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4月召开的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入选"旅游论文学术影响力Top100",其中三篇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的荣幸排名第一、第五和第十,吴必虎教授入选旅游论文作者学术影响力TOP2。
城市与区域旅游规划
旅游厚镇几程步岁突爱就扩功能区规划设计
旅游研究学科体系
环城市旅游开发与空间结构
目的地品牌与网络营销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旅游规划原理》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课程《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
乡备请发万是华东师范大学地理血学专业本科生课程《人文地理学》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河消款蛋调行星候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
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
国草识阻际旅游学会秘书长
盘古智库创会会员/学术委员
中国旅游研究国际联合会会士
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专便计美减成古洋意诗家
中国旅游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机脚验运源误的周补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古村镇大会主离片叫端省持她联银助刚席
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会长
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顾问
国土资源部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
华东师范大学理事会理事
春危氧美国普渡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轴市系杰出访问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访问教授
2002附娘课检建底希年以后的发表的论文:
2015
2.Wu,B.(2015).PlanningforEt致察月耐引输终条hnicTourism.AnnalsofTourismResearch,(52),18山永尼丰计0-181.
3.Tseng,C.,Wu,B.,Mor例rison,A.M.,Zhang,J.,&Chen,Y.C.(2015)八爱陈粉子色照群.Travelblog策参款蛋威sonChinaasadestinationimageformationagent:AqualitativeanalysisusingLeximancer.Tou条处促冷概六的机物rismManagement,46,347-358.
4.Wu,B.,Liu,L.,Shao,J.,&Morrison,A.M.(2015).Theevolutionandspacepatternsofhutong喜击今述树调培由例名telsinBeijinghistoricdistricts.JournalofHeritageTourism,(ahead-of-print),1-22.
5.朴志娜、吴必虎、Morrison、沈晔、李梦娇,2015,全球旅游研究格局的综合分析(2003-2012)。旅游学刊,30(7):108-118.
6.刘社军、主向提品吴必虎,2015,非物质文化的里青找的吃密船飞古遗产的基因差异及旅游发展转型。地域研究与开发程贵八阳,34(1):76-80爱雨致损.
7.张静儒、陈映臻、曾祺、吴必虎、AlastairM.MORRISON,(2015).国家视角下的目的地形象模型--基于来华国际游客的实证研究。旅游学刊,30(3):13-22.
2014
8.Cong,田第答法Li,Wu,Bihu,Morrison,AlastairM.,Shu,Hua&Wang,Mu,2014.影石架AnalysisofWildlifeTourismExperienceswithEndangeredSpecie种犯业占费s:AnExploratoryStudyofEncounterswithGiantPandasinChengdu,China.TourismManagement,40(2):300-310.
9.Leung,X.Y.,些二吗己马规胡子Wang,F.,Wu,B.,Bai,B.府搞写矿先物杀白拿适宽,Stahura,K.A.,&Xie,友先Z.(2012).Asocialnetworkanalysisofove洋酸rseastouristmo台婷石策注建巴呼支vementpatternsinBeijing:theimpactoftheOlympicGames.InternationalJournalo黄fTourismResearch,14(5),469-484.
10.Li,JingandWu,Bihu.Disastertriggeredt善探ravelmotivationsofyoungpeople:AcasestudyofYingxiutown县语江[online].In:Chien,P.Monica.CAUTHE2014:TourismandHospitalityintheContemporaryWorld:Trends,ChangesandComplexity.Brisbane:SchoolofTourism,TheUniversityofQueensland,2014:988-995.Availability
12.Shen,Han;Niu,ZenghaiandWu,Bihu.A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modelforthemeparks:TheroleofconsumptionemotionsintheChinese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online].In:Chien,P.Monica.CAUTHE2014:TourismandHospitalityintheContemporaryWorld:Trends,ChangesandComplexity.Brisbane:SchoolofTourism,TheUniversityofQueensland,2014:559-569.Availability.
13.丛丽、吴必虎,2014,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潘立新、吴必虎、晋秀龙,2014,基于"核心-边缘"视角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南京都市圈南京滁州为例。经济问题探索,2014(3):178-185.
15.舒华、吴必虎,201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城乡规划公示制度优化策略。规划师,2014(4):21-27.
16.王菲、宋萌、信心、李晓丹、吴必虎,2014,基于网络内容分析的中国市场蜜月旅游目的地选择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7.吴必虎,2014,旅游是什么----游学纵横:学界五人对话录"。旅游学刊,29(2):121-124.
18.吴必虎,2014,新型城镇化建设,旅游驱动且行且珍惜。中国国情国力,2014(5).
19.吴必虎,2014,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旅游业发展。中国旅游报,2014年/5月/7日/第011版。
20.吴必虎,2014,实现京津冀一体化要弱行政化。中国房地产报,2014年/4月/21日/第A05版。
21.吴必虎,2014,停止春游是"懒"政。中国旅游报,2014年/4月/18日/第002版。
22.吴必虎,2014,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遇:探析2014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复印报刊资料·旅游管理,(4):39-41。
23.吴必虎,2014,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遇:探析2014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中国旅游报,2014年2月12日第11版。
24.吴必虎,2014,新型城镇化建设旅游驱动且行且珍惜。中国国情国力,(5):卷首语。
25.吴必虎,2014,研究深化改革新语境下旅游竞争力。中国旅游报,2014年1月6日第4版。
26.吴必虎,2014,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一体化。经济研究参考,2014(36).
27.吴必虎、朴志娜、莫里森、李梦娇,2014,近十年(2003-2012)全球旅游研究基本格局。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编,2014中国旅游教育年度报告。中国旅游出版社。175-191.
