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简介:“儿童照护”虚拟仿真实验在虚拟环境中再现儿童照护常见的十七项实验项目。该实验属于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核心内容包括四个模块、两种模式,十七个知识点。案例的真实性、交互性和探究性体现创新性。通过该综合实验,使学生能较为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正常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儿科操作技能,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1.基本情况
实验名称
“儿童照护”虚拟仿真实验
是否曾被推荐
○是●否
实验所属课程(可填多个)
儿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学
性质
○独立实验课●课程实验
实验对应专业
护理学、临床医学
实验类型
●基础练习型○综合设计型○研究探索型○其他
虚拟仿真必要性
□高危或极端环境R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
□大型综合训练
实验语言
●中文
○中文+外文字幕(语种)○外文(语种)
实验已开设期次
共3次:
1.2020年2月-6月
2.2019年2月-6月
3.2018年3月-7月
有效链接网址
2.教学服务团队情况
2-1团队主要成员(含负责人,总人数限5人以内)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单位
职务
职称
手机号码
承担任务
1
沈曲
1974年4月
厦门大学医学院
支部书记
副教授
15880271665
qushen@xmu.edu.cn
课程总体规划、设计和授课
2
朱杰敏
1979年9月
课程组负责人
教授
15960212649
实验教学设计
3
刘洋
1984年5月
助理教授
18150115008
254402969@qq.com
4
郭荣莲
1978年5月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护士长
副主任护师
18030228057
19466859@qq.com
理论课程设计和授课
5
陈舜妹
1978年1月
13950102821
719569437@qq.com
2-2团队其他成员
余丹
1982.07
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副主任
实验师
教学指导
吴春妮
1985.5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护士长
主管护师
实验教学
许淑君
1970.1
主任护师
肖玉娟
1984.11
吕丽敏
1985.1
6
王会悦
1978.3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7
林志杰
1993.7
护士
护师
助教
8
成秋满
1989.9
总带教
9
李丹
1982.9
无
教学秘书
教学管理
10
杨建铸
1982.04
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骨干
高级工程师
学校实验平台维护在线教学服务
11
孟亭
1982.10
北京润尼尔
平台技术支持
技术主管
平台维护
12
王广
1988.5
三维研发技术
研发人员
实验研发
13
刘玉泽
1989.12
三维研发经理
研发经理
研发协调
团队总人数:18人其中高校人员数量:15人企业人员数量:3人
2-3团队主要成员教学情况(限500字以内)
(近5年来承担该实验教学任务情况,以及负责人开展教学研究、学术研究、获
得教学奖励的情况)
近5年来,团队主要成员承担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基础护理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负责人主讲儿科护理学(3学分)、护理教育学(1学分)、急危重症护理学(2学分)、疼痛护理学(1学分)。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项,主持省级精品开放课程等5项教学研究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副主编和参编《儿科护理学》等教材3本,《护士一本通》丛书5本。荣获优秀出版物二等奖、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二等奖、省级医学教育科学研究三等奖、教育部“智慧教学之星”、厦门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翻转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最佳课件奖、“十大活跃在线课程”奖,厦门大学医学院英语教学比赛一等奖、优秀带教教师、教学先进个人等奖项。指导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十余项,指导学生论文2次获国家级和校级奖项,指导的大创团队2次获厦门大学“互联网+”创业大赛铜奖。
3.实验描述
3-1实验简介(实验的必要性及实用性,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实验系统的先进性)
(1)必要性及实用性
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实际医学应用能力有着高标准和高要求,儿科的护理对象需要更加特殊的服务和照顾。因此在儿科护理教学时必须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护理水平,以便在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充分发挥知识的应用能力,做好儿科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是针对护理学本科《儿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等课程配套开发的可在网上开展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实验通过还原真实的儿科病房环境,仿真儿科实验仪器设备以及具体操作流程,模拟临床真实患儿的护理过程,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科学性。
目前儿科护理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局限性:
1)儿科护理存在实验教学成本高、仪器设备少、操作难度大,不便于在真实儿童身上操作,且不能系统、全面、实时、形象的展示儿科护理实验过程及结果。
目前儿童仿真智能模拟人等设备的价值比较昂贵,设备数量不足,无法完全满足教学要求。同时儿科操作的要求非常高,学生都需要先进行专业培训才能实际操作,否则很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因而对于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
2)儿科护理的实践教学必须采用实验室操作实训、虚拟仿真实验和医院临床见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全面地提高儿科实践教学水平。
