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贩书史前史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在孔网开了网上书店,我的书旅不会有什么特别。

我出生成长的地方,是南京城里的书店密集区,新街口新华书店至今仍是标志性建筑——出了家门,就在街对面,其人来人往,不时举办大型书市,每天看在眼里。

然后入了小学,再大一点,遵照那个年代生人模式:书籍,玩具,以及衣物需要向后传递。我是家族一代人中的老大,远远近近的表弟表妹们很快就把我的童年给瓜分干净了,图画书小人书时代告终。

上学识字,从童话向武侠跳跃,毫不犹豫,再往日本动漫过渡,边界有些模糊重叠,这中间,科幻、奇幻、推理等等,诸般穿插,我的阅读兴趣主要是虚构类型文学,而在文学名著和文史经典上仅做过短暂停留。

中期就是进入初中,新环境里瘦小的我,遭遇新状况,校园欺凌恐怕说不上,只是有个男同学总来招惹。某天,排队前往音乐课教室途中,那家伙又凑了过来,还好是要聊天,他最近在看一本武侠小说,我随口评说几句,话题持续,对对书目,他看过的,我都知道,我列举几种,他闻所未闻,引起一点他的崇拜,麻烦就此结束。

大约十年以后,踏上网络,断断续续码字做写手,创作了男主角“宋银羽”,偶尔当马甲穿穿,直到进入号称武侠第一网站的九阳村,宋银羽成为固定网名,至今用了将近二十年,再到孔夫子旧书网,继续沿用,“银羽书筑城”和“银羽的纸墨铺”两处网店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

我在九阳村的经历,2019年初写成了一篇《我的九阳史记》,这里不再复述,单摘一句话:在九阳村建立起自信心,并且明确意识到在网络上可以生存,几年之后遇见孔夫子旧书网,2006年至今,真正实现了与网站共存,与书籍文献同生。

二、从哪里开始买书

早先家住在中山东路新街口,对面是南京最大的新华书店,签售会和书市轮番上演,从柜台到开架,书店的形态一再改变,与书为邻,耳闻目染,买书自然而然就发生了,何时有零花钱的?记不清楚,它们最初的用途,大抵是零食和书——躺在床上,边看书,嘴也不闲着,从小到大常常如此,往后想改也改不掉了。

如果我没有网店,对旧书还真没什么兴趣,而特价书店曾经遍布南京的街巷,可惜当年人小没收入,见识也不到,多好的机会,没把握住,所谓经历,实在是浅显,便想到啥说啥吧。

1.三联书店

上手是一本伏尔泰的《哲学辞典》,懵圈啊,一旁有位叔叔看着,我乖乖把书递给他,等人群略微散开,没找到传说中的《徐霞客游记》,各种各样的字帖铺在台面,不好玩,临走好歹带了两本书回去:《法国自然主义作品选》和《德国古典美学》,前者等到初中才看,影响我后来读了不少左拉作品,后者最终也没能翻动几页,待到网店开张,前后售出。

三联书店这一回肯定不是我初次接触特价书市,那里书的品味并不合适一个少年儿童,但作为早年经历,记忆如此深刻。大人们对书籍的态度给我触动,所见一系列动作眼神,好像刻印了下来,怎么也忘不掉。

2.新华书店

旧家对面是的新华书店,本市有读书节的传统,作为策应,新华书店常年举办特价书市,可谓近水楼台,不过说实话,那时靠家长发点零花,在零食和书之间,一度是很为难的,也不太会挑书,记得某次书市,工作人员上架新货,我捡到一套《耕堂劫后十种》,走几步觉得绳子勒手,想放弃,摆回书台,还没等落定,后面一位大叔便接收下来。年年有书市,我都会出席,没有什么经典的概念,精装平装并列,抽出一定是平装,贪便宜,所购大多是浅显杂书……没预计到自己会以贩书为生,日后我在网站一本一本印证它们的价值,痛悔基础没有打好呀!

