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市医药连锁收入利润集体降速,尤其体现在三四季度,除2022年底高基数影响外,医保个帐改革,门诊统筹,消费恢复不及预期的环境的确对药店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
指标简要解读
业务结构:中西成药收入增速显著高于零售整体增速,占比提高,同处方外流以及非国谈集采丢标品种进入院外的环境有关。
营运能力:营运能力四家企业经营运周期为负,益丰仍在提升,其余企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坪效除益丰仍在提升外,其余企业出现不同层度下降。
毛利率以及各项费用控制稳定,盈利能力保持稳健略有降低;运营效率有所降低(行业整体情况)但仍保持行业较高水平。
零售业务下降7%,批发业务高增长17.51%,导致了毛利率下降和销售费用率的上升,坪效租效连续三年下降,人效由于人均工资的大幅下降导致提升。
一、业绩情况
在2022年疫情导致盈利高基数的基础上,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6%,股权激励目标超额达成。
由于疫情导致的高基数问题,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下降,2024年一季度收入下降;
2022年12月份疫情商品销售激增带来高基数影响,2023年四季度营业收入恢复常态,较上年同期下降8.00%,较2021年四季度的销售收入15.68亿元增长65%,与门店增速68%大致相当。四季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有效管控,期间费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综合毛利率提升0.45%。
2024年一季度收入增长6.79%,弱于预期,扣非归母净利润下降32.32%,主要系:
1、政策、市场、行业外部因素影响,以及公司竞争性竞价、获客策略贯彻力度未能更好适应竞争环境,营业收入增幅无法覆盖门店增长带来的期间费用19.98%的刚性增长;
2、公司2023年自建799家门店、2024年1季度自建134家门店,2023年年末并购重庆190家店,以及2024年1季度并购成都德仁堂门店,尚未完成整合工作,导致费用和人力资源已投入但尚不产生业绩贡献所致。
成本费用
全年综合毛利率35.88%较上年同期减少0.26%,综合毛利额持续增长19.97%。
报告期职工薪酬、租赁费、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刚性增长22.12%,低于门店26.17%的增幅,略高于20.84%的营业收入增长。
所得税影响:所得税费用较上年增加63.27%,主要系①适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调减上年递延所得税因素影响;②2022年9月合并唐人医药其所有主体所得税税率均为25%;③本期盈利增长企业所得税相应增加所致。
盈利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14.67%)较上年同期下降0.98%,下降1.45%。
二、环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后常态化运行的第一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人口老龄化;国谈集采、门诊统筹、线上医保开通、医疗反腐......改革政策深化,仍有很多事宜需逐步完善、解决。2023年药品零售行业的震荡,表面源于过去三年“后遗症”(疫情)的干扰,深层原因则是行业正处在新旧周期(医药行业转型期影响到药店终端,仿制到创新,医保控费高质量发展)交汇阶段,中速增长的长周期与调整、分化的短周期相交织(长期来看增长稳定,短期内企业分化严重),有医药分业(医药分开)、集中度提升(并购,淘汰集中)等确定性的大趋势,也面临着客流分化(基层医疗,线上)、毛利下降(处方外流及门诊统筹带来的药品降价)等新常态的现实压力;生存和发展的短期压力,与专业化、数字化转型的长期趋势激烈碰撞。(从表面到深层,短期到长期)
公司强化内功、提升工作质量,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依托门店网络深化全渠道泛在性服务,既在存量市场中抢夺份额,又在医药分业、健康领域增量中谋求增长;既追求规模扩张,更强调向高质量和高效率转型;减少依赖“医保生存”,坚决向依托专业服务“顾客需求”转变;从高毛利生存向中低毛利率、高店效和高人效转化;从传统线下场景向全渠道泛在性服务转化;依托专业服务,从商品为王向顾客为王转化。(清醒)
面对政策推进、市场高度不确定的外部客观环境,公司坚定药店定位、回归零售本质:更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更好用户体验,向顾客提供有温度、可信赖的专业服务;严控风险,着力提升效率、高质量发展,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积极应对需求不足,将经营重心调整为强化专业服务、提升全渠道营运能力;通过积极竞价、与工业企业联合加大促销和专业推广力度,交易次数良性增长弥补客单价影响。
上述三点是否做到?
