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施教线上东南课程篇:设计在线——探索MOOR研究式设计教学模式

【疫中施教线上东南】|课程篇:设计在线——探索MOOR研究式设计教学模式

设计课是建筑学院各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注重实地调研、小组化教学和师生面对面交流,设计教学本质上是以主题性研讨为手段,师生共同完成的学术研究活动。不同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理论课程可以采用线上开放课程(简称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形式,战疫时期的线上设计课程探索的是线上开放研究(MOOR:MassiveOpenOnlineResearch)的教学模式,即以特定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主导,在导师的指导下强调个体的参与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交流研讨并最终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过程。

为此,我院各系所、教研室和任课教师围绕专业设计主题,精心构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制定适应在家自学并具有线上实操性的教学方案。

寓教于乐游戏式设计小练习

一年级教研室将《设计基础》前4周教学内容调整为相对独立、强调个人完成的3个小练习,通过观察和操作平面图形来训练空间感知能力。三个小练习,节奏快,逐层递进,犹如三道闯关小游戏,让学生在摆弄之间迅速进入状态,游戏中提升设计认知能力。

一年级《设计基础II》第一阶段3个小练习

如练习一“拼贴城市”,是用给定的建筑平面图作为素材来进行想象城市的拼贴。建筑平面作为空间界定的要素来建构城市的街道、广场和院落,对其进行组织以建立城市空间的秩序,从而训练学生运用图底关系的空间感知在城市层面的操作能力。

练习1.拼贴城市的建筑平面素材

课堂内外向生活空间学习

二年级教研室调整了《建筑设计》课题次序,结合特殊时期学生的“宅家”生活状态,把“学生公寓”设计课题提前,并加入“生活空间学习”的教学环节,让每个人把自己熟悉的环境转变成学习课堂和设计现场。

学生首先以自己的卧室等居住空间为研究对象进行空间测绘,结合自身的感受进行空间认知,师生们一同“走进”尺寸各异、布置迥然的“家”空间,体验居家生活、观察空间环境,对防疫、生活、空间等问题展开思考与探讨。进而基于生活需求和专业知识提出空间优化策略,深入而具体地理解单元生活空间的尺度和品质追求。

《建筑设计II》“学生公寓”设计课题线上课堂

合纵连横跨地域的相互学习

传统跨校联合设计教学模式中各校师生集结调研、合作研讨和汇报交流是核心环节,在疫情下无法实现所导致的缺憾和物理距离却在网络上得到了弥补和弥合。无论是我院主持的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设、参与的建筑学专业“8+”联合毕设、还是东南和贵州大学首次联合的毕设,都使跨校师生间的交流频率变得更高,内容更为丰富精准,相互学习和研讨更为有效,也激发了学生更强的学习自主性。毕设指导周霖老师甚至戏称:”书非借不能读也,课必云方能勤哉“!

规划六校联合毕设东南大学组汇报截图

规划六校联合毕设联席答辩

数字驱动沉浸式体验教学

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景观规划设计》教研组充分利用自主建设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抓住生态敏感性、建设利用适宜性两个核心量化指标进行系统的数字景观研学,以参数化技术实现包括项目用地选址、道路选线、拟自然水景选型等在内的系统性景观规划设计教学。虚拟仿真技术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无法在课程设计环节多方案反复更改、比较与建造的短板,更是防疫限制下现场调研的有效补充,学生能够“沉入”现场,全方位熟悉场地特性。

景观系参数化拟自然水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界面

软硬兼备多元化的媒介和表达

通过前期调研适合的授课平台,借鉴兄弟院校做法,师生预演和经验总结,老师们整合了一套适应设计课教学的软硬件配置,以实现教学媒介和设计表达的多样需求。硬件方面,老师们组合各类电子设备,武装起了自己的直播工作台。有的教师购买了专业数码绘图板、熟悉徒手绘图软件;有的教师整合自有硬件,如ipad、surfacebook等用于教学。

杨冬辉老师工作台

张嵩老师工作台

Zoom线上评图、改图(以唐军老师、徐宁老师课堂截图为例)

腾讯会议线上案例分析(以杨冬辉老师、王正老师课堂截图为例)

