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百科将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定义为: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
前瞻百科将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定义为: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
数字图书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定规模并从内容或主题上相对独立的数字化资源;
?可用于广域网(主要是Internet)服务的网络设备和通信条件;
?一整套符合标准规范的数字图书馆赖以运作的软件系统,主要分为信息的获取与创建、存储与管理、访问与查询、动态发布以及权限管理五大模块,类似于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对于传统图书馆所起的作用;
?数字图书馆的维护管理和用户服务。
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的主要政策如下:
图表1:数字图书馆行业的主要政策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国家图书馆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国务院要求,工程要"联合各部门和各地区有条件的图书馆参与建设,共同构建分布式的全国数字图书馆总体框架体系"。经过几年的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在软硬件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建设、数字资源建设与数字图书馆服务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个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面广、传播快捷的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作为数字图书馆的早期服务形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并积极探索了面向基层的服务模式。教育部建设了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分别建设了面向科研人员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和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全国党校系统和部队系统也建设了各自系统的数字图书馆,已基本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针对性强、较为完备的行业数字图书馆系统。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将数字图书馆建设纳入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开始积极部署推动本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建设了一批省、市、县级数字图书馆,在为区域用户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特别是各地方结合区域特点,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多元化建设模式。一个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各数字图书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大大提升了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组织与管理能力,逐步形成了自主建设、引进建设和合作建设等多种建设方式,以及包括购买、数字化加工、网络资源采集、网络资源导航、受缴、受赠和交换等在内的多种建设途径。根据需求牵引的原则,建设了一批面向社会公众、政府机构、科研教育人员、企业、少年儿童、残疾人等各类型用户的数字资源。各行业数字图书馆针对重点学科领域、重点研究领域建设了一批针对性强的行业特色资源。各区域数字图书馆基于本地区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建设了一批形式多样的地方特色数字资源。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已从互联网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网络平台逐步拓展,并逐步实现由"单屏"到"多屏"的转变,许多数字图书馆系统已经开始通过计算机、数字电视、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电子触摸屏等终端推出新媒体服务。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界面越来越友好,使用越来越方便,并且开始通过少年儿童数字图书馆、残疾人数字图书馆提供特殊人群服务。
数字图书馆高度依赖于现代高新技术,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对技术的研发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针对中文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围绕数字资源制作、管理、组织、存储、访问、服务的技术支撑环境。
国家数字图书馆已基本建成了面向海量数字资源的文献数字化加工系统、数字资源组织与管理系统、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系统、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系统等核心软件平台;行业数字图书馆系统在数字资源集成服务、数字资源分布式调度等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区域数字图书馆系统在资源统一发现、用户统一认证等关键技术应用领域也取得了积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