以分为国家、大区、省级、地区以及县级五个不同的等级。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节工作中要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给出客观科学的评估,还能预测调度工作中的电力负荷,针对不同地区的用电情况来发电,调节各地的用电矛盾。

2、分散监控系统

分散监控主要包括工作站、控制单元以及通信网络等几个部分,分别负责不同环节的工作,过程控制单元由主控模件和智能模件组成,主要是对发电厂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当系统接受热电阻、电气量以及开关量等信息后会自动进行运算。分散监控系统会将设备的运作状态以及各项参数显示出来,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控制设备的使用,动态控制和管理生产过程,一旦设备在运作中出现问题,分散监控系统会给出提示并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3、变电站使用自动化技术

总结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条件下,我国的工业生产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工业化建设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工业的发展,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加强自动化系统的探索和实践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也会不断完善,为工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实现社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雷.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2)

[3]王维晨.小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J].科技创业家,2013(13)

【关键词】工程教育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管理

为了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和工程教育与工程界的联系机制,实现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于2006年3月正式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对照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行了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并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管理过程,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为顺利通过专业认证奠定了基础。

一、教学管理机制

(一)学校教学管理

我校设有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校教学督导团,下设职能部门主要有教务处、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在学校层面,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校教学及教学管理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则对全校本科教学全面负责。

(二)学院教学管理

学院院长是我院本科教学第一责任人,另设有一名副院长协助院长分管本科教学、一名副院长分管实验室。教学副院长在院长的直接领导和学校教务处、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的指导下,负责我院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学院教务办公室配备有3名专职教务干事,负责本科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执行、学生选课、学籍、成绩等方面的管理以及教学档案的归档等工作。我院还按专业设系,各系设有系主任,负责专业层面的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学院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建设,安排全院专业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学,评价教学效果;教学督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学院学位委员会负责审核本科毕业生的学位授予情况。

二、教学过程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本科生培养质量,学校、学院在学籍管理、学分制管理、考试管理、教材管理、课程教学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实习管理、教学质量评估以及专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督导、网上评教、教师任课资格认定等方面,成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规范化管理制度来加强教学管理,形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

三、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的主要依据,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指导原则。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将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原则上其修订在人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周期后根据国家或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一般4年一次大修订,2年一次小修订。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各专业所在院(系)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制定与修订。

(一)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原则意见

学校教务处根据学校本科教育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特色,提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具体规定包括工科专业毕业要求的总学分、课程设置要求、实践教学要求、选修课学分及学分计算办法等。其中,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的校定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则由学院设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实施。

(二)学院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成立由院长或专业负责人任组长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规范》的要求,结合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要求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考虑专业办学特色和优势,在对企业、用人单位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基础平台。

(三)教学系拟定培养方案初稿

系主任依据培养目标,组织课程组负责人、资深教授、学生代表、教师代表、企业代表等对培养目标进行讨论,拟定具体的培养方案。

(四)院级讨论与评审

院教学委员会和外聘企业专家根据学校原则意见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培养方案的各项内容及可操作性等进行严格论证、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系部组织教师进行修改。

(五)学校审查

学院评审通过后提交至学校审查,学校组织外审(由本专业外校知名专家和企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并反馈审核意见。学院根据外审意见修正后,再提交学校形成终稿。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涉及教学管理机制、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以及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等内容。

【参考文献】

[1]倪凯,金尚忠,孙彩霞,等.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及其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5):51-5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应用

0引言

在社会的发展之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最大范围内得到应用,为现代社会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就电气自动化本身来说,所能涉及到的技术领域也是比较广泛的,涉及到信息综合处理以及国家安防监控技术等大的层面,而电气自动化的电气工程应用,对于电气工程行业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电气自动化分析

