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略感意外):哦,就是这两个小女孩吗?战士乙:是!
聂荣臻(对警卫员):快把那小女孩抱过来。(警卫员从战士甲手中抱过小女孩,递给聂荣臻)聂荣臻(看了看小姑娘,见是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姑娘,手上包着洁白的纱布,此刻睡得正香。问战士甲):怎么,她受伤了?战士甲:发现她们时房子已经着火,估计时抢救时划伤的,卫生员已经处理过了。聂荣臻(点了点头,对警卫员):快把她抱到老乡家给她找点奶喝。(警卫员接过小女孩下)聂荣臻(对另一名约两岁的日本小姑娘,亲切地):小妹妹,到伯伯这儿来。(战士乙把满脸惊恐的小女孩领到聂荣臻跟前)聂荣臻(抚摸着小姑娘,亲切地)小妹妹,别害怕,告诉伯伯,你叫什么?小姑娘(满脸惊恐,不停地哭泣,用日本话不停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战士乙:报告司令员,她听不懂中国话,听日本俘虏说她叫美穗子。
聂荣臻:(从桌子上拿起一只梨,和蔼地对小姑娘说):小妹妹,这梨洗干净了,吃吧。小姑娘(哭泣着,慢慢地接过梨,吃了起来。)聂荣臻(对两战士):这事你们处理得很好,小女孩放我这里,你们回去吧。(八路军战士下,警卫员上)炊事员(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上):司令员,开饭啦。聂荣臻(抱起美穗子):吃饭喽。(聂荣臻将美穗子抱到饭桌前,慈祥地拿起小勺给美穗子喂饭,美穗子已稍稍平静,乖乖地吃起饭来。)警卫员(不解地):司令员,日本鬼子杀了我们那么多人,你干吗对这日本女孩这么好?
聂荣臻:那照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呢,也象鬼子似的?
聂荣臻:你来啦,坐。(八路军干部坐下。)
聂荣臻:叫你来有一个任务,想让你去华北日军司令部去一趟。八路军干部(疑惑地):日军司令部?什么任务?聂荣臻(对着小女孩):把她们姐妹俩送还日军。八路军干部:是!保证完成任务!
(司令部内一片寂静,凶神恶煞似的日军士兵也低下了头。全剧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谢谢大家!
校园历史话剧剧本《西安事变》
前言:有时候真正想做一件事情,他就会变得很简单。这是我和我寝室的哥们熬了3天赶出来的,纪念一下
编剧:217寝室
主要人物:蒋介石(当时中国的领袖、剿共总司令)张学良(剿共副司令、东北军军长、西安事变的发动者)
杨虎城(十七路军总指挥、剿共主任、西安事变的发动者)
郭副官(抓捕行动指挥官)
学生代表
其他人物:游行学生若干,蒋介石秘书
警卫员,士兵甲乙,抓捕士兵若干。
场景:第一幕:学生游行,张学良慷慨陈词。
第二幕:蒋张争执。
第三幕:张杨二人密谋。
第四幕:兵变,爱国将领诉爱国之情。
道具:办公桌,两把椅子,手枪,标语,小旗,办公用品若干,
茶杯,长枪若干
舞台布置:
(办公室布局,斜放,与舞台成45度)
桌上放若干办公用品,两把椅子对放,
模拟舞台格局
办公室
(蒋,张共用)
张与学生交谈地点
(可尽量靠中,但与桌子错开)
独白:1936年12月9日,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游行示威活动在西安爆发,学生游行示威,要求抗日。(背景音乐为《松花江上》的一段,音乐先放30秒)
第一幕
学生游行(愤怒,条幅,振臂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
(张学良前往劝说,与学生代表交谈,郑重许下承诺!)
代表:女:为什么我们中国自己人跟自己人斗,为一寸土地相互绞杀,而对日本人不断侵吞我们的领土,我们的政府却一再忍让呢
男:“少帅,现在能救中国的只有您了!”(悲伤,恳求)
张(坚定):“我现在只能用我自己的人格作担保。你们要知道,我张学良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人的军人。一个星期之内,我会给你们答复的。如若食言,你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处死我!”
