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身份转变表面上是一种身份向另一种身份的转变,而本质上是工作身份尝试、协商与确认,工作关系转变,工作身份再平衡,以及认知转变与情感修复。
VanGennep(1960)、Cunha等(2010)以及Kennett-Hensel等(2012)解释了身份转变的宏观与微观过程。Ibarra和Petriglieri(2007)认为,工作身份转变本质上就是体现于宏观与微观过程之中的身份尝试(identityplay)、身份协商(identitynegotiation)与身份确认(identitywork)。其宏观性表现在对新身份的尝试上,而微观性则表现在身份协商与确认上。也就是说,个人工作身份转变始于身份尝试,然后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慢慢探索自己的言语尺度、关系力度及处事分寸,即身份协商,最后在协商的基础上确认自己的身份。
工作身份尝试、协商与确认在个体的不同生涯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在身份稳定期,人们依靠身份确认来保护和平衡已经建立的身份。而在职业转折期,人们通过身份尝试来接收不同的反馈,筛选可能自我,从而从多个可能自我走向一个具体的新认同(Yost等,1992),而从多个身份尝试向一个身份承诺的转变标志着身份由尝试、协商转向确认。可见,工作身份尝试、协商与确认构成了个体职业生涯的全部(Gersick等,2000),即人们在身份稳定期强化、确认身份,而在转折期尝试探讨可能自我和协商自我身份。
工作身份转变的本质研究提供了研究者对工作身份转变的不同解读,但无论哪一种解读,都将自我叙事(selfnarrative)作为促进工作身份转变的重要方式。这是因为,工作身份转变的有形表现往往是职业、工作、岗位、身份尝试的变化,而认知、情感、关系与自我意识的变化则是无形的,二者的顺利完成,特别是后者的转变主要依靠自我叙事。
自我叙事贯穿工作身份转变的全过程,人们在开始探索新的工作身份时,必须以叙述的方式来解释他们的未来目标(Ibarra,2003);而当承担新角色时(如受聘到新岗位),同样需要基于变化的环境叙述工作意义与价值(VanMaanen,1998;Ibarra,1999),以向别人和自己证明当初的决定是理性的(Ebaugh,1988;Ashforth,2001),从而获得心理支持感,进而实现工作身份的顺利转变。不过,转变叙事在制度性工作身份转变(如退休)中应用较少,因为制度性工作身份转变符合正常的社会身份变化秩序。同样,生活相对平静时,个体也只会偶尔编织故事(McAdams,1999)。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自我叙事中平衡自我,并且经历的转变越大,叙事自证就越有必要。面对工作身份转变,我们总是述说原因去说服自己与别人寻求清晰且一致的故事来匹配自我概念的改变。总之,自我叙事能够帮助人们解释暂时自我,把过去与未来融入和谐的自我意识中,以赢得别人和自己的支持,从而实现自我期待的转变。
总之,影响工作身份转变的因素复杂而多样,散见于不同文献中,目前尚缺少系统性与整体性框架。
1.工作身份主动转变与被动转变的差异研究。工作身份转变可能是被动的,也可能是主动的,而两者的影响因素、产生过程、产生机制与影响结果可能各不相同。就主动离职与被动离职而言,主动离职意味着找寻更好的自我身份,而被动离职(解雇)则意味着已有工作身份的突然失去,身份进入过渡期(Ashforth,2001;Shepherd等,2013),两者伴随的工作意义感、情感变化、叙事方式也可能完全不同。主动身份转变开始于自我差异的减少而不是增加(Albert等,2000),而身份意义构建则发生在角色退出后而不是退出前。相反,被动工作身份转变(如失业)带来的身份威胁(Ashforth,2001)可能缩小行为人探索可能自我的范围,且由于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被动身份转变者需要面对更大的叙事挑战。可见,主动与被动工作身份转变具有不同的动态过程,而目前的研究还仅仅着眼于被动工作身份转变的影响因素(如创伤、组织破产等),两者在转变过程、影响机制和叙事方式上的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5.工作身份转变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目前的工作身份转变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与研究框架构建上,实证研究较少。通过查询SAGE、Springer、Elsevier、ProQuest、Wiley等数据库可以发现,少量的工作身份转变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叙事上。在我国,工作身份转变研究才刚刚开始,这可能与工作身份转变研究主观性强、实验验证相对困难有关系,也与基础学科研究的成熟度有关。不过可喜的是,社会学领域的社会身份转变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身份转变为工作身份转变研究提供了借鉴。未来的工作身份转变研究不仅要更接近真实生活,而且应该进入个人情感与精神转变领域。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说,可以采用更具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研究范式,将实验操纵、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此外,目前工作身份转变的宏观范式研究着眼于工作身份的有形转变,微观范式研究着眼于工作身份的无形转变(认同转变),未来应整合这两种研究范式,全面探索工作身份转变的完整过程(Hitt等,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