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古籍数据库

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旧称瀚典全文檢索系統)是迄今最具规模的中文古籍数据库,也目前网络中资料整理最为严谨的中文全文数据库。它包含整部二十五史、整部阮刻十三经、超过2000万字的台湾史料、1000万字的大正藏以及其它典籍,合计字数13400万字,并以每年至少1000万字的速率增长,蔚为壮观。

大部分资料则免费开放,不仅提供查询,还可全文浏览古籍。

在汉籍资料库的一级栏目的最后,有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人文资料库师生版,是为普及文史教育而向台湾大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的,其中包括了许多文史研究的重要典籍,总量约7000千万字,占整个汉籍资料库文献的一半。二十五史所选用的录入底本,是台湾鼎文公司翻印的大陆中华书局点校本(台湾称为“新校本”),多名台湾学者参与了校订工作,每部史籍都经过至少4次校阅。

故宫寒泉检索系统:

这一检索系统是由台湾陈郁夫先生主持开发,因网页和系统资料存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服务器内,故而称为“故宫寒泉”。

寒泉的全部资料包括十三经、二十五史、先秦诸子、全唐诗、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白沙全集、四库总目、朱子语类、红楼梦、资治通鉴、续通鉴等。就规模而言,尚无法与汉籍资料库相比,且不能浏览原文、但有通鉴、续通鉴这样的“特色收藏”,更难能可贵的是,系统支持复合查询,对文史研究尤为实用有效。

简帛金石资料库: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古籍数据库:

这个系统开发较早,近年内容没有太多更新,内容包括历代名臣奏议、红楼梦、中国诗词(古诗十九首、汉乐府等)、唐诗三百首四个数据库。内容不多,但非常实用。

台湾元智大学“网络展书读”中华典籍网络资料中心:

这一资料库由罗凤珠先生主持开发,以中国古典文学资料为主要特色。包括诗经、全唐诗、唐宋词、宋诗、台湾古典汉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多个各自独立的全文检索系统。其中唐宋词全文数据库收录唐五代词二千五百余首,可看到全文,十分便捷。

(陈爽)

【网络古籍全文检索系统网址】

除全文检索系统以外,研究者在网络上还开发了多种文史专业资料库。按形式和内容可为原始资料提要检索、文史论著专题检索、文物像检索、日期转换、字词查询及其它一些实用性内容。

【内阁大库档案检索】

“内阁大库档案”包括诏令、题奏、移会、贺表、三法司案卷、实录稿本、各种黄册、簿册、内阁各厅房处与修书各馆之档案,以及试题、试卷等各色文书约31万件,是研究明清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军事、法律的珍贵史料。这批档案在清末由于库房损坏而被移出大库,辗转迁播,现为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收藏。

【台湾中研近代史所藏清代文献检索】

【明人文集联合目录及篇目索引】

由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开发,包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及汉学研究中心所藏明人文集,以建置联合目录与篇目索引两大功能为主,具备文集书名、作者、版本及馆藏地多项检索功能,并可全文检索作者小传及序跋、附注等。

【两千年中西历转换】

中西日期转换是历史研究者经常遇到的问题,曾有多位史学家穷数年之功编制了多种中西历法转换的工具书。台湾中研院根据薛仲三、欧阳颐的《两千年中公历对照表》编制了“两千年中西历转换系统”,只要输入国号、帝号、年号、干支、朔闰等内容,便可进行中西日期转换。遗憾的是,这个系统只从西元公元元年,即汉平帝元始一年开始,对于公元前的日期,尚无法检索。

此外还有一些:

【下载办法】

第二步:检索:输入检索词,注意一定要繁体,选择检索方式,全文上打勾

第三步:在结果中选择所要的论文,进入后点击全文下载

第四步:输入用户名和身份证号,可以自己注册一个虚假的,只要身份证号符合格式就行,其他的一概不究

已注册成功的:楊景堯A164687306,可直接用。

第五步:

下载Acrobatreader和繁体中文支持包,Acrobatreader在www.skycn.com里找

第六步:若需复制、编辑,还需将pdf文件破解,

香港文文传信集团制作的大型文史资料库,开放内容包括“作者查询”、“朝代查询”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查询。匆匆试用了一下,内容十分丰富,但检索界面很怪异,一时还不大习惯。