1.1电气自动化的概念

通俗而言,电气自动化就是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各类电器都与电气自动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电气自动化已经开始应用到各类行业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气自动化也成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1.2电气自动化的特征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操作与企业系统有着较大的不同,一般而言,不需要将设备设置在控制室与配电室中,只要将其设置在控制中心即可,与一般的系统相比而言,电气自动化系统操作次数与操作频率相对较小。为了保障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就需要设置好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提升系统的抗干扰性,此外,还要保障电子设备异常情况能够被及时检出,这样才能够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提供更大的方便。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还具有便捷性、广泛性及高效性等特征。

2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应用中需要遵循的设计理念

2.1集中化监控式理念

电气工程的维护是十分方便的,对控制站的要求也不高,系统设计工作很容易实现,同时,电气工程主要是将系统功能集中起来进行处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处理器的任务,这也会影响系统的处理速度。此外,如果电气设备处在监控环境下,主机冗余也会降低,电缆数量则会加大,为了防止电缆影响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就需要将集中化监控式理念应用在设计过程中。

2.2现场总线监控式理念

目前,以太网、现场总线技术也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将现场总线监控理念应用在其中可以有效提升设计工作的针对性,也能够根据间隔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设计,如果将该种措施应用在较远程监控系统中,还可以有效减少设备模拟量,因此,该种方式也开始在电气自动化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2.3远程化监控式理念

将远程化监控式理念应用在电气工程中可以有效节约材料费用、安装费用以及电缆用量,有着良好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电气工程通讯量较大,通讯速度低,因此,该种设计方式仅仅适宜用在小型电气工程中,不适宜应用在大型工程中。

3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3.1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技术水平的发展之下,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开始在高新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应用工作更加注重编程调试工作。例如,在仪表工程管理工作中,只要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其中就可以将传统的管理重点转化为集中PLC控制系统以及集散DCS管理工作上来,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在仪表工程管理工作中能够实施采集温度、流量以及压力数据的采集,也能够实现输出控制以及监测工作的功能,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管理稳定性,也可以有效降低维护工作的资金投入量与工作维护量。

3.2电气自动化在变电站中的应用分析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变电站之中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操作与监控,也能够有效提升变电站的综合监控能力、运行效率与运行水平。在将电气自动化应用在设备中之后,可以用全微机设备取代传统电磁装置,这就实现监视工作的屏幕化,为正常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3电气自动化在分散测控系统中的使用分析

3.4电气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使用分析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电网调度中可以有效提升调度系统运行的准确性,其应用范围涵盖到了电网调度工作站、网络、中心服务器、打印设备、大屏显示器中,该种技术的应用可以

4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

4.1利用统一系统开发平台

4.2电气工业的自动化与信息技术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不断向工业行业渗透,主要体现在:一是管理层进行纵向的渗透,二是信息技术向自动化设备和系统进行横向的扩展。

4.3自动化技术操作人员专业化

在今后的发展中越加重视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在系统的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了解安装的过程,进行专业的培训,掌握专业性的技术。

5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各类新理论、新技术也开始应用在了电气自动化之中,作为现代电气工程行业的重要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只有在原技术上有所创新,才能推荐电气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还相对落后,在未来阶段下,需要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开拓新技术、新理论,培养一批专业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够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1]张嘉辉,李军.浅谈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

[2]吕贤君,王丽,吕娣.探讨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J].科技与企业,2012(23).

[3]郭红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11(12).

《中国电力教育》:我们注意到在2013年教育部公布的《2013-2017年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中,成立了“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而在此之前电气工程学科是以“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的分委会存在的。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一调整的背景?

王泽忠: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教育部聘请并领导的专家组织,有着明确的工作任务,那就是:组织和开展本科教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等工作向教育部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制订专业规范或教学质量标准;承担有关本科教学评估以及本科专业设置的咨询工作;组织教师培训、学术研讨和信息交流等工作;承担教育部委托的其他任务。

《中国电力教育》:新成立的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重点有哪些呢?

