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技法心得(通用2篇)

隶书的学习方法范文隶书根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下面来给大家介绍隶书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平画:隶书的平画与篆书的横画稍有不同,它除了藏头护尾逆入平出以外,还有"蚕头雁尾"的波发之笔(亦称横捺)。

其书写要领是:①起笔回锋下垂形成蚕头之势。

②顺势右行。

③尽量铺毫,竭力波发,提空回收,形成"雁尾"之势。

2、直画:直画与篆书写法根本相同。

然篆书多圆势,而隶书方圆并用。

3、挑画:就是折笔。

挑有二法,主要在收笔处,一为出锋,二为回锋。

出锋稍短之挑,即为竖钩。

此二法为:①出锋。

第一,起笔回锋成反扭之势。

第二,顺势而下。

第三,尽力铺毫左行而推笔。

第四,将锋拎中,反扭上挑出锋,提空收笔。

②回锋。

此种挑法的第一,二,三步同出锋挑法,第四步是提空收笔改为回锋收笔即可。

4、捺画:捺与平画的波,写法略同。

主要方法是:①起笔回锋下垂形成蚕头反扭之势。

②顺势下行。

③尽量铺毫,竭力波发,提空回收。

隶书创新的方法很多,特别是在当代,由于多元化文化的开展,书法家们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张扬,再加上出土文物的丰富,可以借鉴和取法的资料日益增加,人们不再满足于只从正统汉碑中吸取隶书的精华,而是更多地着眼于早期隶书(像简牍、帛书、摩崖、石刻等),例如《西汉武威仪礼汉简》、《开通褒斜道刻石》、《莱子侯刻石》、《马王堆汉墓帛书》等,包括西晋时期的《好大王碑》和前秦时期的《广武将军碑》等,从中寻求隶书创新的方法。

详细来说,当代隶书创作的异变现象主要有篆隶结合、造型奇特、融入行草、金石趣味、碑简杂糅等五个方面,以下结合书家及作品进展分析。

我们知道,隶书是在篆书的根底上开展变化而来的,所以经常有人讲"篆隶不分家","篆中有隶,隶中有篆"。

当代书家时常以篆书的笔法和隶书的构造来进展创作探索,取得了通常状态下所得不到的艺术效果,增加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

自古以来,汉字书法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隶书作为汉字书法的一种重要书体,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我进行隶书创作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隶书的韵味和艺术价值,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隶书的起源与发展隶书起源于秦朝,是在篆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书体。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书法艺术进入了成熟阶段。

隶书在汉代达到了鼎盛,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张芝、钟繇等都曾以隶书名垂青史。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隶书逐渐演变为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

今天,隶书依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

二、隶书的笔画特点隶书的笔画具有以下特点:1.线条刚劲有力:隶书的线条以方折为主,笔画之间结构紧凑,富有力度。

2.笔势夸张:隶书的笔势较为夸张,笔画的起笔、转折、收笔都较为明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3.笔画简练:隶书的笔画简练,避免了繁琐的装饰,更加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美感。

4.字形规整:隶书的字形规整,结构严谨,给人以端庄、稳重之感。

三、隶书创作实践心得1.深入了解隶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在创作隶书之前,首先要对隶书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有充分的了解。

2.学习隶书的技法:隶书的技法主要包括笔画、结构、布局等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如握笔、运笔、笔画变化等。

同时,要掌握隶书的结构规律,使字形规整、端庄。

3.勤于临摹:临摹是学习隶书的重要途径。

通过临摹名家的隶书作品,可以学习到他们的技法、风格和审美观念。

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字形、笔画、布局等细节,逐步提高自己的隶书水平。

4.创新与个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勇于创新,发挥自己的个性。

隶书创作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情感和个性的表达。

在创作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赋予隶书作品新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

学写隶书的感慨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它始于汉朝,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承。

作为书法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在历史上曾被尊称为“天书”,而如今,它依然呈现出耐人寻味的魅力。

学习隶书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人生修养。

隶书的柿子,筆觸遒勁有力,有著獨特的奇韻。

笔触有力而不失严谨,让人不由得心生敬仰和向往。

作为一名隶书爱好者,我深深感受到隶书所带来的美妙和影响。

隶书让我的内心更加充实和平静,也让我更懂得如何用一种细腻的方式表达自己。

学习隶书也让我品味到了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民族创造力的源泉和精神的象征。

当我们能够能够将自己的心情和感悟写在纸上,用隶书的方式表达出来,那种满足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隶书并不只是一种书法形式,它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人生态度的体现。

不管是初学者还是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巧的爱好者,学习隶书都需要不断努力和保持激情。

学习隶书不仅仅是为了写出好的字,更是为了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学一门传统的技艺,不失为一种不同寻常的选择。

最后,我想要说,学习隶书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书法的神韵,更让我们懂得,人生可以有多元的选择,而选择每一份艺术,是一份内心的充实。

能够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汲取历史文化的滋养,领悟人生的真谛,我相信这种精神上的体验,是非常珍贵的。

所以让我们不遗余力去学习隶书,用心体会其中的精髓和美感。

隶书结课心得(一)隶书临创是我们专业面临的第一门临摹与创作相结合课程,十分感谢李老师对我们引导和启发!在大一对封龙山颂临摹的基础上,其中的生动笔致,平中出奇仍然吸引着我,因此新的学期我仍然选择了对它的临摹,并尝试了创作。