28.吴必虎.(2014).弱行政化,强市场化与环北京旅游一体化.旅游学刊,29(11),15-16.
2013
29.Zhong,Lina,Leung,Daniel,Law,Rob,andWu,Bihu,2013.e-TourisminChina:AReviewoftheChineseLanguageLiterature.AsiaPacificJournalofTourismResearch,18(5):464-482.
32.LINAZHONG,DANIELLEUNG,ROBLAW,BIHUWUandJUNSHAO,2013,AnApplicationoftheCapabilityMaturityModelforEvaluatingAttractionWebsitesinMainlandChina.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PublishedonlineinWileyOnlineLibrary(wileyonlinelibrary.com)DOI:10.1002/jtr.1937.
33.LULIU,BIHUWU,ALASTAIRM.MORRISONandROSALINDSIAJUOLING,2013,WhyDwellinaHutongtelTouristAccommodationPreferencesandGuestSegmentationforBeijingHutongtels.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PublishedonlineinWileyOnlineLibrary(wileyonlinelibrary.com)DOI:10.1002/jtr.1975.
34.LiCong,BihuWu,AlastairM.Morrison&KouXi,2013,TheSpatialDistributionandClusteringofConventionFacilitiesinBeijing,China.AsiaPacificJournalofTourismResearch.
35.LiCong,BihuWu,AlastairM.Morrison,HuaShu&MuWang,2013.AnalysisofWildlifeTourismExperienceswithEndangeredSpecies:AnExploratoryStudyofEncounterswithGiantPandasinChengdu,China.TourismManagement,40(2014):300-310.
36.吴必虎、李文洁(特邀编辑),2013,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与营销(一、二)(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学刊,28(1):3-20;28(2):3-22.
37.
38.钟栎娜、吴必虎、徐小波、许译文,2013,国外旅游地感知研究综述。人文地理,28(2):13-19.
39.丛丽、吴必虎、寇昕,2013,北京市会议产业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经济地理,33(5):77-83.
40.张毅、曹晶晶、齐莉娜、吴必虎,2013,旅游目的地虚拟网络结构特征研究--以黄山市为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9(6):1098-1104.
41.高明捷、吴必虎,2013,基于结合分析法的大学生休闲活动选择研究---以北京市高校为例。特区经济,2013年第2期:195-199.
42.吴思、孔祥智、叶裕民、吴必虎,2013,土地制度改革的余地有多大中国经济报告,2013年第2期:99-104.
43.吴必虎,2013,旅游地产,不能只造房子。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3月/11日/第C07版.
44.吴必虎,2013,确保规划间的协调与衔接。中国旅游报/2013年/5月/10日/第002版.
45.吴必虎,2013,旅游型城市化:多途径城市化的一条新路。中华建筑报/2013年/5月/7日/第011版.
46.吴必虎、舒华,2013,节事活动规划与城市转型。城乡规划06:城市重大活动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2-31.
47.吴必虎,2013,特色旅游村镇建设体系及其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成果汇编(2009-2010),中国旅游出版社,180-184.
48.沈晔、朴志娜、吴必虎,2013,国际会议选址因素重要性的感知差异分析。旅游学刊,28(5):63-71.
49.吴必虎、王颖莹、乔莹,2013,旅游地学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陈安泽主编,中国旅游地学25周年纪念文集,地质出版社。13-30.
50.李铁、吴必虎、何刚,2013,旅游型城市如何发展。载李铁、冯奎、郑明媚编著,会客厅里谈城市,中国发展出版社。55-77.
51.赵宏杰、吴必虎,2013,台资企业台籍人员职业倦怠、休闲调适策略与休闲知觉自由关系之研究。人文地理,28(5):129-138.
52.潘立新、吴必虎,2013,基于南京都市圈视角的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3(10):58-63.
53.曾祺、吴必虎,2013,跨国访学旅游中的异文化体验与旅游经济。旅游科学,27(6):73-82.
54.吴必虎,2013,旅游规划的自由与约束。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发展笔谈,2013(10).
55.祝春敏、张衔春、单卓然、吴必虎,2013,新时期我国协调规划的理论体系构建。规划师,2013(12)5-11.
56.赵宏杰、吴必虎,2013,大陆赴台自由行旅客地方认同与休闲效益关系研究。旅游学刊,28(12):54-63.
57.谢若龄、吴必虎,2013,日本风景道路的构成体系与特征分析及启示。交通企业管理,2013(10):72-73.
58.徐小波、吴必虎,2013,历史街区旅游开发与居民生活环境发展研究---以扬州"双东"历史街区为例。人文地理,2013(6):133-141.
59.熊伟、林琳、卿前龙、吴必虎,2013,剥夺或重构:网络休闲对非网络休闲行为空间的影响---基于"开心农场"游戏用户的案例研究。人文地理,2013(6):154-160.
2012
61.HuangXiao-Ting&WuBi-Hu,2012.Intra-attractionTouristSpatial-TemporalBehaviourPatterns.TourismGeographies,14(4):625-645.
62.BihuWu,HonggenXiao,XiaoliDong,MuWang&LanXue,2012,TourismKnowledgeDomains:AKeywordAnalysis,AsiaPacificJournalofTourismResearch,17(4):355-380.
63.BihuWu,LanXue,AlastairM.Morrison,andXiY.Leung,2012,FrameAnalysisonGoldenWeekPolicyReforminChina.AnnalsofTourismResearch,39(2):842–862.
64.Leung,XiYu;Wang,Fang;Wu,Bihu;Bai,Billy;Stahura,KurtA.;Xie,Zhihua.2012.ASocialNetworkAnalysisofOverseasTouristMovementPatternsinBeijing:theImpactoftheOlympicGames.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14(5),pp469-484.
