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复兴社区、胜利村村规划(2019-2035)》
公示
一、规划编制背景
由于新桥镇街子片区近几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已在复兴社区、胜利村形成了以生态农业种植、观光为主的农旅型连片产业区,但村庄缺乏规划来指引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整理、村民安置等问题,为此,受新桥镇人民政府委托,特编制《绵阳市游仙区街子镇复兴社区、胜利村村规划(2019-2035)》(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为复兴社区、胜利村,规划编制范围为除街子片区场镇开发边界48.12公顷以外的,全部村域国土空间,共865.41公顷。其中,复兴社区153.48公顷,胜利村711.93公顷。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9-2035年。近期:2019-2025年;远期:2025-2035年。
四、规划目标
以耕读文明为魂、村落民居为形、田园风光为韵,把乡村建设成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乐园,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五、规划控制指标
1、规模
人口规模:规划总人口为7800人,复兴社区1645人,胜利村6155人。
建设用地规模:复兴社区,建设用地总规模15.97公顷;胜利村,建设用地总规模106.79公顷。
2、控制指标
本次村规到2035年,规划范围耕地保有量为464.04公顷(其中复兴社区71.09公顷,胜利村392.95公顷)。本次规划范围内增加128.13公顷。
本次村规到2035年,规划范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51.23公顷(其中复兴社区66.22公顷,胜利村385.01公顷)。
本次村规到2035年,规划范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22.76公顷(其中复兴社区15.97顷,胜利村106.79公顷)。本次规划范围内增加14.35公顷,需要街子片区从另外3个村(石庙村、高意村、王家坝村)整理出14.35公顷的建设用地,进行指标覆盖,实现片区建设用地平衡。
本次村规到2035年,规划范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98.30公顷(其中复兴社区13.08公顷,胜利村85.22公顷)。本次规划范围内增加8.51公顷。
六、国土空间总体布局
1、三生空间
生态空间:三调成果认定的林地、其他草地、河流水面等一般生态空间构建的生态安全格局,面积共77.91公顷。其中,复兴社区16.96公顷,胜利村60.95公顷。
农业空间:三调成果认定的耕地、林地、园地、坑塘水面、农村道路、设施农用地、沟渠等一般农业空间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共同构成农业空间,面积共664.73公顷。其中,复兴社区120.55公顷,胜利村544.18公顷。
建设空间:以村民居住、消费、娱乐、医疗、教育等建设用地与预留用地共同构成的各种精神和物质需求的空间载体,面积共122.76公顷。其中,复兴社区15.97公顷,胜利村106.79公顷。
2、三线划定
水域保护蓝线:规划范围内水域蓝线26.12公顷。包含芙蓉溪及其单侧100米为控制范围,10米内为禁止建设区域。
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规划范围内永久基本农田451.23公顷。依据规划范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大面积、集中连片、高质量等级、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加优质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
村庄建设边界:主要包括现状建设用地、依据规划需增加的建设用地(包括按标准和需求应设置的村公共服务设施、村基础设施)及预留的弹性空间等范围。确定村庄建设边界98.30公顷。
3、空间管制
允许建设区面积122.76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213.51公顷,禁止建设区面积529.14公顷。
七、自然生态保护与修护
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对村庄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形成良好自然生态本底,达到村庄环境优美的效果。
各村小组实行“组长制”,加强自然水系、水库、鱼塘的水质管护及水库水质监测。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禁止污水乱排,基于现有部分池塘打造雨洪公园。加快推进分散式供水设施建设,改善饮用水条件,确保群众饮水安全,推进水源地、湖库周围和消落带、河渠沿线绿化,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水体质量,对其环境进行人工生态修复。
加强现有林地和自然山体的保护,禁止乱砍乱伐,选取适宜树种,以交错美观的块状混交模式在原有植被基础上根据区域特色进行特色风景林营造。
充分利用当地的原生态材料,结合产业分布及文化景观打造生态绿道。