虽说创作效果十分不理想,应采取和临摹相近的形式进行创作,或许会有好转,但在临摹上还是比以前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

对联形式的创作对我来说是一次明显的失败,其对字体结构的布局安排,在粗细墨色方面对比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我的经验属实缺乏,能力不足,还需努力学习,坚持创作实践。

(二)隶书临创这门课程,是把临摹转化为创作,是量到质的转变,也是思想的一个跳跃。

我选择的是《石门颂》,它是一方摩崖石刻,刻在高低不平的粗糙岩面上的,书写者也无法写得精丽,加上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形成了一种具有朦胧之美的神韵。

清刘熙载云:“秦碑力劲。

汉碑气厚。

”它的结字大小不一,洒落有致,纵横劲拔,流露出天真、飘逸的新奇之趣。

在创作上,尤为要注意它的结构和线条,它的结构跟其他汉碑不一样,字体结构严谨,又富于变化,富于生命,充满灵动之感。

尤其竖笔拉长的“命”、“升”、“诵”诸字保留了汉代简书的遗韵,在书写创作中都要运用进去。

在结课展上,我学到了汉碑虽然种类很多,但它都逃脱不开隶书的结字规律,要平整规矩,字内空间不能紊乱无序,要方块规整,就像做人一样要正直,平易近人。

(三)本学期,我们更加进一步的深入学习隶书,开展了隶书临创。

练字就是磨练一个人的品性,练就一种处世之道。

每一次练字,仔细的揣摩字帖,总能给我带来与之前不同的感受。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练字大概也是如此。

在每天每次的练习中,给自己提一点要求,针对一个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改善,让自己有一个或多或少有进步。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制定了一周写大字,一周写小字的计划,摒弃之前我只会写“小苹果”大小的字,大就要在15厘米以上,小就要同小楷类似。

这样的训练使我在大字与小字的笔法上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大字不是简单的放大,它也有其独特的笔法。

隶书教学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一、认识隶书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起源于汉代,是汉字书法的代表之一。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粗劲有力,结构严谨,形式简洁,具有浓郁的古风韵味。

隶书是中国书法中最难掌握的一种,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耐心。

二、教学方法1.理论知识的讲解在教授隶书之前,我们需要先向学生介绍隶书的历史、特点、构造和基本笔画等理论知识。

这些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练习非常重要。

2.观摩范本隶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书法形式,因此范本的选择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选择一些经典的隶书作品,让学生通过观摩范本来了解隶书的特点和风格。

同时,观摩范本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基本笔画的练习隶书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反复练习这些基本笔画,直到掌握为止。

基本笔画的掌握是隶书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练习的关键。

4.字形的练习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笔画之后,我们需要让他们开始练习隶书的字形。

字形的练习需要结合范本进行,让学生通过模仿范本来提高自己的隶书水平。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学生的姿势和笔画的正确性,及时纠正错误。

5.作品的创作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笔画和字形之后,我们可以让他们开始创作自己的隶书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隶书的特点和风格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体会在教授隶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以下几点:1.隶书需要耐心和毅力隶书是一种非常难掌握的书法形式,需要学生具备耐心和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地练习和探索,才能取得进步。

2.观摩范本非常重要观摩范本是学习隶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观摩范本,学生可以了解隶书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隶书技法心得篇1隶书,作为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一环,以其独特的笔触和风格,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的享受。

在学习隶书技法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得和感受。

首先,隶书的笔法是学习的关键。

隶书的笔画粗细不同,有方折、圆转之分,需要掌握正确的笔法才能写出合适的笔画。

例如,在写横画时,应先顿笔,然后向右行笔,最后回收笔锋。

这样的笔法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地步。

其次,理解隶书的特点和历史背景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隶书起源于秦朝,是篆书的变体,具有书写方便、字体优美、结构稳定的特点。

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隶书的艺术价值,提高欣赏水平。

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困难。

有时候,我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提高。

这时,我会回想一些经典隶书的作品,仔细观察它们的笔画和结构,从中寻找灵感。

通过不断地模仿和练习,我发现自己的隶书技巧逐渐得到了提高。

隶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和美感。

通过学习隶书,我学会了如何控制笔画的粗细、书写速度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笔画和结构来增强隶书的艺术效果。

隶书的美感在于它的和谐与平衡,无论是笔画还是结构,都需要达到一种完美的和谐状态。

总之,学习隶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通过掌握笔法、理解历史背景、反复练习和欣赏经典作品,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隶书水平,并从中获得无尽的乐趣和满足感。

隶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技巧,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隶书体读后感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古老字体,它的笔画刚劲有力,线条流畅优美,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在我看来,隶书不仅仅是一种书法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隶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和历史价值。

隶书起源于秦朝,是由小篆演变而来的。

它的字形方正,笔画粗细相间,线条流畅,给人一种稳重大气的感觉。

隶书在历史上被广泛运用于碑文、书法、印章等领域,成为了中国书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隶书的独特性和历史价值使得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隶书的阅读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隶书的字体端庄大气,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阅读隶书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隶书的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感悟和体验。

隶书所传达的信息不仅仅是文字的意义,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隶书的书写对于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隶书的书写需要用到粗细相间的笔画,需要保持稳重大气的风格,这对于书写者的笔墨功夫和心境要求都非常高。

