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优选九篇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电子网络的广泛运行,使得数字图书馆逐步走进公共视野,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的趋势。通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的日益频繁,公共的知识宝库也得到了丰富。

1、数字图书馆概述

1.1、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也称电子图书馆或虚拟图书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多种手段将图像、文字、语音、影像和软件等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在网络上传递和检索,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中心或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为文献查阅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检索服务,不再像传统图书馆主要是收藏书面文化资料。数字图书馆主要建立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存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基础上。

1.2、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2、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

2.1、管理方式计算机化

数字图书馆利用计算机管理数字化信息资源,并且对全部工作实行计算机管理。

2.2、信息存储数字化

这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其他特征都是建立在这一特征的基础之上。资源数字化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传统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其二是光盘等电子出版物的收藏;其三是网上信息资源包括网络传输的文字信息、图形、图像信息以及声音、视频、动画等数字式信息的组织管理。数字化技术不仅保护了文献特别是一些古籍珍善本和历史遗物,同时节约了存储空间,改进了信息的组织方式,提高信息检索速度,促进远程交流利用。总之,信息资源数字化数字图书馆采用数字化信息存储处理技术,对信息资源建立分布式的大型文献信息库及超文本检索系统。

2.3、查询手段便捷化

3、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以及对应策略信息资源建设

3.1、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一个是对于所得资金的合理分配。面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投资有限的情况,我们更多的是从合理运用在手经费来完成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对文献进行数字化,购买性价比高的数据库,还有联合其他图书馆共建数据资源等措施,达到经费的合理使用。

3.2、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问题

3.3、信息资源建设的人员培养问题

尽管我们强调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强调网络的发展迅速,但不应该忽略最基础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具体操作还是需要图书馆的人员来完成。因此,培养优秀的图书馆人员尤为重要。首先,作为图书馆馆员,要时刻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不断的学习,掌握有关计算机的多方面知识;其次,主动地与读者进行沟通。了解读者的需要,积极得到实际信息反馈,不断帮助馆里完善信息资源管理建设。

4、总结语

参考文献:

[关键词]谷子生产;存在问题;解决途径;技术措施

谷子是辽西朝阳半干旱丘陵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占全区粮谷作物的四分之一,但由于气候干旱,栽培水平不高,谷子单产徘徊在200kg左右,如何提高谷子的单产,探索谷子大面积高产稳产主要途径及高产栽培措施,改变谷子低产面貌,是朝阳谷子种植区农业生产中的重大课题。

一、谷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善待谷子生产

谷子虽然是较耐旱、耐瘠作物。但是,在水肥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也能更好地发挥其增产潜力。目前,有些人不能辩证地善待谷子生产,片面强调谷子耐旱、耐瘠,将谷子种在山坡薄地上,施肥少,粗耕简作,待遇低,造成穗小、穗漂、秕粒多,以及缺苗断条,不能发挥很好的增产潜力。

2.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病害多

谷子是自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很低。但是,种植年头长,也会出现混杂退化现象。不提纯复壮,不注重选种和种子处理,致使引进的优良品种严重退化,病害增多。

3.种植密度过稀

谷子留苗密度过稀,习惯于“稀谷秀大穗”,不注重合理密植,发挥群体增产作用。不少地方行距一尺五寸,株距达3~4寸,每亩谷子不足13000千株,不能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导致谷子单产不高,亩产不足200kg。

4.播种期过早

辽西丘陵地区春旱严重,山坡地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就开始抢墒播种,平地盲目实行早播,虽然保证了一定的亩苗数和收成,但是,播种过早,使谷子各个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与辽西地区降水规律等自然特点不能相适应,造成“胎里旱”、“卡脖子旱”,开花时又遇到降水高峰,授粉不良,致使植株矮小,穗短、码稀、粒小发漂,秕粒多,产量低。

二、实现谷子高产的主要途径

在缺乏灌溉条件下的半干旱辽西谷子种植区,主要是靠自然降水来满足谷子生育期的需水要求。辽西地区常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雨量较少,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份上,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春、秋季降水较少,常出现春旱、秋吊现象。而谷子生育时期需水要求总体看来,也是两头少,中间多。苗期和生育后期需水较少,拔节孕穗、抽穗开花期需水分较多。拔节孕穗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22%,抽穗开花期占32%。为此,选择适宜的谷子品种类型,改革落后的栽培习惯,综合运用现代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建立一个以“中、矮、密”为中心的谷子栽培体系,是谷子高产、稳产的主要途径。“中”是采用中熟品种类型,是核心;“矮”是指矮壮的植株、是基础;“密”是适宜密度下的有效穗数,是关键。