八、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不占或少占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强化对城乡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对大比例尺调查发现的永久基本农田图斑中存在的非农建设用地或者其他零星农用地,优先安排整理、复耕为耕地;规划期内确实不能复耕的非农建设用地,可保留其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已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区域,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规划范围内未划基本农田储备区。
规划范围,2019年耕地总面积为335.91公顷,至2035年,规划耕地保有量为464.04公顷。其中,复兴社区耕地保有量为71.084公顷,胜利村耕地保有量为392.95公顷。
规划范围,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分别为复兴社区66.22公顷;胜利村385.01公顷。
九、产业与建设用地布局
1、产业规划
形成“一心、一带、多组团”的产业布局结构模式。
一心:即以街子镇区为核心,是街子镇全域经济、文化、政治和旅游中心,向全镇提供农业生产服务、旅游服务、商业服务。
一带:依托芙蓉溪及旅游环线形成的滨河休闲观光产业带。
多组团:科博农业观光组团、田园风情采摘组团、农村休闲旅游组团。
2、旅游规划
(1)规划结构:“一环、一带、三区”。
一环:改善现状村庄道路,打造串联四个村域的休闲旅游步行观光环线。
一带:滨河休闲观光带。
三区:科技农业观光区、农耕田园体验区、林园花乡游览区。
(2)游线组织规划
旅游游线主要通过对外道路、内部道路和芙蓉溪来实现,形成高端品质游、文化体验游、休闲生态游、冒险运动游四种旅游线路,将陆路游线与水上航线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内部旅游交通组织。
3、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分为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用地2大类,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服用地、工业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预留用地、区域基础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和水工建筑用地9中类。
复兴社区:建设用地总规模15.97公顷,其中,农村宅基地8.91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02公顷、商服用地1.93公顷、预留用地2.22公顷、区域基础设施用地2.89公顷。
胜利村:建设用地总规模106.79公顷,其中,农村宅基地60.39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37公顷、商服用地16.26公顷、工业用地0.63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2.65公顷、预留用地1.92公顷、区域基础设施用地3.24公顷、特殊用地16.24公顷、水工建筑用地2.09公顷。
十、土地整理
建设用地整理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区内开展,利于永久基本农田成片保护,且有利于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美化居住环境。
规划近期到2025年,共整理建设用地面积6.37公顷,整理的用地用于安置点建设,村域产业发展和预留用地。用于安置点用地3.65公顷、村域产业发展用地9.24公顷、村域发展预留用地3.21公顷,近期整理的建设用地指标无法满足建设需求,还有9.73公顷用地指标的缺口。因此需对全镇进行土地整理,从其他三个村(石庙村、高意村、王家坝村)整理9.73公顷指标对本次规划范围内近期建设用地进行指标覆盖。规划2025-2035年,共整理建设用地面积3.27公顷,整理的用地用于安置点建设,村域产业发展和预留用地。用于安置点用地4.02公顷、村域产业发展用地4.49公顷、村域发展预留用地0.93公顷,远期整理的建设用地指标无法满足建设需求,还有6.17公顷用地指标的缺口。因此需对全镇进行土地整理,从其他三个村(石庙村、高意村、王家坝村)整理6.17公顷指标对本次规划范围内远期建设用地进行指标覆盖。
十一、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规划
形成“一纵一横一环多支”的格网状交通体系,道路分为干路、支路、巷路三级。主要道路为胜黎路、中环路、旅游环线(在建)、旅游绿道(在建)及连接各社和生产服务的道路;结合公共服务和景观节点,设置9处停车场;完善现有98、218公交线,设置12处招呼站;保留现状1处加油站。
2、给水工程规划
引用水源仍由沉抗武引自来水厂提供,给水主干管管径为DN300。人均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取150升/人/日,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按居民用水量的15%计,企业用水、浇洒、消防等其他水量本次规划不计。规划范围预测需水量为1345.5立方米/日。
3、排水工程规划
采取雨污分流的整体排水机制,污水量按照用水量的80%计算,规划范围污水量为1076.4立方米/日。
近期复兴社区排放至3号污水处理站;胜利村污水排放至4号污水处理站。远期全镇污水统一排放至4号污水处理站。排水主干管沿村内主干路敷设,管径D400。
4、电力工程规划