(张前往蒋处,汇报情况)
第一幕结束
第二幕
(张学良低头犹豫了一下,然后敲门走进蒋介石办公室。)
蒋:汉卿啊,你看这样的雨可真不像12月。
张(向前几步、忧心忡忡):委员长,我的来意你很清楚。
蒋(愤怒):那么我的答案你也很清楚。
(蒋介石转过身去,向张学良走去)
蒋(语重心长):内乱不平何以攘除外夷汉卿,不如你来告诉我
张(激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为什么让鬼子横插一杠!(秘书送来茶)
(蒋介石不紧不慢地走到一旁,端起桌上一杯热茶,)
蒋:美龄带来的,你也尝尝、
(张学良一口饮下去,不觉皱起了眉头。)
张:可是共产党也是抗日的队伍呀,并且他们表示愿意抛弃前嫌,枪口一致对外,大哥,-你考虑考虑。
蒋:(轻轻一瞥,隐隐一笑):汉卿啊,你这样让我很难做。
张:(无奈,若有所思大哥,你若是仍一意孤行拒不联共,汉卿无话可说。
蒋(坚决的):哼,不要再说了,攘外必先安内,我不可能做出任何让步!
(此刻张学良发觉现在唯有兵谏,才能让蒋介石回头)
张:那。。。。。委员长,汉卿先走了。
蒋:嗯。
第二幕结束。
第三幕
(夜幕降临,张杨密谋逼蒋抗日)
(张坐在屋里在桌前,背对门,闷闷不乐,不停地擦着枪。此时,杨来看望张。
门没锁,杨进入屋内,环视一周,走到张身后,)
杨:委员长好像很坚决,一定要消灭共党,看来我们要服从命令了!(语气中带有试探)
张:(只回头)消灭,哼,剿共剿了几年了,红军还是红军,共党还是共党!只怕这么剿下-去,胜利的不是中国人,是日本人,他们可是虎视眈眈,盯着中国呢!到那-时,我看他的委员长也是当到头了。(失望,气愤,没转过身,依旧擦枪)
杨:委员长自有他的看法,毕竟他是我们上司。
张:杨兄,你深夜来看我,不是来和我说这个的吧!(气愤,把枪收起)
杨:诶,想我等,戎马生涯,国难当头,不打日寇,竟龟缩关内,剿杀同胞,如何对得起这身军装!(拍桌子)我只是觉得剿共绝非一日之寒啊。
(张没说话,依旧坐着。)杨继续说。
杨(语重深长):先剿共后攘外是蒋委员长坚定不移的政策,可他又剿得怎么样呢这个剿--共啊,是个无期徒刑。你返回故乡的宏愿合适才能实现啊士兵传言剿共-剿共,越剿越痛,打仗打仗,越打越侮。
张:(快速起身,神情激动,面向杨)=不瞒你说,我已与周恩来接触,共党的一些理论,我觉得很对。
杨:哦说来听听。
张:日本人觊觎中国不是一天两天了,正加大对华侵略,照这么下去,家必破,国必亡,我等真甘愿做亡国奴吗
杨:继续说
张:家仇国恨不报,却在这镇压学生游行…唉…(无奈)
杨:(抢过来说)委员长竟下令向学生开枪,中国的枪不杀外敌,却杀我们的进步青年,唉
张:再瞅瞅共产党提出联合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得民心~~,得到民主人士支持。再这么下去,我们也会被叫做汉奸,卖国贼!
杨:共产党的理论我也听说了,只是我们的蒋委员长,一意孤行。
张:杨兄,我看你也有一颗报国之心,那我也不相瞒,周恩来告诉我只要蒋同意不再向红军进攻,他们愿意开赴前线,共同抗日。
杨:问题是委员长不会同意
张:不用他同意,我们让他同意,(说着把枪拿出来)
杨:难道你是想.....,看来只有这样了,干!(挥拳)
过渡
(事变前一夜,士兵乙在站岗,士兵甲路过,向乙走去,四周看了一下,凑到一耳边。)
甲:唉,给我来根烟(悄悄的)
(乙从兜里掏出烟给甲)
甲:要有大事发生(悄悄的)
乙:切,能有什么大事,你老婆要生了(挑逗,不爱搭理)
甲:一边旯子去!我跟你说呀,少帅要兵谏!(凑得更近)
乙:兵变,别瞎说,你怎么知道,
甲:别和别人说,我刚才看见郭副官领着几个弟兄朝委员长驻地去,
乙:得得得得,别瞎说,小心你脑袋,
甲:切,懒得和你解释,占你的岗吧!再给我根烟!