65.吴必虎,2012,遗产活化是重建古城的关键。中国建设报,2012年10月17日第002版.
67.吴必虎,2012,首都发展应致力于缓解三大矛盾。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第1期.
68.丛丽、吴必虎、李炯华,2012,国外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综述。旅游学刊,27(5):57-65.
69.高军,马耀峰,吴必虎,2012,结构方程模型之旅游研究近况--理性回顾、审视与反思。旅游学刊,27(7):98-111.
70.马世罕、戴林琳、吴必虎,2012,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地理科学进展,31(6):817-824.
71.汪芳,严琳,熊忻恺,吴必虎,2012,基于游客认知的历史地段城市记忆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地段为例。地理学报,67(4):545-556.
72.旺姆、吴必虎,2012,拉萨八廓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居民感知研究。人文地理,27(2):128-133.
73.吴必虎,2012,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应相互协调而非单向服从。旅游学刊,27(12):8-9.
74.吴必虎,2012,泛旅游需要更加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旅游学刊,27(3):3-4.
76.吴必虎、聂淼,2012,环城市乡村休闲:适合乡村的现代化途径。刘德谦、唐兵、宋瑞主编,2012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61-172.
77.吴必虎、徐婉倩、徐小波,2012,旅游综合体探索性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8(6):96-100,111.
78.熊伟,高阳,吴必虎,2012,中外国际高星级连锁酒店服务质量对比研究--基于网络评价的内容分析。经济地理,32(2):160-165.
79.张毅,高一钊,蒋孝融,齐莉娜,吴必虎,2012,旅游景区链接动机分析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8(2):325-330.
80.张毅,蒋孝融,高一钊,齐莉娜,邬伦,吴必虎,2012,基于链接测度旅游景区吸引力。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8(1).
81.赵宏杰、吴必虎,2012,长城攀登者游憩专业化与地方依恋关系之研究。人文地理,27(1):127-135.
82.钟栎娜,吴必虎,邵隽,2012,中国5A级旅游区门户网站的成熟度评估。旅游学刊,26(12):30-36.
2011
83.董晓莉、吴必虎,2011,旅游网站用户体验研究综述。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7(增刊):104-107。
84.董晓莉、吴必虎、钟栎娜,2011,基于《旅游学刊》关键词分析的中国旅游研究知识体系解析。旅游学刊,26(8):26-31.
85.董晓莉、张捷、吴必虎、蒋志杰、乌铁红、董雪旺,2011,灾害事件对旅游地意象影响的研究:以九寨沟风景区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30(3):102-107.
86.高军、吴必虎、马耀峰,2011,旅华英国游客O→D旅游客流动力机制研究。旅游学刊,26(2):35-40。
87.高军、马耀峰、吴必虎、亢雄,2011,国内外游客旅游动机及其差异研究--以西安市为例。人文地理,26(4):132-139.
88.高军、马耀峰、吴必虎、亢雄、李创新,2011,旅游系统演变趋势模型的构建及其科学意义。华东经济管理,25(2):151-154。
89.郭来喜、王兴中、刘晓霞、保继刚、吴必虎、马勇、冯德显、杨永春、张述林、艾南山,2011,关于建立"秦巴山地生态旅游省际合作试验区"并将其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开发战略的倡议。地域研究与开发,30(1)。
90.刘旗、吴必虎、周采、罗兹柏、陈乾康,2011,重庆非去不可:圆桌对话。中国西部,杂志特别策划:60-65.
91.卿前龙、吴必虎,2011,发展国民休闲,促进经济景气。载刘德谦、高舜礼、宋瑞主编,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版。322-331.
92.吴必虎,2011,旅游地产需走专业化道路。城市住宅,2011(10):46.
93.吴必虎、徐小波,2011,休闲与社会治理:一个理论解析。载刘德谦、高舜礼、宋瑞主编,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版。332-341.
94.于海波、吴必虎,2011,国外自驾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26(3):55-61。
95.钟栎娜、吴必虎、邵隽,2011,中国5A级旅游区门户网站成熟度评估。旅游学刊,26(12):30-36.
96.吴必虎,2011,《休闲时代的城郊游憩空间:环城游憩带(ReBACRTR)研究》序。党宁,休闲时代的城郊游憩空间:环城游憩带(ReBACRTR)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序1-5.
97.黎筱筱、吴必虎,201,1,泛旅游时代与旅游综合体建设。中国旅游报/2011年/3月/21日/第007版.
98.吴必虎,2011,响应泛旅游时代城市管理,推进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中国旅游报/2011年/4月/11日/第016版.
99.吴必虎,2011,城市化与旅游立法。中国旅游报/2011年/6月/3日/第003版.
2010
101.汪芳;严琳;吴必虎,2010,城市记忆规划研究--以北京市宣武区为例。国际城市规划,25(1):71-76。
102.高军;马耀峰;吴必虎;郑鹏,2010,外国游客对华旅游城市感知差异--以11个热点城市为例的实证分析。旅游学刊,25(5):38-43。
103.薛岚;吴必虎;齐莉娜,2010,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转变和传播理念的引出。经济地理,30(5):844-848。
104.赵明;吴必虎;袁书琪,2010,城市周边度假地空间区位研究--基于北京城市中心距离变化的思考。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7(1):74-78
105.吕君;吴必虎,2010,中国草原旅游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地理科学进展,29(4):403-410。
106.邵隽;吴必虎,2010,国外旅游研究领域Web点击流分析研究进展。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6(2):97-102。
107.吕君;吴必虎,2010,国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的层次演进与判读。未来与发展,2010(6):108-112。
108.赵明;吴必虎,2010,北京市周边度假接待设施开发模式演变分析。安徽农业科学,38(2):1018-1020。
109.吴必虎;徐小波,2010,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TOLD):一种旅游-房地产模式。旅游学刊,25(8):34-38。
110.高军;马耀峰;吴必虎,2010,外国游客感知视角的我国入境旅游不足之处--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范式的分析。旅游科学,24(5):49-55。
111.吴必虎;马世罕,2010,减少旅游研究中的重复研究。旅游学刊,25(12):6-7。
2009
112.赵明、吴必虎,2009,北京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演变分析。世界地理研究,18(4):134-140.