在5月上旬播种,中旬出苗,使谷子的出苗——拔节在5月下旬~6月中旬,雨少利于蹲苗,拔节孕穗期赶在6月下旬~7月中旬,避免“胎里旱”,抽穗开花期赶在7月中、下旬,避免“卡脖子旱”,利于谷穗分化,灌浆期赶在8月中旬~9月上旬,雨量多渐少利于籽粒饱满成熟。这样,只有使谷子需水较多阶段与降雨集中期相吻合,才能实现谷子高产、稳产。

三、实现谷子高产的几项技术措施

1.选用良种,种子处理

辽西地区谷子种植面积大,品种繁多。实践证明,在半干旱地区中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有明显的增产趋势。因此应选用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强,茎杆较矮,适于密植、丰产性高的品种,如:昭谷八号、山西大红谷、辽谷10号、张杂谷五号等品种。

种子处理采取“三洗”、“一闷”、“一拌”的做法:先用清水筛洗,后用20%的盐水筛洗,再用清水冲洗,捞出秕粒,晾半干后用种子量得万分之三的40%乐果50倍液拌匀堆闷3h,干后用种子量千分之三的甲基托布津及拌种双拌种。防治病虫害。

2.适期播种

播种期对谷子产量影响很大,播种过早,易缺苗,过晚,不能正常成熟,最佳的播种期是让谷子的抽穗期赶在七月中、下旬,使谷子需水较多的阶段与自然气候降水高峰期相遇。实践证明,中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是5月5~10日,产量高。

3.合理密植

“密植问题,不可太稀,不可太密”。合理密植,处理好个体与群体关系,使谷子在各生育时期都能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有效地利用水、肥、气、热等环境因素,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重、产量高。

实践证明,坡地谷子亩保苗2.5~3万株,平地亩保苗3~3.5万株,高产田亩保苗4~4.5万株为比较适宜密度。

4.施足底肥,巧追化肥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没有万斤肥,难打千斤粮”。施足底肥,巧追化肥是提高谷子产量的重要措施。谷子施肥要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做到底肥、口肥、追肥巧妙结合。可使谷子在苗、株、穗、粒四个阶段都有良好的营养条件。

底肥以羊、牛、猪、鸡粪最好,驴马粪最好不用,反之地荒,结合秋翻整地施入,做到以产定株,以肥保密,以密增产。亩产200kg每亩2.5~3万株,需农肥2000kg;亩产300kg,每亩3~3.5万株,需农肥3000kg;亩产400kg,每亩3.5~4万株,需农肥4000kg。追肥要在谷子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时进行,每亩每次追施氮素化肥20~30kg,钾肥10~15kg,对促进谷子拔节和穗分化,增加穗码数和粒数,提高谷子产量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5.加强田间管理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谷子各生育阶段的丰产长相是通过各种栽培措施来实现的,充分运用传统经验和先进技术措施,根据群体生育特点实行促根蹲苗,壮株防倒,保叶防漂等管理措施提高谷子的产量。

(1)压青苗,促壮根。壮苗先壮根,“根深才能叶茂”更好地吸收水分养分,致使植株生长发育良好。

辽西种谷子虽有播后压磙子保墒、保苗的传统,但对压青苗促根蹲苗注意不够,特别是对出苗前压“白芽”容易忽视,认为发芽就能出苗,其实不然,有时土喧种子根悬空,出苗后仍有死苗现象。压“白芽”既保苗,又能防治“土截”、“虫截”。

压“白芽”是指播种后5天左右,幼芽快要出土时,压一次磙子。

压“青苗”是指幼苗2~3片叶时再压一次磙子。一般压青苗两次。能有效地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根系发达,矮化植株,促使分糵,起到了壮根保苗,提高产量的作用。

(2)早间定苗、早铲趟,育壮株,防倒伏。壮株先壮苗,壮苗的关键早间苗,早定苗。农谚说:“谷间寸,顶上粪”。早间苗、早定苗不仅避免谷苗相互争水争肥,更重要的是改善光照条件,光强苗壮。具体要求:一寸疏苗,二寸定苗,三寸清苗。

谷子拔节前是田间管理关键期,“早铲早趟、多铲多趟、细铲细趟,苗发旺”,“锄头底下有火又有水”,不仅能防杂草、防旱、保墒,而且改善了土壤通透性,促进了根系发育。一般铲趟做到“三铲、一耘、一趟”。在间、定、清苗后各铲地一次,苗高半尺时用耘锄浅趟一次;当苗高一尺时,结合追肥,用铧犁深趟培土。有利于根系下扎,扩大根群,防止地上部分过早封垄影响透光。此时根系愈多,植株愈壮,防倒伏能力愈强。

