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温州图书馆即将迎来百年华诞。在这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温州学人在这座知识的宝库中汲取知识。如今却很少有人知道,是吕文起等人的慷慨捐助和悉心辅佐,克服重重困难,才有了后来的籀园图书馆。
吕文起(1855-1927),名渭英,字永年,号文起,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声名卓著的实业家、慈善家。吕文起中举后,于光绪十九年(1893)以候补知县衔指分福建,先后出任惠安、闽县、浦城等县知县,福州府知府等职,还曾兼掌财政、洋务、商务、邮政、警察等局事务。宣统二年(1910)和民国四年(1915)两度出任广东官银钱局总办,民国五年(1916)冬改任广东实业银行行长。吕文起在广东任职期间,敢担重任,擘画周详,数载于兹,与廖仲恺一起完成孙中山革命和广东军政府与军队开支及护法运动的艰巨筹款任务,并于民国九年(1920),被授予五等嘉禾勋章。
民国九年(1920),吕文起回温州后,一方面将自己在广东、上海等地从政从商的经验带回温州,支持地方各项实业发展,成为温州实业重要的奠基人;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温州文化、教育、社会事业的建设,在很多方面都留下了彪炳青史的功绩。近代著名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浙江大儒”的温州同乡陈黻宸曾言:“温州之事非吕公不可”。
吕文起一生中对文化教育事业尤为关心。他在光绪二十九年(1899),任福州浦城县知县时,就曾在当地创办过一所图书馆。筹办期间他就亲自筹款购书,并带头倡捐书籍,创办初期图书达93种1261册。同时确定从祝姓捐助给书院的余款中按年提拨部分作为购书之资,并商订借阅规则,至光绪三十四年其藏书已达2627册。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中旬,吕文起在福州担任同知时,根据自己多年办洋务的经验,他即深深感受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对社会的发展,百姓的启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清末民初,他结合自己在福州推动文化事业的经验,会同当时温州政界、学界人士童兆蓉、徐定超、孙诒让、王雪庐、程子良、朱眉山等人依托积谷山麓的东山书院创办永嘉图书新社(后来易名书报公会),该社与瑞安心兰书社成为当时温州地区两家公共图书馆的雏形。在该社建设过程中,吕文起为此捐助大量书籍。此后该社又经三次葺缮,都是吕文起一手任之。时人称“一时东山之壁,恍闻丝竹之声”。
籀园图书馆筹建过程中,根据籀园图书馆首任馆长王毓英记载,筹创期间,困难重重,多蒙吕文起热心帮助,图书馆才初具规模。
民国四年(1915)三月,吕文起在担任广东官银钱局总办时,获悉籀园图书馆在筹建时缺乏资金,就牵头和温州一批士绅联名呈请省公署,要求从拨给温州师范学校与温州中学两校戏捐、统捐经费中拨出一千圆,作为籀园图书馆的常年经费。在吕文起等人的努力下,经浙江巡按使屈映光批准,图书馆得以顺利建设。
民国八年(1919)籀园图书馆建成开放后,正式改称“温属六县联立籀园图书馆”,当时馆藏书籍仅二百零五种,不能满足百姓的阅读需求。获悉这种情况以后,身在广州担任广东地方实业银行行长的吕文起就将他在温州纱帽河于园藏书270部5240册,其中包括经、史、子、集、丛词、曲部书籍寄存到籀园图书馆,供大众阅读,后来他又将这部分书籍全部捐赠给图书馆,目前已成为温州图书馆古籍珍贵藏书。同时,吕文起担任广东地方实业银行行长期间,他还千方百计帮助馆长王毓英从广东购进大量图书,从而丰富了籀园图书馆的藏书。
籀公祠
籀园图书馆建成后一直隶属于永嘉县,图书馆经费始终得不到有效保障。民国十年(1921)夏秋之间,已告老还乡的吕文起,三次牵头出面,力请将籀园图书馆改为隶属瓯海道署管辖,在吕文起等人的努力下,终于获浙江教育厅厅长夏敬观批示,请瓯海道尹段毋怠办理。
民国十一年(1922)夏,籀园图书馆河厅三间为台风所毁,吕文起又出资在籀园图书馆东畔筑轩房三楹,解了图书馆的燃眉之急。
为给老百姓借阅提供方便,吕文起又禀请瓯海道尹沈致坚,将地处闹市区谯楼的西面两间划作籀园图书馆办分馆。建了分馆之后,发现当时谯楼内有乐园酒馆,就餐时喧闹影响读者阅览。吕文起见状,屡次出面劝阻,使之停办,但该酒馆屡停屡办,终未停业,直接影响图书馆分馆的正常运行。1924年,吕文起就联合众绅要求道尹,派警员勒令该酒馆于阴历十二月底前迁移,归还公共场所。由于吕文起的出面,终于还分馆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
吕文起在籀园图书馆的筹建、运行及书籍筹集等方面倾注大量心血,为温州的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当时馆长王毓英非常感念吕文起帮助创图书馆的功绩,民国十二年(1923),王毓英与温属六县代表江步瀛、刘项萱等12人,曾呈瓯海道尹,要求在籀公祠中为吕文起立长生禄位,感谢他在创办和捐助图书馆中的贡献。
值此馆庆将至之时,让我们回眸历史,感谢吕文起等先贤所做出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