113.齐莉娜、张毅、吴必虎、宋丽丽,2009,重大事件对举办地景区知名度影响测量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5(6):1061-1067。
114.齐莉娜;张毅;吴必虎;宋丽丽,2009,重大事件对举办地景区知名度影响测量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117.吴必虎,2009,中国作为多目的地的国际营销战略。旅游学刊,24(5):5-6.转载于李铁、冯奎、郑明媚编著,会客厅里谈城市,中国发展出版社。84-86.
118.党宁、周钧、吴必虎,2009,奥运后、世博前,共话会展节事与都市旅游:国际旅游学会第二届双年会综述。旅游学刊,24(1):93-96。
120.熊伟、邵瀛、吴必虎,2009,酒店与媒体的利益关系辨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5):39-45.
121.齐莉娜、吴必虎、俞曦,2009,基于中部崛起背景旅游景区发展战略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8(8):732-737.
122.熊伟、黄思芹、吴必虎,2009,基于顾客需求的星级酒店网站功能评价:以广州市60家星级酒店为例。旅游学刊,24(9):61-66.
2008
123.LiMimi,WuBihuandCaiLiping,2008,TourismdevelopmentofWorldHeritageSitesinChina:Ageographicperspective.TourismManagement,29(2):308-319.【hasbeencitedin:Virtualreality:Applicationsandimplicationsfortourism.Guttentag,D.A.,TourismManagement,volume31,issue5,year2010,pp.637-651】
124.程占红、牛莉芹、吴必虎,2008,基于DCCA方法的旅游从业者对旅游影响认知水平的排序。地理研究。27(3):715-720.
125.李云鹏、吴必虎,2008,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旅游网站使用者满意度量的比较研究,载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61-70.
127.吴必虎、蔡利平,2008,上海郊区休闲活动的空间结构模型,载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216-232.
128.吴必虎、黄晓辉,2008,中国环大都市观光农业发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载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233-242.
129.吴必虎、张歆梅,2008,城市主题街区初探:基于多学科研究思索,载于高峻主编,都市旅游: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4月版,467-479.
130.伍佳、党宁、吴必虎,2008,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的环城游憩偏好,载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30-39.
131.谢志华、吴必虎,2008,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地理科学,28(6):748-753.
132.熊伟、吴必虎,2008,大型展会对高星级酒店房价影响的空间分析:以第100届广交会为例。旅游学刊,23(2):80-86.
134.于海波、吴必虎、卿前龙,2008,重大事件对旅游目的地影响研究:以奥运会对北京的影响为例,中国园林,(11):22-25。
135.余青、吴必虎、于健,2008,节事品牌形象营建的3P-3I模式,载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303-313.
136.余晓娟、吴必虎,2008,旅游者网络社区的功能与市场意义研究,载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50-60.
2007
137.DangNing,WuBihuandSuGuoliang,2007.FamilyRecreationandFamilySize:AnExploratoryStudyinMediumandSmallCitiesinChina.IntheConferenceProceedingof12thAnnualGraduateEducationandGraduateStudentResearchConferenceinHospitalityandTourism:1037-1047.Houston,USA.
138.WuBihuandWUDongqing,2007.TourismOrientedUrbanRenewalinChina:ACaseStudyonDashilanHistoricalAreasinBeijing.InGuoqingDu(ed.),TourismandUrbanTransformation,RikkyoUniversityPress,Japan.161-179.
139.程占红、吴必虎、牛莉芹,2007,从事旅游业者对旅游影响认知水平的测量。地理研究,26(1):141-148.
140.李云鹏、吴必虎,2007,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旅游网站使用者满意度量的比较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26(4):589~594。
141.苏国良、吴必虎、党宁,2007,中小城市家庭规模与游憩行为的关系研究.旅游学刊,22(6):53-58.
142.苏国良、吴必虎、张歆梅,2007,旅游土地开发价值与风险分析,《商场现代化》,(507):192-193。
143.吴必虎,2007,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科体系。旅游学刊,22(1):6~7。
144.吴必虎、伍佳,2007,杭州市本地居民休闲游憩行为与偏好研究。载宁则群、王兵主编,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236~247。
145.吴必虎、伍佳,2007,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问题。旅游科学,21(3):11-13。
146.吴必虎、伍佳、党宁,2007,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旅游管理,2007年第7期:47~51。(二次转载)
147.吴必虎、伍佳、党宁,2007,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人文地理,22(2):27~31。
148.吴必虎、严琳,2007,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的战略与政策。《体育科研》,28(5):1-4。
150.余青、吴必虎、刘志敏、胡晓冉、陈琳琳,2007,风景道研究与规划实践综述。地理研究,26(6):1274-1284。
151.钟栎娜、吴必虎,2007,中外国际旅游城市网络旅游信息国家友好度比较研究,旅游学刊,22(9):12-17。
2006
152.WuBihuandLipingCai,2006.SpatialmodelingsuburbanleisureinShanghai.AnnalsofTourismResearch,33(1):179-198.