(3)保护功能叶,提高成粒数。谷子抽穗后,株高定型,这时要采取叶面喷肥等措施,保护功能叶片,促进营养积累,加快灌浆速度。一般在抽穗、开花、灌浆期各喷一次肥硼肥(300mg/kg)或磷酸二氢钾肥(浓度2%)。

[关键词]图书馆;人力资源;创新途径;管理

1.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的分析

图书馆是现实世界知识结构的载体,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图书馆对其内部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已提上日程。由于图书馆人力资源是多层次、多类型结构体,因此,分析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1.1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个体结构

图书馆人力资源是由德、识、体、才等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有机体。德——是指图书馆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图书馆员工要有敬业爱岗、勤业廉洁、积极奉献的精神,要有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识——是指图书馆人才的知识、学识。图书馆人才要有深厚的基础学科知识和广博的学科综合知识。体——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健壮的体质、强健的体魄是人才的基础。才——是指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包括由知识、技能、体力组成的基本能力,还包括由工作能力、思维能力组成的内在创造力。综合来说,图书馆人员的素质要求为:理解、记忆、探索、分析判断能力;获取信息情报的能力;统筹管理、组织协调的能力。

1.2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群体结构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群体结构是指构成人才队伍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它具有群体感应互补控制功能,决定着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效能。图书馆人力资源群体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综合体,它具备多要素、多层次的网络结构。

1.2.1专业知识结构,即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成比例。图书馆配有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不同层次人员组成动态平衡的有机体。结构合理、比例适当的群体结构能有效促进图书馆全面发展。

1.2.2智能结构。图书馆人员的基本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配备不同优势的人才是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条件。

1.2.3年龄结构。是指由老、中、青等不同年龄的人、按一定的比例构成的不断更新发展的动态平衡的综合体。

2.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对自身价值的无形贬低;社会地位的相对低下而造成的精神苦闷,以及事业单位留存下来的垢病对人的业绩评估存在不公正;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当前贤能之士逐年流失,专业骨干“外遇”不断的怪相。在现行体制下,图书馆人力资源评估机制的教条化和激励机制的空洞化,已经严重影响了其从业人员的工作稳定性。

2.1.2人才难留。原本是图书馆中的精英,而图书馆界因人力资源管理乏力,无福消受他们。倘若对近年来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状况作个调研,其人才流失之多、之重,恐怕会使每一个真正热爱图书馆工作的人感到惋惜和无奈。那些耐不住困惑的精英们只有“孔雀东南飞”,另谋生路了。

2.2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落后的管理模式。按照上级决策进行组织分配,管理人力资源是人事管理的主要形式,这种管理是被动型的“管家式”管理。图书馆的人事部门整天围着领导转,只是领导交代事情的执行者,上情下达的传声筒,缺少主动开发人力资源的意识。即使有些图书馆赶时髦,将人事部的牌子换成人力资源部的牌子,也多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力资源部门和传统人事部门的区别,其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没有根本变化。

2.2.2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层次结构。不重视图书馆人力资源层次结构造成的现实困局为:一方面觉得人才缺乏;另一方面一些具有高学历的员工却从事着一些不需要太高文化层次的工作。“图书馆工作比较轻闲,谁都可以做”—这种传统观念已经逐渐遭到淘汰,但同时却又出现图书馆片面追求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倾向。这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却并不为当前的管理决策者重视。

2.2.4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量,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质。在当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者注重考虑的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引进、培养、组织与协调,使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保持最佳比例,取得最佳效果。但却忽视了对人的思想、心理与行为进行有效地管理,不能有效地提高、调控和培育员工的道德品质与职业技能。

2.2.5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差。在研究组织寿命时,管理学家得出结论是:组织的最佳“年龄”是一年半至五年,在此期间成员之间逐步进人配合默契、效能最佳状态,但五年之后,又会产生新的不协调,逐步降低功能,走向老化,甚至僵化。这个结论应了中国一句俗话“树挪死,人挪活”。但是我们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编制固定,流动性很小,并且在图书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潜意识里,也喜欢人力资源存量稳定,有意无意地反对员工的流动。

3.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途径

3.1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营造图书馆文化

传统图书馆组织比较死板,只能按规定进行作业,按规定完成任务,人的自由度很小,人才发挥其才能的空间被排挤。我们并不反对采用严格控制、指挥管理模式,但是,当今的图书馆已经迈进在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本质要求人员对服务的过程和服务的质量负责,并且根据其在图书馆组织中不同岗位加以评价,这就要求现代图书馆管理必须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规定的管理人员的基本任务是设法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利用“未开发”的人力资源,使每一个图书馆员都能做出最大的贡献;强调职工参与管理;强调激励员工的主动精神,使员工的目标与图书馆的总体目标融合在一起。这种管理思想包含七个方面:设置任务,采用目标管理方法;采用因人制宜的权变领导;工作轮换;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领导之间沟通和协调;营造图书馆文化;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思想教育工作。以期营造出为读者满意服务而奋斗的不息的组织文化。

