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保论坛戴璐:国家图书馆藏《四库全书》绢面用色释疑

《四库全书》为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1],每逢展出,皆称盛事。读者学人纷至沓来,在宏编巨制前慨叹不已,也提出了一些疑问,比如关于书籍封面的颜色。纵览前人研究,少有专文论述,偶有涉及,也是语焉不详。读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实乃古今之色彩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一点不梳理清楚,很难让现代人理解《四库全书》的配色设计。有鉴于此,特撰文述之,并结合前此未曾发掘的史料,给出一个清晰、信实的解读。

一、《四库全书》概述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从征集图书到书成定本,耗时十余年,是清代最大的一项文化工程。成书共有七套,分别收藏于紫禁城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文津阁、镇江金山寺行宫文宗阁、扬州天宁寺行宫文汇阁和杭州圣因寺行宫文澜阁。近代中国战乱频仍,这七套书近半毁于兵火,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文津阁本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套,书、函、架俱在,一如当年。

“四库”的说法源于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古人把所有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如《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2]清朝统治者沿用了前代的分类法,乾隆曾在谕令中指出:“朕意从来四库书目,以经、史、子、集为纲领,裒辑分储,实古今不易之法。”[3]点明了《四库全书》分类之缘由。“全书”则体现了乾隆揽尽天下之书,成就一代盛世的雄心。

文津阁《四库全书》,清乾隆,国家图书馆藏

二、《四库全书》绢面与五色观

经、史、子、集取法四季的思路一经确定,接下来就是“赋色”了,即赋予四季颜色。乾隆给春夏秋冬配的颜色是青、赤、白、黑,这种颜色配比并不是他的首创,而是源于古人的色彩观。中国古代色彩理论的基石即五色观,五色:青、赤、黄、白、黑,是上古先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五种基本颜色,称之为正色。据《周礼》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6]这是目前我国最早关于五色观的记载。随着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以及秦汉儒家、道家的演绎,五色与五行、五方、四时(五候)等整合为一个稳定的体系。[7]这个体系有五组一一对应的关系,构成了先民眼中的世界秩序,如下表所示。

五色

五行

五方

西

四时(五候)

季夏

四时多出一个“季夏”,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邹衍。他说:“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8]说的是钻木取火,如今看来,似乎是为了基于数字“五”构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人为地加入了“季夏”。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得到了后世的继承和发展,汉代董仲舒说:“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9]如此,“五”的意义不断叠加,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宇宙,其中人、自然、社会间是互感的关系,中国先民用它来解释世间万物。

阴阳五行学说在统治阶层的治国方略中有各种形式的应用。史书记载:“武后临朝,置匦四区,共为一室,列于朝堂。东方春色青……南方夏色赤……西方秋色白……北方水色玄。”[10]讲的是武则天为了广开言路设立匦检制度。匦即铜匣,四面有开口,供投书之用,类似于现在的意见箱,铜匣的四个方向对应四季,匹配不同的颜色。另有明清社稷坛(北京中山公园)的五色土,五种颜色的土壤,由全国各地纳贡,象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这里,“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它代表的是全部。诸如此类的例子在文献中还有不少,可以说,五色观为统治者思想的视觉传达提供了依据,《四库全书》也不例外。

董诰山水景致并书御制文津阁作歌扇,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三、“秋色白”“玄冬”释义

《四库全书》绢面用色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五色观的继承。总目是统领全书之目录,用黄色,寓意中央。经史子集与四时对应,即:青春、赤夏、白秋、黑冬,这套色彩配比与现代人的认识颇有出入。春夏很好理解,如春天草木萌发,标以青色;夏天赤日炎炎,标以红色。但是秋冬差别就比较大了,今天的人们更习惯用金色代表秋天,雪白代表冬天,这是古今认知上的一大区别。