为了以最少的经费投入解决以上问题,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验效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开发了这套“儿童照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该软件分为学习模式和考核模式,在考核模式下,可对该虚拟实验的知识点进行考核。可满足高等学校、医院和各类培训机构实验教学环节的需要,尤其适用于线上教学、远程教学。
(2)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1)项目运用于教学的合理性。
2)项目技术实现合理性。
项目的开放运行依托于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支撑,通过数据接口无缝对接,采用3D仿真技术,VR技术,WebGL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法成熟可靠,系统可维护性好。
3)教学服务团队建设合理性。
4)现有实验条件基础
厦门大学医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13年10月,是福建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012年,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启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面积扩增至8000平方米,设备总值达3100余万元。2005年在附属中山医院建立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2013年被评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设有内科模拟培训室、急救模拟培训室、腔镜模拟培训室,外科学手术室等培训室,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设备总值600余万元。
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2013-2014年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立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模拟培训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使用面积3500平方米,一期设备总值3500余万元,设有基础实验教学模块、临床技能教学模块、综合拓展教学模块和远程会诊、教育与医学考试模块等功能区,基础实验教学模块包括:实验诊断学实验课程,心肺腹听触诊技能训练课程、外总技能训练课程及数字化影像技能训练课程;临床技能教学模块包括:内科技能训练课程,外科技能训练课程,急救技能训练课程,妇产科技能训练课程,儿科技能训练课程;综合拓展教学模块包括:模拟门诊、模拟病房、模拟ICU(含观摩讨论室及监控室)及虚拟腔镜实验训练课程等;远程会诊、教育与考试模块包括:远程会诊与教学课程、临床技能门诊与病房考核。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负责厦门大学医学类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以及厦门大学师生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这些前期基础将保证“儿童照护”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高质量建设。
(3)实验系统的先进性
2)实验教学方式创新:实验基于翻转课堂、中国大学慕课进行线下线上混合教学,以真实儿科病房场景为基础的虚拟仿真案例教学为引导,学生课前完成虚拟仿真实验,配套在线课程补充知识点学习,课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在实验室的实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辅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快速地完成实验室的实训实验。通过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结合本教学团队开发的中国大学慕课在线《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对虚拟仿真实验进行实验操作采用的过程性评价和实验报告的终结性评价,同时融合医院儿科病房的临床见习,实现线下线上混合实验教学。
3-2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后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
本实验面向护理学、助产学、临床学、中医学等专业本科生以及社会人群,通过学习和训练,实验可以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实验教学过程目的:本“儿童照护”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该综合实验,使学生能较为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正常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儿科操作技能,提高学生临床观察、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2)实验教学效果目的:
1)模拟临床真实场景: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儿科护理对象需要更加特护的服务和照顾。因此,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临床场景模拟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等构建的临床真实场景的沉浸式体验,使实验教学可视化、可重复和可调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发展;
2)弥补实验学时的不足:由于实验教学的课内学时优先,儿科护理技术有需要大量、反复、多次训练,本项目能够运用实践化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开放性试验教学模式,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充分实现对自己实践能力的检测,及时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弥补课内实验学时的不足。
3)临床及社会服务目的:为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的临床技能中心、护理技能实训中心、教学医院的妇儿教研室、妇幼保健医院、全科医生基地培训等。
3-3实验课时
(1)实验所属课程课时:60学时
(2)该实验所占课时:20学时
(1)实验原理(限1000字以内)
本实验首先以西西患儿病例资料为原型,构建虚拟仿真的患儿和医院病房环境设备,进行真实病例的体格检查、沐浴法、更换尿布、婴儿抚触、奶瓶喂养、鼻饲喂养、暖箱使用法、光照疗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静脉留置管、植入式输液港、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穿刺法、换血疗法、约束保护法、婴幼儿灌肠法、小儿心肺复苏等十七项虚拟仿真实验。
