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藏书楼,你知道几个?

书籍,是记录和传承前人智慧的载体。中国人历来重视历史记录与文化传承,故书籍数量可谓汗牛充栋;而藏书楼则是民族智慧最好的保存之处,以其规模之大,堪称“现代图书馆之父”。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著名的藏书楼吧!

宁波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天一阁之名,“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天一阁现收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以地方志、登科录等史料性书籍居多。

北京文渊阁

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书楼。1776年建成,由乾隆皇帝赐名文渊阁,用于专贮第一部精抄本《四库全书》。

文渊阁坐北面南,阁制仿自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为三层楼房,楼上通为一间,楼下分为六间,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意在防火。

沈阳文溯阁

文溯阁建于1782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阁后是仰熙斋,东西有抄手游廊,是皇帝读书之所。

文溯阁以黑瓦为顶,寓含着“以水克火”之意,因为“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黑是代表水的。而窗柱等不饰红金等暖色也有这一层“取吉避灾”的用意。

承德文津阁

文津阁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成,1954年重建。位于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它不仅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小园林。

文津阁的营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筑的浙江“天一阁”。外观为两层,实际是三层,阁中辟一暗层,这样阳光不能直射到藏书库。室内油漆彩画也很考究,深绿色的柱子,蓝色封套卷册,白色的书端,都以冷色为主,给人以宁静的气氛。

杭州文澜阁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

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园林布局的主要特点是顺应地势的高下,适当点缀亭榭、曲廊、水池、叠石之类的建筑物,并借助小桥,使之互相贯通。园内亭廊、池桥、假山叠石互为凭借,贯通一起。

宁波五桂楼

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是余姚人黄澄量所建私人藏书楼,黄氏上代有兄弟五人,同科中举,故称“五桂楼”。又因其周围有四明山七十二座山峰环绕,又名“七十二峰草堂”。

楼中藏书最多达到6万余卷,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称。其中《明文类体》在清朝文字狱时期保存了明代四百多家文集奏议,最为史家看重。

宁波抱经楼

抱经楼原坐落于浙江宁波城里的君子营,建于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与范氏天一阁、郑氏二老阁齐名。

楼主为藏书家卢址,他嗜书如命。藏书规模的形成小部分承自祖上所传,大部分则从其他藏书家处购得,为得善本,不惜高价。卢址在世时,抱经楼藏书丰富,管理严格。1861年抱经楼藏书惨遭劫掠,后被当地商人悉数买回无偿归还。1961年藏书大部再次流失,书佚楼存。

瑞安玉海楼

坐落在浙江省瑞安古城东北隅,由光绪年间的太仆寺少卿孙衣言创建,庋藏古籍甚富,是我国东南的著名藏书楼之一。孙氏因慕宋王应麟博极群书,遂以其巨著《玉海》名斯楼。原有图书八、九万卷,均系孙氏父子恣意搜求所得,其中多乡帮文献、珍籍善本。孙诒让卒后,善本图书多归杭大收藏。

绍兴古越藏书楼

古越藏书楼处今浙江绍兴城区胜利西路,紧邻大通学堂。清末徐树兰创办,是我国图书馆史上最早对公众开放、第一家具有近代公共图书馆特征的藏书楼。

楼主徐树兰是位赋闲的兵部郎中,他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越郡古贡院购地一亩六分,耗银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两,建造古越藏书楼,藏书7万余卷,并于光绪三十年(1904)正式向读者开放。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年轻时在此处校书。

扬州吴氏测海楼

测海楼位于扬州市泰州路市人民医院内,测海楼主人为吴氏兄弟,兄名引孙字福茨,弟名筠孙字竹楼,均是光绪间扬州闻人,因兄弟二人都做过道台,所以包括测海楼在内的建筑一直被扬州人称为“吴道台宅第”。