通过学习隶书,可以培养个人的耐心和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书写技巧,使人更加懂得欣赏和珍惜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仅是一种书法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阅读和书写隶书,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书写技巧,使人更加懂得欣赏和珍惜传统文化的魅力。

隶书作品创作心得体会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它独特的笔画结构和韵律美让我深深着迷。

我很荣幸有机会学习和创作隶书作品,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隶书作品的创作需要耐心和毅力。

隶书的笔画比较繁复,需要精确而又细致的表达。

有时候,我甚至会在纸上反复涂改,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这个过程虽然有时候很艰辛,但是一旦看到最终的作品完美呈现在眼前,所有的努力和耐心都是值得的。

其次,创作隶书作品需要注重细节和整体结构的平衡。

隶书的每一笔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和力度,而且每一笔之间都紧密联系。

因此,我在创作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每一个细节,并确保它们彼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有时候,一笔的过粗或过细都可能影响整体的美感,因此我会不断地调整和修正,直到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这个过程让我更加注重细节,也使我更加懂得了整体的重要性。

此外,创作隶书作品还需要灵感和创造力。

在我学习隶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学习和欣赏各种不同的隶书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和创意。

有时候,我会尝试将不同的字形和结构进行组合和变化,以创造出一些新的形式和样式。

这种创造力的发挥让我在创作过程中更加自由和开放,也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探索。

最后,创作隶书作品让我更加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隶书作为中国书法的一种传统字体,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

通过学习和创作隶书作品,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理念和价值观。

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隶书带给人们的力量和韵味。

每一次创作隶书作品,都是一次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和交流,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总之,隶书作品的创作给予了我很多的心得体会。

它需要耐心和毅力,注重细节和整体的平衡,发挥灵感和创造力,同时也让我更加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儿童学习隶书心得体会500字我自幼喜欢书法,其过程,应该是始于自行揣摩,好古求新。

在文字的线条结构间静观世事,在书案的谋篇泼墨中找乐趣,深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深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首先,书法是一种古典的艺术。

几千年来,书法艺术成为民族文明的绚丽瑰宝,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上至秦汉,降以至今,学习者、创作者、研究者和观赏者,如日月而不衰,如山水而常新。

足见其具有亘古不变的生命力和喜闻乐见的艺术性。

因此,我们需要的首先是古典的继承,然后才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隶书是一种线条的艺术。

书法的笔情墨趣,体现在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品味在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

这种线条,可纳天地之正气,可含禅意之祥光,可具毫纵恣意之态,可含浑厚沉婉之气。

每每看来,形神兼具,拙巧相宜,动静相生,收放自如,往往让人爱不释手,使人流连忘返。

但这种境界的到达,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登堂入室的过程,也必须经过“笔突万支”“笔冢成山”的修炼,才能达到文字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布局技巧的自然天成。

隶书是一种修养的艺术。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依附着丰厚灵动的精神特质,可以说流畅广远,包罗万象。

见不得浮浅功利,容不得浮躁低俗,需要从笔画、结构、章法、墨韵中锤炼修养。

如此,作品才能“眉黛夺将萱草色”,或“新歌一曲令人艳”。

隶书中的横画是比较平的,在书写的时候注意不能倾斜,尤其是不能够向右上方倾斜,并且在书写横画的时候要注意起笔应该是藏锋,然后行笔的时候是中锋,最后收笔的时候是回锋。

隶书技法心得隶书技法心得篇1隶书,古朴厚重,飘逸灵动,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书法艺术的主流。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隶书的笔法以方折为主,笔意多为横画,有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等特点。

在书写过程中,我需注意起笔、收笔的转折,把握好笔画的节奏感。

此外,隶书的结构多变,如“字”旁的字,需注意其平衡对称的特点。

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隶书的笔法和结构特点,并能在书写中灵活运用。

在隶书的章法上,我学会了留白,即通过调整字的大小、排列,使整幅作品更具有层次感。

同时,在书写过程中,注意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使整幅作品更加美观。

通过反复实践,我逐渐掌握了隶书的章法要领。

隶书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感其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书写过程中,我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笔法和结构,还需理解隶书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不断地学习,我逐渐领略到隶书的艺术魅力,并尝试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学习隶书需要坚持不懈,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只有不断地积累和探索,才能在隶书的艺术领域有所成就。

隶书技法心得篇2隶书技法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种重要字体,其书写规则和特点与其他字体有所不同。

以下是本人在学习隶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隶书的基本笔划和结构与其他字体类似,但需要注意的是,隶书的书写方式与楷书、行书等其他字体有所不同。

隶书的书写需要掌握好笔画的转折和起伏,以及字形的变化和调整。

其次,隶书的用笔需要掌握好力度和速度,以及笔画的起笔和收笔。

隶书的笔画比较粗重,需要用笔重一些,但要掌握好力度和速度,否则容易出现线条不均匀或者过粗过细的问题。

此外,隶书的起笔和收笔需要掌握好变化,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最后,隶书的书写还需要掌握好字形和布局。