154.LiYunpeng,GongZhaoli,WuBihu,2006.CompetitivepatternanddevelopmenttrendsoftravelreservationwebsitesinChina.InWuandFeighery(eds.),ConferenceProceedingsofTourismandtheNewAsia:ImplicationsforResearch,PolicyandPractice.Beijing:TourismEducationPress.345-351.
156.陈丹丹、吴必虎,2006,旅游发展对目的地景观的影响。中国园林,22(7):78~81。
157.程占红、吴必虎,2006,从事旅游业者对旅游影响认知水平的模糊排序,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6):126~129。
158.程占红、吴必虎,2006,五台山南台旅游活动对山地草甸的影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5):125-127.
159.程占红、张金屯、吴必虎、牛莉芹,2006,芦牙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植被环境关系:植被景观的类型及其排序。生态学报,26(6):1940~1946。
160.邓冰、吴必虎,2006,国外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21(4):84~88。
161.胡晓苒、吴必虎、余青、刘志敏、党宁,2006,"中途岛"型旅游目的地开发研究:以湖南省永顺县王村古镇为例。经济地理,26(S2):10-13。
162.黎筱筱、马晓龙、吴必虎,2006,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分布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5):120~124.
163.李云鹏、胡运权、吴必虎,2006,基于EUCS模型和ISS模型的旅游网站使用者满意的比较研究,中国管理科学.(14):551-555。
165.吴必虎,2006,休闲社会、公共产品与深度旅游,载潘立勇、傅建祥主编,人文旅游,第二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88~92页。
166.吴必虎,2006,一部填补旅游史空缺的专著:评《世界旅游发展史》,旅游学刊,21(6):96。
167.吴必虎、黎筱筱,2006,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旅游学刊,21(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9~15。
168.吴必虎、邢珏珏,2006,以枢纽城市为动力的东北亚旅游发展BEST空间结构,NortheastAsiaTourismResearch,2(1):1-13.Korea.
169.吴必虎、余曦、党宁,2006,中国主题景区发展态势分析:基于国家A级旅游区(点)的统计。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2(1):89~93。
173.黄金火、吴必虎,2005,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以西安地区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4(1):116-126。
174.吴必虎,2005,整合与分化:旅游研究的学术观察,旅游学刊,20(3):5。
175.吴必虎、黎筱筱,2005,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旅游学刊,20(S1):9-15。
176.吴必虎、邢珏珏,2005,旅游学学科树构建及旅游学研究的时空特征分析:《旅游研究纪事》30年,旅游学刊,20(4):73-79。
177.余青、吴必虎、廉华、童碧沙、殷平,2005,中国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研究综述,人文地理,20(6):56-59。
178.李燕琴,吴必虎,2004,旅游形象口号的作用机理与创意模式初探,旅游学刊,19(1):82-86。
179.马晓龙、吴必虎,2004,西安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5):95-97。
180.马晓龙、吴必虎、贾媛媛,2004,西安城市旅游产品组合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3(5):77-80。
181.苏平、党宁、吴必虎,2004,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地理研究,23(3):403-410。
182.吴必虎、党宁,2004,中国滑雪旅游市场需求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3(6):78-82。
183.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2004,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地理科学,24(6):757-763。
184.杨小兰、吴必虎、刘耕年、张伟,2004,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100-104。
185.殷柏慧、吴必虎,2004,长三角与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对比研究:兼论环渤海次区域旅游合作道路选择,旅游学刊,19(6):33-37。
186.余青、吴必虎、殷平、童碧沙、廉华,2004,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地理研究,23(6):845-855。
187.吴必虎,2003,我与《旅游学刊》。旅游学刊,18(6):6-7
188.吴必虎、冯学钢、李咪咪,2003.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的理论与实施。旅游学刊,18(6):40-44。
189.吴必虎、高向平、邓冰,2003,国内外环境解说研究综述,地理科学进展,22(3):326-334。
190.吴必虎、唐子颖,2003,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人文地理,18(1):1-5,28。
191.吴必虎、张伟,2003,《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析,人文地理,18(4):26-31。
192.戴光全、吴必虎,2002,TPC及DLC理论在旅游产品再开发中的应用:昆明市案例研究。地理科学,22(1):123-128。
193.吴必虎、李咪咪、黄国平,2002,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地理研究,21(5):617-626。
195.张伟、吴必虎,2002,利益主体(Stakeholder)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旅游学刊,17(4):63-68。
1.杨小兰、赵永忠、吴必虎、胥波等(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中国旅游报社编著),201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与管理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5月第一版。
2.黄潇婷、吴必虎、朱树未主编,2014,旅游学100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吴必虎、董双兵主编,2014,旅游规划设计法规标准手册(法规卷),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4.吴必虎、董双兵主编,2014,旅游规划设计法规标准手册(标准卷),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5.吴必虎、黄潇婷等编著,2013,旅游学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吴必虎、余青主编,2013,红色旅游与文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MimiLiandBihuWu,2013.UrbanTourisminChina.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
8.吴必虎、丛丽等(北京大学"多途径城市化"研究小组),2013,多途径城市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吴必虎、董双兵主编,2013,云南度假目的地省建设研究报告。云南人民出版社。
10.章小平、吴必虎主编,2013,智慧景区管理与九寨沟案例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1.吴必虎、尹骏,2012,观光规划原理。台北:新加坡商圣智学习亚洲私人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CengageLearning)出版,华泰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经销。