当时还在朝九晚五上班,但已经确定要开家网上书店,哪怕迟到早退,每天去新华书店报到,两位收银阿姨看熟了脸,会主动致意,我倒是每每不好意思,有回,某人结账时犹犹豫豫,阿姨就近以我为榜样激励人家,最后一天,我买了好大一堆书,已经超过人力范围,多跑几趟送回家,是几趟?我还在心里默算着,两位阿姨主动表示可以帮我,打包装了三辆推车,送书到家,感谢,告别,没有再见,书缘尽处,人缘亦了。

一轮书市,购买两三千册书,可以说是打下了网店的基础,不过彼时未经历练,淘书凭一己喜恶,什么“网格本”“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之类完全没有放在眼里,《马克思数学手稿》买进几十本,1975年出版,定价几角,还打3折,见着了暴利……

我倒是指望每年都有这样的书市,可以支撑一下网店的货源,可是再也不见了,很多年里面,我想不通,直到有一日在新华书店门前路过,突然灵光闪现,是新华书店进货方式改变了,与出版社结算和退货并举,不需要建立库存,特价书市没有了源头,2006年实则是清仓,之后一些所谓书市,不复曾经味道!

以后岁月,有同城书友在网店下单,约好上门自取,在哪里交接呢?新街口新华书店是标志性建筑,最后一回进它店堂,是书友王世清先生拉我聊天,在里面找了一处说话地方......

2017年,旧宅拆迁,物理距离也远了。

3.南京古旧书店

杨公井一带,早至晚清民国就是书店重地,1990年代太平南路形成过一个书店群,中心位置便是杨公井南京古旧书店。第一次去还是小时候家长领着,面对国学与旧籍,兴趣缺缺,因为离家近,以后偶尔路过仍会进去看看,买书不多,印象深刻有《艺苑掇英》零本。日后我在孔网初开店,自家书先上架,这就算值钱的,还有件大事,也是入孔网之初,在论坛求购,看到有人高价收中华书局老版精装本二十四史,我就记得南京古旧书店有大半套,当了一回快递,从书店直送邮局,这买卖好做。

最近一次去古旧书店,查日记在今年4月24日——

“铁将军把门,有告示:由于疫情影响,古籍书店业态调整……往里看,好像已经搬空,又一家老店要走入历史,bye-bye。”

4.书香斋和天宫书店

南京的民营书店大概是在1990年代崛起,五元书店遍布街巷。五元只是一种说法,更精彩是一些出版社的精品库存书,只是我那时候的视界局限在2元或5元一本上面,对真正意义上的主角视而不见,唉,一个中学生又能怎样!

诸多店家,其中书香斋和天宫书店可谓双雄并峙,不仅是好书迭出,两家本身还是很多其它书店的供货商,并且不局限于南京本地。

书香斋位于夫子庙(再早点,是太平南路),繁华所在,那热闹,看个书得挤进去!我从初中开始便经常走动,直至其关张,有近十大几年的书缘,真正发力还是在开网店之后吧,有一桩豪举:60本一套的《东方杂志》影印本,拿下书店三套库底(有一套不全),第一次获得送货上门的待遇,先堆放在祖母屋里,老人家看见那体量,是真着急,这书前八卷是32开本,以下每本都是16开精装巨册,当年售价一本8元,以后书香斋某位店员向我炫耀:老板从上海进货,论火车车皮。

在天宫书店买书多多,当然与经营网店有关,我最初设想是文史旧书和特价新书两翼并进,过程中追逐精品,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落实起来就是另一回事,特价书一时有太多人在做,售价被压到无法呼吸,有人跟我说可以波段操作,那样首先需要背负库存,选书的眼光也很关键。

新书特价曾经在我的网店中占据了一定比例,但从成交额上看,比较次要,所以一般买两三册复本,增加增加品种,特殊情况也有,比如《广东十三行考》,两种不同封面各买了十册,完全是因为沈夑元先生的关系,沈先生真是老书蠹,与我这样的后生晚辈偶尔也会交流一下,一次我新买了《西谛书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报知先生,老爷子斜过眼来,淡淡说道:这个我有文物出版社线装和精装各一套。

又一次,我往南大附近书店去,行至青岛路,有个大坡子,沈先生购书回头,人处在高处,先看见我,抬手挥书,喊我的名字,及至近前,见到一本《广东十三行考》,说是购于学人书店,这个印象不要太深呀!日后我在天宫书店买进20册,其实还是不够的......