3.2采用“能本管理”方法

以往在我们的管理思想中,人是成本负担。但“能本管理”把人看作是组织最大的资本和财富。“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它是一种包括人的智力、创造力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通过不断提高人的智力、情商和能力实现管理的飞跃,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正确运用能级对应原则是“能本管理”的核心。具体地说是:把人的能力加以区分,根据能力层级把人才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目的是使图书馆全部人员各取其才,各尽所能。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能本管理”既有利于为每一位馆员提供平等的施展才华的机会条件,也有利于图书馆及时发现人才。从而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公平、合理、平衡,以发挥出最佳的管理效能。

3.3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

竞争机制是对计划分配和组织安排机制的根本性变革,也是市场经济对人才选用的最本质的要求;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强化人们的效率意识、独立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对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从其内容上讲,激励可以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这种激励的理论依据是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理论”的论述。物质激励能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基本物质需要,因此图书馆领导层在进行精神激励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本馆工作人员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建立一套公平的竞争奖惩制度,营造一个鼓励员工竞争的环境,打破年龄、资历、学历、职称等限制,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业务岗位双向选择,管理岗位竞争上岗。

3.4引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4.结语

总之,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作,才能得到实效。面对知识经济涌动的浪潮,图书馆只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大力培养出一批适合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1]刘海梅.论现代管理中的人员匹配口.图书馆学刊,2007(1):2-3.

[2]徐洁.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口.图书馆论坛,2003(2):13.

[3]迟伟凡.论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印.图书馆学刊,2001(4).

(一)数字媒体。伴随媒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已经进入全球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在数字媒体发展过程中,虽然在不断引进国外管理理念,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没有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媒体技术与媒体艺术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缺少专业的艺术性人才等等。然而,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将会在众多媒体经济中脱颖而出,因此,人们应充分认识到数字媒体发展的重要性,以不断加快数字媒体的发展进程。

(二)经济报纸。在媒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报纸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在经济报纸服务于读者过程中,虽然已经能够满足读者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够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例如,记者在选题过程中,不能依据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报道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并且报道的内容视角狭窄,信息量较少等等,此外,在经济类报纸中,娱乐新闻占据的比重逐渐增多,导致经济类内容的报道相对较少。

二、完善媒体经济管理服务功能的对策

(一)数字媒体

1.重视科技。现阶段,在数字媒体发展过程中,虽然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科学技术,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这就要求在数字媒体发展过程中,应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不断加快数字媒体的发展进程。

(二)经济报纸

1.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报社已经认识到报纸的社会地位逐渐降低,因此,基于此种情况,为使经济报纸能够受到读者的喜爱,应使报纸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以确保经济报纸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报社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为企业创建自由竞争以及舆论环境,以维护企业的经济收益为准,通过经济报纸的宣传,政府以及社会会对企业有正确的认知,以不断加快企业的发展进程。此外,企业也能够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对策,进而使企业获得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其次,经济报纸应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新闻报道,向国家和政府反映企业存在困境,融资难、用地难等现状,进而加大宣传力度,反映民营企业的呼声。

三、结论

[关键词]数字鸿沟特征属性

一、数字鸿沟概念界定

因此,针对数字鸿沟具有的特征,本文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界定数字鸿沟的概念。从狭义上来讲,所谓的数字鸿沟就是不同主体之间在互联网为代基于经济视角的国际数字鸿沟研究表的新兴ICT普及和扩散中的不均衡状态;从广义上来讲,数字鸿沟是ICT在各个国家、地区、行业之间存在的差距的集合体,表现为个人和企业在ICT接入、使用、生产和应用创新上的差距,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与信息的创造、理解、应用和吸收能力的差距。其中,狭义的概念强调时效性,主要针对目前互联网这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在各个主体之间普及和扩散问题,强调数字鸿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均衡,表现为各个主体在信息通信技术拥有数量上的差异,强调“硬”鸿沟;广义的概念则将数字鸿沟的范畴扩大化,将“数字”泛指信息通信技术,从信息化的广度来理解数字鸿沟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强调“硬”鸿沟和“软”鸿沟两方面的内容。

二、数字鸿沟的属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界定了数字鸿沟的概念后,本文归纳数字鸿沟具有如下的基本属性。