乙:去去去。
甲对乙拍手,离开稍后乙下
第四幕
郭副官带领弟兄去抓蒋介石,(有枪声)蒋已逃跑,不在屋内
郭下令:分头找,
众:是
两士兵带蒋上台(蒋穿睡衣)
蒋:你们好大的胆子(愤怒)
郭:对不起,委员长,我也是奉命行事,你这边请
(蒋气愤离开,郭在后跟着。来到另一个房间,众人离场。(留两个士兵在门口站岗)
蒋已被擒,张前往看望。
士兵敬礼,张回礼,进入屋内。)
张学良(尊敬地、愧疚地):委员长,您受惊了。
蒋介石(生气):哼,哼。我不是你的委员长。你也不是我的部下。
张学良(诚恳地):您可以不承认我这个部下,但我不可以不承认您这个哥哥啊。
蒋介石(生气、怀着希望):既然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委员长。张汉卿,你老实告
诉我,这件事是你的部下怂恿你干的,还是你自己干的
张学良(羞愧):委员长,让您失望了,是我下令让他们干的。
蒋介石(盛怒):张汉卿,你,你,好大的胆子啊!
张学良(坚定):我只想让您让我们去抗日。我并没有伤害您的意思。我只是不
想看着我们的国家被日本侵吞啊!
蒋介石(怀疑、生气):没有伤害我的意思为国家着想哼哼,你让我这个国家领袖的颜面都丢尽了。
张学良(愤怒、心痛,大声):你只顾考虑你自己的颜面!那东北军的颜面呢东北人
的颜面呢四万万中国人的颜面呢你想过没有
蒋介石(威严、求救):好,好。你既然还认我。汉卿,你就立刻把我送回南京,
回南京再谈啊。
张学良(坚定):回去可以啊。但是,你一定要给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将士们一
个明确的交代:停止剿共,带我们去抗日。
蒋介石(生气、轻蔑):汉卿啊,你不懂政治!你是把政治当儿戏!我怎么能随便
给你承诺!你走吧,我不想见到你。
(张学良出去了,蒋介石生闷气捶大腿)
(杨虎城扭开门,走进去。)
杨虎城(礼貌性地,立正):委员长好!
蒋介石(希望地):虎城虎城啊,虎城啊,来,坐,坐,坐。坐下坐下。
杨虎城(礼貌上地、没愧疚之意):委员长,虎城给您请罪。
蒋介石(希望地、讨好地):好好好。虎城啊,想想办法,把我送出西安。啊,
虎城啊,你是我党的老党员。你是我党的有功之臣啊。我一直都很敬佩你,看重你。
杨虎城(礼貌性地):谢谢委员长。
蒋介石(讨好、责怪):虎城,你和汉卿不一样啊。他娇纵莽撞,闯下通天大祸。这事,你可能不清楚吧。
杨虎城:委员长,我知道。
蒋介石(失望、愤怒):你怎么也受他的蛊惑
杨虎城(坚定、义气):委员长,这是我的主意。您不要责怪汉卿,是我帮汉卿下的决心。
蒋介石(绝望、愤怒):什么为什么啊这是为什么
杨虎城(坚定、义气):为了抗日,虎城的意思已经多次向委员长进行汇报和进谏。只是委员长不予采纳,逆拂民意。张副司令和我的确无法接受,所以不得以才采取了非常手段进行兵谏。
蒋介石(绝望、愤怒、厌恶):兵谏、兵谏。娘希匹,你可知道这个兵谏给国家带来什么影响给时局带来什么影响哼——。
杨虎城:委员长,西安天气不好。您多保重。(起身离开)
(杨虎城出去)演员退场。
(张学良走上前,大声说,我张学良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捉蒋只是为了逼他抗日啊。一个团结的中华民族才是不可战胜的!亲爱的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保家卫国,义不容辞!
