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23)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法学研究所(InstituteofLaw,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究机构。法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国家法治领域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意义的问题研究,努力发挥党和政府法治建设重大问题决策的智库功能。法学研究所在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实行联合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

一、历史沿革

1958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的提议下,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法学研究所,学部副主任张友渔任所长。1977年,法学研究所随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友渔之后,历任所长为孙亚明、王仲方、王叔文、王家福、刘海年、夏勇、李林、陈甦,现任所长莫纪宏。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后,历任党委书记为刘瀚、信春鹰、陈甦、冯军、陈国平,现任党委书记莫纪宏。

二、机构设置

三、科研成果

自建所以来法学研究所出版了大量法学精品名作,荣获中国法学会“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法学优秀成果特别贡献奖”(全国唯一)等重要奖项,不仅对当时的法治建设与法学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创新工程实施以来,部分重要成果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重大创新成果,包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系列研究报告》《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14(2016)》、《民法总则评注》、《民法典评注》、《中国法治变革》等。在不断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法学研究所还十分重视开展法学实证等应用研究,充分发挥法治领域高端智库作用。出版了近60部法治蓝皮书,50余部国家智库报告,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大量内部研究报告,为国家立法和其他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学术期刊

五、对外交流

法学研究所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学研究机构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近年来与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法学院、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法学院、德国马普协会外国与国际私法研究所、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研究所、俄罗斯联邦立法与比较法研究所、波兰华沙大学法学院等世界著名法学院和研究机构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接受国外学者来所做访问学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与会。法学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在境外出版和发表了大量法学著作和论文。

六、人才培养

法学研究所重视法学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1978年开始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1991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全部法学二级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2004年起同时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20年,在“科教融合”模式下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共建法学院,陈甦、莫纪宏先后担任法学院院长。

法学研究所先后有7人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7人当选荣誉学部委员,8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曾经或正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有8人被中国法学会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多名学者担任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团体领导职务。目前有近30人担任中国法学会理事及以上、中国法学会下属各研究会常务理事及以上职务,1人担任国际宪法学协会名誉主席,1人担任国际刑法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

七、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法学研究所就组织论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法治、反对人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构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重要理论观点和法治原则,为法学界法律界解放思想、拨乱反正起到了积极的导引作用。王家福、李步云、刘海年三位同志还参加了《中共中央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中发1979【64号】)的起草工作,该文件于1979年9月颁布,在我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王家福、郑成思、梁慧星等带领法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参与了《民法通则》的起草和论证。改革开放以来,法学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参与400余部法律法规的起草、修改、论证和审议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法学研究所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权理论与对策研究,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院级中心,法学研究所代管)。多位学者参与了1991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第一份《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的起草工作,并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对话与交流,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0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吴建璠研究员曾担任两个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预委会委员,全程参加了基本法的起草工作。

199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郑成思作为起草小组成员全程参加了该法的起草工作。在这前后,他还参加过我国专利法和商标法等法律的修订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起草,以法律顾问及专家的身份参加过中美知识产权谈判,2001年7月和2006年5月两次受邀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讲座。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法学研究所率先论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构理念、基本原则和主要结构,为市场经济法治建设提出规划性建议。

1999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合同法起草之初,法学研究所受全国人大法工委委托起草了专家意见稿(全国共12家单位分别提供专家意见稿),梁慧星等专家在合同法的起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梁慧星等人还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重要民事法律的起草。

1999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此前,1996年法学研究所时任所长王家福在中南海法制讲座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性建议,被党中央采纳。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王家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王家福同志获评“推动依法治国的理论创新者”。

2020年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民法典的起草过程中,法学研究所几代学者参与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1978年,王家福同志就按胡乔木同志的要求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制定民法典的建议报告。中央指示由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与法学研究所联合试拟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为以后的民事立法工作做了有益的准备。以后法学研究所多名研究人员参与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为民法典的编纂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2021年民法研究室因此获得“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法学研究所在国家法治决策上彰显持续性的学术影响力。1995年以来,法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先后5人次担任中南海法制讲座主讲人,4人次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人,10人次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主讲人,1人次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会学习主讲人。