1.线上提升:全渠道线上业务较上年同期快速增长54.58%;
2.承接工业企业品种:供应商服务收入稳步提升;处方药占比提升,综合毛利率稳定;
3.交易次数提升?大部分月份实现。
1、经济环境
附表:
2、政策
3、消费趋势
2021年人口拐点提前到来,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婴儿潮时期出生且受过系统教育、健康意识强,收入和财富稳定的代际逐步成为慢病和健康消费的主力;城镇化率66.16%较2022年提升0.94%;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导致养老、医保资金筹措压力增加、慢性病治疗需求强烈,医药健康服务行业长期需求明确。顾客健康保健意识提升、个人健康主体责任时代开启,消费人群、场景、地域全方位拓展,健康消费更趋于主动,健康管理的需求由治疗向预防延伸,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顾客“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的理性消费趋势明确。
三、经营情况
1、门店情况:
将云南、河北两个利润中心作为支撑持续扩张的盈利基石,在持续深耕拓展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重庆、辽宁快速提升规模,建设新的利润中心;广西、四川持续加密布点,稳妥快速跟进发展。
本期净增门店1,061家,增长率26.17%,门店规模达5,116家。
报告期末,云南药房门店数达2,759家,保持持续、稳健的发展态势,在全国医药门店数的结构占比下降至57.76%;川渝桂冀辽药店数结构占比提升至42.24%。
云南药房、便利店门店数3,098家,药房门店数较上年同期增长15.25%;河北门店数479家,店数较上年同期快速增长25.72%,优势区域市场规模稳步提升。
第二梯队:重庆、辽宁自建、收购快速推进,重庆取得第一阶段突破,店数近600家,省地县市场持续渗透,店数较上年同期增长87.97%;辽宁沈阳及5地市门店规模403家,快速突破,店数较上年同期增长36.15%。
第三梯队:四川、广西薄弱区域持续加密布点;自建、收购稳步发展,四川期末店数达281家,增幅51.89%,广西期末店数达267家,增幅36.65%;
门店经营效率:扩张导致的阶段性店均收入及坪效下降(新店占比提高)
截至2023年12月,公司门店数为5,116家,店龄一年以内新店799家,占比15.62%,店龄二年以内次新店330家,占比6.45%,新店、次新店合计1,129家,占比22.07%仍较高;二年以上老店(含重庆红瑞乐邦仁佳等零星收购项目并入)共3,987家,占比77.93%。
对比2022年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门店数为4,055家,将收购的唐人医药门店根据其店龄划分并入公司整体门店计算,店龄一年以内新店339家,占比8.36%;店龄二年以内次新店671家,占比16.55%;新店、次新店合计1,010家,占比24.91%(除唐人医药外公司其他新店、次新店占比26.73%)仍较高;包括其他零星收购项目在内的二年以上老店共3,045家,占比75.09%。
2、线上业务:
2023年线上渠道实现营业收入总计216,428.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58%,占营业收入占重为23.83%,较上年同期提升5.20%,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模式稳健、快速发展。
2024年1-3月,线上渠道实现营业收入总计54,098.6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78%,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3.38%,较上年同期占营业收入比重22.14%提升1.24%,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模式稳健、快速发展。
3、地区经营情况:
地区收入同门店扩张情况保持一致,云南地区受2022年四季度高基数影响以及新建药店收入贡献较低影响,收入增速不及门店增速,河北以及辽宁地区新并购资产赋能后收入增长较快。
4、品种经营情况:承接院内顾客外流长期趋势带来的增量业务以及工业企业品种
中西成药销售占比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为67.03%、71.29%、75.87%,逐年提升,推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销售收入增长27.53%;其他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5.99%,同比增长20%。
5、专业服务
公司持续完善慢病会员建档,从慢病会员用药回访、依从性回访、检测回访,消费者教育,“四高”监测数据提示,用药指导,风险提示等全周期慢病管理服务,持续推进各地区药事系统上线使用工作。
门店慢病管理大数据项目持续推进,目前已有2,152家门店部署分钟诊所的“四高”检测设备,累计检测四高为650万人次,为顾客提供及时的健康自测、用药指导、风险提示等服务,顾客服药顺从度提升、监控并改善慢病指标。
持续打造皮肤病、眼科、呼吸疾病、糖尿病等专科药房,设置全方位的专业顾客管理体系,报告期末,专科药房达1,135家,占药店总数23.76%。
公司积极推行和推进药师回访的工作,2023年累计回访150万次,围绕顾客用药回访、依从性回访、检测回访,为顾客完善优化服务体系。
6、收并购变化
唐人医药分析
赋能思路
公司在管理上全面统合、经营上保持冀辽分部经营管理团队自主性基础上,在以下4个主要方面整合、赋能,整合效果良好。
(1)商采协同,公司营采一体化的品类规划管理及服务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及优势采购资源、OEM产品资源,为冀辽分部提升商品力、商采团队组织建设赋能;冀辽营运团队较好地发挥了商品优势,提前实现综合毛利率提升目标。
(2)O2O、佳E购及B2C全渠道运营赋能冀辽分部,取得实质进展。
(3)持续推进一体化管理架构整合,辽宁地区组织架构调整完成。
后续稳妥规划唐秦融合方案。
整体上,2022年8月整合后,2022年度业绩目标超额完成;2023年前三个季度,新店快速拓展、新收购整合门店合计141家,超该企业过往3年增幅,在整合工作稳妥推进、业绩平稳、管理人员稳定融合、拓展快速的同时,业绩增长稳定且较好的完成了目标。