全剧终
后言(独白):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挽救了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人物:李建强男45岁某村村长(人称——杷杷)
霞霞嫂女40岁村长媳妇(人称——匣匣)
大虎男40多建材厂老板
二强男40多某村村民
【幕启。大年三十,李村长家。门外一片炮竹声……李村长拿一付对联进屋……】
建强:(念对联)新年再现新景象,村整美容户改妆。步步高升。
对联写的很好,可是这横批咋看着怪怪的……(霞嫂上)
霞嫂:我当你跟谁在这谝呢,一个人回来怪怪的弄啥哩?(倒茶)
建强:刚才有才叔到村委会找我,给我了副对联,我忙着也没顾得看,心想过大年的只要有就行了,可这内容……
霞嫂:(看了看)对联写的好吗,说的正是近年来在村的面貌呀!道路硬化了,街道绿化了,学校楼房化了,老人公寓化了,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建强:(阻挡)甭说了,你看看这横额咋写的!
霞嫂:(自语)步步高升。(想)就是听着怪怪的……
建强:看看看,你也觉得怪怪的是吗,明天大早乡党们一看再不笑掉牙还算怪来。一个村长原来谋算着步步高升……算啦,另换一个…….
霞嫂:你个老脑筋,连着都想不来吗,一副贴在村长门前的对联,说明了村长的工作有尽头,广大村民有盼头,年年都有新景象,这还有啥不对头!你咋能联系到你身上……有才叔是针对对联内容写的横额知道不……
建强:(醒悟到)好个有才叔呀有才叔,不愧你是个老文豪啊。那你说能贴?
霞嫂:钢帮硬正,贴!
建强:好,那你先贴对联。今晚上村上有场迎春晚会,赶紧把饺子包好,
.1.
我去保田叔家,把慰问品送去,回来一块去看戏。奥,记住,我还在开戏前要讲话里。
霞嫂:那你快去,我这就贴对联。建强提礼物出门,霞嫂忙着贴对联)
(大虎上)
大虎:忙忙碌碌整一年,丰硕成果腰中缠,多亏村长来资助,专门上门拜个年。(进门)霞嫂!(先嫂吓了一大跳)
霞嫂:哎呀呀!进门也小品不答个声,把嫂子能吓死。真真是个老虎……
大虎:我强哥哩?
霞嫂:给保田叔拜年去了,你不是在锣鼓队打鼓哩,咋还没去?
大虎:这不是就去呀么,顺便过来给强哥和你拜个年么。
霞嫂:多谢了,多谢了。(倒水,拿烟)兄弟,抽支烟。(递烟)
大虎:霞霞嫂,兄弟今个来一是给强哥汇报工作,二是恩报强哥。
霞嫂:有啥恩可报的,你不要太多心了。你强哥就是那种人……
大虎:你知道兄弟的建材厂今年由于没有资本开不起来,强哥为这事跑前跑后,连借带贷给我弄了四五万,砖厂动了,整个销路他全包了,连一个砖头块都没剩。年底一核算,你猜?
霞嫂:没贴赔。
大虎:咋叫没贴赔。纯盈利这个数。(伸出五个指头)五万!
霞嫂:好呀,兄弟发了,嫂子明个给你侄子娶媳妇就有处借钱了。
大虎:还用借,只要嫂子说一声,没麻达。(掏红包)霞霞嫂,强哥等不回来了,我急着去锣鼓队,这是给你们补心的一点意思,你收下。
霞嫂:大虎,嫂子暂时不需要,以后需要我在寻你……
大虎:这些钱管你要不要都得收下,送给你的,随便用,到时候需要再说!
