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2022武汉时裳产业荟”在江汉区红T时尚创意街区开幕。图为开幕式上,爱帝集团与黄鹤楼公园联名款服饰及家居用品发布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薛婷通讯员黄婷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倩倩通讯员朱素芳邹创
昔日,这里是机器轰鸣的工业遗存,如今,摇身变为文化创意产业汇集的潮流胜地。作为武汉市江汉区建设创新街区的重要试验田,红T时尚创意街区的蜕变令人惊叹。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红T时尚创意街区,解析“老厂新生”的变迁密码。
“汉潮”滥觞地的“文化突围”
到乔克咖啡馆小坐,品尝手冲咖啡;在板鲨滑雪俱乐部,与同好体验陆地冲浪板运动;在优选肉食铺吃原切牛排,再到潘舍烘焙店打包一份甜点。
位于江汉经济开发区的红T时尚创意街区,承包了武汉时尚达人李挺的日常休闲消费。李挺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形容他对园区的感受,“有调性,小众又不失品位。”
2017年底,爱帝集团生产车间搬离后,7.2万平方米的老厂房被改造成时尚文创产业园。红砖房井字状盘错,烟囱被照明设施包裹,大块留白便于布置T台,“红T”应运而生。
江汉路、武广商圈、花园道……多年来,武汉的一个个传统商圈、时尚地标在江汉区诞生。作为武汉潮流文化的滥觞地,该区推动“老厂新生”,视展示新锐时尚为重头戏。
“我第一次来这里就被深深吸引。”2019年,做了10年烘焙顾问的台湾人潘佳辉走进“红T”,唤醒了对台湾松山烟厂的记忆,决定在此开设第一家门店。
松山烟厂有80多年历史,已被打造成创意园区,潘佳辉印象深刻。他说,“‘红T’文创氛围也非常浓郁,在这里设计产品,容易激发我的灵感。”
红T时尚创意街区副总经理冯莉介绍,目前,园区内设有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的重点实验室,以及文创产业基金、省担保融资平台等产业融资平台,小红书、喜马拉雅、米粒影业、光影百年等文创龙头也有业态入驻。
圈层文化下“新消费”持续发力
眼下,伴随消费人群的迭代,95后、00后正成长为消费主力,场景细分、需求细分、品类市场细分等的助推下,圈层文化出现,推动着一批新消费业态、品牌快速成长。
2020年8月,湖北板鲨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这里开设了江城第一家实体雪具店,如今在武汉的会员已超过3000人。
板鲨,来自武汉方言“板沙”,有不安分、爱折腾之意。该公司品牌负责人吴翠介绍,“我们的会员大多数是因爱玩、会玩聚到一起,‘红T’没有中心商圈的喧闹,但又聚集了很多文创、设计方面的宝藏人才、门店,自然吸引我们落户。”
“这里有不少中高端消费人群来往,符合我们的目标客户定位。”2020年,捷士鲜优选肉食铺负责人张若蓝看到武汉中高端食材市场的潜力,从上海过来开店。如今到“红T”买肉、品尝的顾客,单日接近100人。
去年底,武汉金诺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园区。“这边的配套、业态偏年轻化,与我们的需求较为匹配。”该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向龙说,他们的90后设计师占比过半,休闲时热衷在园区打架子鼓、玩滑板,也会到设计师工作室购买家具。
目前,园区入驻企业200余家,入住率接近95%,其中文化创意设计类企业占比67%以上。冯莉介绍,“园区入住率趋于饱和,对于一些意向落户的企业或者有意扩大规模的企业,已没有多余的承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