隶书的字形比较方正,需要注意每个字的比例和大小,以表现出整体的和谐和美感。

谈谈隶书的学习(二)——志茹谈完了隶书的基础知识,在书写中我们慢慢地开始思考,如何把隶书写出味道来。

隶书的味道是什么?翻看隶书碑帖,一种岁月之感扑面而来。

如何把隶书碑刻的岁月风化之感,用笔墨在纸上呈现出来?我们或许在借助笔墨与纸之间,力的推进,形成了纸墨相发的感觉,把岁月的斑驳,用另外的状态呈现,却惊人的相似。

恰似不同经历的人,有着相同的人生感叹,即沧桑之感。

这是书写的思考,亦是生活的原貌。

围绕着想把隶书写出味道这样一个主题,跟大家聊聊。

一、绞转和玉筋:写隶书时,可以往篆书靠近一些,但是不能往楷书靠近,即不能有楷书的因素。

这也是学习隶书一直在强调的:隶书绝对不能“楷书化”,这样味道就不浓、不古了。

隶书的前身是篆书,而如果我们只理解为小篆的话,则是有偏颇的,因为更重要的是大篆的笔法。

如,写《曹全碑》很多人理解为用小篆的玉筋,是没有看到于其中最根本的大篆的用笔。

1、大篆的绞转:隶书碑刻拓片含蕴着篆籀之气,它是书体所散发出来一种整体的气象,有书写材料的因素,有自然外力的因素等,但更少不了于其中的篆籀技法的发挥。

体现在用笔、结体、章法三个方面。

这里先谈笔法方面。

我们在观赏《散氏盘》时,圆浑的线条,一种遒美之感。

“用笔中可以发现,多圆笔,笔致多曲,线条质感丰富,线形复杂,随手万变。

”——李啸。

概括起来便是邱振中先生提出的“绞转”笔法。

在行笔过程中,笔毫的不同侧面都会被用到。

这样理解有些困难的话,直接来到颜真卿的“屋漏痕”的理解,看他的《争坐位帖》,尽取篆籀外曲的态势。

后人评价《争座位帖》“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这与大篆的用笔有着一定的联系。

可以说《争坐位帖》是颜真卿参以篆籀笔意的成功之作。

隶书技法心得隶书技法心得篇1隶书,作为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一环,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的书法爱好者和学习者。

在隶书的创作和研究中,我深感其技法和心得之重要。

隶书的技法主要包括笔法、结构和章法三个方面。

笔法是隶书创作的核心,它决定了字形的线条质感、形态和气质。

在隶书中,最常见的笔法有横、竖、撇、捺、点、折等,而每一笔都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才能展现出隶书的独特魅力。

结构的掌握是隶书学习的关键,它决定了字形的比例、大小、形态和风格。

在隶书中,结构讲究平衡、稳定和和谐,使得每一个字形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章法是隶书创作的整体布局,它包括了字与字之间的排列、行与行之间的布局以及整体布局的节奏感和氛围。

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修改,以达到整体的和谐与美观。

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验到了技法和心得的重要性。

首先,技法的掌握是学习隶书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运用,才能逐渐熟练地掌握隶书的笔法和结构。

其次,心得的总结也是学习隶书的关键,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可以更好地理解隶书,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例如,在练习隶书的过程中,我曾经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在掌握隶书的笔法和结构时,我遇到了困难。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总结,我逐渐掌握了隶书的笔法和结构,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来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隶书作品。

总结来说,学习和掌握隶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技法和心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隶书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

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对隶书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隶书水平。

隶书是汉字书法的一种,它以其独特的笔触和风格,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法和心得。

自从接触到隶书这门古老的书法艺术,我便深深地被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这段训练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隶书训练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坚定信念,持之以恒书法是一门需要长期坚持和刻苦练习的艺术。

在训练过程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念,把隶书作为自己的终身爱好。

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告诉自己:“只要不放弃,总会有收获。

”这种信念支撑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子。

二、深入学习,掌握技法要想在隶书比赛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技法。

同时,我还请教了书法大师,向他们请教隶书的书写技巧和心得体会。

三、注重实践,反复练习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

在训练过程中,我注重实践,反复练习。

我每天都会坚持临摹名家的隶书作品,从笔画的起笔、转折、收笔等方面反复揣摩。

在临摹过程中,我注意观察笔画的力度、速度和节奏,力求使自己的作品在笔法上更加精湛。

此外,我还尝试创作自己的隶书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四、培养气质,陶冶情操书法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在训练过程中,我注重培养自己的气质,陶冶情操。

我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欣赏音乐、练习瑜伽等方式,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这种精神追求让我在隶书训练中始终保持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使我的作品更具内涵和韵味。

五、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在隶书训练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在比赛中,我看到了其他选手的精彩表现,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这种交流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训练成果,同时也激发了我继续努力的动力。

总之,通过这次隶书训练,我深刻体会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隶书水平,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毛笔隶书学习:曹全碑用笔笔法心得《曹全碑》是学习隶书的经典碑帖之一。

该碑笔划细劲有力,圆转自如,气息醇和,温润秀丽。

清代万经评价此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众多书家主张“欲求隶书,必于汉代碑刻中求之。

学隶者若得曹全,可谓五岳归来。

学隶者以曹全为范本极佳也”。

都对此碑给予了高度评价。

《曹全碑》学习书法重要的是掌握笔法。

笔法即使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关键。

书法之难难在笔法。

笔法中的提、按、顿、挫是书法艺术语言的最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构成了笔法中的生命律动,同时也将书写者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

临贴需掌握笔法要领。

如何在经典碑帖中寻找典型笔画特征进行归类总结,让初学者用正确的方法对该碑帖进行临学,从而较快提高曹全碑书写水平,是我在编写过程中与同学们一起思考实践的目标。

在这过程中经历了质疑、解疑的困惑与快乐。

《曹全碑》一、对曹全碑隶法特点的认识经典碑帖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曹全碑最重要显著的特征是飘逸秀气。