霞嫂:不行不行,大虎,你快拿上走,小心你强哥回来,你还要受批评的。
大虎:我强哥为我费了心,这也是应得的呀,快拾起来。(硬塞给霞嫂)
霞嫂:你哥他平时都不许我收任何乡党的礼物,你送这么多钱。不行,快装上吧。
大虎:哎呀,嫂子!非收不可,不然我不走了。
霞嫂:(无奈的)硬要给嫂子,我把话说到前头,你不管这钱咋花,都不能给你强哥脸上抹黑!(拿礼单自语)让嫂子先给你记下来。
大虎:又不是借给你的,记啥哩!
霞嫂:大虎,你给嫂子这钱就算扶贫了。
大虎:我们都富起来了,也该帮帮你们呀。就算扶贫吧。(不懈的)
霞嫂:一共五千,对不。
大虎:对对对。
霞嫂:来在这签个名。(递笔)
大虎:签名干啥吗!
霞嫂:我怕你反悔,到时候跟嫂子胡说。
大虎:好我的匣匣嫂哩,我和强哥钻了这些年,啥时候胡说过吗!
霞嫂:我给你记的很清,你看好了签了名,我就放心了。
大虎:(看了看)扶贫捐资款五千元。(笑了笑)对对,王大虎。(签名状)
霞嫂:谢谢兄弟你,咱全村人都跟你一样就好了。
大虎:嫂子,不说了,锣鼓队还等我这里,我先走了。(送大虎出门)
霞嫂:你先去,我一会就来。(进门)
建强呀建强,人家都叫我匣匣,今个我这匣匣有底了。(又贴横额)
二强:霞霞嫂!(霞嫂刚上凳子,差点掉下来)唉唉!(忙扶)
霞嫂:你没说小声点,粗喉咙大嗓子的把人能吓死!
二强:我帮你贴。(上凳子)步步高升。(贴好进屋)我大哥哩?
霞嫂:给保田叔拜年去了。这人一去就不知道回来。你咋没去耍狮子呀!
二强:这就去呀,顺便过来给强哥和你拜个年呀。
霞嫂:那嫂子就多谢了。(递上水)喝碗茶暖和暖和。
二强:霞嫂,过年了,没给你们准备啥,这是点小意思。(掏出一叠钱)
霞嫂:这是咋了,拜年带送钱,有啥事这么粘(ran音)。
二强:快拾起来,不要叫旁人知道就对了。甭嫌少,幺洞洞一百张。
霞嫂:不明不白的,我咋能收你这么多钱呀?
二强:不偷不抢,不借不贷,没帐没债,你怕啥,是我强哥挣来的,收下放心用。.3.
霞嫂:(旁白)刚收了五千,又来了一万,我这匣匣恐怕不敢再装了吧……
二强,你强哥从那挣来的,你给嫂子说明白了,我收下,说不清,对不起,嫂子没有哪个胆子。
二强:(解释地)嫂子呀,兄弟心直口快,实话实说,你不要太多心了。是这回事,前两年我想出去包建筑工程,家里有两个老人走不开,想挣点钱人先走不出去,今年年初,强哥给咱村上建起了敬老院,先替我把老人安置在了敬老院,让我放心出去打工。这不,大大小小干了四五个工程,你猜兄弟挣了多少?(伸出三个指头)
霞嫂:三千。
二强:不是。
霞嫂:(惊喜地)三万。
二强:小看人了(俏皮地)再加个零。
霞嫂:(大声)啊!三十万。
二强:(阻止)悄悄的,小声点,小心叫人家听见了笑话。看把二强涨的,才挣了几个钱,就显货哩!
霞嫂:劳动换来的,怕啥。
二强:咋村上的能人谁家没有个上百万的,咱这算啥。
霞嫂:才开始吗,年年都这样挣这么多钱,咋花呀。
二强:全都是开放政策好呀,也多亏了村长强哥帮我解了后顾之忧,不然今年还是老样一个二强。
霞嫂:怪道来你强哥急着要建起敬老院,作用还真不小。
二强:所以,我的收入就有强哥的功劳,这钱是他应得的,快收下。
霞嫂:改变村貌,富民富国使村干部应该尽的义务,你不要这样,会把干部惯坏的。
二强:坏的好不了,好的不得坏。像我强哥这样的村长大家都放心,坏不了,嫂子你放心。
霞嫂:建强没回来,我先替你保存着,等他回来再说。
二强:怕啥里,你大胆用。再说强哥这几年为了村上的工作,自己的手艺
.4.
