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江时代“土楼公社”集合住宅案例分析本基地位于杭州市东南部钱塘江畔,东南临钱塘江滨江大桥,东北为杭州市南大门钱江三桥,西北以新塘河界,西南紧邻“天福花园”和“临江风帆”。基地呈不规则条状,东西向最长处355m,南北向最宽处160m,基地面积为31941,基地西北角现有城市配套液化气站一座,液化气库为地下埋藏式,按有关部门要求,在其周边35m以内不设建筑物。钱江时代基地概况场地位于杭州市东南部钱塘江北岸,紧邻钱江三桥引桥,地处杭州未来的中央商务区-钱江新城核心区内。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两栋板式,四栋点式25-28层的高层建筑构成。城市意象:将江南庭院元素搬到空中,在二十多层的高层住
2、宅上实现了合院住宅的感觉,将个人的人生观和文人意识注入社会,希望以实践来推动一种有品质的生活方式,为新建筑传统创造原型召唤一种业已逝去的居住方式,显示一种对土地的眷恋,验证一种理想。场所精神:高品质的城市建设不是建筑张扬地站在街边,而是先看到茂密的树木后看见建筑。由于树木的遮挡,低层建筑若隐若现,气氛宁静而含蓄。园林渗透:阳光、风、视觉、雨雾等因素的互相渗透是江南建筑的基本特征。建筑的“盒院”群使绵延100多米的建筑如同一大扇江南园林中的漏窗,毫无堵塞之感,并在总体建筑的简洁粗犷中增添了几分敏感与细腻。底层架空处理更使狭窄地块相对变大视觉流通而舒畅。设计理念基本单元每个盒子为上下两层,构成了一
3、个基本单元二层高的单元空间处理使建筑可以实现较大进深,同时满足均衡的南向日照和通风。二层高的盒子构成建筑造型的基本单位它们形成的簇群极具城市意味也可以看做是把传统中国院落式城市平面转化成了立面形象平面以交通核为中心组织,在同一平面内将四个户型组织起来,增强了邻里之间的交流。每一户无论住在什么高度,都有前院后院,每个院子都有茂盛的植物。这些构造单位提供了一个有特定场所的精神空间,而经过特殊技术处理(结构、设备、园艺等),则可实现在一个限定空间内的园林式自由建造。垂直院宅中努力将个人的人生观和文人意识注入社会,希望以实践来推动一种有品质的生活方式,为新建筑传统创造原型空间组织板式楼典型平面点式
4、楼典型平面剖面一座江南城镇的局部水平切片被直接竖立起来用200余个2层楼高的院子叠砌起来每个单元尺寸个15m深、21m长、6m高盒子凭借植物重建场所的归属感有前院和后院塑造立体空间,每个院子都可以种植植物地域性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立面形态三维体量强调水平向的动感为主间或辅以高耸的塔。整个建筑群的动态线条方中带圆,取自传统金文书法线条笔势虽根据规划与功能分成若干片断但笔断意连。以白色和青灰色为主色调其中以白色替换传统建筑中的白粉墙以青灰色混凝土砌块替换青瓦以绿色喷塑铝合金特制型材和钢材替换木构配以大尺幅的透明白玻和U形玻璃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在建筑语言上的全面转换但城市的文化记忆并未丢失
5、。建筑外墙采用了紫灰色金属、白色线脚配合浅灰色主体;灰色透明双层中空玻璃,局部以红色横向排砖为装饰,顶部设计更注重简洁明快和大气。每个盒子的边套均为白色,套内石材为素混凝土砌块绿色喷塑铝合金门窗透明白玻,这些基本元素决定了每个盒子的色彩,也定了整个建筑的材料、色彩的使用种类与规则,让人依稀回忆起青瓦白墙的江南传统城镇,但又是全新的创造。增加景观视野的多向性。增大了各建筑单元之间住户的交流强化概念结构分析采用短肢墙筒体体系,既利用了框架结构空间布置灵活的优点,又克服了一般高层剪力墙结构通风采光差的缺点,削弱了结构对建筑空间的影响。1剪力墙的布置与处理短肢剪力墙多集中布置在建筑内外墙交接处,墙体
6、内部和一些服务性空间内部(如厨房,阳台,卫生间)A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主要功能空间的完整性B节约了空间,提高了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C保证了采光通风不受影响减少剪力墙数量,而代之以轻质填充墙,A使房屋总重量减轻,降低结构刚度,使地震作用减小,这不仅对基础设有利,而且对结构抗震较为有利B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利用必须落地的短肢剪力墙形成底层架空,在底层设置5-6米的架空层A通过架空层可以避免底层住宅与地面的直接接触,解决地面的湿气影响,并且有利于空气的流畅,解决防热问题;B架空层的设置加强了社区景观的通透性,丰富视觉上的感观,将社区景观完全延伸到住宅内部。2筒体结构将筒体处
7、理成为中心竖向交通区交通核,以承受主要水平力,同时做为一个交通和邻里交流的公共空间。朝向良好,南向双主卧设计。部分楼层可欣赏到钱塘江景。6号楼紧靠小区内部景观。部分楼层拥有休闲露台。紧靠钱江新城城市景观。户型布局合理,部分楼层带有一明卫,通风、采光效果俱佳。部分楼层拥有休闲露台。部分楼层拥有小型室外花园。朝向良好,南向双主卧设计。部分楼层可多角度欣赏钱塘江景及钱江新城城市景观。6号楼北侧紧靠小区内部景观。户型布局合理,主卧带一宽敞明亮的卫浴空间,通风、采光效果俱佳。部分楼层拥有休闲露台。部分楼层拥有小型室外花园。朝向良好,卧室、起居室全南向设计部分楼层南面可欣赏到钱塘江景。户型布局合理,
8、南面三开间设计,采光效果优越。部分楼层拥有休闲露台。土楼公社地点:广东南海设计:2006年-2008年建成:2008年规模:13711平方米区位分析位于广州与佛州山的交界处,毗邻广佛高速公路。共有5条公交线路可以搭乘,交通便利。2010年地铁六号线便可从此通过,这将进一步为出行提供便利。其大门东侧为一条宽敞的马路。其西侧为三栋较高的住宅楼,不过对万汇楼的采光影响较小建筑生成内向型空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古代移民,客家文化外圈保持圆的造型方圆结合高密度内向型,院落型建筑生成外圈保持圆的造型方圆结合高密度内向型,院落型内外圈圆形的楼体通过一个转折巧妙结合,同时打破外圈的封闭围合,形成建筑的主入口,同时在另外三个方向对称布置了三个入口。外圈单元的过道朝内,内圈的朝外,公开的空间,加强各住户的沟通交流。但每个单元的私密性减弱。建筑布局功能空间抽象传统土楼的原型外圆内方的空间格局形成多个庭院空间,回归邻里温情,营造谐和的居住氛围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剖面单元设计公共空间主要分为四块:地下空间一层架空空间每一层内圈的三个转角处各有一处公共空间,在楼梯一侧顶层屋顶花园外圈单元住宅的阳台上三分之二的面积与其外侧的立面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