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图书馆是我国著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在全国位列第三位,其馆藏总量超过1200万册,其中古籍160万册,包括善本14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已有63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内页欣赏
序言
楮墨流輝佳本共賞——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珍本圖録
南京圖書館的前身爲創辦於1907年的江南圖書館和籌建於1933年的國立中央圖書館,二館館名屢有變更,20世紀50年代兩館合并而成今日之南京圖書館。
南京圖書館所藏古籍淵源有自,絶大部分來自於私家藏書樓。江南圖書館建館第二年(1908),時任兩江總督端方、江南圖書館總辦繆荃孫、坐辦陳慶年就在機緣巧合間,將晚清四大藏書家之一的浙江杭州丁氏八千卷樓60萬卷藏書購入,從而爲今日南圖古籍典藏奠定下堅實基礎,可謂開篇不俗。其後又有武昌范氏木樨香館、常熟翁氏、桃源宋氏等知名藏家的遺書舊籍陸續入藏。
中央圖書館則通過采購、接收、調撥等途徑獲取古籍。其中包括抗日戰争初期,對江浙滬藏書世家如貴池劉氏玉海堂、江寧鄧氏群碧樓、吴興劉氏嘉業堂等流散於上海書肆之善本圖籍進行搶救性收購,以及抗戰勝利後對閩侯陳氏澤存書庫及一些被撤銷機構的藏書進行接收。
南京圖書館成立後,接收了蘇南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等綫裝書籍的調撥。其後又有南京朱希祖酈亭、蘇州顧氏過雲樓藏書入藏,均産生了較大影響。進入21世紀以來,則通過競拍、受贈等途徑,成功入藏若干古籍原本,其中不乏國寶級的珍秘之籍,在業界引發不小關注。
南圖歷代前輩先賢不畏艱險孜孜以求,百年搜討用心守護,可敬可佩。如今,南圖共擁有古籍160萬册,其中善本1.2萬餘部14萬册,共有631部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録》。此珍本圖録即從631部入選古籍中遴選出123部珍秘善本、佳槧名抄。所選古籍精粹,四部皆備,版本時代自唐至清,版本形式多種多樣,涵蓋官刻、坊刻、私刻刻書系統,包括刻本、寫本、稿抄本、套印本、活字本、拓本、鈐印本、彩繪本等諸多類别,具有極高的文獻、文物及藝術價值。每種珍籍配以簡要文字,揭示基本信息和主要特徵,并選擇具有版本特色、富於文化價值的書影進行展示,彰顯中華古籍之美。
本圖録依版本時代先後排序,收録唐宋本30部,遼金元本26部,明清本39部,稿抄本28部。
就唐宋本來説,存世之本寥若晨星,所選古籍中有多部堪稱白眉的稀世之珍。如:展示寫經體書法風格的唐寫本《妙法蓮華經》。北宋熙宁元年(1068)寫金粟山廣惠禪院大藏經本《温室洗浴衆僧經》,其書寫所用金粟山藏經紙爲中國古代名紙。北宋刻本《禮部韵略》爲科舉考試用工具書,刊刻時間在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至英宗治平三年(1066)之間,爲海内外孤本,亦爲現存《禮部韵略》最早刻本。該書被譽爲古籍界重大發現,於2013年通過競拍入藏南圖。南宋紹定三年(1230)俞宅書塾刻本《乖崖張公語録》,孤本存世、宋刻宋印,字體秀美、紙墨精良,爲南宋浙本之上品。宋刻本《龍川略志》六卷《龍川别志》四卷,爲現存唯一一套兩志合刻宋刊宋印本,每册正文首葉均鈐有“楝亭曹氏藏書”朱文印記,曾爲曹雪芹祖父曹寅所藏,2013年被評爲全國古籍普查的重大發現之一。宋刻本《字苑類編》,載籍少見著録,堪稱秘本。
就遼金元本來看,“北朝皇帝好佛法”,今人難得一見的遼代文獻亦以佛經爲主。所選古籍中有多部堪稱上駟的稀世之珍。如:遼重熙四年(1035)泥金寫本《大方廣佛花嚴經》,此本爲版本目録學家沈燮元先生20世紀50年代購於上海,曾入選“南圖十大珍本”。元皇慶元年(1312)余志安勤有堂刻本《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良工精刻,校勘幾無錯訛,爲極具價值的現存早期版本。醫家傳世名作《張仲景注解傷寒百證歌新編張仲景注解發微論》,典型元刻本風格,版刻粗獷,墨色濃重,草筋紙刷印,存世僅三部。同樣曾入選南圖十大珍本的元刻本《樂府新編陽春白雪》,正文前有柳如是小像一幀,書中并有柳如是校記,黄丕烈、丁丙題跋。
就明清本來看,明清兩代雕版繁榮,丰富多彩,刻書盛况遠超宋元。明洪武刻本《[洪武]蘇州府志》,洪武原刊,雕版古樸,雅近元刻,又集古今名家校訂批跋。此爲歷史上第一部《蘇州府志》。明初所刻,尚有元刻遺風的《增廣注釋音辨唐柳先生集》,書中夾縫多有朱筆校字,爲校勘名家何焯手筆,卷末有康熙四十三年(1704)何焯跋文。明弘治十二年(1499)楊茂仁刻《楊文懿公文集》爲楊氏家刻本,楊家有“一門五進士”之謂。書經黄丕烈、汪憲、吴翌鳳、汪士鐘等名家遞藏,末有藏書大家黄丕烈題跋。
就稿抄本來看,稿本,形態多樣,作爲一書不同版本的祖本,若是未刊稿本,其學術與史料價值更是自不待言。抄本,在雕版印刷術産生之前,抄寫是文化傳播的主流方式,雕版印刷術流行之後,抄本漸成印本的補充,其中的名家抄本,以底本可靠、内容全面、校訂精審、繕寫精工而尤顯珍貴。從藝術價值來看,一些名家稿、抄本,本身就是極具觀賞性的書法佳作。如: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稿本《天下郡國利病書》,有錢大昕、黄丕烈(倩沈書山書)跋。自題其室名曰“千元十駕”的藏書家吴騫稿本《巾箱集》,此手稿一直不曾刊刻,亦未見於各家書目著録,極爲珍貴。明隆慶元年(1567)居節抄本《吴中舊事》,有居節跋文,字迹清雅秀逸,令人賞心悦目。種種珍品,不勝枚舉。