书香斋和天宫书店,那代表着特价书的大航海时代,无敌舰队的旗舰。

火热往事,硝烟散尽,只剩下你我的回忆,书店不死。

5.品雨斋、学人和唯楚书店

个体书店难以规模取胜,在合适地段抱团取暖是个好办法,南京作为古都,不少文化地标,书店往往在这些地方聚集。

南京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两家老校区相距不远,文科又都出名,自然会有很多书店尾翼追随,我过去常跑的几家挨在一起,可以一次看全,青岛路巷口有一段上坡是必经,我心中便以此命名:“青岛路书店群”。

品雨斋早先新旧书都有,网上传闻,马晓滨先生由家藏书籍入手做书店,我还没有机会当面印证,听他说起曾经收到一家图书馆,里面有多少新文学云云。

品雨斋现在放弃了实体店,以特价新书为主打,库房和网店合一,5月20日我刚去拜访过,所见一人一电脑一库书。

学人书店搬到现在的地址也有好些年,中间还有对“复兴书店”的并购重组,营业面积大大扩展,楼上更设有精品部与雅集,虽然我已是多年未亲近,所有听闻都让我认同阚炜和他的学人书店是一种理想形态,或许缺少一点助力,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上文提及学人书店并购复兴书店,唯楚书店则吃掉了潇湘书店,我与潇湘书店情分更早,它还在仓巷的时候,经常过门,见到最多的是店主内弟,与我年纪相仿,见面文绉绉呼一声“*兄”,现实中这么被人叫仅此一家,有几分笑果,过去将近二十年,彼此对着乐呵的场面依旧生动,书店里话题离不开书,也只有在潇湘书店,每每跑偏,聊些衣服裤子鞋子包包......我开始接触到朝天宫书鬼市那几年,提个超市大袋子来来回回淘书,潇湘店主是自家面包车一车车往回拉书,还真的难以想象自己有朝一日可能超越他,而今,潇湘字号都没有了,我还健在。

潇湘书店最后作价处理,实在是低廉,想想其多年苦心经营,只得出那样一个数字,我听到觉着寒心,但现实如此,一家书店结业,还希望市场价打折处理的,是天真无邪!

唯楚和潇湘之间有亲缘,前者指引后者上路,潇湘书店在仓巷时期就很特别,书籍分类摆放,文史特色明显,唯楚本身确实是个好榜样,关系亲近更容易受到影响,唯楚希望潇湘扼守源头,成为自己的供货商,潇湘则一心复制唯楚的成功,身处仓巷时,潇湘还有些鹤立鸡群,实际成绩也好,明显在上升期,但店主立志要做学术书店,离开仓巷,搬至大学附近,可是与品雨斋、学人和唯楚等几家原住民一比较,明显成色不足,转折点后面是下行通道......

唯楚书店和汤楚军,成功难以复制。

“青岛路书店群”和“仓巷书店群”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业态,没有人可以做到两全其美。

有特色的独立书店潮起潮落,笔者视角狭窄,所知有限,开家书店不难,坚持下来不易,中国不乏网红,踏踏实实者可敬。

三、南京书市的几番变化

书店里面有故事,而传说都发生在书市中,这里的书市非指特价书的盛会,书市即江湖,刀光剑影,暗流涌动,可能遭遇滑铁卢一蹶不振,也可能无意间摘取到高岭之花,坚持小小兴趣的逢人便问:今天还有新门票吗?......人来人往,光影交错,或许一无所获,但是没关系,还有下次,眼光经验到了,机会不会太遥远。

1.跳蚤市场?

