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早报记者颜雪王玥实习生陈凌寒摄影报道
现代人喜欢设计不同的签名来彰显个性,其实早在100多年前,古人也讲究“签名档”。近日,四川省档案局官方微博“四川档案”发布微博,展出清末权倾一时的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的签名:一只姿态优美、潇洒从容的白鹤。据省档案局工作人员透露,白鹤形状姿态还随赵尔丰的心情起伏而改变。
赵尔丰(1845年-1911年)字季和,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清汉军正蓝旗人。以山西知县累保道员,权永宁道,调建昌,旋充川滇边务大臣,改驻藏大臣。宣统三年,署四川总督,镇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后,被迫让政权于大汉四川军政府,仍据总督署企图复辟,遂为都督尹昌衡所杀。赵尔丰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老二是《清史稿》的编纂者赵尔巽。
■名家各种签名
画圈签名
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署名的习惯只书“石”字,而且写了一横一撇之后,于一撇中腰画一个圆圈。远看如屋
斜律敦:生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原名叫斜律敦,由于写不好这个“敦”,就改名为斜律金,但署名时还是不像“金”字,齐高祖高欢就指着宫殿尖尖的屋角,让他临画,估计他的签名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座小房子。似哭似笑
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以“八大山人”闻名。擅书法,能诗文“八大山人”,四字一气呵成,上下连贯,远远看去,既像“哭之”又似“笑之”。以“押”签署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战国时韩非子开始使用“押”的形式在文书中进行签署。
“白鹤签名”收藏近千份
“做一个藏族档案的整理时,发现赵尔丰签名用白鹤代替”
四川省档案局官方微博“四川档案”近日发布消息称,在该馆馆藏的清代档案中,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和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炑的签名颇为别致。其中,赵尔丰的签名为一只体态优美、潇洒从容的白鹤。而这样的“白鹤签名”档案,档案局收藏了近千份。
四川档案局经科处副处长王晓春是该局第一个发现赵尔丰白鹤签名的人。1990年,王晓春和同事合作项目,“做一个藏族档案的整理时,发现了赵尔丰的签名。在我们整理的1100多卷档案中,涉及到赵尔丰签名的,他都用白鹤代替。”
记者看到,距今超过100年的泛黄纸张上,用毛笔写着:“咨以督为,德格建置道府州县并巴里汉设流官督片咨送会印上奏”。左边落款处上方,褪了色的红色印章竖排写着“钦差驻藏大臣无川滇边务大臣赵”的字样,这行字的下方,是赵尔丰用毛笔描的一只单腿站立的昂首白鹤。“这批档案都是从西康省移交过来的。”四川档案局保管处工作人员刘严付介绍说,“民国33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赵尔丰被调到四川做边务大臣,管理西藏地区。”
形态不一各有其年代特征
“仕途得意时,白鹤潇洒优美;潦倒时,白鹤萎靡不振”
“赵尔丰的签名还随心情而变化,在他仕途得意时,白鹤潇洒优美,在他仕途潦倒时,白鹤萎靡不振。”王晓春说,根据白鹤的形状,他就能猜出赵尔丰签名的年代。
1903年5月,赵尔丰随四川总督锡良入川,先后任成绵龙茂道、永宁道、建昌道道员。1906年7月,清廷授赵尔丰督办川滇边务大臣。“1906年上任之初,赵尔丰的白鹤还不成形状,看起来像是蛋壳里刚刚孵出的、羽翼未丰的小白鹤。”王晓春解释道。
1908年,赵尔丰升任驻藏大臣兼任川滇边务大臣,清廷要求他“急固藩篱”,加强西藏防务,阻止英国侵略西藏的步伐。1909年,赵尔丰挫败进攻巴塘的西藏叛军,并乘胜进入西藏,收复江卡、贡觉等四个部落地区。
“1908年到1909年的赵尔丰签名,明显可以看出来他是仕途得意的时候。此时的白鹤已经成形,姿态优美、从容潇洒。”王晓春继续说道,“到了1911年,赵尔丰因保路运动受挫,心情也烦躁。白鹤变得羽翼不整,萎缩庸俗。缩颈弓背,耷脑乜眼。”
五种猜测推断以鹤签名
“或因谐音,或因寓意,或就是‘行’字……”
赵尔丰为何会在签名处画上一只白鹤?“康藏史学界迄今为止的研讨,尚未涉及于此,有关赵尔丰的野史逸闻亦未曾述及。”王晓春说,他对此有几点猜测和推断。
第一,谐音说。赵尔丰字季和,“和”与“鹤”谐音,故取之为记。
第二,嵌名说。即鹤中嵌有“尔丰”二字。“尔(时已有爾的简化字)豐”二字草书竖写近似鹤形。赵尔丰早在建昌道任内就有用鹤表示签名的迹象。
第三,寓意说。即赵尔丰借典故“鹤轩”(古人寓意指幸得高位)暗寓自身侥幸谋得高官显宦之位,此乃赵氏自谦之意。
第四,言志说。赵尔丰用白鹤寓意自己高雅独立、娴静昂然。鹤性孤傲娴静,皎洁高雅,昂然独立,逍遥自如,出自霄汉,栖于松枝,古人以之为先禽,视之为祥物。
此外,四川档案局保管处工作人员刘严付也有自己的猜测:“一般这些官吏在看完上凑的文书后,都会在下面写个‘行’字,表示我看过了,此项可以实施的意思。赵尔丰在签名处画只白鹤,也许就是从‘行’字衍变而来,只是他以白鹤作为自己的代表符号,画上后就表示‘我看过了,此项可以实施’的意思。”
■更多档案
赵尔丰继任者签名也独特
似火焰似树丫
在省档案局的档案中,还有另一人的签名档也很别致。他就是赵尔丰所任川滇边务大臣的接任者傅嵩炑。
傅嵩炑的签名和前任赵尔丰相比有所逊色,但在众多签名中依然别具一格。“傅嵩炑算是赵尔丰的徒弟,所以他的行事作风都会模仿赵尔丰。”省档案局保管处工作人员刘严付说。
刘严付拿出几份傅嵩炑签名的档案,在落款处,左上方用毛笔写着“代理边务大臣傅”的字样,下面则是傅嵩炑的落款签名“行”字,该字笔画流畅大方,外形远看形似一颗松树。在几份傅嵩炑转正后的签名处,这时的“行”字,则笔画硬朗干脆利落,笔笔分开毫无粘连。
“在代理川滇边务大臣时,傅嵩炑的签名规规矩矩,填补框内;等到后期‘转正’后,明显放开了,不拘一格。”对比前后时期的签名变化,刘严付说道。
为何签名像树枝又像火焰?省档案局工作人员看法不同。“一般这种政府内部公文,长官批阅后,都会写个‘行’字,意为‘可行、执行’。”刘严付推测,这个像是树丫又像火焰的签名,就是“行”字的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