12.吴必虎、俞曦,2010,旅游规划原理(第二版)。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3.吴必虎、俞曦、严琳,2010,城市旅游规划研究与实施评估。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4.吴必虎、黄潇婷,2010,休闲度假城市旅游规划。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5.WuBihuandDangNing,(eds.),2009,MegaEventsandUrbanTourism.ProceedingsoftheSecondITSABi-AnnualConference.InternationalTourismStudiesAssociation.吴必虎、党宁主编,会展节事与城市旅游(国际旅游学会第二届双年会论文集)。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6.吴必虎,2009,旅游研究与旅游发展。中国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7.吴必虎、宋子千,2009,旅游学概论。中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汪芳、吴惠良、朱震峻、吴必虎,2009,城市园林规划理念与管理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
19.吴必虎、于海波等译(B.W.里切、P.伯恩斯、C.帕尔默原著),2008,旅游研究方法:管理研究与社会研究的结合,中国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郭毓洁、吴必虎、于萍译(约翰·A·维佛卡原著),2008,旅游解说总体规划,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1.吴必虎、宋子千主编,2008,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2.吴必虎、余青主编,2006,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中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3.WuBihuandWilliamFeighery(ed.).2006.ConferenceProceedingsofTourismandtheNewAsia:ImplicationsforResearch,PolicyandPractice.新亚洲改变世界旅游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4.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克莱尔·冈恩、特格特·瓦尔原著),2005,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第4版)。中国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5.吴必虎、刘筱娟,2004,中国景观史。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6.唐子颖、吴必虎等译校(曼纽尔·鲍德-博拉、弗雷德·劳森原著),2004,旅游与游憩规划设计手册。中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7.朱虹、党宁、吴冬青等译,吴必虎、朱虹审校(阿拉斯特·莫里森原著),2004,旅游服务营销(第3版)。中国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8.籍琰译,吴必虎审校(世界旅游组织原著),2004,国家和区域旅游规划:方法与实例分析。中国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9.吴必虎,2001,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30.吴必虎著,2000,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国北京:科学出版社。
31.吴必虎主编(北京市旅游局),2000.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国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32.吴必虎、徐斌、邱扶东等著,1999,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3.王铮等主编、吴必虎等副主编,1999,走向县域可持续发展:陆良21世纪议程与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科学出版社。
34.吴必虎、柴彦威主编,1998,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学术论文集第1集)。中国北京:海洋出版社。
35.吴必虎、刘筱娟,1998,景观志。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6.吴必虎、丁季华、楼嘉军等,1997,非星级饭店管理。中国北京:中信出版社。
37.龙胜平、吴必虎、单正林等译(盖伦·E·格里尔、迈克尔·D·法雷尔原著),1997,房地产投资决策分析。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8.吴必虎等(S·史密斯原著),1996,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39.吴必虎,1996,历史时期苏北平原地理系统研究。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柴田文明,日本人のルーツ:污国,引用苏北海岸的变迁图,129)
40.戴光全、马聪玲主编,吴必虎审校,1996,节事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1.王铮主编、吴必虎等副主编,1994,地球表层科学进展。中国北京:测绘出版社。
42.王铮、吴必虎、丁金宏、孙胤社、周清波,1993,地理科学导论。中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3.黄仰松、吴必虎主编,1993,中国名泉。中国上海:文汇出版社。
44.吴必虎等译(加拿大:S.史密斯原著)、保继刚校,1992,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5.王铮主编、吴必虎副主编,1990,理论地理学进展。中国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主持人,城郊旅游综合体(TCAC)形成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2013-2016.项目批准号:41271151。
2.合作单位负责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风景道评估体系及模式,2010-2012,项目批准号:40971288。
3.主持人:中国城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与吸引物空间模式研究,2004-2006,项目批准号:40371036。
4.主持人:滇东黔西旅游地域结构与资源持续利用途径研究,1998-2000。批准号:49771037。
5.主持人:国内旅游者流动模式的系统研究,1993-1995,批准号:49201006。
6.第二负责人: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支持系统与宏观布局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部"九五"第二批重点项目,1997-1999。批准号:49631030。
国际机构课题
世界银行委托项目,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2003
联合国人居中心UMP亚洲合作项目,四川省乐山市城市管理项目旅游发展咨询研究,2001。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委托项目,安徽两山一湖旅游规划研究,2001
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委托项目,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研究。2001-2002。
国家部委课题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城市分会,中国旅游城市综合吸引力指标体系研究报告,2011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城市分会,2011年度中国旅游城市综合吸引力年度报告,2011
国家旅游局,景观道路与游憩服务设施规范,2011
中国旅游研究院,特色旅游村镇建设体系及其旅游发展战略研究,2010.9-2013.5
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评估标准,2010
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标准,2010
国家旅游局,信息化应用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现状与策略,2010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休闲质量安全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之子课题---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研究,2009.12-2010.12
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化体系表研究,2008
国家旅游局,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实施细则,2007
国家旅游局,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测评规范,2006
国务院六部委(国家旅游局、长江三峡委员会等),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2003