2023年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時强調,要“把自古以來能收集到的典籍資料收集全、保護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編輯出版館藏珍本圖録,體現南圖在古籍收藏方面的深厚積澱與傳承有序,既是公藏機構嘉惠學林、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是藉此熟知典籍、鑒古知今,增强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
南京圖書館(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
2023年7月
目录
楮墨流輝佳本共賞——南京圖書館藏古籍珍本圖録1
凡例1
【唐宋本】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3
禮部韻略五卷5
佛説温室洗浴衆僧經一卷7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二百卷9
靈巖寺宋賢題詩題名集拓11
頤堂先生文集五卷14
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16
新刊五百家註音辯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18
漢書一百卷19
雲仙散録一卷21
儀禮經傳通解三十七卷23
昌黎先生集四十卷24
乖崖張公語録二卷25
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28
[咸淳]臨安志一百卷30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讀書記丁集二卷31
二十先生回瀾文鑑二十卷後集二十卷32
監本纂圖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34
聱隅子歔欷瑣微論二卷35
歐陽先生文粹五卷36
唐書二百二十五卷37
張氏集註百將傳一百卷38
龍川略志六卷龍川别志四卷39
詩集傳二十卷41
晦庵朱侍講先生韓文考異十卷44
醫説十卷45
蟠室老人文集二十二卷奏議一卷涉史隨筆一卷47
石壁精舍音註唐書詳節□□卷49
字苑類編□□卷51
聖宋文選全集三十二卷53
【遼金元本】
大方廣佛花嚴經八十卷57
新編詔誥章表機要□□卷60
北史一百卷62
集千家註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63
續資治通鑑十八卷64
楚辭辯證二卷後語六卷66
永類鈐方二十二卷首一卷67
詩學集成押韻淵海二十卷69
師子林天如和尚語録二卷别録五卷剩語集二卷71
[至正]金陵新志十五卷72
豫章羅先生文集十七卷74
纂圖互註南華真經十卷76
唐陸宣公集二十二卷77
春秋胡氏傳三十卷78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79
韻補五卷81
張仲景註解傷寒百證歌五卷新編張仲景註解發微論二卷82
四書章句集注二十八卷85
新編方輿勝覽七十卷88
須溪先生校本韋蘇州集十卷拾遺一卷91
韻府羣玉二十卷93
書義矜式六卷94
樂府新編陽春白雪前集五卷後集五卷95
漢隸分韻七卷97
書集傳六卷98
【明清本】
[洪武]蘇州府志五十卷圖一卷101
瓊林雅韻不分卷103
增廣註釋音辯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105
歷代名臣奏議三百五十卷107
天元玉曆祥異賦七卷109
周易傳義十卷110
潤州先賢録六卷112
貞觀政要十卷114
楊文懿公文集三十卷116
渭南文集五十卷119
楚騷五卷120
農書三十六卷123
華氏傳芳集十一卷125
邊華泉集八卷127
春秋集傳十五卷129
焦氏易林二卷131
廣輿圖二卷133
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十卷135
玉臺新詠十卷138
鄭端簡公奏議十四卷140
寶印齋印式二卷141
櫻桃夢二卷143
戰國策十二卷145
樂律全書三十九卷148
甘氏印集四卷149
今古輿地圖三卷151
中興實録不分卷154
晏子春秋八卷155
中吴紀聞六卷158
雲溪友議三卷161
周易本義十二卷易圖一卷五贊一卷164
離騷圖不分卷165
南雷文定前集十一卷後集四卷168
史通訓故補二十卷170
西清古鑑四十卷錢録十六卷172
金陵瑣事四卷174
説文解字繫傳四十卷175
説文解字注三十卷178
仙屏書屋初集詩録十六卷後録二卷180
【稿抄本】
石匱書□□卷185
杜詩執鞭録十七卷附録二卷187
天下郡國利病書不分卷190
玉琴齋詞不分卷194
蒞政摘要二卷197
東城雜記二卷199
山海經補註五卷201
三國志注補六十五卷202
巾箱集四卷203
石洲詩話五卷206
古歡堂經籍舉要一卷209
孟子正義三十卷211
水經注疏證四十卷213
春秋比類觀例二卷215
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六卷續十卷217
周禮政要二卷220
白雨齋詞話十卷222
永樂大典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223
吴中舊事一卷225
三朝北盟會編二百五十卷228
尚書譜不分卷229
國初禮賢録二卷231
銀海精微二卷232
西漢年紀三十卷235
中興館閣録十卷236
學易慎餘録四卷238
夢粱録二十卷240
浙江海塘事宜册一卷243
供稿|王燕来编辑|邓旭欣
监制|高爽
审核|弘文
点击"阅读原文",到国图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或联系发行部:010-8800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