活都放弃了,你们的损失也不小呀,这点钱就当时给你的扶贫款,嫂子,这些家具电器也该更新更新了……
霞嫂:不着急,等娃从部队复员回来再说。嫂子把钱收下了,你要签个字。
二强:给你随便用吧,签啥字哩呀!(接过本子,不明白)霞霞嫂,你这是……
霞嫂:当官的不在,这是娘子的责任吗。你说你签不签名,不然我就不收了。
二强:(大声地)扶贫捐资一万元。好好好!李二强签名。(递过本子)
霞嫂:既然我收下了,就不要管我花钱弄了啥。
二强:(不解其意)随你便,嫂子。我要赶紧去耍狮子,你一会来看戏奥!
霞嫂:好好,你先去,我就来。奇事怪事,拜年送钱,像这样子,当官的天天都可能想着过年呀……(建强上)
建强:咋了,你也天天盼着过年呀!(换衣服)
霞嫂:我说当官的。过年过节能收礼呀!
建强:现在哪有这样的干部,党对干部的政策一直是廉洁奉公,反腐倡廉。
霞嫂:再甭哄我了,有个村官腊月三十露馅了。
建强:那个村官。
霞嫂:咱村村长。
建强:我这村长…….
霞嫂:你刚走了一会,大虎和二强就给咱拜年来了,一人一个红包。
建强:你收了?
霞嫂:大虎五千,二强一万。我能不收吗,你也不是整天为没有钱熬煎吗!
建强:唉,你咋这么糊涂呀,平时你是咋样告诫我的,你反倒收了人家的红包……快给人家送回去,不然后果自负。
霞嫂:哎吆吆!怪我收了,我不收能行吗,他俩都有说是,理由漫长,没办法就收下了。再说你也急着用钱,我想这钱也就可以收。
建强:年后我想把敬老院扩建一下,能住进去的都住进去,食堂,医疗配套齐全,算了算还需要十几万才行,咱现在要钱干啥!.5.
霞嫂:咱现在要钱干啥!建强,你看看,咱家里啥没有呀,冬天坐的木凉椅,彩电成了黑白的,眼看娃把媳妇娶,没钱盖房咋办哩。看着这些,我能不爱钱吗。大伙把你凑上了台,你一心扑在了村上,到处寻找资金,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大家把你都叫杷杷,可你给我这个匣匣里都刨回来了些啥呀!几年了,还是个空匣匣呀。
建强:霞霞,这些我咋能不想呀,只要大家都富起来,我们就快啦。
霞嫂:我知道对你说了没用,你这话我都听几十遍了……
建强:霞霞,大虎和二强的心意我们领了。钱你先放到你匣匣里,阿达急用就用到阿达。
霞嫂:我不想替你当保管,你让我着匣匣还是空着好。(把钱给建强)
建强:咋还有签小品剧本名。(念)扶贫捐资五万,一万,王大虎、李二强。霞霞,这是咋回事?
霞嫂:我要叫他两个把钱花个明明白白,就想了这个法子。
建强:既是捐资,我们就用它改善敬老院,行不?
霞嫂:你想咋用就咋用,(骄傲的)不管咋用他俩是同意了的。
建强:霞霞,我正愁年后改善敬老院条件没钱,多亏你收了这两个“红包”,不然我连年都过不好。
霞嫂:没有这两下子,敢给村长当老婆。(趣笑地)咱家小,村上大,有钱都往正向上花。
建强:不说了,快走,把你这珍贵的单子拿上。
霞嫂:拿这弄啥?
建强:未开戏先把他俩夸,带头捐款富大家。
霞嫂:为村建设做贡献,叫他俩知道这钱都花到阿达啦。杷杷!
建强:匣匣!