飘逸秀气从何而来,从笔划中来,从结构、章法中来。

我反复读帖、临帖、背帖,对碑帖笔画进行细致入微地分析和认真地体会。

从中寻找曹全碑笔划的典型特征,进行归纳分析。

从用笔、结字、章法进行揣摩,用心领悟,寻找规律特点。

曹全碑的隶法与其他汉碑相比,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大多以圆笔的方式运笔。

每个字都突出一个主笔。

以横画为主笔,写的肥而特长,蚕头雁尾极为清晰如“里、上、六、直、奚、谷”等等。

以捺为主笔的捺画长长地抛出,呼应波画,取得平衡之势。

如“延、之、史、人”等。

横、撇、捺笔划姿态各异,或如小溪潺缓,或轻轻下按,然后顺势挑出,缓逸流畅,得翩翩欲下之势。

2、字法结构上紧下松,中宫收紧。

如“戊、夫、共、光、命”等。

字距宽,行间疏。

3、结字的大小井然有序,结体扁平舒展。

用笔流畅,左右舒展,收放自如,意态醇美,表现出飘逸的独特个性。

如“不、德、父、令、史、张”等。

《曹全碑》二、对曹全碑笔法特点的认识曹全碑是汉隶圆笔的代表,笔划缓入缓出,藏头护尾,以圆笔为主,方圆兼备。

书法隶书心得(优秀2篇)书法隶书心得篇4隶书心得隶书,亦名汉隶,是在秦篆的基础上,继承前人书法艺术,再创造出来的。

它打破了篆书圆润婉转的笔法,形成方折,笔画粗细有致,又用点、画停匀处形成“雁尾”状的波挑,更显隶书的特点。

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最初的学习就是由楷书入门,而汉隶则是楷书的先河。

因此,学习隶书,有助于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身体健康。

学习隶书,需要掌握毛笔的运用和点画的粗细变化。

初学者应先学习基本笔画,再逐步学习组合笔画、汉字结构及布势等。

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使字形结构、笔画粗细变化了然于胸。

隶书有“方劲峻涩、凝重圆润”的区别。

要想写出隶书的神韵,需注意用笔的轻重缓急,掌握好墨汁的浓淡干湿。

只有多观察、多比较,才能做到“状如算子”和“笔笔不失古人”。

隶书大致可分为汉隶和草隶两种。

汉隶,亦称“秦隶”,相传为秦始皇时李斯所创。

草隶,相传为汉末蔡邕所创,后流传于世。

隶书结字样式多样,有雁尾、蚕头、圭角、燕尾、蝉腰等形状。

因此,临习时,要仔细观摩、揣测,并不断变换书写角度和墨色等方法,从而掌握其规律。

隶书墨色以浓淡为主。

书写时,应使笔画的粗细与墨色的浓淡自然融合,不可截然分开。

书写汉隶,运笔方折,笔力遒劲,笔势飞动自然,表现出一种宏伟、朴拙、宽舒、沉雄的气势。

草隶,亦称“草篆”,相传为蔡邕所创,其书若草又似篆。

初学者可先从《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等汉碑入手,再学习《急就章》、《九成宫》、《大字阴符经》等书帖。

学习草隶,要循序渐进。

首先要学习基本笔画,再学习组合笔画,接着学习汉字结构及布势等。

只有反复练习,才能使字形结构、笔画粗细变化了然于胸。

学习草隶,要认真观察、分析、比较不同碑帖中字形、墨色的变化,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只有不断地练习和积累,才能将草隶的书写技巧融会贯通。

隶书书写较为容易,故学习进度宜先慢后快。

初学者切忌浮躁,一定要心平气和,急于求成,否则将一事无成。

隶书心得体会1000字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学问,一种文化,书法艺术,书法技艺,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瑰宝。

我们中国书法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聪明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

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

书法也可以理解为汉字的书写方法和规则,方法和规则是进行书写活动时遵循的法则,按照书写方法,规则写出来的字迹。

书写作品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创造出来的。

退休后,我爱好写大字和书画,而毛笔字不同于书法,过去所写毛笔字是自由体,笔画不规范,随意写写画画,不按规则去写,不成体系。

近两年,我参加了五家渠市文化馆举办的书法培训班。

这个班是公益性的,不收学费,配有专职从事书法老师任教。

教材是统一用汉隶“曹全碑”书法教材,任课老师从书法的横、竖、撇、捺、点、钩、折弯一笔一画从用笔教起,老师不仅在书板上亲自写,而且还手把手的亲自教,使学书法的初学者,掌握了书法基本笔画,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从握笔、用笔、运笔,老师手把手地教学员,运笔时从起锋、侧峰、回锋的基本知识,老师教得认真,学员学得扎实,很快提高了学员的书法学习热情。

通过两年来书法理论和实践系统地学习,在专职书法老师的指导下,受益匪浅,收获很大,进步很快。

最近,三月份我用所学习的隶书书法的规则和方法,按照书法的规则,规矩创作出了8幅书法作品。

参加了石河子大学纪委举办的反腐倡廉书法展览,四月份,我创作出了6幅书法作品,其中3幅作品是内弟创建的食品厂,我创作了“辉煌创业史,豪情南通人”书法作品得到亲友们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又写了三幅书法作品参加了石河子大学老年书法展览,这对我所学的隶书书法技艺水平得到很快的提高。