王泽忠:根据教育部的指示,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四个着力”,即着力推动教育理念转变,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着力研究制定国家标准,推动建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着力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动建设优秀师资队伍。那么,新一届的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将围绕这4个方面重点展开工作:

第一,将利用多种形式推动各高校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首先,强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其次,强化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论,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第三,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第四,强化以学生评价为先的理念,把学生评价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第三,积极探索科学基础、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专业建设研究;完善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研究。

第四,推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高质量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配合教育部门组织开展本学科专业任课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开展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专业类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中国电力教育》:刚才您谈到“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将是新一届教指委的一项重点工作。据了解,2013年教指委就已着手开始制定新的《电气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目前这个标准的编制情况如何?能否就标准中的一些核心内容做一介绍?

王泽忠:目前《电气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草稿)的编制工作刚刚完成,《标准》起草过程中参照并吸收了之前的专业规范、学科发展战略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全面细致地研究与完善。现在这一《标准》正在征求意见阶段,我们将广泛征求专家及社会各方的意见,并认真将各位专家反馈意见进行总结,进一步修改完善。2014年年底在上报教育部并经审定后,最终该标准将成为我国高校电气类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依据。本标准适用的专业范围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3个特设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中国电力教育》:在研究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委员们对目前的人才培养标准有什么建议?

王泽忠:我们对电气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在知识体系上,①通识类知识: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使学生在从事电气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②学科基础知识应包括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25%,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③专业知识应包括专业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0%,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学校根据自身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其次,专业类核心课程设置上。课程体系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构建。构建电气类专业课程体系时,可参考标准附件专业类知识体系的要求。特别是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必须达到对核心内容的基本涵盖。课程名称不必与知识领域完全对应,可以将知识领域进一步划分并进行组合形成课程。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构建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理论课学分占80%,实践课学分占20%。在设置必修课保证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管理水平逐步加大选修课比例力度。

第三,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建议。电气类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许多领域对电气人才都有需求,各学校服务对象不尽相同,因此建议设置电气类专业时要在坚持专业核心知识的同时拓展专业课特别是专业方向课内容,使专业毕业生更好适应就业要求。

《中国电力教育》:新一届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目前取得了哪些工作进展?下一步有怎样的工作计划?

王泽忠:首先,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架构。为高效推进教指委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教育部“四个着力”的任务部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了发展战略研究、人才培养研究、评估认证、师资培养与学术活动4个工作小组及秘书组。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组主要进行专业发展战略、教育理念研究;人才培养研究工作组则是对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基地建设等进行研究;评估认证工作组主要职能是负责对专业规范、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工程教育认证进行指导;师资培养与学术活动工作组主要负责师资培养、学术年会、学科竞赛、创新活动、国际交流等。

第二,制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刚才已经对《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情况和一些具体内容进行了介绍。“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为保障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而制订的国家标准,是对客观条件(硬件)的最基本要求。制定标准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指委会还同时为工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3年版)提供咨询。

第三,举办大学生创新竞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竞赛为载体,推动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将对深入开展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基础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2013年8月5日-9日,我们在南京工程学院举办了第七届大学生自动化大赛暨自动化系统创新设计竞赛。目前,我们已经启动“第八届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大赛将于2014年8月1日-4日,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办。

第四,举办专题教学改革研讨会。2013年6月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与教材编写研讨会,会上讨论了如何将近年来电力工业发展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融入教材;确定了第一批待开发的27种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系列教材,并明确了教材编写牵头院校。今年的1月2日-4日,在哈尔滨召开了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交流研讨会。会议上对电气类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体系;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理念、目标定位及计划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模式;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制与平台建设,实践基地与工程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五,建设专业导论精品视频公开课。通过联合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几所高校,建成了专业导论精品视频公开课。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中;应用

一、电气工程以及电气自动化的概念

2、电气自动化(ElectricalAutomation)的专业全称一般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其应用范围涉及各行各业,小到电气开关的设计,大到科技航天的研究,到处都有它的身影。电力的发展是促进生产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电力应用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新时代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进程成了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设计理念