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外公外婆从邓府巷搬迁至南湖小区,每个周末我都会去探望,必经朝天宫,平生两条线索由此埋下伏笔:朝天宫鬼市和安乐园的包子。

那是一次与母亲坐在13路公交车上,望见“万仞宫墙”下面人头攒动,问妈妈是什么?回答是跳蚤市场,跳蚤也能买卖?还有那么多人喜欢?车窗外浮光掠影,我的问题没有出口,只是生出好奇心,总想去看看,还有点担心,交易虫子的地方是否卫生

没隔多久,愿望就实现了,也不记得身临其境具体见到什么,旧货反正是没意思,其后多年不曾再想过。

小学四年级开始集邮,一年之后便不满足于外公日常通信提供的信销票,南京三大邮市(中华门、大方巷和夫子庙)离家都挺远,不可能老是要求家长,不知是谁提醒还有朝天宫,我从初中开始逛市场,偶尔结伴,经常独行,那里其实没有几家经营邮品,买过小本票极限封,最贵是鸡年四方联,1996年高峰购入,疯狂的花纸头呀!当年异象让我一时激动,大起大落最终泯灭了集邮的热情,邮册至今一直存着,好多年不曾光顾,也不知道有没有变黄生斑?只是集邮过程多少养成了基础收藏观:量小价值高,成套有筋票。

1990年代的朝天宫市场,旧书占据相当大面积,民国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和丛书集成初编,常常在地上乱堆着,一元一本任挑选,四大名著那种带函套带插图的石印本线装书见过几次成交,大约是百元一部,毕竟旁观了多年,存下来不少记忆。

记得有次看见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册,品相极佳(“品相”的概念亦是来自集邮),没买,下周还在,书品逊色了,下下周还在,曲角卷边惨不忍睹——为什么犹豫?不知其行情大概是关键。

几年间,自己仅仅有三次出手记录:

第一次买书,非常清晰,在“万仞宫墙”几个大字几乎正下方,一处新张开的地摊,书色暗淡,全是民国出版物,我发现比较早,挑拣出两本:《片云集》(王统照,民国26年再版)和《老残游记》(大达出版社),书贩开价7元。

我有点鄙夷:这么旧!这么贵!书贩接话:你看看,可能比你爷爷奶奶还老。这话倒是有理,乖乖付钱,《片云集》回家想看看,一翻,硫酸纸与封面脱离,再翻,封面直接掉下来,那心情可是糟糕透顶,1992年,7元足以让我痛心,舍不得扔掉,把它们放在写字台大抽屉最深处,之后长期关押,直到网店开张,提出来,修补破处,上了孔网拍卖,意外拍出“高价”,心里欢喜,给书友免邮费。

第三次买书,刚过了春节,兜里有压岁钱,出门颇为神气,我是在一家主营邮品的摊位上见到它:《清华年刊1932》(民国21年出版·16开精装本,年刊经理部毛笔签赠钤印本),前面一个人让过去,我见到都是图,还有带漫画性质的,就接手翻看,摊主认识我,一直没啃声,直到我合卷,问声“怎么样?”我回了三个字“有意思。”认出几位名人,特别欣赏几幅搞笑插页,其实不过看看热闹,怎么就能花100元钱买下来?之后几年我一直在反省——网店初期,它却成为镇店之宝。

皆是不如意之事,每次下来都会告诫自己,大概得到《清华年刊1932》没过多久,与北京潘家园齐名的南京朝天宫,被彻彻底底整改掉了。

2.仓巷

“仓巷旧书街”是朝天宫市场一缕劫灰复生,其中过渡转换,我亲眼所见,说起来,仓巷与朝天宫仅仅一街之隔,若非访书,之前都没有踏足过。

南京历史上文华风流多在城南,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没眼看的破败啊,仓巷的状况堪称典型,这倒是成了旧书店落足的好时机,初始还没几家入户经营,沿着路崖子摆两排地摊。

随着仓巷市场日渐形成气候,城管部门追击而至,摊贩们又会遭遇驱赶,而地摊市场仅限于周六周日,有些经营者希望可以规范到平时,仓巷房租一直不贵(现在还是),几方作用,进户开店的过程快速推进,这是市场经济自身在演化,不知不觉一条旧书街就形成,至今还在存续。