学习书法要有勤奋精神,要耐得住寂寞,弃去浮躁,脚踏实地进行研究,我每天要保持3个小时的临贴练字,白天忙了,晚上补课,要有自觉的学习坚持精神,不要急于参加书法展览,只有书法基本功的千锤百练,功到自然成,书法作品一定会写出漂亮的书法文字,取得优异成果,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第1篇一、引言隶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书体,起源于秦朝,盛行于汉代,其笔画遒劲有力,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隶书的基本技巧,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我近期进行了隶书的实践学习。

以下是我对隶书实践过程的总结与反思。

二、实践过程1.理论学习在开始实践之前,我首先对隶书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以及基本技法进行了系统学习。

通过阅读《隶书教程》、《隶书史》等书籍,我对隶书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我还学习了隶书的笔画构成、结构布局、章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工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隶书实践,我准备了以下工具:毛笔、宣纸、墨汁、砚台等。

毛笔选用硬毫笔,以适应隶书笔画的特点;宣纸选用生宣,以便更好地展现隶书的笔触和墨色;墨汁选用优质墨水,以保证字迹的清晰和持久。

3.临摹练习临摹是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

我选择了《曹全碑》、《张迁碑》等具有代表性的隶书碑帖进行临摹。

在临摹过程中,我遵循以下步骤:(1)整体观察:先观察碑帖的整体布局和风格特点,把握其整体韵味。

(2)局部分析:对碑帖中的每个字进行局部分析,了解其笔画构成、结构布局等。

(3)逐笔临写:按照碑帖中的笔画顺序,逐笔临写每个字。

(4)反复练习:对临写的字进行反复练习,力求达到碑帖中的笔意和韵味。

4.创作实践在临摹的基础上,我开始尝试隶书的创作。

首先,我选择了一些简单的词语进行创作,如“山”、“水”、“云”等。

在创作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笔画连贯:使笔画之间流畅自然,形成完整的线条。

(2)结构严谨:注意字的内部结构,使字看起来平衡和谐。

(3)章法布局:合理安排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使整幅作品看起来协调美观。

(4)墨色变化: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隶书的韵味。

三、实践成果与反思1.成果通过近期的隶书实践,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进步:(1)笔画技巧:对隶书的笔画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笔画。

书有感续昨天另外,书本来修饰美感就强,没有必要再去增强这种形式美感,不然就会把字艺化、模式化。

书的级程度应是把形式美感弱化,不是强化这种形式美感,要完全变成种然的书写状态,增加笔在纸上的平缓,在平缓的同时增加弹性,就像乐样,有快慢、缓急、轻重、强弱。

当今书家多是在种模式书写,这最烦,可能时出彩,但这种出彩三年也维持不了,就是只注重形式美感,模式化了。

像鲜于潢,碑阴变化变得越来越纯朴,越来越单纯,什么是朴实,就是直来直去,就是简单,简单得没想法,这种朴实咋看没想法,你如果去联想,想法可就多了。

因此,真正的艺术有两种状态:种是成熟状态,成熟状态完全是理性的、规则的、法度的;另种就是理性的,艺术发展到没成熟,有法式但不严谨,就像孩路,他还不利索,但是他那步特可爱。

我们现在就追求艺术的理性的、严谨的、规则的东西,他作为种规范性,规定着本体的属性,像正、端庄、肃穆。

但艺术半不熟的劲和不加修饰这种劲,是艺术的趣味、境界、味道。

两岁的孩做个动作成熟吗,不成熟,他说话,主次混乱说不清楚,但你就觉得他那个动作和说得话有味道,好玩,可爱,这就是你追求的由不成熟、稚所反映出的种东西。

我们的眼不能盯着当代书家,应多临帖,从碑帖中去寻找和恢复其然状态,像你们密出的《孙仲隐碑》,虽然说规模些,但内容朴实以及它那可爱劲,在汉碑当中是级的。

谈到清的书,清最的贡献就是把碑的刻字变成了墨迹,把刻出来的字变成写出来的字了,书写性本就是种还原途径,这是清唯的东西,再个,像郑的机灵劲、陈洪授的放浪劲、邓如的平和劲,赵之谦的结实劲,俞曲园的温润劲等趣味性的东西都可学,但真正的法则还要学汉,字法还是得从汉碑中来,也就是最终的原则把握还是要学古。

碑阴与碑阳——趣味与法度的互补汉碑分碑阳和碑阴,其背景知识对我们读帖和临帖有很帮助,帖上的东西你要会看,碑阳是正,是给别看的,碑阴则是说明,古代刻碑永远都是正规范、严谨,背随意、没那么多限制,对外的碑阳是规矩的,到阴时就不讲究。

隶书学习之我见隶书是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的一种字体。

隶书虽然属于今文字,但是历史悠久,自战国产生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隶书经历了由萌生到成熟,由成熟而至鼎盛,再由鼎盛而至衰落的过程。