设计课的线上学习,除了采用纸笔徒手或尺规绘图,CAD绘图和SKP模型软件外,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还运用照片、视频、实时直播等多媒体方式,进行展示介绍、交流讨论。此外,教师注重鼓励同学们借助、挖掘家中现有材料与工具,拓展创意性的设计表达。

《建筑设计II》陈晓东老师组学生手绘顶视图

三年级《建筑设计》学生利用厨用海绵制作模型

三年级《建筑设计》唐斌老师教学记录

创新举措加强教学互动体验

线上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交互性较弱,为增强互动,教师们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互动教学举措。

举措1:教师们采用学生互评、老师引导、师生研讨的方式增强互动,自由发言和点名发言交替进行,使每位学生都可以积极思考,全程参与。老师们也常会设定一两个小话题上课时展开讨论,课上增加提问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避免照本宣科。

举措2:利用数码手绘工具,教师授课时直接用手写笔在PPT或者图纸上书写、绘制草图、圈画重点,帮助学生把握教师意图,交互性得到很大的提升。上课结束后教师把课上书写过的文件上传到班级群里,学生课后可以自主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相比看教学录像效率更高。

杨冬辉老师线上实时改图

举措3:为保障教学的课堂秩序,教师们建立了独特的发言机制。如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的张嵩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2-3人小组,要求各组轮流与教师进行语音对话,每组简短讲完就切换到下一个小组做即时反馈,击鼓传花,使得每位同学时刻保持注意力在线。老师随时提问,就由当前做反馈的小组成员回答。这样既能让学生开动脑筋,又能避免教师掉线了自己却全然不知的尴尬。

举措4:学生独自在家,缺乏工作室里做设计相互学习和讨论的氛围,因此也需要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动机制。有的课题组织3-4个同学为一个小的讨论小组在课后展开讨论,并记录打卡,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激励。

三周的线上设计教学实践,充分激发了师生们的创造性和教学热情,研讨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师生间沟通更为密切,物理距离在虚拟空间里弥合,形成多维立体的联结与交流网络。在师生们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探索MOOR研究式教学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创新设计课题的主题内容、项目载体、研究方法,既可以完成教学既定目标,日后也能籍此总结线上教学经验,进而补益和拓展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设计教学新模式。

THE END
1.在线教育平台网站的设计与实现在线教育平台网站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学生希望通过在线平台随时随地学习,而教师则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管理课程和与学生进行互动。与此同时,在线教育平台还需要能够处理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这些都对在线教育平台的设计和实现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教育数字化https://blog.csdn.net/ayoyy/article/details/143667793
2.线上教育平台搭建(H5快速搭建APP)线上教育平台搭建(h5、快速搭建、app),线上教育搭建模式玩法,yixun-apr168,线上教育搭建商城app开发 零基础搭建在线教育网校平台的三种方式:自己开发程序、购买现成的程序或入驻第三方平台。 1、自己开发搭建的优点在于可以量身定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功能等搭建。如果教育机构自己组建技术团队开发程序,无疑能大的满足自https://product.11467.com/info/13929954.htm
3.线上教育平台搭建方案交互式教学模式线上教育平台搭建方案怎么做?交互式教学模式怎么样?线上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对于许多培训机构而言,如何搭建一个稳定、高效的线上教育平台却是一个难题。本文将推荐培训机构使用云朵课堂搭建线上教育平台。 云朵课堂是一家专业的线上教育服务提供商,它为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了一站式的线上教育平https://www.yunduoketang.com/article/ma866.html
4.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设计(精选十篇)B/S模式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 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 降低了客户端维护与升级的成本。[4] 三、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功能结构设计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是网络课程展示、开展网上教学的平台, 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的平台。在功能设计上主要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考虑,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w80p401.html
5.线上教育系统开发:打造高效互动的学习平台线上教育系统的互动性是其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系统应提供师生互动、付费问答、移动社群等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在线打卡、督导管理等功能,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据分析 线上教育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成绩变化等关键指标https://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1300381964931072
6.《基于教育云平台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docx3.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在教育云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三、基于教育云平台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基于教育云平台的特点与优势,我们可以设计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整合:整合各类优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视频、习题等,形成丰富的教学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913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