合:戏快开演了,赶紧走。(谢幕)
【外面锣鼓喧天,一片除夕景象】
金色的鱼钩
地点:长征路上,一望无际的草地。
人物:炊事班长(近四十岁,个儿高,背有点儿驼,两鬓斑白,皱纹满脸)。红军战士小梁(十七八岁,瘦弱有病)。
小战士甲和乙(十二三岁,病弱交加,疲惫不堪)。
第一幕草地夜话
画外音:1935年秋,红军进入草地。炊事班长奉命照顾三个病号。青稞面吃完了,战士们只好吃野菜、草根。一天,老班长用缝衣针做成鱼钩钓来了小鱼。(幕启,小战士们津津有味地喝着鱼汤。老班长坐在一旁慈祥地望着他们。)小梁:老班长,你怎么不吃啊?
班长:(摸摸嘴,回味似的)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老班长收拾好碗筷,下,从另一边上,小梁悄悄地跟上,老班长坐在草地上艰难地嚼着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
小梁:(失声地)老班长,你怎么……
班长:(支吾着)我,早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小梁:不!我全知道了。
班长:小点声,小梁。(搂过小梁,又指了指两个小战士睡觉的地方)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能再告诉别人。
小梁: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班长:不要紧,我身子骨还结实。(抬头望了望星空,良久)指导员把你们三人交给我时说,一路上,我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再苦再累,也要把你们带出草地。我估摸着还要20天的路程,这20天,难熬呀!眼看你们一天天衰弱下去,真要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小梁: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点儿呀!
班长:唉,太少了。(轻轻摇头)小梁,弄点儿吃的太难了。有时候等了大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条蚯蚓做鱼饵,我不知翻了多少草皮。还有,我的眼睛坏了,一到夜里,找野菜得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我看得见!
班长:不,咱们不是早分好了工了吗?再说,你病得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小梁:不……
班长:(严厉地)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小梁张口无语,扑在老班长怀里哭了,幕落。)
第二幕凝重的眼神(略)
第三幕最后的嘱咐
(幕启,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依稀可见。近处,四个衣衫褴褛(lánlǚ)的红军战士围在一起。身后,是茫茫的草地和一行踩得稀烂的路)
老班长:(快活地)同志们,咱们快走出这草地了(指指远山)。我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拿针钩找水塘去了;小红军们快活地找野菜、拾干柴。)
小梁:怎么老班长还没回来?
战士甲乙:啊?(有些慌乱)去找找!
(老班长在水塘里昏迷不醒,鱼竿还握在手中。)
小梁:我来钓鱼,你俩一个照顾老班长,一人赶紧生火。
(终于钓到一条小鱼,赶忙熬鱼汤。)
小梁:(伏下身)老班长,你醒醒!喝点儿鱼汤就会好的……
(小红军甲乙跪在一旁哭泣。)
老班长:(微微睁眼,盯着鱼汤)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吃了还要赶路,这二十多里路,一定要走出去!
小梁:老班长,你吃呀!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哭泣)!
老班长:(抚摸小梁的头)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手突然滑下去)
三个战士:(齐哭喊)老班长,老班长,你醒醒呀,醒醒呀!
(小梁小心翼翼地包扎好鱼钩,放在贴身衣袋里,动作缓慢。)
画外音又起:(小梁的声音)老班长,等革命胜利了,我一定把
这珍贵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瞻仰它,永远记住这金色的鱼钩,记住这峥嵘的岁月。(幕落)
油灯、旧报纸、档案盒、老式钢笔、搪瓷杯,不仅陈设有味道,还还原了当年的场景布置。线索设置别具匠心,每个角色的故事线呈现完整而丰满。昨天,一场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剧本杀”在华东政法大学展开。从策划、编剧到玩家,00后们给包圆了!