隶书在发展沿革的过程中命运多舛。

然而,作为书法的隶书顽强地生存下来。

魏晋时期由于楷、行、草的兴起,隶书开始衰落,南北朝时期归于沉寂。

唐代曾出现过短暂的繁荣,而后随帖学兴起而长期一蹶不振,直至清代碑学兴起才重新焕发青春。

隶书历史悠久,书迹遗存十分丰富,既有初始阶段的古隶,又在成熟鼎盛期的汉隶,而后又有三国魏隶、唐隶、清隶等。

从隶书的载体和书刻方式看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有书写于竹木或帛上的简牍帛书,也有凿刻于石上的石刻隶书,亦有书于纸上的隶书。

对于初学隶书者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起步?从何入手?选择什么碑帖?在学习碑帖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总之,学习隶书应当沿着什么轨道发展?朝着什么方向努力?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和选择的。

学习书法应当讲究学习的方法,但是没有捷径,要想不付出辛劳而投机取巧,在短期内想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急功近利反而会弄巧成拙,甚至步入歧途。

学好隶书的前提是要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舍此皆是空谈。

当然,这不等于说不讲究学习方法和步骤,也不等于说不讲究学习效果。

根据前人长期积累的学习经验,按照学习书法的一般规律,选择学习隶书的正确道路和科学有效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沿着正确的学习轨道发展就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避免少走弯路,发生偏差。

一、从传统入手,掌握隶书的基本法度学习书法须从传统入手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传统入手学习隶书是符合学习书法的一般规律的。

学习传统的基本目的是掌握隶书的基本法度规范,形成扎实的隶书基本功。

掌握隶书基本笔画的写法、隶书间架结构的安排,抓住隶书的基本特征,这是学习隶书起步的基础。

只有了解和掌握传统才有超越传统的本钱。

二、隶书碑帖的选择学习隶书从传统入手,就是通过临摹的方法学习古代隶书碑帖。

学习汉隶的一些体会学习汉隶的一些体会[康殷]近年以来,人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随之出现了前所未有“书法热”的新局面。

全国有数以万计的人热心的学习书法,其中学习隶书的人也不少。

常常有人来询问学习隶书的方法与途径,我只能劝说这些朋友努力临写汉碑。

因为汉碑隶书才是传统隶书的最高峰。

不过汉碑虽好,却由于年久剥蚀,有些字迹已漫漶不清,又由于时代的隔阂,石刻与手书在效果上的差异等等原因,往往使初学者在欣赏和临摹上都有些困难,觉得无从入手。

因此我们不揣拙陋,试临几种典型的汉碑和汉简,向初学的同好们介绍一下我们的临写方法。

希望这能起一个桥梁作用,引导初学者走上直接临摹原碑的道路(六种汉碑都有印本)把今天的隶书水平提高一步。

周秦的古文、篆书到战国时期,由于流行已久,在广泛应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写法上日趋简便,快速,所以笔势日趋活泼流丽。

具体地说,这主要表现在笔法上的圆转变为方折,匀整的笔划中出现了一些粗笔和向下延长的竖笔,而且还加了波磔(捺笔),有了轻重的激烈变化。

这些可以睡虎地秦简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几种墨迹为代表。

此际的字形多沿篆书体势而延长,后来又由拉长的纵势变为压扁的横势。

到了西汉时期,一种全新的书体——“汉隶”就自然地成熟并流行于世了。

这种新字体,当然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发明与创造。

而“隶书”的名称,古往今来很有些混乱,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说法,甚至还造出了创始者的人名。

这里尽量不多涉及,以免纠缠,只用“汉隶”(或“八分”,“分书”)的名称,因为这里无法多谈文字和书法史,只谈学习隶书的浅近而切实的一些问题。

汉隶是隶书的高峰,学习隶书自然应以汉隶为典范。

而汉隶之中自然要以汉代的碑刻为主。

传世的名碑也还不少,这些碑刻大都出自当时和当地的名家手笔。

此外近世也陆续出土了不少汉简,多是当时的官方文书墨迹,另有一种自然天真的趣味,引起了不少书家的注意和追摹。

以上两种是我们学习汉隶的不二法门。

隶书技法心得篇1隶书,古朴厚重,飘逸灵动,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书法艺术的主流。

此外,隶书的布局也需要掌握好比例和对称,以表现出整体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总之,学习隶书需要掌握好基本笔划、结构和用笔技巧,同时需要注意字形和布局的变化和调整,以表现出隶书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掌握好隶书这门艺术。