在古代中国,五色观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认知。比如秋季,《尔雅》有云:“秋为白藏”,晋郭璞注“气白而收藏”,北宋邢昺疏“秋之气和,则色白而收藏也。”[11]如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来解释秋之“气白”,尚未尽得其意。具体而言,“气”作气息讲,侧重整体性的感受。“色白”也不是单纯的色彩呈现,它在古汉语里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区别。首先,“色”作颜色讲时更多地是指代气色、容貌,如杜甫诗“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12]说的是气色;元稹诗“西施颜色今何在”[13],是形容女子容颜。“白”在此亦不作颜料的色相解释,在古人的观念里,白还引申出“无”的意思,由此派生出许多我们至今还在用的说法,比如“空白”指什么都没有,“白搭”指没有用处,不起作用。归纳起来,“气白”、“色白”是形容秋天收获之后,大地空无,一片素净。乾隆诗中“子肖秋收白也宜”正是此意。

再比如冬季,《尔雅》称:“冬为玄英”,晋郭璞注“气黑而清英”[14]。依然是“气黑”,如前文所释,“气”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色”。“玄英”一说出自《楚辞》:“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王逸注:“玄英,纯黑也,以喻贪浊。”[15]用纯黑来指代冬天,古人有自己的理解。班固《汉书》曰:“玄冬季月,天地隆烈,万物权舆于内,徂落于外。”[16]颜师古注:“北方色黑,故曰玄冬,隆烈者阴气盛。”这个解释用到了阴阳五行学说对方位和季节的配对,其推理过程是:冬季对应北方,而北方对应的是黑色,黑即玄,所以冬季就称为“玄冬”。这种先入为主的逻辑似乎并不能说服今人,但他接下来的注释却为我们提供了些许思路:“权舆,始也,徂落,死也,言草木萌芽始生于内而枝叶凋毁死伤于外也。”意即冬季万物凋零,带着死亡的气息。《黄帝内经》也说:“冬三月,此谓闭藏。”王冰注:“草木凋,蛰虫去,地户闭塞,阳气伏藏。”[17]简言之,“玄冬”形容的是冬季生命止息,阴气隆盛,天地晦暝。

上述例子说明,古人已经对色彩赋予了主观意念,他们更在乎色彩的象征性,而非色彩本身。我们看到的秋天是稻谷金黄、层林尽染,古人眼里的秋天是万物收敛、一片空无,恰如宋代诗人曾丰所写:“四时之气秋得白,推为揪敛万物成。”我们印象中的冬天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而古人的冬季是一岁终结,万物凋敝。无论“秋色白”还是“玄冬”,都不是单纯的视觉认知,而是源于古人对四时更替的认识,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对于各个季节的赋色命名不能孤立地看,只有放到四季轮回的秩序中去理解才有意义。

厘清了“秋色白”和“玄冬”的问题,再回到实物。开篇已经提到过,经、史、子、集的书面呈现在我们眼前是绿、红、蓝、灰的颜色,与钦定的“青、赤、白、黑”相比,出入最大的便是子部。其他三部的颜色:绿之于青、红之于赤、灰之于黑,都可以用色彩的调性和古今颜色词表达的差异来解释,唯独子部的蓝色,与预期的白色相去甚远。白而为蓝,是何缘故?想解答这个疑问,需要去清宫档案里寻找答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内务府来文中,有一份乾隆四十四年承办《四库全书荟要》事务处发文,[18]全文如下:“查本处承办《四库全书荟要》装潢等事,所需各项物料纸张,节经本处行文各该处支领应用在案。今做书作装潢第二分《荃要》正本计二千四十八套一万一千二百六十六本,需用长三丈宽一尺四寸绿色素紬七十八疋,红色紬一百二十六疋,月白色素紬七十四疋,灰色素紬一百二十四疋,相应行文总管内务府转交织造处照式织办送用。”[19]这段史料弥足珍贵,因为它明确地将四部书的绢面颜色表述为:绿色、红色、月白色和灰色,符合今人的用语习惯。其中的“月白色”从字面上来看,契合了子部的白色设定。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清乾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四、“月白”的色彩属性及宫廷地位