我性格不好不坏,特别懒散,亲近和私交很少很少,只有在淘书途中一直非常顺利,少年时代就颇受欢迎,除了模样讨喜,我逛街进商店都是带着目的去,取得结果出来,极少空手,离开前每每在收银台前驻足停留,这种态度具有决定性。

2000年,我从新街口旧家搬出来一个人住,彻底自由放飞,读书上面,一般阅读依赖图书馆。日漫,这时大陆正版引进已成规模,购物网站提供便利,不仅仅是打折,港台版,甚至日本原版得手亦不难,因而与仓巷疏远了一段时日。

我的网络生涯也是由此开始,在几个圈子里混得都还不错,意识到人生可以在虚拟世界里面落实,得到过两三次工作邀请,但都是异地,自己畏缩,家人反对,只等待合适机会......

那时,布衣书局的“好邻居”,正是孔夫子旧书网——已经进入发展期的孔网,稳定性差些,不时来个死机,人流一下子涌到布衣书局,所谓失火带了邻居,布衣书局压力山大,顶不住,便一并殉情去也。

遇见孔网之前,没有想过要开家旧书店,只能说这个网站太没有门槛,上手极为简单,一番操作直接就能开门营业,一失足,再回首时,家里堆满故纸旧籍,青春已然耗尽。

2.鬼市

孔夫子旧书网注册网店“银羽书筑城”,开始张罗起书源。最初几年,“仓巷旧书街”和“青岛路书店群”是主要选择,两条路线之争还带来过困扰。

一般是这么安排行程:从城东孝陵卫家里出发,到新街口旧家,父母那里蹭个饭,吃饱喝足出得门去,行至新街口广场,向南,还是向北?心中默念:左边朝天宫,右转青岛路。

开始一两年,严重右倾,“青岛路书店群”品味高,书架上分类整齐严谨,看看都长见识,当然这也意味着不好捡漏,左派仓巷,便是混沌初开的模样,杂乱无章,接近于书源——“青岛路书店群”(特别是学人和唯楚)日常也从仓巷进货的。

“仓巷旧书街”接近于书源,但还不是,而且其开门做生意,好书随到随走,我这种买漫画起家的不受重视,说起来人家仍留着我青少年时候的印象,这等麻烦持续了多年,还遇到有人拒绝给我看东西,理由说得明白:“你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实在太羞辱,我心里岂能服气?难道鲜肉是种罪过吗!

鬼市的传说听了很多年,一点好奇心尚且不足以支持我起早贪黑去寻访,2006年在孔网有了网店,情况不同了,已知的淘书路线比较单薄,盛放不下野心:我将成为一个大书商,或是收藏家?——只是跑跑新旧书店,哪里能看到希望?

丁光训先生的藏书是我第一次遇见名人旧藏流落书市,我晚到一步,听到一圈人围在一起说故事,某某包了圆已经得胜而归,到底想看看现场,到事发地,只见一片凌乱,还都是无关之书,蹲下来仔细翻检,得2册:《第四届世界各地圣约翰大学校友联谊大会》(精装本,何兆丰先生签赠)、另一本想不起书名,英文书,20世纪初精装本,有插图有签赠,还贴了张精美的藏书票,买来10元——这件事有指导意义,不过当时还仅是个案,几年之后,多少前因后果串连起来,我才意识到芸芸众书之间,闪光点只有名家旧藏。

另一处狼藉之地,一些讲义,几件手迹,夺目者是一册红印本线装书(缺一角,没伤到正文),大致可以判断出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有关,当时无动于衷了——不要说现在,迟一年遇上,我一定会全部拿下,买回家慢慢辨认。

又一次被挤出圈时,只好看看被大家扔出不要脚下来回践踏的,取几件油印本,其中有册线装本蒋吟秋先生的《完书图记》。

都是捡漏的小乐子,实际情况是初入江湖完全抢不着身位,眼看勇者冲锋陷阵,尾随干点补刀的小活计。

2011年买了一批大货,达到六位数,成交握手之后,卖家附了个问题:“这事可以往外说吗?”我心思都在得手之物上面,自己籍籍无名,有什么关系,回答:“随便。”隔了一天,当行走在周六鬼市上,好多摆摊人向我行注目礼,进到书店,可以入后室览善本,切身体会到——“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其中意境。