测海楼可谓是扬州历史上最大的私人藏书楼,楼内藏书最多的时候,有24万多册。分经、史、子、集、杂著,丛书七部四十七类。

常熟赵氏脉望馆

脉望馆,是明代万历年间赵用贤、赵琦美父子的藏书楼,与宁波天一阁同一时代,为典型的明代建筑。今位于江苏常熟古城区学院街南赵弄10号,是“古音正宗”的虞山派古琴艺术馆所在地。

“脉望”:古书中的蛀虫;据《仙经》记载:“蠹虫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为脉望。”把藏书之室取名“脉望馆”,赵用贤、赵琦美父子对书的奢爱可见一斑。

常熟铁琴铜剑楼

位于常熟古里镇西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创始人为藏书家瞿绍基。瞿绍基之子瞿镛则特别喜欢金石文字,曾得到铁琴、铜剑各一,藏书楼也因此命名为铁琴铜剑楼。

第三代传人瞿秉渊兄第、第四代传人瞿良士为守护藏书历尽周折,甚至冒杀身之祸,藏书精善之本才得以保存。新中国成立后,瞿氏后人将600种大约4000部藏书捐献给中央政府,现存国家图书馆。

聊城海源阁

位于山东聊城西南隅万寿观杨氏宅院内,由杨以增创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他一生嗜好藏书,于各地任职期间,广为收集。至清末,海源阁藏书已达3236种,共计208300多卷。

海源阁藏书历经战乱,迭遭破坏,所藏书大部分散失。至今,海源阁藏书只有小部分藏书辗转收入国家图书馆和山东图书馆。

湖州皕宋楼

光绪三十三年(1907)六月,皕宋楼和守先阁藏书15万卷,由陆心源之子陆树藩以10万元全部售与日本岩崎氏的静嘉堂文库。这件事,留给后人无尽的感叹和深刻的警示。

杭州八千卷楼

八千卷楼是清末藏书家丁丙的私家藏书楼。八千卷楼之名起于丁丙祖父丁国典。丁国典因慕其远祖宋丁顗曾藏书八千卷,故名。丁丙搜罗益富,近30年聚书1.5万多种、20余万卷。又增建后八千卷楼与小八千卷楼,别辟善本书室以庋藏珍本。

八千卷楼藏书明刻精本、《四库全书》底本、名人稿本和校本、日本和朝鲜所刻汉文古籍等较多,而且其中很多都曾为明清藏书家所递藏,这是其主要特色。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为防止古籍外流,将八千卷楼藏书收购入藏江南图书馆。

徐家汇藏书楼

徐家汇藏书楼始建于1847年,上海天主教耶稣会在徐家汇建修书室,收藏中西书籍,后经1860年和1897年两次扩建,形成独立的两层藏书楼。1956年,徐家汇藏书楼并入上海图书馆。现为上海图书馆的一部分,专门收藏1950年以前出版的外文文献。

徐家汇藏书楼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它的创建起源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可以说这是我国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缩影。

历史上著名的藏书楼曾数以千计,蔚为大观。但战火无情、动乱未绝,多少名楼高阁付之一炬?又有多少古籍善本毁于一旦?藏书楼的缔造者与护卫者们,乃是文化的英雄。好好珍视这些现存的藏书楼,让智慧代代相传,亦是今人的使命。