“月白”本名“月下白”,并非形容月亮本身的白,而是指白色物体在月下所呈现出的泛青的颜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淡蓝色。从色彩成因的角度讲,月夜下的白色物体,会反射来自天幕的蓝色光,呈现出一种淡淡的蓝色,现代人称之为环境色。这种微妙的效果早就被古人观察到了,如陆游诗:“酒渴起夜汲,月白天正青。”[20]是对月白色呈色背景的绝好表述,诗人注意到月夜的天幕并不是漆黑的。而"月下白,一名玉兔华,花青白色,如月下观之。"[21]则形象地描述了月白色的显色效果,意思是有一种叫月下白的菊花,是青白色的,好像是在月亮下看到的一样。

“月白”是借物呈色,从造词的角度来看是落脚在“白”上,但在色彩属性上依然是蓝色。对此,古今并无异议。明代《天工开物》记载:“月白、草白二色,俱靛水微染,今法用苋蓝煎水,半生半熟染。”[22]苋蓝是制取靛蓝的植物,其“微染”所得即较浅的蓝色。清代《木棉谱》进一步明确了其色彩属性:“染工有蓝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23]月下白即月白,属于蓝坊,所以,月白实为蓝色无疑。此外,清代吴振棫也说过:“四库书……书面皆用绢,经用黄,经解用绿,史用赤,子用蓝,集用灰色。”[24]直接称子部为蓝色,可知时人所见即我们所见。

虽是蓝色,呼之为白,这种命名更有利于古人区别深浅不一的蓝色。比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件规格一致的乾隆朝袍,皆附有黄条,分别书以“蓝缂丝描金边单朝袍”和“月白缂丝描金边单朝袍”。其中的蓝朝袍是偏深的蓝色,相当于绘画所用的群青;月白朝袍则是淡蓝色的,接近《四库全书》子部的绢面颜色。当然,严格来说,色彩是视觉对象,作用于人的眼睛,文字描述再怎么精确,也难以尽如人意。就比如月白色,我们为了便于表述,称其为淡蓝色,但不同的人认知的淡蓝色可能是纯度不一的。如果用现代的色卡去比对故宫所藏月白色服饰,会发现并不是绝对一样的颜色,总有深深浅浅的区别。这是色彩的容差问题,此处不必细究。文津阁和其他几阁所藏《四库全书》颜色也有细微的差别,但大体不离取法四季的宗旨。

月白因其颜色雅淡,历来为文人所喜爱。明代高濂说到蜡砑五色笺:“亦以白色、松花色、月下白色罗纹笺为佳,余色不入清赏。”[25]但《四库全书》选择月白做封面,并不仅仅出于文人雅趣。检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宫廷服饰,有相当多是月白色的,不仅有常服,还有礼服。能够成为礼仪庆典用色,可见月白在清宫地位非比寻常,因为对于各种场合所穿服色,皇室是有严格规定的,如《大清会典则例》记载:“雍正元年定祭服用天青明黄大红月白四色织为圆金龙九当。”[26]各色礼服的用途也有讲究,如“皇帝夏朝服,色用明黄,惟常雩用蓝,夕月用月白。”[27]意即春夏时节,朝服用明黄色、祭天祈雨时用蓝色、祭月时用月白色。所以,月白色能够成为《四库全书》绢面用色,并非偶然,实则与其在清朝地位的上升有密切关系。

或有疑《四库全书》定本与原初规制产生了偏差,也是多虑。上文提到的承办《四库全书荟要》事务处发文是在乾隆四十四年,五年之后,第四部《四库全书》誊录完毕,运抵文津阁。乾隆帝高兴之余,挥毫写下《文津阁作歌》,点明经、史、子、集依春夏秋冬而装潢的根据。也就是说,乾隆看到的《四库全书》就是前此事务处称之为“绿色、红色、月白色、灰色”的绢面,但是乾隆在诗中依然将其表述为“青、赤、白、黑”。这种文字表达的差异说明,色彩词在当时有两套并行不悖的系统,一个是本体指代用词,如绿、红、月白、蓝、灰,适合通俗表达;另一个是引申义用词,如青、赤、黄、白、黑,尤其是这几种颜色以整体形式出现的时候,强调其象征性。