1.技术属性

因此说,只要客体目标在变动,技术水平的差距持续存在,数字鸿沟的技术属性使数字鸿沟同时存在着量变和质变的发展形态。不同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和普及都遵循S型增长曲线,其中美国已经基本完成传统ICT的普及过程,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兴ICT正处在快速增长期。这种技术扩散的变化趋势对数字鸿沟的广度和深度都存在很大的影响。

2.社会属性

数字鸿沟同时表现出社会性。不同年龄、种族、性别和地理位置的个人和群体是否能够访问和使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表现出社会的公平性,体现了社会包容和数字民主,数字鸿沟的存在无疑导致部分弱势群体的边缘化。ICT的普及和使用已经深深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道德、传统家庭的看法,决定了人们在数字化时代的全新生活方式。正如著名的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说的:“计算机不再与计算有关,它将决定我们的生存……。我们经由电脑网络相连时,民族、国家的许多价值观将会改变,让位于大大小小的电子社区的价值观”。数字鸿沟的存在,无疑将产生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网络生存观的并存与冲突。

3.经济属性

数字鸿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传统的技术差距在信息经济时代的延伸,这些差距与信息经济特征与规律的融合和发展,将对微观个体的经济效益提高与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产生作用,从而很大程度上凸显出它的经济意义。在2002年世界电信发展报告中,研究者就曾经直接将数字鸿沟等同为经济鸿沟。

从ICT本身的经济特征来看,互联网为代表的ICT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规律和特征,表现出网络外部性、知识溢出以及报酬递增等特点,对于各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从经济视角考虑,消除数字鸿沟的实质就在于如何利用互联网为主的ICT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宏观上促进经济增长、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数字鸿沟的特殊性正在于将工业化中的物质财富差距延伸到信息化时代中的数字财富差距,又进一步影响到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差距。

4.知识属性

从狭义概念上看,数字鸿沟表现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ICT在不同主体中的普及和使用水平的差异。数字鸿沟溯源于知识沟和信息沟理论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网络经济时代的知识沟现象。信息通信技术只是承载知识的工具,数字鸿沟的存在更多地表现为对知识发现、获取、理解、吸收和应用上的差距。在新经济形态中,知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发达国家利用其在信息通信技术上的优势,不断扩展知识的边界,导致发展中国家所追赶的始终是不断变动的目标。因此,数字鸿沟更多地表现为创建知识、理解知识、获取知识、吸收知识和应用知识等能力上的差距。

综上所述,数字鸿沟是一种综合性的现象,从技术层面来看,数字鸿沟是技术鸿沟,信息通信技术本身的特点影响其普及和扩散;从社会层面看,数字鸿沟就是社会鸿沟,是传统社会分化现象在信息网络时代的延续;从经济层面看,数字鸿沟是经济鸿沟,不仅仅是各主体之间经济水平的不平等和不平衡在网络经济中的体现,同时也造成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恶化;从知识层面看,数字鸿沟是知识鸿沟,是不同群体在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上存在的差距。

关键词:数字经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一、数字经济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数字经济的内涵

“数字经济”这一术语最早是在1996年DonTapscott撰写的《数字经济:智力互联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中出现的;是在1998年美国商务部了《新兴的数字经济》报告将“数字经济”的提法正式成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及经济社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的内涵和范畴进一步扩大,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给出了一个权威的定义,指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是G20对数字经济的界定,得到了各方广泛认同。数字经济时代,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也会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虚拟空间,也会因人类过度依赖技术的发展而给自身安全造成极大的风险。这是数字经济相比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真正内涵体现。

2.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信用风险的内涵与特征

1.信用风险的内涵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此概念反映的信用人(受信者)比较广泛,不局限于金融机构借贷中形成的信用人,符合了本文涉及的中小企业的概念范围。企业发展中面临许多风险,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如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因市场变化出现产品滞销、因资金周转不灵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等种种原因,导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信用风险的发生严重一点可能直接会断送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中不可以忽视的风险。信用风险,对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存在,是他们的共性。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灵活性、随意性、目标不准确性、规模小无力性、道德偏差性等原因,会加大信用风险。在如今“数字经济”时代,加大信用风险的这些原因还会存在,信用风险亦然潜在。

2.信用风险的基本特征

(三)数字经济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数字经济”是一个时代、是一个平台,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演绎万象。数字经济本身与信用风险不是因果关系,信用风险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就已经存在。而数字经济作为一个经济时代,在发展中,信用风险依然存在,只是会变因演绎,演绎的手段可能不同、演绎的多少不同而已,就需要法律手段要更新了。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基于中小企业特征分析

数字经济》一书是由腾讯研究院出品、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一所)战略支持的关于数字经济的一本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读物。电子一所是工信部推动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即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工作的主要支撑单位。所以,由一位数字经济中代表新兴经济的排头兵和一个致力于传统工业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者合作出品的《数字经济》,值得一读。