THE END
1.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馆长刘成勇说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保存版本典籍的传统 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未曾中断、历久弥新 其中,典籍版本的收集保护与传承工作功不可没 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 担负着将中华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神圣使命 它们分布在中国东西南北 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致力于为人类文明留下永恒记忆共https://www.ncnews.com.cn/wh/202412/t20241208_2115031.html
2.2024,“江苏文脉工程”上新哪些书目如经部春秋类收录的薛凤昌《左传讲席札记》,是薛氏讲授《左传》的讲义,仅吴江图书馆有藏,编纂团队从吴江图书馆征集到了油印本;王保譿《读左质疑补》只有一部稿本传世,编纂团队从南京图书馆征集到了这部稿本。又如史部杂史类收录的陆世泰《说药斋史媵》,此书卷帙浩繁,有360卷,以历代正史中的人物或典故为目,搜罗https://m.jfdaily.com/sgh/detail?id=1477541
3.《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全(54页)《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类目简表目录 TOC \o 1-3 \h \z \u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 B、 哲学 2 C、 社会科学总论 4 D、 政治、法律 5 E、 军事 9 F、 经济 10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606/5240221132002302.shtm
4.《图书馆史话》古代书院藏书与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和寺院藏书一起构成了我国古代藏书四大体系,书院藏书独特之处也成为今天我们谈论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时绕不开重要部分。我们将用三讲的内容来讲一下古代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据记载唐代洛阳人李渤和哥哥李涉两个人在此隐居读书,李渤养了一只白鹿而被称为白鹿先生,这个地方http://www.helib.net/2023/tsgsh/index.htm
5.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履行国内外图书文献收藏和保护的职责,指导协调全国文献保护工作;为中央和国家领导机关、社会各界及公众提供文献信息和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指导全国图书馆业务工作;对外履行有关文化交流职能,参加国际图联及相关国https://www.maigoo.com/citiao/142962.html
6.中诗报诗词创作一室特刊“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我的二师情结当我在图书馆,翻开崭新的书页 当我在钢琴室,摁下婉转的音符 当我在体育馆,挥洒青春的汗水 我的心,永远在低吟 二师,已深深镌刻在我心里 5、漫步二师 作者/黄雨婷 去清晨的校园走一走 刻雾裁风,泠烟熏日 雪漫上了眉头,风景还似那般温柔 去校园的湖边走一走 https://www.meipian.cn/2mivyy4l
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图书馆的革命情缘从1918年1月到1922年12月,李大钊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在他的主持下,北大图书馆成为当时中国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和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李大钊利用一战后德国马克贬值的机会,大量购置德文版书籍,其中包括康德、黑格尔学派和马克思主义著作。1917年底,北大图书馆馆藏外文书籍只有9970册,到1923年9月,这一数量达到http://www.hprc.org.cn/gsyj/whs/xchsx/201204/t20120411_186282.html
8.中学图书馆文库精装第一辑全50种50册包快递国文百八课文心经典中学图书馆文库 精装第一辑全50种50册包快递 国文百八课文心经典常谈论雅俗共赏语文常谈语文闲谈在词语的密林里文章修养汉字王国国学常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中国近百年史话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等三联书店 ¥ 2180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适 蔡元培 朱自https://m.kongfz.com/book/26670/235071587
9.知网首页登录入口(2024知网操作流程指引)1999年3月,以全面打通知识生产、传播、扩散与利用各环节信息通道,打造支持全国各行业知识创新、学习和应用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总目标,中国知网启动了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得到了全国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https://www.dongrv.com/a/87427/
10.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遗产我是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是一位古籍版本研究专家,出于研究工作需要,我经常会去中国国家图书馆浏览馆藏书籍。自2009年起,由我着手进行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海内外现存清宫天禄琳琅书的调查与研究”,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国家图书馆中的“天禄琳琅”藏书,在对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书修复的过https://www.cacta.cn/DSJ/HTML/20220610101553.html
11.乔治忠7、《中国学术史》(张国刚等合著),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7月; 8、《中国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5月; 9、《中国史学史》(21世纪史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论文 1、唐代士族、庶族的合流及科举制在其中的作用,《南开史学》1981年第1期 2、司马光《史剡》中的史料https://baike.sogou.com/v74016903.htm
12.平装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资治通鉴司马光国家图书馆9787501376735首页书籍/杂志/报纸中国史中国通史现货正版 平装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平装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9787501376735平装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资治通鉴司马光国家图书馆9787501376735 中国通史 抢券活动仅剩00 : 00 : 00 现货正版 平装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平装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9787501376735https://www.ftxiacdn.com/item.htm?id=vx59Rx4hBzAgB3YKu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