THE END
1.星期天市图书馆门口,生活的点滴与文化的汇聚摘要:在星期天的市图书馆门口,汇聚了生活的点滴与文化。这是一个人们交流思想、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市民们在此借阅书籍,了解世界,充实自己的生活。图书馆门口也是社交活动的场所,人们分享阅读心得,分享生活故事。这里是文化的汇聚地,展现了城市的精神风貌和市民的阅读热情。全面落实解答解释工作,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和http://m.bj0120.com/explain/16089.html
2.揭秘古籍风水玄学的神秘世界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风水玄学作为一种深奥而又神秘的知识体系,被广泛传承和实践。它融合了地理、天文、宇宙等多种自然科学知识,以及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元素,对于如何通过调整环境来影响人心情和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这一领域的一些关键点解读。 风水原理 https://www.lya72p0gb.cn/wen-hua-gu-shi/236755.html
3.风水玄学书籍揭秘阴阳五行的智慧在古代中国,风水是一种结合了宇宙、地理和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门学问。它认为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能量流动,这些能量对人体健康、福祉以及个人运势有着深远影响。人们常常通过布局家园、选择居所等方式来调整和平衡这些能量,从而达到吉祥安康的目的。 风水玄学书籍正是关于这一领域知识的总结,它们通常包含了大量关于如何识别https://www.mssso.cn/chuan-tong-wen-hua/428560.html
4.综上阴阳双修房中秘籍9卷:揭秘古老智慧与现代养生的完,星空传媒XK8020王拉拉升职记辰悦:义学家的升职之,性巴克在线v5.3.2_性巴克在线是一款专注于提供健,"和部长连续七天住温泉酒店":相貌普通,,md0070沈娜娜苏清歌团圆火锅:重聚一堂,尽享火,产子岛~每周怀孕生育7次:揭秘每周怀孕生育,琪琪电影院-战狼4免费高清版西瓜视频, 美女的诞生高,群臣共享的小http://www.rivercrystal.cn/v/video/71972097520241129.shtml?id=94-815423.scm
5.重磅:现代人为什么需要艾灸生活方式?更糟糕的是,现代人的体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的阳盛阴衰,变成了普遍的阴盛阳衰。阳气不足,寒湿内生,免疫力低下、循环不畅、代谢迟缓的“三低”状态成为常态。于是,“补阳”成为现代人保持健康的刚需,而在太阳之外,艾灸成为唯一能够媲美太阳、持续补阳的千年绿色古法,也是一直以来的中医之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95735673285368&wfr=spider&for=pc
6.#当你在图书馆坐一天后#好真实!哈哈来自文都考研帮#当你在图书馆坐一天后# 好真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神店通缉令 图书馆吸阳气的证据有了… L神店通缉令的微博视频 #当你在图书馆坐一天后# 小窗口 4806 2470 ?54540 2022-10-22 21:05 来自微博视频号 https://weibo.com/2060349245/MbC1ahLko
7.首都图书馆“阅读之城——市民读书计划”是首都图书馆联盟联合打造的北京市全民阅读大型公益活动。https://bjreading.clcn.net.cn/read.php?bid=1197
8.晋献春《读<内经>学养生降享受天年》重庆图书馆门户网站晋献春:应健康人报和重庆图书馆的要求给大家交流,其实好多东西都是咱们老祖宗的东西,我只是将老祖宗的东西再翻新翻新,题目就叫《读《内经》·学养生·享天年》。 像写作文一样,先破破题。应该好多听过养生的都知道《内经》,特别是中医更了解,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平常好象是我们中医学的,我认为不是https://old.cqlib.cn/?q=node/12681
9.积财富。2,多晒太阳,增阳气。阳气足,霉运除。3,多去图书馆,添2,多晒太阳,增阳气。阳气足,霉运除。 3,多去图书馆,添智慧。知识广,机遇多。 4,多抚摸大树,接地气。地气旺,身心畅。 5,多在清晨深呼吸,纳新气。新气入,精神好。 6,多走平坦路,少坎坷。道路顺,运势稳。 7,多赏盛开之花,好心情。心情佳,人际和。 https://www.360doc.cn/article/2212958_1138967282.html