半个月前,又买了那位书友一些东西,开车送我回家,就便把多年疑问提出来,他说“想不起来当年想法,结果我们不是都出名了吗?”——是呀,跟着一笑,眼光放到车窗外,将近十年,多少风景掠过。

3.后情

朝天宫之后几番死去活来,最后被彻底干掉,仓巷如今也已气息奄奄,市场在南艺后街又存在了不少年,中间也是几经废立,每回变动都是一次打击和削弱,今年南艺后街告终,宝船古玩城接受了一部分,恰逢全国上下开展轰轰烈烈的地摊运动,书市又会迎来春天?留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THE END
1.自由交易论坛7788收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馆藏章印一本书 统一编号:sh142443846 店内编号:0453 最低报价: 2000元 品相:5.5品 品类:民国旧书 属性: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民国旧书,其他民国旧书,其他装订,32开 简介:包老包对,自然旧!封面有近5分之一残损!!! 打假: 打假举报 录入举报 https://www.997788.com/bbs/show_3577269_1____1_1.html
2.民国版图书升值空间大旧书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通过对中国旧书市场的长期观察,我们发现,如果按照年投资回报率来计算的话,与元、明、清等历代古籍相比,民国版图书具有相当大的升值空间。这一判断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四点: 民国版图书的品质风险小 对于收藏品投资而言,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收藏品的品质风险,这就是所谓的“不怕买贵,就怕不对”。据北京市文物局的有关https://www.sbksc.zcxn.com/html/xsydjs/0621_267.html
3.绿叶书苑第233期都是民国的苏州 某个庭院,难得缤放的花朵 在这自由的第二天 也是第二次见到延福寺 有乌鸦掠过 显然,要比越过那片庄稼地,要吃力些 连鸟叫声,也比寺庙的塔尖 更加尖锐 等到月光下泄的时候 她突然推我一把 在这之前 我想,她一定在直直地看我 2.私 奔 https://www.meipian.cn/1iot054b
4.老济南(民国趣读·老城记)第三辑木铎声声·文教之城名士多在线当时,在东方书社周围有商务印书馆、教育图书社和世界书局三大家书店,还有30多户中小型书店,都集中在院西大街一带。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刚诞生的东方书社要生存发展,就必须独辟蹊径,办出自己的特色。为此,四位经理各展所长,全力扑在事业上。王畹芗驾轻就熟与教育、文化界人士广泛联系;刘震初“长袖善舞”,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243741510213045259
5.电子书合集,3000多本国内外精品名著,百度云网盘(14.6G)2022-05-09 分类:图书与音频 / 培训与提升 / 精品专区 阅读(18406) 评论(0) 本套课程来电子书合集,本次更新包含3000多本电子书,内容涵盖中外名著、古今文化等,文件大小共计14.64G。主要有郭敬明的爱与痛的边缘、埃里奇·西格尔的奥利弗的故事、张新民的从报表看企业-数字背后的秘密、了不起的盖兹比等,更多内容https://www.vipc6.com/14897.html
6.天津图书馆海河园馆TS972.122/348 我的汤品屋 犀文图书编著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15 978-7-5433-3504-2 CNY32.80 1 TS972.122/349 这些汤能彻底改变你 刘建平编著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 978-7-5184-0424-7 CNY32.80 1 TS972.123/217 素食小煮意 梅依旧著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 978-7-5184-0195-6http://hhjyy.tjl.tj.cn/TJHHPortal/ArticleChannel.aspx?ChannelID=459