其实,对于可见性问题,“两化融合”这一提法已经做出了回答。融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融合了的统计数字,怎么可能人为地把它分开。所以,不可见是常态,但不可见不等于不存在。中国有七万余家企业自愿自主参与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即数字企业)水平评估。评估数据非常明显地表明,当企业初步达到数字企业标准,即达到两化融合评估标准中的综合集成阶段,企业经济社会效益会有跃上一个台阶式的提高。这个提高从一个侧面回答了可见性问题。

比较困难的问题是公平性问题。历史上,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有一些人工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代替,这一般会造成结构性失业;如果解决不好,就会推高失业率,甚至造成社会动荡。数字经济的发展,其技术进步速度是史无先例的,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也是史无先例的。例如,上述门店边缘化就会带来店员的失业,但是同时又新增了大量的快递员就业岗位需求,这在经济学上就是典型的Y构性失业。这种结构性失业的规模(包括隐性失业)很大,在可预见的将来,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包括隐性失业显性化)。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这个问题,要真正了解这个问题,就一定要了解数字经济。

关键词:农村;数字电视;问题;对策

数字电视,是指将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数字电视接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与传统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图像质量高、节目容量大和伴音效果好等特点。

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在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为广大农民群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多了一个了解社会、了解外面世界的途径,特别是将国内外一些种植、养殖的科学技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了农民,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数字电视在农村的发展虽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发展数字电视存在的问题

(一)价格掣肘,农村数字电视推广难

长期形成的低价免费观念使得农村对数字电视的价格非常敏感。目前,农村数字电视的收视费每月在18——28元不等(如深圳每月的收视费在28元左右,贵州等地的在21元左右,而北京、福建的在18元左右)。这就意味着,每户农村家庭每年要交216—336元不等的收视费。

让农村居民更难以接受的是,收看数字电视须使用机顶盒。而目前,机顶盒在我国农村并没有完全实现免费提供。很多地方机顶盒必须购买,一个机顶盒300—400元不等。并且,由于机顶盒和电视是一对一使用的,如果一个家庭拥有多台电视,就意味着需要购买几个机顶盒,相应地收视费也随之增加。

另外,有的农村家庭目前使用的电视还是模拟信号接入的旧电视,如果换成数字信号之后,需重新购买数字电视,也增加了开支。

(二)操作复杂,农村老人使用存困难

由于收入少,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甚至一年只回家一两次。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而不少农村老人认为,数字电视的频道虽然多了,但用处却不大,常看的还是原来那些频道,安装数字电视根本没有必要。

此外,在使用数字电视方面,许多农村用户对机顶盒和遥控器使用存在困难,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没文化的老年人用起来更费劲。

(三)功能闲置,数字化优点受质疑

(四)“锅盖”泛滥,价格比拼无优势

目前,农村市场大量存在的大大小小的“锅盖”也成为数字电视推广的一大障碍。据了解,这种在农村很常见的收视“锅盖”价格很便宜,一个小的“锅盖”价格仅在200元左右,大一些的也就300—400元。不少人就会算这样一笔账:我买一个“锅盖”一次性投入只要几百元,以后不需要再有新的投入,而安装数字电视不仅要掏机顶盒的钱,每月还要另外付费。

二、发展数字电视须多管齐下

发展数字电视,是当今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但对广大老百姓来说,数字电视是个全新的概念,大部分人对此缺乏了解。要在农村发展数字电视,须多管齐下。

(一)点面双管其下,加大宣传力度

(二)尽可能地降低数字电视使用费

(三)适度增加投入,实施网络改造

搞好数字电视转换,重点是网络的改造。据调查,远郊广电中心一个乡(镇)有线数字电视整转就需要投入近千万元。因此,可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一是围绕区域数字电视用户较为集中的网络进行整改,以保证数字电视网络投入的效益,如集镇和集镇周边的村、组,这样投入的成本相对小些,收回投资的周期相对短些。二是将经济条件较好的行政村作为发展重点,成熟一个,整转一个,不能打乱仗,最后完成边远区域的整体转换工作。

资金是制约改网的瓶颈,需要多方努力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广电部门要积极筹集资金,包括通过银行贷款的途径,适度负债经营,加快网络改造。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吸引企业投资,共同经营、开发数字电视业务

(四)对部分困难群众,给予收视费减免

[1]夏亦鹏.发展农村数字电视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J].今日科苑,2010(08).