重点旅游城市旅游规划研究
隋唐洛阳城遗址宫城区及中轴线保护性活化规划及重点项目策划,洛阳市文物管理局,2011
东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两个重点片区详划,海南东方市招商办公室,2010
泗洪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三个重点片区详规,江苏省泗洪县政府,2010
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都市人民政府,2006
延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延安市旅游局,2006
西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西安市旅游局,2005
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政策与战略研究,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2005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与产业选择研究,天津泰达旅游集团,2005
敦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敦煌市人民政府,2004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杭州市旅游委员会,2003-2005
济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济南市人民政府,2001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999
重点旅游区规划研究
杭州大运河国际旅游区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杭州市运河集团公司,2004
内蒙古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旅游局、东联集团,2000-2006
2008年以后参与的会议与演讲:
2016
20160128吴必虎应邀参加由吉林省人民政府组织的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研讨会
20160101吴必虎应邀参加由伊朗总统府伊朗文化遗产、工艺与旅游部组织的旅游品牌国际会议:伊朗国家旅游品牌设计的指标与指南建设学术研讨会(TheInternationalTourismBrandConference:DefiningIndicatorsandGuidelinestoDesignIranTourismNationalBrand)
20151226吴必虎应邀参加由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暨首届中国(国际)冰雪旅游峰会,发表题为《中产阶级引领全域旅游》主题演讲
20151220吴必虎应邀参加中美旅游研究峰会(美国,佛罗里达),被中国旅游研究国际联合会聘为会士。
20151128吴必虎应邀参加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及省旅游局组织的河北省旅游十三五规划研讨会
20151120吴必虎联合发起中国古村大会,并发表《古村保护与活化的十一个不能》主题演讲
20151115吴必虎应邀参加第八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发表《互联网+与旅游+背景下的全域目的地建设的系统变化》主题演讲
20151102吴必虎应邀参加由新疆自治区旅游局组织的新疆旅游产业研讨会,发表《互联网+与旅游+:新疆全域目的地建设的道与术》主题演讲
20151024吴必虎应邀出席2015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
20151014吴必虎应邀出席由国家旅游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的2015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并发表《创新与活化--促进无景区化目的地建设》
20150922吴必虎应邀参加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2015拉巴特菲斯香山旅游峰会
20150913吴必虎应邀参加由中国旅游报主办中国智慧旅游创新发展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智慧旅游建设培训班,并发表《互联网+与旅游+背景下的全域目的地建设的系统变化》主题演讲
20150828吴必虎受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邀请,发表《大进大出:中国旅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主题演讲
20150811吴必虎应邀参加由山东省旅游局组织的山东省旅游十三五规划研讨
20150630吴必虎受华中师范大学邀请,讲授《地理学支持下的旅游研究:一种学术路径透视》
20150622吴必虎应邀参加由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国家公园体制研讨会暨《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专家咨询会
20150619吴必虎应邀参加桂林市旅游局及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织的旅游人才培训班,讲授《旅游导向型城镇化与桂林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20150619吴必虎受桂林旅游学院邀请,讲授《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旅游管理与营销》
20150527吴必虎应邀参加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大会(希腊,罗德岛),发表《旅游城市研究:空间结构与遗产活化角度的亚洲范式》学术报告,并当选院士
20150515吴必虎应邀参加由中国旅游报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旅游景区创A培训班,讲授《大数据与景区管理》
20150507吴必虎应邀参加意大利t-Forum全球旅游论坛(意大利,那不勒斯),主持"在线预订/评价/数据"第八分论坛
20150418吴必虎应邀参加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组织的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与旅游规划响应专家座谈会
20150330吴必虎应邀参加由海南省人民政府组织的海南省"建设中国旅游特区"专家座谈会
20140105吴必虎参加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年会《深化改革新语境下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在哪里》北京
20140528吴必虎受中国商业联合会之邀出席第四届海峡两岸服务业论坛---旅游服务业专题论坛,演讲《服务业驱动城镇化与艺术旅游目的地》
20140613吴必虎受邀为北京大学中国房地产总裁高级研修班授课,授课主题为"城镇化与旅游地产"
20140621吴必虎受邀第四届国际薰衣草文化旅游节
20140708吴必虎应邀出席盐城市旅游发展大会并演讲《旅游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
20130227吴必虎参加超旅游"观念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吴必虎教授建言西安市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20130530吴必虎为广东省"旅游城市规划与建设"专题研讨班讲课
20130520吴必虎参加中国经济网《旅游经济观察》访谈
20130827吴必虎出席搜狐焦点旅游地产WIWO融旅荟高端对话
20120327吴必虎参加云南省旅游峰会
20120424吴必虎参加都市环境的可持续旅游研讨会
20120815吴必虎参加搜狐网主办的"寻美中国城市行"在钓鱼台举行发布会
20120915吴必虎参加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成立大会并主持香山峰会专题论坛
20110118吴必虎,远程旅游目的地对现代游客移动性的响应。2010年01月18日。第二届九寨沟智慧景区国际论坛,四川九寨沟
20101219吴必虎,旅游研究知识域。2010年12月19日。第六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北京
20101218吴必虎,社会媒体与旅游目的地营销。2010年12月18日。第二届中国旅游信息化发展论坛,北京
20101211吴必虎,现代会展与旅游目的地建设。2010年12月10日-11日。首届中国会展年会暨北京国际会展产业高峰论坛,北京昌平温都水城
20101130吴必虎,亚洲内外的跨文化旅游。2010年11月30日-12月3日。国际旅游学会ITSA第三届双年会,马来西亚
20101127吴必虎,旅游知识域与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2010年11月27日。旅游管理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研讨会,北京密云
20101126吴必虎,泛旅游、学科树、知识域。2010年11月26日。东南大学研究生院讲座,南京
20101125吴必虎,旅游标准化与苏州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2010年11月25日。苏州旅游标准化培训,江苏.苏州饭店