THE END
1.普查登记目录》价格目录书评正版本书收录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1912年以前汉文古籍数据3200多条,著录有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内容。书后附书名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检索使用。 目录 《河北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錄》編委會 《河北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錄》前言 130000—0442—0000001至0003223(古籍普查登記編http://m.bookschina.com/9179080.htm
2.《高考英语非官方学习指南:阅读理解与阅读填空专项突破[精品中国图书馆史研究导引 6.0分 谢欢 图书馆史是图书馆学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之一,目前虽然有诸多高校都开设有相应的课程,但是至今没有一本专门指导图书馆史研究的教材,本教材是中国第一部系统阐述图书馆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教材,具有开创性。参编人员都是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的图书馆史课程一线教学研究人员,具有广泛https://m.zhangyue.com/detail/11497709?p2=104134+m.zhangyue.com
3.中国图书馆史(豆瓣)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共1859册), 这套丛书还有 《索因卡戏剧研究》《魏晋南北朝丧礼与社会》《赵尔巽与清末奉天政局》《《日知录》版本研究》《道教文化与宋代诗歌》 等。 喜欢读"中国图书馆史"的人也喜欢· ··· 图书馆的故事8.7 照管图书8.6 丝绸之路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79983/
4.中国图书馆史其中,“古代藏书卷”由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主编,“近代图书馆卷”由中山大学程焕文教授主编,“现当代图书馆卷”由武汉大学肖希明教授主编,“附录卷”由国家图书馆汪东波研究馆员主编。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中国图书馆通史,是对先秦迄今三千多年藏书史及图书馆发展史的首次全面记录,也是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5%9B%BE%E4%B9%A6%E9%A6%86%E5%8F%B2/5176525
5.中国古典目录学的源流与发展因此,后人称中国古典目录学经宋代史学家郑樵和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等人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的中国古典目录学理论体系,使古典目录学研究呈现繁荣局面。 失去“显学”地位的退守时期。近、现代社会,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新的图书文献快速增长,传统的古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zAxNDQ5Mg==&mid=2658798659&idx=1&sn=56b21facef0e64ddc45a903d1deae650&chksm=f25454f0c523dde69dc9b300b6785f86ba9d72b52f12cc177074355f1d0034c2627f11594ea0&scene=27
6.中国图书馆史简述4 顾烨青 《中国图书馆史研究导引》 图书馆建设 2024年01期 5 陈沐君 图书馆史研究的系统性再述——读《中国图书馆史研究导引》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4年04期 6 周敏 我国高校图书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评《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史》 文化产业 2022年10期 7 高娃 关于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内蒙古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YNSF198503014.html
7.泸州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成果公示公示公告1.中国共产党泸州历史(1921—1949)(资料书)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5年10月 作者:中共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2.医疗损害赔偿分担机制研究(学术专著)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作者:王海容(西南医科大学) 程文玉(西南医科大学) 陈绍辉(江西师范大学) https://luzhou.gov.cn/xw/gsgg/zfgs/content_502750
8.美国国会图书馆介绍美国国会图书馆怎么样→MAIGOO百科美国国会图书馆建于1800年,1800年4月正式开放,它设立在华盛顿国会山上。美国国会图书馆是在美国国会的支持下,通过公众基金、美国国会的适当资助、私营企业的捐助及致力于图书馆工作的全体职员共同努力建成的,它是美国历史悠久的联邦文化机构,已经成为世界上较大的知识https://www.maigoo.com/citiao/171128.html
9.法律价值(精选8篇)1.2 国内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 我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经历着不断地变化。在中国, 一般认为河南安阳出土的大量殷商甲骨, 是最早的图书馆藏的雏形。进入西周时期, 周王室以及各诸侯封国均设有专门的图书馆藏机构, 道家的代表老子就曾担任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古代图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sza4t3c.html
10.中国古今名书大观G128 西方图书馆史 G126 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 G127 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大事记 G135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 G137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 法(上、下) G136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G134 双行精舍书跋辑存(正续编) G133 读书漫话 G132 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集 G131 余嘉锡论学杂著 G138 汉语主题词表(试用本http://www.yuntu.io/book/7739035002981
11.古籍新书·2022年冬季古文辞类纂笺翻书党澎湃新闻本成果的出版,为社会、政治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搭建了一个集大成的学术文献平台,对于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和相关学科建设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琴文献集成》(全一百六十八册) 中国古琴图书馆 编,仁正 主编,中国书店出版社 《中国古琴文献集成》收录汉代至民国间,历代传世的琴史、琴谱、琴论、琴人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595839
12.中国古代语言学史3课件.ppt语文学与语言学的本质区别2、中国古代是否有语言学参考书目: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王力《汉语史稿》相关期刊: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语文研究语文建设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网上交流:lysyzt@126.comlysyzt789@第一章先秦语言研究概况:本时期语言学没有成为独立的学科,但是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024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