我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看出由于电视机顶盒技术的不完善性,对吉林市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数字电视机顶盒与技术”,然后对影响吉林市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说明,即分析数字电视产业中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需要完善的问题。

一、数字电视机顶盒与其应用技术

模拟电视过渡到数字电视也要经历一个较大的替代过程,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还有局限,参差不齐,现有的彩色电视机不可能在短期内被淘汰。数字电视机顶盒是一种将数字电视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变换设备,是计算机和电视机融合的产物。它的基本功能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并能对经过数字化压缩的图像和声音信号进行解码还原,产生模拟的视频和声音信号。数字电视机顶盒的主要技术包括信道解码、信源解码、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嵌入式CPU、MPEG22解压缩、机顶盒软件、显示控制和加解扰等几个方面。

数字电视机顶盒可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进行分类,分为数字卫星机顶盒(DVB-S)、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DVB-T)和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DVB-C)三种。不同机顶盒的硬件结构主要区别在解调部分,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有线电视数字机顶盒。

二、在使用数字电视机顶盒过程中发现的诸多影响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吉林市市区居民电视信号转换工作已基本结束,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在其使用过程中,人们已经感受了其存在的价值,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加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1.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

机顶盒技术几近成熟,但存在模拟电视与机顶盒共存的时代,这样造成资源的浪费,如制造机顶盒的原材料、电量的损耗、遥控器并行;机顶盒与单放机相类似,需要一个插排,不能采用单电源供电等问题;如果数字电视将机顶盒放在电视机机体里面,减少占地空间,节约资源,但目前使用的机顶盒则是外接入式的,体积也较大,占有一定的空间,且机顶盒的价格也比较贵,又因它是一种过渡产品,这样无形中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这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购买力的不均衡,以至于造成的不必要浪费。因此,需要数字信号传输和数字信号接收系统的统一是必要的,这样不会带来更多的浪费。

2.信号资源不能共享

对于居民家房间多,人员层次复杂,需要电视节目的层次不禁相同的条件时,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多买几台电视,利用多端口分支器可以完成模拟信号的分流,从而实现上面的需求,信号资源能够共享。目前,如果想实现上面要求,需要每台机器都要配备一个相应的机顶盒,这样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需要交纳每台机顶盒的信号转换费用,只是现在吉林市有线电视局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但收费是一定的,大概是第一台机顶盒费用的半价,市民也在期待着政策的出台,再考虑如何处理,因为费用的加大,对于本身家庭人员复杂的人家来讲,无疑是难以承受的,只好选择放弃;如果不能够实现人文的设计理念,将会制约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

3.信号传输、转换过程中出现影响收视效果的诸多问题

大多数用户都会在使用数字电视机顶盒过程中发现,电视频道间相互转换时信号传输、转换的速度非常慢,时差较大,而且经常需要重新调整电视的声音,每个频道的声音大小不一,突然有声差,听觉效果非常差;经常出现死机状态,或者图象与声音出现时差等现象;在观看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自动跳台的现象,有时关键性节目、关键性语言就会被刷掉,影响其收视效果;这些问题是模拟电视信号时期所没有发生过的现象,这就使人们对该技术产生置疑,从而间接影响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