7.《我喜欢书》教案(精选12篇)你们有书吗?你喜欢什么书呢?(让学生说一说) 2、今天回家把小猴喜欢的书介绍给爸爸妈妈,再把你喜欢的书画下来,讲给爸妈听,请他们帮助你写下来。 篇3:那时我喜欢书 每当学校图书馆里有新进的装在硬封套里的图书,我就请求女图书管理员把不要的空书套给我,使劲嗅着它的气味。仅仅这样便感到很幸福,就是如此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uffw1t1.html
8.旧上海大亨《旧书大亨》印刷量为5000的,而且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书,以后没有再版的,这样的书值钱。比如说本店图书定价为99、100的二手书,即使看过,有划线,封皮有残缺、照样有人买。有需求、稀缺就值钱。不稀缺就不值钱。物依稀为贵嘛,千年古训。不过依照我这五六年玩书的经验来看,收藏要么一开始就专藏,要么就全面撒网。专藏类别的https://t.qqzuankuo.com/book/52_65445_14217365.shtml
9.民国:从贫民窟开始做幕后大佬!(幕后大佬)最新章节在线阅读顾轩穿越民国,还拥有了穿越两界的能力!收不住了!做倒爷,爽的飞起!现代的大东西,小物件,每一样都是值钱珍宝!大洋洋哗啦的往兜里流!不过,民国可不太平,军阀林立,混乱动荡,要稳住喽!在幕后做大佬,他不香吗? 返穿流经商致富都市天才爽文目录共731章最新https://t.shuqi.com/book/8935769.html
10.当当云阅读数字阅读和听书平台2月热门图书 刺杀骑士团长 (日)村上春树 著,林少华 译 ¥35.99 素年锦时 安妮宝贝 ¥17.99 蒲公英王朝:七王之战 刘宇昆(著),汪梅子(译) ¥7.99 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哈佛大学研究了75年的幸福课 乔治·维兰特 ¥14.99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草薙龙瞬 ¥19.99 让自己更值钱 博恩·崔西http://e.dangdang.com/media/h5/ddreader50/yuandan18year.html
11.老照片名称:时光图书馆珍贵老照片图文合集 关键词: 出版地区:无 文件大小:4.5G 原始格式:db 导出格式:jpg 下载方式:百度网盘、阿里云盘、123云盘 网盘路径:/时光图书馆珍藏系列/书籍文件/老照片 下载地址: 使用教程 百度网盘直达 阿里云盘直达 123云盘 内容截图:(图片有压缩,网盘下载后更清晰) 详细内容 二十世纪初东北http://atimebook.com/559.html
12.永宁通书孔夫子旧书网:与永宁通书有关的图书大全。国内领先的古旧书交易平台,汇集全国各地13000家网上书店,50000家书摊,展示多达9000万种书籍;大量极具收藏价值的古旧珍本(明清、民国古籍善本,珍品期刊,名人墨迹,民国珍本,绝版书等)在孔网展示与交易,吸引了大量的学者、https://m.kongfz.com/topic/1778487/
13.马伯庸强推22本豆瓣历史高分书,3本已绝版小说畅销书书单马伯庸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因为他的眼光太“值钱”。 请到马伯庸,并不容易。他是: ——出版界的“带货王” 每年至少读2000万字,很多书店根据他的书单排列货架。京东图书的工作人员说,马伯庸推荐过的书,销量可以涨6倍。 ——单部作品销量超过百万的畅销书作家 https://news.163.com/19/1022/18/ES45G6B900019D51.html
14.读书周报晚清四大藏书楼,海源阁独踞齐鲁,与瞿氏铁琴铜剑楼抗衡,力压皕宋楼与八千卷楼。然而,彼时公共图书馆观念虽初见端倪,但书籍史所言“文人共和国”并未形成,藏书秘不示人仍属普遍现象。老残的抱怨似得呼吁开放藏书楼之时代先声,《老残游记》发表的次年(1904),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在湖南成立。 https://www.whb.cn/zhuzhan/dushu/20180702/202398.html
15.袁腾飞语录慎入7篇(全文)59、清朝的《古今图书集成》也是类书,什么叫类书啊?像今天的网站就是电子类书,我想查康熙帝,三字GOOGLE一敲出来一大堆,《清史稿》上怎么说,《我们爱科学》上怎么说,《上下五千年》里怎么说,所有跟康熙有关的事全有,他脚板底哪个大一圈,身高三围多少没准都能给搜出来。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x2msj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