学生在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中,通过对西西患儿病例资料的了解,全面了解患儿病情;同时通过虚拟机的操作界面根,选择不同的儿科技术操作情境。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交互完成西西患儿体格检查、沐浴法、更换尿布、婴儿抚触、奶瓶喂养、鼻饲喂养、暖箱使用法、光照疗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静脉留置管、植入式输液港、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穿刺法、换血疗法、约束保护法、婴幼儿灌肠法、小儿心肺复苏等十七项虚拟仿真实验,通过每项实验的目的、评估、操作和评价过程,结合知识点的讲解和交互操作,完成具体仿真实验。然后通过在线的综合知识点测试,巩固知识点,完成实验报告,系统给出实验成绩。
知识点数量:(17个)
小儿体格检查、婴儿沐浴法、更换尿布、婴儿抚触、奶瓶喂养、鼻饲喂养、暖箱使用法、光照疗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静脉留置管、植入式输液港、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穿刺法、换血疗法、约束保护法、婴幼儿灌肠法、小儿心肺复苏等十七个知识点。
(2)核心要素仿真设计(对系统或对象的仿真模型体现的客观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实验场景进行如实描述,限500字以内)
1)场景漫游:在“儿童照护”虚拟仿真实验的3D仿真模型中,学生可在“漫游模式”中通过“地图导航”、“漫游观察”完成认知学习,包括实验场景、实验对象、实验物品、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掌握所有实验和物品的布置情况,与实际真实医院病房操作完全一致。
2)基于真实设计资料及测试数据的数值仿真:包括试验对象(西西患儿)、病例呈现、实验物品等在内的3D仿真模型均参考实际医院病例、环境、物品等实测数据资料。
3)面向真实西西患儿病例设计及组织实施流程:在“自学模式”及“自测模式”环节,根据实际十七项“儿童照护”技术实验的流程进行虚拟仿真。通过“儿童照护”技术实验的互动操作,完成对不同“儿童照护”技术实施流程的认知,完整掌握“儿童照护”技术的场景、操作目的,操作前的评估和准备、组织操作实施流程以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能够真实再常见“儿童照护”技术实验的全过程。
3-5实验教学过程与实验方法
本仿真实验教学过程为三个阶段:演示学习、交互学习、在线测试三个阶段。
学生通过演示阶段的学习,了解西西患儿的病情,对西西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婴儿沐浴法、更换尿布、婴儿抚触、奶瓶喂养、鼻饲喂养、暖箱使用法、光照疗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静脉留置管、植入式输液港、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穿刺法、换血疗法、约束保护法、婴幼儿灌肠法、小儿心肺复苏等十七项实验的全过程,了解各项实验的目的、评估、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点云数据的各项操作的知识点;
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在基于西西患儿病例的真实医院病房中进行虚拟实验,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通过人机交互技术,对西西患儿进行小儿体格检查、婴儿沐浴法、更换尿布、婴儿抚触、奶瓶喂养、鼻饲喂养、暖箱使用法、光照疗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静脉留置管、植入式输液港、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穿刺法、换血疗法、约束保护法、婴幼儿灌肠法、小儿心肺复苏等实验操作,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虚拟实验。
3-6步骤要求(不少于10步的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操作步骤应反映实质性实验交互,系统加载之类的步骤不计入在内)
(1)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共14步。
以为西西患儿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为例。
步骤序号
步骤目标要求
步骤合理用时
目标达成度赋分模型
步骤满分
成绩类型
仪表大方、符合要求
1min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叙述输液目的,准确全面
操作前评估全面
操作前备物完整
2min
输液前做好患儿核对和准备
20
选择合适头皮静脉
消毒皮肤正确、排气
进行三查七对
穿刺准确、固定
15
根据病情调节滴速
输液操作后查对
整理患儿及用物、洗手
关心患儿、健康宣教
14
记录、签名
合计
16min
100
C为每个步骤评价值,B为每个步骤的实际得分,A为每个步骤的满分
D为达成度,D≥70%为目标达成,<70%为目标未达成。
(2)交互性步骤详细说明
以为西西患儿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为例详细说明交互性步骤。
选择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学习场景:西西患儿及家属的医院病房实景环境。
第1步:护士仪表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轻盈矫健。服装鞋帽整洁,头发、着装符合要求。
第2步:描述输液目的
1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第3步:穿刺前的评估:
1自我介绍,说明输液目的,询问药物过敏史。
3局部情况:局部皮肤、静脉血管。
4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等。
5健康知识:家属对疾病及输液认识程度;查看患儿大小便,必要时换尿片。
6环境评估:床单位整洁,室内光线充足。
第4步:操作前准备:
1.治疗车上层:
(1)输液器、已配好的药液、处置卡片。
(2)治疗盘、安尔碘、无菌棉签、胶布、头皮针(4.5~5.5号)、方盘(铺无菌巾,内放已吸好生理盐水5m1的注射器)。
(3)一次性备皮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巾,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4)手消毒液,剪刀。
2.治疗车下层:
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第5步:操作流程-输液前做好患儿核对和准备
1.操作前核对和准备
(1)携用物至床旁呼唤患儿姓名。核对医嘱或处置卡片、床头卡,患儿腕带。
(2)准备患儿
1)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取得合作;
2)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枕头靠近床沿,患儿侧卧或平卧于床中央;必要时全身约束法约束患儿);
3)调整点滴架.
(3)打开治疗车下层各个桶盖.