除上述4方面以外未来持续整合、拓展要点:(1)唐山在建新物流中心,2024年末建成后可支持河北、京津1200家门店的物流配送,提升物流中心对门店商品配送管理效率及对电商、冷链业务的响应、服务效率。
业绩结果
标的公司在2022年度、2023年度承诺业绩指标:合并报表口径下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576.30万元、8,629.78万元。
收购后
收购前
后续收购
按照协议约定,公司通过一揽子股权收购方案收购唐人医药100%股权,第二阶段交易收购唐人医药20%股权,交易作价为414,700,000元。
四、管理能力评价:
从收入增长及结构变化中,承接工业企业品种和全渠道的发展战略得到不错的结果;
从成本及费用控制端以及经营效率角度,毛利率及各项费用稳健,坪效受到新店数量影响阶段性较低。
收并购的资产消化良好,未来收购模式趋于理;在收购门店方面,随着监管日趋严格、市场竞争加剧,药店经营情况有所分化,中小连锁经营压力增加,有出售意向的企业较多,但对出售估值的预期仍较高,多高于市场给予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公司与有出售意向的企业审慎洽谈,有进展但进度较慢,公司坚持估值底线,稳健推进
附近期收购情况
收购重庆红瑞乐邦仁佳大药房
以目标公司100%股权的交易价格为13,679.00万元,除以2023年1-11月营业收入23,339.47万元为基础的年化营业收入25,461.24万元计算的PS为0.54倍,该指标较同行业上市公司上述并购项目交易标的之PS平均值0.98倍低,主要原因是监管合规要求持续提升、医药改革持续深化,对中小医药连锁提出更高要求,市场竞争加剧、消费力弱,中小医药连锁盈利压力增加,资本市场对医药零售连锁上市公司估值降低,以及公司和同业上市企业降低对被并购企业的估值水平所致。
五、估值:
当前市值61亿,PE(TTM)15.8倍,处于估值较低水平。
六、其他重大事项
1、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参与人员
本员工持股计划持有人包括公司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及控股子、孙公司其他员工(不含非兼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董事和独立董事)。本员工持股计划以“份”作为认购单位,每份份额为1.00元。本员工持股计划份额合计不超过5,000万份,筹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具体金额及份数根据实缴金额确定。具体持有份额情况如下:
2、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激励计划
考核目标
上述净利润指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并剔除本次激励计划股份支付费用影响的数值作为计算依据。
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
本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26.13元/股,即满足授予条件后,激励对象可以26.13元的价格购买1股公司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
税务辅导
2024年初,公司收到《大企业税收风险提示函》,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全面加强大企业纳税服务,帮助企业防范税务风险,提升大企业税收合作遵从。结合医药零售行业税收风险管理情况,为降低公司的税收风险,特做此函提示公司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并要求公司开展自查工作。
公司积极与税务机关沟通,了解其提示的行业税收风险事项在具体业务管控、财务核算及涉税处理等方面,系行业共性还是企业特例,了解税务机关对其性质、税法依据的初步思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积极自查,将公司对行业特点、涉税征管环境、业务规范情况、与行业相似或不同的经营管控情况、自身财务及税务处理情况、税收法律法规依据等逐步整理,充分向税务机关汇报、积极沟通交流。
税务机关正认真了解公司逐步反馈的初步核查情况,目前公司尚未完成自查阶段工作。
毛利率以及各项费用控制稳定,盈利能力保持稳健略有降低;运营效率继续提升保持行业第一水平。
业绩
2023年收入225.88亿,同比增长13.59%,扣非归母净利润13.62亿,同比增长10.92%
2024年一季度的收入59.71亿,同比增长13.39,扣非归母净利润3.99亿,同比增长24.26%
盈利能力:保持稳健
1、行业集中度提升
截至2022年末,我国零售药店总数达62.33万家,连锁化率上升至57.76%
1、门店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区域聚焦,稳健扩张”的发展战略,通过“新开+并购+加盟”的门店拓展模式,深耕中南华东华北市场,新增门店3,196家,其中包括自建门店1,613家,并购门店559家,加盟店1,024家。另,报告期内迁址门店61家,关闭门店153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门店总数13,250家(含加盟店2,986家),较上期末净增门店2,982家
2、经营效率(见表格)
3、品种
四、管理能力评价
战略:三大核心区的区域规模效应战略稳定;
“区域聚焦,稳健扩张”的发展战略,通过“新开+并购+加盟”的门店拓展模式,深耕中南华东华北市场。
执行:经营效率保持稳定
营运效率(见汇总表格)
五、估值
当前市值443亿,PE29倍,估值较高。
2024年一季度收入增长14.96%,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2.14%,但在今年一季度收购频率明显加快,推测主要由新收购药店资产带来收入提升。
一、业绩及财务数据见上表格
二、竞争格局
云南省门店数量5224家净增加173家门店,增长率3.31%。
四川门店数增长较快,由1269家增长到1616家,净增加347家,增长率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