THE END
1.书法书法入门教程,少走弯路!草书行书鞋用笔笔势2、“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临摹目的,就是彻底改变自己的书写习惯(有的已成为习气),养成“翰不虚动,下笔有由”的好习惯,真正把古帖里的好东西学到手。这样随着临习的积累,把诸多经典字帖所蕴涵的技法与内涵都学过来丰富自己,便具备了踏入书法艺术堂奥所必需的“内功”。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7VNA790534OPAZ.html
2.中国书法名帖技法大全翰林书院珍藏版(四)中国书法名帖技法大全翰林书院珍藏版(四) (2014-12-30 09:06:03)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30/11/8896528_444944414.shtml
3.《中国书法一本通大全正版精装中国历代书法篆书楷书入门历代名家王羲京东JD.COM图书频道为您提供《中国书法一本通大全正版精装中国历代书法篆书楷书入门历代名家王羲之等收藏真迹艺术书法篆刻书法作品集书法集名帖一点通技法字典 中国书法一本通布面精装》在线选购,本书作者:,出版社:出版社。买图书,到京东。网购图书,享受最低优惠折扣!https://item.jd.com/10110887887142.html
4.书法高考名师名帖技法解析最新章节本社著吴让之篆书技法解析 鞠云停 2014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7 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创新能力优秀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学业奖学金、红星宣纸奖学金、自强奖学金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外聘教师、北京人文大学书法学院外聘教师、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494689/5.html
5.书法名帖技法详解·隶书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书法名帖技法详解·隶书收藏 评价 书法名帖技法详解·隶书商品编号:7001182 ISBN:9787548847571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作者: 亓汉友,罗淑君著 出版日期:2022-04-01 开本:30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J292.113.2 页数:82 册数:1 大约重量:500(g)https://m.jarhu.com/book.php?id=6001182
6.380系列中国书法家全集中国古代经典书法作品名家名帖书法董其昌书法集 上下册 380系列 中国书法家全集 中国古代经典书法作品 名家名帖书法作品欣赏 董其昌临摹字帖 点击进入9.9元专区>> ¥96.00 (2.53折) 降价通知 定价¥380.00 暂无评分 10人评分精彩评分送积分 作者 (明)董其昌 查看作品 出版 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年05月 查看作品 分类 图书>艺术>书法/篆刻http://product.m.dangdang.com/product.php?pid=1664288630
7.名碑名帖书法基础教程·楷书临习技法精讲:欧阳询九成宫碑短评读过 在读 想读 我来写短评 热门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 名碑名帖书法基础教程·楷书临习技法精讲:欧阳询九成宫碑 isbn: 7554002295 书名: 名碑名帖书法基础教程·楷书临习技法精讲:欧阳询九成宫碑 定价: 13.00元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586388/comments
8.[正版]智品图书曹全碑百字精讲精练毛笔软笔隶书书法技法讲解[正版]智品图书 曹全碑百字精讲精练 毛笔软笔隶书书法技法讲解笔画解析初学者书法入门教程原碑原帖百字范临高清视频成语集 苏宁易购现在特价优惠,商品原价0元,参加活动预计到手价0元,共0张优惠券,,爆款抢购,实惠之选,感兴趣的赶紧入手。 这款型号为。 苏宁易购还有更多商品,价格更超值,全网最低价,满足各种https://m.suning.com/hotgoods/0071487071/12426341012.html
9.智永楷书(千字文)/名碑名帖临摹合一丛书.书法考级精练水写布字帖/智永楷书(千字文)/名碑名帖临摹合一丛书.书法考级精练水写布字帖/施志伟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 图书大百科https://book.qciss.net/books/10916708542
10.第二教室:名帖技法解析系列播单中国古代书法名帖技法解析系列https://list.youku.com/albumlist/show/id_22158259.html
11.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pdfepubmobitxt它由此而成为解说中国书法技法全面的一部著作。《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在对历代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循序渐进、解说详明、便于检核的书法训练体系,运用于国内外的书法教学,成效卓著。《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不仅是一部教材,还是一部读物。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0557853
12.清书法大家梁诗正书法作品汇集(鉴赏)中国书法名帖技法大全(五) 蓝色幻影 2023-07-31 历代书法名家名帖选——《画跋》 海阔天空 2021-09-11 【名帖收藏之0014】明代卷(杜琼书法) 穆德2019-01-11 【名帖收藏之0180】元代卷(鲜于枢书法六) 凡星2019-01-01 中国书法名帖技法大全(上/中/下) 小怪2018-05-29 梁诗正书法(一) 佳佳2019-07-13最新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675031.html
13.书法书法古诗词继续康震先生康震2024-11-05 10:29阅读全文 赵孟頫 这幅书法s一幅神作 赵孟頫传奇的书法生涯才算完美谢幕。《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是元代着名书画家赵孟頫去世前的书法名帖,为送当时隆教寺的高僧主持祖瑛和尚。赵氏特书此疏。兹审石室书记瑛公住持昌国州隆教禅寺,凡我与交,因词劝□12.. https://xinhandan.net/p/kwtags-taglist-index/tid/48.html
14.经典丨高二适书法专题研究汇编”有对字形结构的整体风格的理解:“诸字结体均圆浑。”有对笔法的探究:“‘九’隶法自“二王”来,传宗如此。”有对技法特征的总结:“笔敛而秀劲若神,筋重而清明如在。”在高二适所有研习数十种碑帖中,都有这样的技法分析,对待书法技法的师承,高二适从来都是反复揣摩,反复临习,不作一点虚妄的揣测,也不会来https://m.yrdart.com/guandian/2975.html
15.古代书法怎样临习《十七帖》专题页1-20全怎样临习《十七帖》共分20个章节,这是一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书法系列的教程,教导书画爱好者怎么去把名帖《十七帖》去临习和创作。怎样临习《十七帖》 书画艺术网书画技法2017-08-1664950 中国山水画技法专题页1-15全 中国山水画技法专题页1-15全中国山水画技法是一套中https://www.18art.com/tags-7285.shtml
16.美术书法培训指南美术书法学习用品清单大全→MAIGOO知识06 文具用品有哪些?学生文具 办公文具 美术工具 礼品文具清单大全 07 【儿童美术用品】儿童美术用品有哪些 儿童美术绘画用品大全 08 中国书法十大名帖 中国传世名帖赏析 古代书法字帖排名 09 书法用品选购清单 除了文房四宝 还需要准备什么 10 十大著名书法书籍 学书法必看书籍推荐 关于书法的好书有哪些 美术https://m.maigoo.com/goomai/20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