THE END
1.数字图书馆市场报告:创新科技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技术基石,赋能根据恒州诚思发布的数字图书馆市场报告,这份报告提供数字图书馆市场的情况,定义,分类,应用和产业链结构,同时还讨论发展政策和计划以及制造流程和成本结构,分析数字图书馆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市场趋势。并从生产与消费两个角度来分析数字图书馆市场的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的生产商。 https://yhresearch.cn/news/8280/digital-library
2.第二节数字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这些新词体现了人们认识到在当今全新的信息环境中需要改造、变革传统的图书馆。一方面,改革是为了满足新的信息环境需求;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变革的可能方向就是积极不懈地努力发展数字图书馆。 二、数字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https://zhuanlan.zhihu.com/p/688097279
3.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爱问知识人“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称为Digital Library。以https://iask.sina.com.cn/b/newqqw4GbMZRcZ.html
4.广州图书馆志愿者图书馆知识(8)1993年 9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宇航局(NASA)和国防部高级研究署(AKPA)联合公布了《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领导、组织和资助美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开发--在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伊利诺斯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圣·巴巴拉分校等6所高校进行数字图书馆http://volun.gzlib.org.cn/tworker/information/357
5.2024年数字资源续订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公示(含移动图书馆)”项目、2024年续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项目、2024年续订“VIP Exam网络考试学习资源库”项目、2024年续订“INFOBANK高校财经数据库”项目、2024年续订“国道外文特色专题数据库 ”项目、2024年续订“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数据库”项目、2024年移动数字阅读系统(数据更新)项目、2024年CALIS联合认证系统https://www.ldu.edu.cn/info/1026/8629.htm
6.2025年中国数字图书馆市场调研:政策产业链现状与前景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技术处理与存储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形式,实质为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跨越区域限制,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查询与传播。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其虚拟性、无围墙性、可扩展性、超大规模、分布式、易用性、无时空限制及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等优势,成为现代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 https://www.168report.com/news/7856/digital-library
7.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现代图书馆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还承担着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社会教育等多重使命。数字图书馆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02 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中世纪图书馆的兴起 图书馆的起源 中世纪图书馆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https://wenku.baidu.com/view/8bc94393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8.html
8.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3.数字化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也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和数字资源平台。目前已经完成对部分特色藏品的数字化处理,为师生提供更便捷的在线阅读服务。 4.服务特色 除了丰富的藏书资源外,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还有许多服务特色: https://www.68jy.net/zixun/zhengce/158654.html
9.教你如何注册ZZ-Library是一个提供免费电子书和学术论文的大型数字图书馆,始于2009年,拥有超过50万本书和4000万篇期刊论文。用户可以免费注册并下载资源,注册后享受更多功能。文章提供了详细的注册和使用教程,以及Z-Library的特色和历史背景。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https://blog.csdn.net/qq_22903531/article/details/131373013
10.数字阅读2017年4月14日,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召开,会上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3亿,市场规模达120亿元[2]。 包括北京市教育资源网、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在内的几十家教育城域网,已经建设了 数字图书馆;包括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十一学校等2000多https://baike.sogou.com/v63342109.htm
11.我国主要的数字图书馆有:新浪21世纪中国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我国主要的数字图书馆有:新浪、21世纪、中国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数字图书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https://www.shuashuati.com/ti/ad53eae54b884753a375bf4de585c535.html?fm=bdbds03ad727afbdbfbe532fc2bd5773f2c70
12.个人图书馆藏书之家智慧的源泉一、藏书之家:个人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个人的知识获取渠道多样化,而个人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心灵的避风港。在这片刻,我们将踏上一段历史之旅,探索个人图书馆从诞生到今天所经历的一切。 二https://www.qtleqzhor.cn/ke-yan-jin-zhan/295554.html
13.凉山叙事数字图书馆灯塔图书2023-07-01更新 喜欢本书的人都喜欢 手作艺术复兴传奇:艺术与手工艺运动20讲—复兴手工艺,回溯现代设计起源。 摩登世界和多元装饰:装饰艺术运动20讲—摩登的多元装饰,回溯现代设计起源。 新艺术的自然与曲线:新艺术运动20讲—剖析新艺术的柔美,回溯现代设计起源。 https://www.dtdjzx.gov.cn/szlib/wxys/2860622.jhtml
14.数字起源(豆瓣)图书数字起源 介绍、书评、论坛及推荐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175692/
15.2018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校园文化:通过校史馆、口腔实验室文化建设等校园文化,加强学生对口腔事业的热爱。 4.职场环境:通过社会实践和岗位见习、实习,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十一、主要课程描述 十二、人才培养模式 (一)内涵 以培养口腔医学技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专业建设指导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2.htm
16.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文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兴起,再到现在的数字图书馆,共发生过三次大的变迁: (1)第一次变迁—古代图书馆的产生及其作用。 周代史官的收藏一直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我国图书馆的起源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图书馆的成型时期。这个时期的我国图书馆,无论从收藏整理,还是在管理利用方面,都与西方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古巴比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20816130820_5459200.html
17.数字图书馆的建设,TheConstructionofDigitalLibrary,音标数字图书馆建设 1.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high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ibrary and sums up the enlightenm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innovation to the informational and technical librarians. 论述了高等教育创新以及面对教育创新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总结了高等教育创新对数字http://www.dictall.com/indu57/53/57536542A5D.htm
18.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中介图书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数字图书和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其中有三个重要主题:(1) 谷歌努力复制数以百万计的图书,并通过谷歌图书将其推向网络;(2) 亚马逊创建 Kindle 电子书平台;(3) 苹果公司推出 iPad 及其相关书店,以及由此引发的反垄断诉讼。 谷歌图书和合理使用7:27 HathiTrust 数字图书馆4:42 哈希https://www.coursera.org/lecture/internetgiants/the-hathitrust-digital-library-E3zp3
19.“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随着社 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 用的前景更加广阔。 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它植根于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建设的 实践,探讨其学术渊源,离不开对图书馆活动演变的考察。 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图书馆 图书馆的起源 文字的产生和文献https://doc.mbalib.com/view/52556904384d698fb069a1b004c7b760.html
20.数字化时代的数字图书馆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 ,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构想渊源可以追溯到 194 5年。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尝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前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取得一些可喜进展 ,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共3页)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释 数字图书馆 释 全球数字图书馆 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WHDS20000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