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旧称瀚典全文檢索系統)是迄今最具规模的中文古籍数据库

由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文物图像资料室开发的简帛金石资料库

THE END
1.何以中国历时7年寻访98个国家“汉籍合璧”工程找到124万部汉籍2018年,由山东发起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被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900多位中国学者、海外华人奔波在日本、美国、英国等98个国家,7年时间,从近2000个藏书机构里找到了124万部汉籍。目前,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已经和1173家海外藏书机构建立了合作联系,达成了近600项合作协议或意向,更大范围地推动中外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5ST7DD0514CFC7.html
2.何以中国历时7年寻访98个国家“汉籍合璧”工程找到124万部汉籍何以中国|历时7年寻访98个国家 “汉籍合璧”工程找到124万部汉籍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9日讯找寻流落海外的中国古籍,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许多国内学者的共同夙愿。2018年,由山东发起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被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900多位中国学者、海外华人奔波在日本、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035270621969313&wfr=spider&for=pc
3.何以中国历时7年寻访98个国家“汉籍合璧”工程找到124万部汉籍原标题: 何以中国|历时7年寻访98个国家 “汉籍合璧”工程找到124万部汉籍 找寻流落海外的中国古籍,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许多国内学者的共同夙愿。2018年,由山东发起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被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900多位中国学者、海外华人奔波在日本、美国、英国等98个国家,http://society.yunnan.cn/system/2024/11/29/033319076.shtml
4.全國漢籍データベース四庫提要簡籍遺聞 二卷 稗乘 四卷 常談考誤 四卷 瑯琊曼衍 四卷 秕言 四卷 升菴新語 四卷 學林就正 四卷 玉唾壺 二卷 戲瑕 三卷 析酲漫錄 六卷 雅俗稽言 四十卷 讀書考定 三十卷 事物初略 三十四卷 俗語 一卷 緯略類編 三十五卷 菰中隨筆 三卷 救文格論 一卷 雜錄 一卷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db-machine/ShikoTeiyo/
5.何以中国历时7年寻访98个国家“汉籍合璧”工程找到124万部汉籍2018年,由山东发起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被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900多位中国学者、海外华人奔波在日本、美国、英国等98个国家,7年时间,从近2000个藏书机构里找到了124万部汉籍。目前,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已经和1173家海外藏书机构建立了合作联系,达成了近600项合作协议或意向,更大范围地推动中外https://news.iqilu.com/shandong/yuanchuang/2024/1129/5749865.shtml
6.《汉籍合璧精华编》(十种)入选2023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8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辽海出版社承办的“第37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沈阳召开,评选2023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王承略教授、聂济冬教授主编的《汉籍合璧精华编》(十种)榜上有名。 https://www.rxgdyjy.sdu.edu.cn/info/1192/6206.htm
7.中国古籍保护网“中华古籍资源库”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2016年9月28日,“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开通运行,陆续发布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和普通古籍、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天津图书馆藏普通古籍、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云南省图书馆善本古籍、芷兰斋藏稿抄校本等古籍影像资源,总量超过3.3万部。 https://www.nlc.cn/pcab/zy/zhgj_zyk/
8.中国古籍书目检索总汇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库只收录至2001年以前该研究所收集的汉籍文献,2002年以后收集的文献资料则要另外去查阅「东京大学总合图书馆汉籍目录」以及「东洋文库所藏汉籍数据库检索系统」这两个数据库。 (二)全国汉籍【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 http://www.kanji.zinbun.kyoto-u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kzODUyNg==&mid=2247491191&idx=1&sn=0d9d24f067939157b4690805b5fb60c3&chksm=9b145246ac63db509d8d5aaa5995fa6d33bbfd9b07d31f78f4b9b728d30697915564aed8dd41&scene=27
9.日本汉籍数字化的整合——以“全国汉籍——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摘要】:日本收藏大量的汉籍,且十分重视对汉籍的整理和编目工作。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日本图书馆业也开始对所藏汉籍数字化。"全国汉籍—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的研发,不仅使日本国内较为分散的汉籍数据库整合为有机的统一体,而且对汉籍数字化的研发与技术革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YU201109031.htm
10.中国各省人血统来源,看看你的血统来自于哪里!明代朱棣曾从安徽调遣数万士兵驻守天津卫,因而天津大部分居民又糅合了安徽人血统。2.东北:多为齐鲁汉族与鲜卑、室韦、契丹、女真混血后裔,其中东北的朝鲜族人有高丽血统、满族为女真人后裔、达斡尔族为契丹族直系后裔、赫哲族为古靺鞨人直系后裔。3.内蒙古:多为蒙古人与汉人,外蒙古东部和呼伦贝尔草原为蒙古族人血统https://weibo.com/p/1001603922222094899376
11.日本开放式中文古籍数据库简介数字资源1.全国汉籍数据库 网址: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 简介:该数据库由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附属的“汉字情报研究中心”(2008年4月后改称“东亚人文情报学研究中心”)在2001年发动,当时参加者有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附属的东洋学情报研究中心。至2008年5月,加入数据库的主要是日本的大学图书馆https://www.bjgujibaohu.com/resource/default/detail?id=501
12.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漢籍全文資料庫計畫」的建置肇始於民國七十三年,為「史籍自動化」計畫的延伸,開發的目標是為了收錄對中國傳統人文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獻,並建立全文電子資料庫,以作為學術研究的輔助工具。「漢籍全文資料庫」是目前最具規模、資料統整最為嚴謹的中文全文資料庫之一。 https://hanchi.ihp.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