1、远程监控技术运用

远程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一个电脑终端对所有其他地方的设备进行控制的技术,通过设置远程监控系统能够使电气工程大量减少电缆成本支出、材料购买以及人工安装费用等方面支出,使电气工程实现少投入高产出的高效益生产模式。同时,电气工程中使用远程监控系统能够脱离空间的限制,灵活的运行。但是,远程监控在通讯量大且信号较差的地方会影响其监控功能。因此针对有些电气工程规模和通讯量都比较大等特点,远程监控技术则无法在这些电气工程中使用,只能够在通讯量相对比较小且信号好的小规模的监控系统中使用。

2、集中式监控技术应用

3、现场总线监控技术应用

现场总线监控技术是当前电气工程使用最为广泛且有效性最高的一项技术。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根据电气工程实际的不同间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其监控具有较好的针对性。现场总线监控技术能够适量的减少隔离设备以及端子柜等的使用,能够减少电气工程的大量设备成本投入。加上这种技术拥有远程监控技术的特点,所有电气工程设备均是采取现场安装,选择最直接最省电缆的方式,并且是以通讯方式来连接监控设备完成全部监控过程,这种模式能够大量节约成本资金,增加电气工程的效益。同时,由于设备之间主要是通过通讯网络信号设备相互连接,其独立性和灵活性相对比较强,一个设备出现故障不会波及全部设备,提整个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及应用

1、在电气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是高新技术的充分体现,其应用过程中更加注重编程的调试,以仪表工程管理为例,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其工作重心已由原来的温度、流量、压力及液位仪表显示等的管理逐步转向到了借助于集散DCS及集中PLC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方式上来,借助于自动化管理及控制系统同现场变送器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上百个流量、温度及压力等数据的采集、监测、输出控制及处理等功能,且确保了管理及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大幅度降低了维护量及投资额。从工程管理方面而言,管理过程中应对施工资料、系统程序、随机文件以及调试和校验记录等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从开工、安装、调试、护航、培训、交接一直到售后环节微机管理程序的提供,这种微机化管理方式有效遏制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及敷衍了事等情况。

2、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对于电网调度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形成,其主要包括了电网调度打印设备、工作站、中心服务器、大屏显示器以及网络等,其通过电气系统专属局域网络实现了电网调度过程的自动化,并实现了发电厂、下级调度中心及变电站终端之间的有效的连接。由此可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性的评估,并以所累计数据为依据对电力负荷进行有效的预测,以此为基础对经济进行调度,并实现发电控制过程的自动化,电气系统应对数据进行实时性采集、处理及监控,并在获取数据支持的状况下进行电网运行及安全状况的有效把握,尽可能使其适应现代化市场运营的实际需求。

3、在化工生产单位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4、在大型变配电所中的应用

四、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及应用趋势

1、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发展

2、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的实现

对于诸如发电机、短路器及变压器等的一次设备而言,常需对其中某个重要参数进行无间断检测,因此,要求既要能够对设备在线运行状态进行监视,还要可以预测其中某些参数的重要变化趋势,以便对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以便延长其保养周期,为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保障。

3、电力互感器朝着光互式方向发展

由于电力互感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其在电压等级相对较高的情况下难以有效实现绝缘,而且还会大幅度增加设备的实际体积及其质量,且饱和状态时容易导致信号发生畸变。因此,这一系列难题也推动了光电式电力互感器未来的不断研究和发展。

结束语

4.在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电气工程专业理论、方法的理解与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实际工程基础之上,建立在掌握实际现场电气工程技术的需求与发展的基础上。在原有的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线路实习的基础上建设校内工程实践中心,将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经验融于学习环境中,设立支撑活动的实践场所,使得校内实践教学更加符合工程实际。使得校内实习教学不仅促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学会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一些基本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工程经验,完善知识结构,使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湖北民族学院所处的武陵地区水电资源、风电资源丰富、电力企业众多,具有得天独厚的实践环境和行业支持。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巩固已有的电网公司、水电站、风力发电厂等实践教学基地基础上,努力与电气装备制造和研发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从而实现“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