青年报记者刘昕璐
赶花两个月带你回到“前夜”
“希望让玩家沉浸式体悟建党过程中革命家的不易与艰辛。”
赶在“五四”青年前,由华东政法大学校学生会举办的“党史主题沉浸式实景剧本体验暨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主题活动”在校园内掀起热潮。在“红色剧本杀”里学党史,00后学生自己唱起了主角。这是由校学生会成员自编自导的党史剧本杀,定名《前夜》。
“剧本以中共一大第六次会议为背景,以会议最终转移至南湖为灵感创作,希望让玩家沉浸式体悟建党过程中革命家的不易与艰辛。”商学院金融专业的00后学生曹扬平日里就是“剧本杀”与“密室”的发烧友,这是头一次自己当编剧写剧本。
团队从今年2月份起就开始创作、打磨,直到正式展开前的终极内测还在死抠细节,只为玩家在这样的党史剧本里有收获,有体悟。
燃玩一场剧体会“红色”精神
“青年大学生在沉浸式的现场演绎中,重温峥嵘岁月,领悟革命精神。”
“剧本杀”的活动地点也别有一番考量——选在了教学楼的地下室,因相对昏暗老旧,秘密安静而显得氛围合适,同时,地下室因为不常去,从而让玩家在一个新鲜的场景中产生更强的代入感。
参与体验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何沛颖说,最让自己觉得触动的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即使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也毫不动摇坚守政治立场。
对此,不少学生直言,这次的“剧本杀”活动非常有趣,每位参与的同学都能通过游戏,切实体会到建党的不易,对当代青年的责任有了更为明晰的认知。华政团委书记焦佳说,本次“红色剧本杀”是学生会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一种探索创新。
“通过同学们的反馈来看,激发了大家学习党史的兴趣和劲头,从而更主动学习、领会党史教育的精髓。青年大学生也在沉浸式的现场演绎中,重温峥嵘岁月,领悟革命精神。”
对话
最大吸引力在于党史本身
青年报:这次的“剧本杀”作为一个游戏,对玩家的吸引力在哪里?
曹扬:我想“红色剧本杀”对于玩家的最大吸引力应该在于党史本身,玩家会对那个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感到好奇,而我们的沉浸式“剧本杀”为大家开启了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窗口,激发大家了解当时历史的积极性。
青年报:在游戏机制设计方面有什么特别之处?
曹扬:我们此次的剧本设置了双结局模式,成功找出卧底,即会议地点转移成功,正如先辈们将中共一大会议的最后议程成功转移至嘉兴南湖;如果不能找到,会议地点没能转移成功,则更能让玩家体会到我们的先辈究竟是排除了多少的困难才能够带领我党走到今天。
人物:
李老师党史馆讲解员
小博士小学生
王一鸣大学生
赵建国企业家
李老师:喂?是小博士啊,你好你好!
小博士:李老师好!我作文得了一等奖,我要来跟您报喜。
李老师:你要来啊?还要来给我报喜?好好好,欢迎欢迎。
小博士:嗯,谢谢李老师,我一会就来
李老师:好,快来,我给你做好吃的。
小博士:好!老师一会见!
王一鸣提着水果,背着书包上,敲门
【李老师开门
王一鸣:李老师好
李老师:哟,是王一鸣同学啊,快请进,
王一鸣:给您带了点水果。
李老师:你看你这是何必呢,等会带给你们同学吃吧!
王一鸣:李老师最近身体好吗?
李老师:好着呢,今天去公园锻炼了一早上,晚上还约了人打乒乓球呢。
王一鸣: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天天都去给大家讲课,这好不容易放个假,您要多休息啊!
李老师:这你放心,我精神头足着呢,哎不对,你怎么知道我今天休假呢?
王一鸣:只要您去当讲解员,我这朋友圈肯定有同学发您讲课的照片。昨天到今天朋友圈一直没见您,我就知道这两天您应该休假了。
李老师:好小子,真机灵,你的聪明劲要能用到学习上去就好了。
【王一鸣:从书包掏出证书
王一鸣:李老师,说到学习,我真的应该好好谢谢您,自从中学的时候在党史馆听了您讲的李大钊的故事,我从此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您看,这是我在全国大学生历史知识竞赛的获奖证书。课题就是论李大钊对建党的贡献。
李老师:这真是太棒了啊!没想到你对这方面真的做了这么深入的研究。
王一鸣:李老师,过几个月就到建党百年纪念日了,我们学院想请您去再办个讲座,再启发一下同学们对党史的学习。
李老师:同学们都这么热情啊。可是……
李老师:小王啊,我想把讲座办好,但是我想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