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IP是113.233.223.189,欢迎访问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当代中国近代史史料学研究
档案
史料
奏折
丛刊
历史档案馆
清史
电报
档案资料
衙门
历史档案
避暑山庄
字体:大中小
(一)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晚清史资料系列
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名义出版的系列资料,包括《档案丛刊》《文献丛刊》《编译丛刊》《图录丛刊》四大系列。
1.《档案丛刊》系列
改革开放后,晚清史资料的成就首先体现在大量的档案,尤其是宫廷档案的整理与公布。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开展,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及全国各级历史档案收藏机构的馆藏档案又得到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整理。这些档案包括上谕、朱批奏折、奏稿、电稿以及各种专题档案;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为基础,以地方档案馆馆藏档案为补充,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的形式陆续出版。
2003—2012年,《档案丛刊》出版的史料中,涉及晚清史的重要史料有:
吉林省档案馆编辑整理的《吉林省档案馆藏清代档案史料选编》(52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影印版),规模宏大,选辑馆藏清代档案7700件,分为吉林将军奏折选、吴大澂档案史料、曹廷杰史料、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档案、禁烟禁毒史料、教育档案、金融档案、实业史料及荒务档案等专题,不仅涉及吉林地方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教育、民族等方面的内容,也包含大量地方特色的重要史料。如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是清朝设置的负责管理东北“龙兴之地”打牲部落行政事务的机构,专门办理清朝皇室、宫廷特需的东北地区特产物品。该书较为全面系统地收录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档案,涵盖机构设置、人员任免、官员履历清册、历史概况、区域演变及变更情况、打牲丁管理情况等,时限从清康熙年间至宣统三年,对研究清代朝贡制度和皇室贡品经济以及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吴大澂档案史料和曹廷杰史料等专题中,也包含相当数量的东北地方史地、勘界、涉外等边务活动史料。
2.《文献丛刊》系列
3.《编译丛刊》系列
截至2012年,《编译丛刊》共出版了55种,其中约有8种属于晚清资料,包括档案、文献、回忆录、游记、报刊等等多种资料类型,如《美国政府解密档案:美国驻中国广州领事馆领事报告(1870—190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影印版)、《八国联军占领实录:天津临时政府会议纪要》(倪瑞英等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奉天国际鼠疫会议报告(1911)》(国际会议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英]李提摩太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扬子江上的美国人》([美]威廉·埃德加·盖洛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十八省府》([美]威廉·埃德加·盖洛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帝王之都——热河》([瑞典]斯文·赫定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丛报》(张西平主编,顾钧、杨慧玲整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影印版)。这些资料虽然数量不多,但可与其他资料互为参照。
4.《图录丛刊》系列
截至2012年,国家清史编辑委员会出版的10种《图录丛刊》(均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有9种属于晚清部分,类别包括影像、舆图、券证、画报等,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建筑等内容。主要有:《券证遗珍——天津市档案馆藏清代商务文书图录》(天津档案馆编,2007年版)、《水道寻往——天津图书馆藏清代舆图选》(天津图书馆编,2007年版)、《盛京风物——辽宁省图书馆藏清代历史图片集》(辽宁省图书馆编,2007年版)、《“满铁”旧影——旅顺博物馆藏“满铁”老照片》(旅顺博物馆编,2007年版)、《耆献写真——苏州大学图书馆藏清代人物图像选》(王国平等编,2008年版)、《烟雨楼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西籍中的清代建筑图像》(北京大学图书馆编,2008年版)等等。
(二)《国家图书馆藏历史档案文献丛刊》
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主要集中于宫中档案不同的是,由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陆续影印出版的《国家图书馆藏历史档案文献丛刊》(全国图书馆文献复制中心出版)中,有关晚清史档案及文献,其资料无论内容与形式,涵盖面都更广,从清朝中央政府到地方府、县官署,从政治、经济、军事到民族、司法等等都有反映。涉及的年代自清乾隆至宣统年间。这些资料虽然不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但其涵盖面较广,并发掘了之前被忽略的资料,其史料价值亦不可低估。
三是有关专题类资料。包括晚清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洋务运动,以及有关交通、邮政、矿务、铁路等方面的档案。如《稀见中英鸦片战争密奏》(2010年版)、《光绪中法战争奏稿函电》(2010年版)、《中日甲午战争奏稿》(2010年版)、《洋事记册》(2004年版)、《洋务档案》(2004年版)、《中国近代邮政史料》(2005年版)、《清邮传部珍存铁路文档汇编》(2004年版)、《清末民初铁路档案汇编》(2008年版)、《清末民初涉外矿务档案汇编》(2008年版)等等。
(三)其他晚清资料的整理出版
除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及《国家图书馆藏历史档案文献丛刊》两大系列外,自2000年以来,其他系列或专题的晚清史资料的整理出版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不仅扩大了史料领域,并在一些专题资料方面取得了突破。如以中国史学会主编名义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扩大了选题的范围,其中《清末教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中华书局1996—2006年版)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晚清教案史的资料汇编,收录了道光二十二年至宣统三年(1842—1911)有关清末时期各地所发生教案的中外文资料。全书共6册,除第1册至第3册为中文档案,后3册分别为“法国外交文件及《传信年鉴》选译”“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选译”“英国议会文件选译”,外文档案占了全书一半的篇幅。多文种资料的选录,对于全面了解研究晚清教案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极具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书后还附录了“参考书目”及“教案大事年表”,方便了读者使用。
清末民初的宪政运动前后持续数十年间,自20世纪90年代,立宪运动逐渐成为晚清史研究的热点。不过,有关宪政运动的资料较为分散,专题资料的出版长期以来一直未有突破。国家图书馆编辑的《清末民初宪政史料辑刊》(共11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系从馆藏有关清末民初宪政史料中遴选60余种编辑而成,含文献和档案两种资料。该辑刊内容包括:一为与宪政编查馆有关的档案文献,如《清宪政编查馆奏稿汇订》《宪政编查馆汇奏各省咨议局章程及案语并议员选举章程折单》《安徽宪政调查局民事习惯问题答案》《宪政编查馆奏复核民政部修订法律大臣会奏禁烟条例折》等。二为与预备立宪公会有关的档案文献,如《预备立宪公会第一年收支清册》《咨议局章程讲义》《议员要览》等。三为荣宝斋所刻四种宣统年间《最新职官全录》。此外还收录了《考察英国政府臣民答问》《重订立宪国民读本》《摘报》等资料。
有关清代学术源流及发展方面,比较集中的史料,主要有中华书局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出版的《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齐鲁书社出版的《清代笔记丛刊》(刘献廷编,2001年版),以及学苑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学术笔记丛刊》(徐德明、吴平编辑,2005年版),三者各有特点,可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