5.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标准,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管理,每次实训都有报告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作好记载,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进行质和量评定。改变传统的结题检查考核为实践教学活动过程的多样化滚动考核。即采用记录、报告、自评、互评等等形式,建立学生实践活动滚动支持的指导考核模式,以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为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工作方案和工作进度,学生分阶段确立研究目标,分阶段推进实施,教师分阶段检查督促。更重要的是,通过有规律地检查、评估整个培养计划的实施过程和学习效果,能够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6.构建校企联合办学的新型管理体制学院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企业实质性参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环节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成才的培养模式,探索出多赢的实现途径,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创新注入原动力,从而建立能使学校满意、企业乐意、学生得益的新型管理体制。完善专业的日常教育教学体系,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搞好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还要改革学生成绩的考核办法与评分标准,在成绩评定中充分体现实践环节的价值,引导学生积极认真地主动地参与实践环节。总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体制,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大批专业性、高素质、懂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特色与创新点

2.创新点(1)依托资源优势,面向工程应用,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建立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参加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共建研发平台、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及技术服务工作等方式,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产学研究紧密结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格局。(2)建立学生广泛参与科研的活动。鼓励学生课余独立或联合开展各类科研活动,并通过实验室开放项目、毕业设计等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横向科研项目。学院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课题的申报程序,配备专门教师对学生课题的申报及实施加以指导,实行导师制。

三、结语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在这个时期,迫切需要大量能够满足现代工程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两者之间正处于一个强烈的磨合期。因此,要求工程类本科院校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适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主动探索和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本文结合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应用型人才培养谈几点认识。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直接关系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明确培养目标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包括人才的层次和人才的规格定位两方面内容。

沈阳工程学院作为工程类一般本科院校,准确评估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区域发展环境,将学校的人才培养、师资状况、办学规模、历史传统等要素合理配置。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以电力行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面向社会、面向电气工程领域;明确服务于东北三省区域经济;以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

二、把握应用型人才主要特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依托。应用型人才必须突出工程应用能力,紧随社会需求发展步伐,强调行业和产业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重组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具有较强行业适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

沈阳工程学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课程重组与整合,以专业主要课程建设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注意课程衔接,加强课程间的统筹协调,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状况,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构建了“平台+模块”的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以理论课程、实践实验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为三大平台,课程设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通识教育课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五个课程模块。调整后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强化两头,优化中间”的思想,即强化基础理论课程、强化实践环节、优化专业课程的思想。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每个课程模块又设置了核心课程。突出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所谓核心课程是指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人的生存与发展密切联系的知识与经验体系,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更为宽阔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走向社会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

(1)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设置21门公共基础课,共计948学时、55学分。其核心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和大学外语。通过公共基础课教学,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2)专业基础课课程模块。根据专业的知识结构特点设置11门专业基础课程,共计476学时、29学分。其核心课程包括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学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内容遵循“合理选择,梯度深化,有机结合”的原则,重点设置一批专业基础课。

(3)专业课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是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的课程。它以深广适度的公共基础和较宽厚的专业基础课程群为基础,为满足电力行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设置“适用对口且高新技术含量高”的专业课体系。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1)专业必修课。优化专业课程,对课程门数重新整合,压缩总学时,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设置6门专业必修课,共计322学时、20学分。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高电压技术。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掌握走向社会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2)专业选修课。为了突出专业特色,反映专业、学科发展前沿(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技术、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直流输电与FACTS技术等),设置16门专业选修课,共计144学时、10学分。整个课程模块注重新知识与新设备的掌握与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专业知识面。

(4)通识教育课课程模块。为提升应用型人才的人文科学、职业身心等非工科专业方面的综合素养,充分体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理念,通识教育课课程模块设置9门通识教育课,共计172学时、7.5学分。通识教育课程是面向全院开设,要求学生必须在每类课程中选修一定的学分。