20101106吴必虎,大明均州古城,世界武当道场---丹江口市旅游目的地建设战略与行动计划建议。2010年11月6日。丹江口库区(武当湖)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研讨会,丹江口市
20101028吴必虎,张家口"十二五"旅游规划和环首都旅游目的地建设。2010年10月28日。张家口市旅游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北京
20101023吴必虎,区域协作推进淮海旅游目的地建设。2010年10月23日。淮海经济区经济联合会旅游分会首届年会,徐州市政府会议中心
20100918吴必虎,旅游地学与中国旅游业。2010年9月18日。中国旅游地学25周年纪念会议,北京
20100920吴必虎,休闲度假时代的中国主题公园发展。2010年9月20日。中国主题公园峰会,江苏常州
20100909吴必虎,北京旅游发展与世界城市建设。2010年9月9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专家座谈会。北京
20100828吴必虎,河南:文化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的商业模式。2010年8月28日。第五届豫商大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河南开封
20100825吴必虎,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产品更新:打造全球唯一全季候度假目的地省。2010年8月25日。云南省旅游局长研讨班,云南红河州石屏
20100817吴必虎,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发展(TOLD):中国的理论与实践。2010年8月17日。旅游导向型土地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20100809吴必虎,喜马拉雅:国际圣洁和平之旅高地。2010年8月9日。2010中国城市市长拉萨雪顿高峰论坛,西藏拉萨
20100806吴必虎,从韩城到汉城:韩城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模式选择。2010年8月6日。"解码韩城司马索骥"陕西韩城古城-司马迁祠大型文化项目研讨会,陕西韩城
20100714吴必虎,基于关键词分析的旅游研究域研究。2010年7月14日。国际社会学协会(ISA)第十七届世界大会,瑞典哥特堡
20100630吴必虎,HigherTourismEducationofMainlandChina:ASurveyandValue-basedReview。2010年6月30日-7月2日。首届中法旅游论坛,华东师范大学
20100627吴必虎,消夏旅游之本质: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2010年6月26日-27日。2010中国长春消夏旅游论坛,长春
20100627吴必虎,旅游教育的价值观---中国旅游教育价值观建设。2010年6月27日。应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系邀请发表演讲,长春市
20100623吴必虎,新城市.新旅游.大产业---建设中国城市开发区旅游目的地示范区。2010年6月23日。辽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00618吴必虎,赣家源.客家情---石城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政策、产品与营销。2010年6月18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赣江源讲坛",江西赣州
20100522吴必虎,基于价值观的旅游教育框架---《旅游教育未来学会(TEFI)白皮书》与中国旅游教育价值观建设。2010年5月22日-23日。2010旅游教育高峰论坛:学科教育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广东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20100518吴必虎,黄河旅游的产品与品牌---一个多区域合作的领域。2010年5月16日-1日。"黄河之旅"品牌提升高端论坛,河南三门峡
20100516吴必虎,黄河旅游的产品与品牌:一个多区域合作的领域。2010年5月16日-19日。黄河之旅"品牌提升高端论坛,河南省三门峡市
20100507吴必虎,内蒙古中国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战略与行动。2010年5月5日-10日。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规划业务培训班,北京
20100430吴必虎,九寨沟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2010年4月28日-5月3日。九寨沟管理局培训班,四川九寨沟
20100416吴必虎,中国大陆地区的旅游教育(调查报告)。2010年4月15日-17日。第四届旅游教育未来学会峰会,西班牙圣塞瓦斯蒂安
20100321吴必虎,3G时代的信息服务与旅游传播。2010年3月20日-21日。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信息化与旅游分论坛,海南三亚
20100319吴必虎,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发展(TOLD)模式研究。2010年3月19日。北京联大旅游学院
20100312吴必虎,走向融合的游乐业与旅游业。2010年3月12日。第三届中国游乐业发展高峰论坛,北京展览馆
20100223吴必虎,中国主题旅游产品发展模式分析。2010年2月23日。宁波东钱湖中国森林博览城规划研讨会,浙江宁波
20100129吴必虎,目的地国家建设与旅游公共管理科研需求。2010年1月29日。中国科学院旅游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00110吴必虎,目的地国家建设的政策框架---"国务院意见"的旅游系统解读。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高端研讨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091216吴必虎,自然与民族文化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2009年12月16日,九寨沟管理局培训班,四川九寨沟。
20091210吴必虎,二线城市旅游发展---铜山现代服务业中之旅游格局。2009年12月10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旅游发展研讨会,江苏省徐州市。
20091120吴必虎,中国式的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设想。2009年11月20日,海南省海口市。
20091017吴必虎,旅游研究树。2009年10月17日-19日。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暨学术年会,北京。
20090513吴必虎,旅游产品树。2009年5月13日。第六届中国旅游论坛结束后受西南财经大学邀请做上述演讲,成都。
国际学术团体
ITSA-InternationalTourismStudiesAssociation国际旅游学会,创会会员,秘书长
IAST-InternationalAcademyfortheStudiesofTourism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
PATA–PacificAsiaTravelAssociation亚太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委员会理事
ISTTE-InternationalSocietyofTravelandTourismEducators国际旅游教育学会,会员
ATLAS-AssociationforTourismandLeisureEducation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会员
APTA–AsianPacificTourismAssociation亚太旅游学会,会员
RegionalTourismDevelopmentResearchAssociationofChina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会长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
学术期刊(丛书)编委
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Cities(上海),联席主编
TourismManagement(新西兰),编委
InternationalJournalofCasinoBusiness(美国),编委
Tourism,CultureandCommunication(澳大利亚),编委
ChinaTourismResearch(香港),编委
TourismDevelopmentJournal(印度),编委
旅游规划与设计(北京),主编
旅游学刊(北京),编委
人文地理(西安),编委
旅游科学(上海),编委
地域研究与开发(郑州),编委
旅游论坛(桂林),编委
旅游研究(昆明)编委会,编委
商务印书馆、中国旅游出版社"世界著名游记丛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政府经济顾问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规划咨询专家
世界银行,旅游规划咨询专家
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化专家,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专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