(4)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5)操作前查对和排气
1)操作前查对;
2)挂输液瓶,一次排气成功,不浪费药物(药液至乳头处距离针头约5cm)。
第6步:操作流程-选择合适头皮静脉做好皮肤准备和穿刺准备
2.操作中:
(1)局部皮肤准备
1)选择头皮静脉方法正确(动静脉判断)并尊重家属意愿;
2)如所选静脉在发际内,垫治疗巾后消毒;
3)顺头发方向剃去周围毛发,以纱布擦净局部皮肤。
第7步:操作流程-消毒皮肤正确、排气
(2)穿刺前准备
1)更换治疗巾;
2)消毒皮肤(直径不小于5cm、方法正确);
3)准备胶布;
4)以注射器接头皮针,驱除针内气体。
第8步:操作流程-三查七对
(3)操作中查对。
第9步:操作流程-穿刺准确、固定
(4)穿刺:
1)操作者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绷紧静脉两端皮肤;
2)右手持针在距离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左右处成15-30°角刺入皮肤;
3)将针头稍稍挑起,沿静脉走行方向平行徐徐刺入;
4)见回血后推液少许;
5)如无异常,右手固定针柄,左手用胶布固定(第一条固定针柄,第二条固定针头,第三条蝶形固定针柄,第四条蝶形固定头皮针)。
第10步:操作流程-根据病情调节滴速
(5)穿刺后
1)取下注射器,将头皮针与输液器相连接(防止气体进入);
2)调节滴速;
3)将输液管弯绕于患儿头上适当位置,胶布固定。
第11步:输液操作后查对
3.操作后:
(1)操作后查对。
第12步:整理患儿及用物、洗手
(2)整理患儿衣被,协助取安全、相对舒适体位;无陪护下视情况应用约束带。
(3)整理用物,盖桶盖、洗手、摘口罩。
第13步:关心患儿、健康宣教
第14步:记录、签名
(5)记录、签名。
3-7实验结果与结论(说明在不同的实验条件和操作下可能产生的实验结果与结论)
(1)是否记录每步实验结果:■是□否
(2)实验结果与结论要求:■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在线测验
其他描述:实验完成后,学生完成配套在线测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学生考核依据及教学反馈。
3-8面向学生要求
(1)专业与年级要求
l本实验面向大学本科,专业要求:护理学、助产学、临床学、中医学等;
l本实验中可面向全校作为通识教育实验项目进行进一步推广。
(2)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l接受实验室操作安全培训,并通过实验室安全考核。
l具有积极思考的能力;
l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3-9实验应用及共享情况
(2)已服务过的学生人数:本校106人,外校24000人
(3)附所属课程教学计划或授课提纲并填写:
纳入教学计划的专业数:1,具体专业:护理学,
教学周期:3,学习人数:106
(4)是否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是○否
(6)已服务过的社会学习者人数:30305人
4.实验教学特色
(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实验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特色,限800字以内)
(1)虚实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线上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在线的慕课视频和线下的实体教学相结合,互相补充,互为理论与技术支撑,真实患儿案例的虚拟教学环境、三维的仿真设备,解决了儿科实验设备台套数不足,频繁外出教学的问题,为儿科护理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案。
(2)数字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应用
《儿科护理学》于2015年2月作为厦门大学首批示范性网络课程,完成课程在线建设。2017年4月获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全面上线,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雨课堂等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2019年获厦门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计划立项,2020年获省级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项目。课程团队致力于信息化技术与护理学专业课程的融合应用研究,本实验项目符合学科融合交叉,技术与专业的深度融合,对旧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金课实验项目。
(3)教学方式方法“网络化立体化”的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项目基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通过提供具有良好沉浸感、获得感和互动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历史专业实验教学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多学科、多专业、多课程知识点和能力的融会贯通。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推进信息技术与护理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虚拟现实环境下护理学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灵活化,提高教学效率。
(4)构建常态化、多方共建共享的在线开放运行
本实验项目建设中采用"互联网云平台"的新举措,制定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配套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在线运行机制。采取措施激励平台管理及技术人员,使其能高质量地完成职责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平台及资源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工作,确保共享平台管理运行顺畅,满足虚拟仿真实验的动态实时过程模拟要求。