(5)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模块。按照系统性、层次性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构建由基本技能(计算机实训、工程制图与CAD实训、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专项能力(电机检修实习、电缆施工工艺实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习、专业课程设计)、综合能力(变电站仿真实习、电厂仿真实习)和应用能力(变电站设备装配实习、电气运行实习、毕业设计)多阶段、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设置22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计40周、40学分。其核心实践环节包括变电站设备装配调试实习、电气运行实习、电厂仿真机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学生在进入大三开始,加大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实验课、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把学生培养成能动脑、会实践、懂设计、精操作、有系统概念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THE END
1.UI设计与平面设计:前景展望与行业趋势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设计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UI设计与平面设计作为设计领域的两大重要分支,各自展现出了不同的发展前景和行业趋势。本文将从就业前景、薪资待遇、行业趋势等方面,对UI设计与平面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一、UI设计:数字化时代的宠儿 https://www.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1306462522937344
2.在线设计网站重塑创意产业未来蓝图关于我们小黄狮5、电子商务:在电商领域,在线设计网站可以帮助商家快速制作商品详情页、广告图等,提高商品的吸引力,提升销售额。 未来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在线设计网站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它们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的设计体验,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跨平台的在线设计工具将成为主流,与其他行业https://vvrcloud.com/post/21458.html
3.2024年度AI十大趋势报告:AI如何影响文化产业工作流游戏制作2024年来源| 量子位《2024年度AI十大趋势报告》、新元新文旅研究院 一、AI+游戏:施展想象力的最佳乐园 作为最有价值的应用场景之?,AI技术在游戏行业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最初,人们只是使用程序生成简单的内容和随机元素;后来,AI开始辅助游戏设计,例如自动化任务和基础的对话生成;随着技术能力的发展,生成式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Q9V9P20519CS5P.html
4.在线表单设计器:提升数据收集效率的利器报告生成:一些高级在线表单设计器提供自动生成报告的功能,帮助用户快速了解数据趋势和洞察。 集成第三方工具:支持与多维表格、Excel、飞书项目等工具集成,实现数据的自动化传输和处理。 2.3 安全和隐私保护功能 在线表单设计器在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也有着严格的措施: https://www.feishu.cn/content/online-form-designer-efficiency-tool
5.电子商务创业计划书范文(精选11篇)A、行业趋势; B、我们的目标市场; C、竞争环境; D、我们的优势; E、风险; 风险: 对我们构成的潜在威胁是处于日益发展的大学城经济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特别是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同类竞争目标市场的企业的入住,不过在这迅速膨胀的经济发展势头,也必将是机遇与挑战的并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越来https://www.ruiwen.com/chuangyejihuashu/3956866.html
6.“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端研讨为探索常态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分享各地教研机构和学校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成果,2020年4月29日,“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研讨会在线上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中国教研网提供技术平台支持。本次https://www.hdjx.org.cn/plus/view.php?aid=9279
7.国内在线翻译市场(精选十篇)在线英语教育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英语在线教育平台的诞生,不管是商业型还是开放式,都吸引了无数的在线学习者,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习者的个别化学习需求,但多数平台的课程种类繁杂,无个性化课程定制引导,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特点不突出,并且课程仍以录制的教师授课视频为主,缺乏学习者与教师的实时互动,教师无法通过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ai7nq0l.html
8.www.zcool.com.cn/article/ZMTYzMTk2NA==.htmlx溎絠 ,蓈鰸竣x 嵬SMwed, 9|C *k碲鱁0.r珆攉D~餺lP0输# (=>碄垊(  圻麬 -鴥蠅萙簅鳚遛y ;覷 缒 g  ?ng訄7u6洴啭羏瞉,#伺z籿F踳走鬐 锎w狂揳帏 虃  ;赤雡隸 隸 . -孥`君 !p'mo崅o1[忡f胩齕燏 醰粅V谎 w菄 #8蹜; 铤_ 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zMTk2NA==.html