村庄近期由新桥35KV变电站出线10KV供电,远期在观景平台旁新建一座35KV变电站,规划主变容量为2*10MVA。人均综合用电指标取1600Kwh/(人.年),规划范围总用电量为1248万Kwh/年。
5、电信工程规划
6、燃气工程规划
燃气由忠兴镇输气管道配送,沿村内干路布设燃气中压一级输配系统,DN200主管径。居民生活用气量指标按2680MJ/人·年考虑,天然气低热值按34.91MJ/m3,计规划范围内,天然气普及率60%,规划范围天然气年用气总量为36万Nm3/年。
7、环卫工程规划
规划范围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9公斤/人日计算,规划范围生活垃圾量7.02吨/日。
8、防灾减灾规划
抗震工程规划:建筑抗震设防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修订版)执行。建筑按照7度设防,生命线工程和容易引发次生灾害的工程提高一级设防标准。
防洪规划:农村居民点防洪标准均按10年一遇设防。以河堤(河界)为界,河道两侧10米范围内禁止建设;100米范围为安全控制区,控制区内建设建设需要当地政府向河道管理部门请示,进行审批。
消防工程规划:街子场镇内有1个普通消防站,占地2000平方米,既承担作为街子场镇的消防任务,同时是街子片区消防和森林防火的有力保障。做好农村消防改造工程,结合农村消防工作的实际和特点,进一步夯实农村消防基础工作,确保农村消防安全。
十二、公服设施规划
按照“1+6”模式进行公服配建:即包括村级组织(村两委)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设施、农民培训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卫生计生设施、综治调解设施、农家购物设施。
胜利村:结合原回龙村村委会进行改扩建,规划一处公共服务活动中心,规划用地面积1330平米,建筑面积1100平米,包含村委会、综合调解中心、警务室、村民培训中心、卫生计生中心、文化体育中心、便民服务中心。
规划将原岳家村村委会改建为生产及旅游类公共设施,规划用地面积848平米,建筑面积250平米,包含游客接待中心、旅游超市以及旅游公厕1座。
复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近期结合《绵阳市游仙区街子镇总体规划暨场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18-2035)》、远期结合新桥镇空间规划进行统筹设置,服务于社区居民。
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至2025年,急需推进生态修复整治、拆旧复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明确资金规模和筹措方式、责任主体和建设方式等。结合规划范围实际情况,新增垦造水田、拆旧复垦等类型项目。
十四、村庄居民点建设规划
规划继承农村和睦亲近的邻里关系和优良纯朴的传统文化,塑造山、水、林、田、路、聚居点交融的田园风光和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使现代的生活方式与农村的传统居住形态得到有机的融合。
1、概况
本次规划聚居点位于原岳家村二社,规划面积2.72公顷,规划范围内均为农用地。
2、平面布局
总平面结合现状地形地势,共布置11栋5层居住建筑,规划住宅总户数为228户。以及1栋3层村民活动中心,并结合公建设置活动广场一处。
3、立面设计
聚居点住宅采用现代川西民居的建筑风格,人字形坡屋顶,白墙灰瓦为主色调。色彩简洁明快,清新脱俗,造型与环境相协调。
4、户型设计
规划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传统居住习惯,设计舒适、卫生、安全的住宅户型。设计五人户、五室两厅三卫(190平方米)住宅12套。四人户、四室两厅两卫(148平方米)住宅48套,三人户、三室两厅两卫(112平方米)住宅104套,两人户、两室两厅一卫(83平方米)住宅64套。
十五、村庄整治规划
充分尊重村庄的差异化特色和村民的实际需求,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通过建筑、道路、河道、环卫等全方面整治,优化村庄空间,提升村庄特色。
1、建筑整治
突出川西民居民居风格,推荐新建、改建住宅屋顶为坡顶长出檐,山墙处可采用穿斗式符号元素加以装饰;青瓦白墙为建筑整体基色调,辅以深灰色和褐色。
2、道路整治
考虑村庄旅游发展,结合实际情况,道路整治重点完善村庄亮化工程以及交通设施,并清理占道杂物和各种杆线,满足出行畅通的要求。
3、绿化景观整治
通过对村庄内部的空间梳理,整理闲置宅旁、路旁空闲地,打造绿化空间和公共空间,充分展现村民的新生活,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景观品质提升。
4、环境整治
规划保留芙蓉溪其原有驳岸状态,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或投置景观块石与植物的组合搭配的方式,对驳岸进行夯实加固,提升了驳岸的植物丰富性。
对外立面有污迹、破损掉砖或风貌不一的垃圾房进行清洗、修缮、整饰;对露天垃圾池,需清扫周边垃圾,加盖坡顶,立面贴砖,与建成垃圾房风貌统一。
《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复兴社区、胜利村村规划(2019-2035)》于2020年4月28日,通过专家委员会审查;5月11日,报区自然资源局审查;5月19日,由区自然资源局报市自然资源局审查。
本规划按照《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村规编制工作的通知(川自然资发〔2019〕38)号》文件进行编制,成果满足《四川省村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