5.实验教学在线支持与服务
(1)教学指导资源:■教学指导书■教学视频■电子教材■课程教案
(申报系统上传)■课件(演示文稿)□其他
(2)实验指导资源:□实验指导书■操作视频□知识点课件库■习题库
(申报系统上传)■测试卷□考试系统□其他
(4)2名提供在线教学服务的团队成员;2名提供在线技术支持的技术人员;教学团队保证工作日期间提供8小时/日的在线服务
6-1网络条件要求
(1)说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带宽要求(需提供测试带宽服务)
1)基于公有云服务器部署的系统,5M-10M带宽
2)基于局域网服务器部署的系统,10M-50M带宽
(2)说明能够支持的同时在线人数(需提供在线排队提示服务)
支持100个学生同时在线并发访问和请求,如果单个实验被占用,则提示后面进行在线等待,等待前面一个预约实验结束后,进入下一个预约队列。
6-2用户操作系统要求(如Windows、Unix、IOS、Android等)
(1)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版本要求
Windows7及以上
(2)其他计算终端操作系统和版本要求
(3)支持移动端:○是●否
6-3用户非操作系统软件配置要求(兼容至少2种及以上主流浏览器)
(1)非操作系统软件要求(支持2种及以上主流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IE浏览器£360浏览器■火狐浏览器£其他
(2)需要特定插件○是●否
如勾选“是”,请填写:
插件名称:(插件全称)
插件容量:M
下载链接:
6-4用户硬件配置要求(如主频、内存、显存、存储容量等)
(1)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
软件配置需求(最低)
软件配置需求(推荐)
操作系统:Windows2000以上
浏览器:IE6.0以上
操作系统:Win7及以上
浏览器:IE8.0
配件配置需求(最低)
配件配置需求(推荐)
处理器:Intel2GHz及以上
内存:2GB及以上
硬盘空间:40G
显卡:分辨率1024x768像素及以上
网络:1000Mbps以太网卡
显示器:14英寸以上
网速:1M以上
处理器:Intel2.2GHz
内存:2GB
硬盘空间:80G
显卡:分辨率1280x1024
网速:2M
(2)其他计算终端硬件配置要求
6-5用户特殊外置硬件要求(如可穿戴设备等)
(1)计算机特殊外置硬件要求
(2)其他计算终端特殊外置硬件要求:●无○有
如勾选“有”,请填写其他计算终端特殊外置硬件要求:
7.实验教学技术架构及主要研发技术
指标
内容
系统架构图及简要说明
“儿童照护”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开放运行依托于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支撑,二者通过数据接口无缝对接,保证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通过浏览器访问该项目,并通过平台提供的面向用户的智能指导、自动批改服务功能,尽可能帮助用户实现自主的实验,加强实验项目的开放服务能力,提升开放服务效果。
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以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采用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开发,集实物仿真、创新设计、智能指导、虚拟实验结果自动批改和教学管理于一体,是具有良好自主性、交互性和可扩展性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
教学
开发技术
£VR£AR£MR■3D仿真£二维动画£HTML5
£其他
开发工具
■Unity3D■3DStudioMax■Maya
£ZBrush£SketchUp£AdobeFlash
£UnrealDevelopmentKit£AnimateCC
£Blender■VisualStudio
运行环境
服务器
CPU16核、内存32GB、磁盘500GB、
显存4GB、GPU型号AMDRX580及以上性能
操作系统
■WindowsServer£Linux£其他
具体版本:
数据库
■Mysql£SQLServer£Oracle
备注说明(需要其他硬件设备或服务器数量多于1台时请说明)
是否支持云渲染:●是○否
单场景模型总数:900000面
贴图分辨率:1024*1024
显示帧率:高于每秒30帧
刷新率:高于30Hz
正常分辨率1920*1080
8.实验教学课程持续建设服务计划
(本实验教学课程今后5年继续向高校和社会开放服务计划及预计服务人数)
日期
描述
第一年
实现校内共享,完善实验教学及管理功能,服务人数不少于500人
第二年
推动省内教学资源的共享,服务人数不少于2000人
第三年
推动省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和慕课教学资源共享,服务人数不少于3000人
第四年
实现全国共享,依托省内共享模式,提高项目辐射面,服务人数不少于5000人
第五年
实现行业内共享,依托医院规培计划,把学生的实验和实习课程结合起来,服务人数不少于20000人
其他描述:
(1)立足于本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积累实验教学管理经验,提升教师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行教学的水平。
(2)通过本专业以及校内的共享经验,逐步拓宽共享范围,形成省内共享经验,为全国共享积累经验。
(3)面向全国进行共享,既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还提供配套的慕课资源,形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资源的结合,为全国护理专业师生提供更系统的在线教学资源。
(4)拓展行业内容教学应用,将医院规培和虚拟仿真教学结合起来,提供实验项目的应用面。
(2)面向高校、社会的教学推广应用计划
推广高校数
应用人数
推广行业数
500
0
2000
3000
30
5000
50
18000
其他描述:无
建设单位:厦门大学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厦门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软件合作公司:上海梦之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平台合作公司:成都泰盟软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