9.药学的论文这种设计性的实验不是一成不变,不局限于一两种实验,可以根据蒙药研究的发展前沿和目前的实验条件,更改设计性实验题目。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未来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我们已经对药学专业学生采用分析化学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大二进入研究室,自由选择导师http://m.fanwen.yjbys.com/yaoxuebiyelunwen/2433691.html
10.如何描述核心技术技术描述提到低代码平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如更智能的自动化、更强大的集成和更多的扩展功能。 13)结论: 总结低代码平台的关键技术要点,突出它在应用程序开发领域的重要性,并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概念,即为什么低代码平台是一个有前景的技术领域。 在描述低代码平台的关键技术时,要以非技术人员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并https://blog.csdn.net/fuhanghang/article/details/132693622
11.用户报告模板大数据研究移动用户调查平台——微参与对网上订票用户行为的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用户在网上订票;移动终端上的预定用户数超过个人计算机终端上的预定用户数;在用户使用率最高的在线预订渠道中,携程位居第二,拥有流量优势的JD.COM上升,目前排名第十;在移动端,携程拥有最多的用户,航空公司在移动端的表现优于个人电脑端https://www.unjs.com/fanwenku/470358.html
12.从翻转课堂的趋势看在线学习平台的功能设计和内容研发从翻转课堂的趋势看在线学习平台的功能设计和内容研发 ——以 MindTap 平台为例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745199
13.全面解读2020最值得上手的界面设计工具:Figma优设网如今,从 Sketch 迁移至 Figma 已然成为趋势。Figma逆袭的奥义何在,如此受到设计师和团队的青睐。探讨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这款软件。 Figma是什么 Figma是基于浏览器的界面设计协作工具。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浏览器和设计协作。 1. 基于浏览器 Figma以浏览器为载体,依靠网络,全程在线操作,所有文件保存在云端。 https://www.uisdc.com/comprehensive-interpretation-of-figma/
14.强荧:用激情创造人生奇迹,用激情打造文创盛宴ICCI上海交大英国是较早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政策性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2000年,文化创意产业就已经仅次于金融服务业成为英国的第二大产业;美国的文创产业是其仅次于IT的第二大产业;韩国成立文化内容振兴院、通过文化内容振兴法。这些都值得中国的文创人去学习研究,摸索不同场域里的文创发展趋势。https://icci.sjtu.edu.cn/news/view/487
15.供应链管理多角度分析数字化供应链趋势战略嘲模式基于在线供应链架构,通过服务实现应用的组件化,将复杂应用拆分为多个微服务,微服务可独立部署,服务间松耦合,各个微服务即代表一个供应链平台业务能力。通过微服务架构,应用交付快速,开发敏捷,后期迭代更容易。适用于产品研发,演进式设计,自动运维及去中心化的数据管理。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179348
16.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产品爱好者学习交流平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致力为产品新人、产品经理等广大产品爱好者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深度剖析国内外互联网业内动态,分享产品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用户体验设计、产品运营、用户增长、私域运营、小红书运营、视频号运营、抖音运营、产品市场和项目管理等专业产品https://woshipm.com/
17.长宁区高中“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背景下高中生自主学习平台现将《长宁区幼儿园“童趣4+X活动”项目方案》《长宁区小学“家校社共育3+3计划”项目方案》《长宁区初中“新中考背景下作业开放性研究”项目方案》《长宁区高中“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背景下高中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项目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根据本单位实际落实相关工作。 https://zwgk.shcn.gov.cn/xxgk/jyky-jyxx/2022/267/54915.html
18.标志情报局不跟风,不追随,这才是中国汽车设计该有的样子! 2024.12.11 6 1 会展 2025年南非G20峰会官方LOGO正式发布! 2024.12.10 1 1 互联网 美国在线(AOL)时隔15年后开始启用新LOGO 2024.12.09 1 1 时尚 韩国女装 ROEM 更新品牌LOGO,从优雅的手写体变为大写字母组合 2024.12.09 3.2K 趋势 潘通发布2025https://www.logonews.cn/
19.国产设计类软件掀起投资热:在线协同趋势下的生态竞赛纵观2021年的行业投资热,石建平认为,行业对于在线办公的要求越来越显著,这令软件线上化成为大趋势;同时基于平台进行协同工作将提高工作效率,这加速了国内对协同类能力软件的诉求。 但从历史发展来说,海外软件厂商对于在线化和协同化发展的理念比国内相对领先,这就刺激了国内相关创业公司的逐渐兴起。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3/17/c631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