10.提纲教学(精选十篇)3.图书馆座无虚席。 此外,提纲还要求准确、明确等,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七、课堂小结 我们都知道,初学作文,不少人看见题目,苦于无话可说,或有些模糊的意思,不知从何说起。如果说这是一种病态,那治病的良药就是锻炼思路,使之有物并有条理。 思路条理的形成,要靠多方面的条件;就作文说,写提纲是个很重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njdpd0b.html
11.数字图书馆[摘要]本文主要对韩国全罗南道普遍传承传统的岁时风俗进行考察,其考察过程以月份为标准来展开。通过考察,可以梳理归纳出全罗南道岁时风俗的五个功能,即祖上崇拜、祈祷丰年和丰渔、驱厄招福、分享愉悦和增进和谐、卫生和保健。同时还可以发现全罗南道的岁时风俗所具有的地域性特色:第一,农乐是支撑岁时风俗最重要https://www.enaea.edu.cn/sztsg/wenhuakejisuyang/minzu/123169.html
12.济宁图书馆小雪节气前后,由于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天时间越来越短,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气温降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再加上树叶凋零,寒风瑟瑟,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多听听音乐,让美妙http://www.sdjnlib.net/m/newsinfo.asp?ID=25633
13.今麦郎凉白开走进角楼图书馆中外传统养生都青睐熟水日前,角楼图书馆入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荐的"2020年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榜单,新晋成为展现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网红打卡地。12月8日,由角楼图书馆、今麦郎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举办的"凉白开健康饮水知识普及"活动走进角楼图书馆,为崇尚健康生活的人们奉献出一场中医养生与印度瑜伽相互贯通的健康饮水文化套餐。 https://news.hexun.com/2020-12-16/202632951.html
14.苏州图书馆今天非常荣幸来苏州图书馆讲一讲苏州地方的风俗习惯。风俗、食俗、习俗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千百年来的积淀约定俗成,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风俗习俗已经离我们很远了,有些被时代淘汰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苏州人应该知道这些事情,至少应该知道我们的先辈在历史上有那些风俗习惯。我们对传统文化既要研究又要传承,当然http://www.szlib.com/jiangnanwenhua.html?id=5
15.晒太阳,一个免费的降“良药”被很多人忽略了!关键做好这5点!“晒太阳”可以说是一个被不少人忽略的免费的健康“良药”。目前“光照疗法”在医学上已被用于治疗一些疾病。而近期一项研究发现,光照疗法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睡眠和精神行为症状。 研究发现: 光照能改善老年相关疾病 2023年12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刊发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光照疗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305547
16.拉筋拍打养生数字图书馆灯塔屋翳穴:散化胸部之热,补养阳气 膺窗穴:止咳宁嗽,一揉就见效 乳中穴:产妇乳汁源源不断的秘诀 乳根穴:解决乳房问题的“高手” 不容穴:胃部疾病都怕它 承满穴:胃胀胃痛,就找承满穴 关门穴:脾胃疾病的克星 太乙穴:除湿散热,肠胃没问题 滑肉门穴:脾胃出了毛病,揉它也管用 https://www.dtdjzx.gov.cn/szlib/qgjt/2421026.jhtml
17.医间道有很多的医学道理,太爷总是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当初的我并不明白为什么太爷有时候那么罗嗦。但时至今日,再想起太爷所强调的东西才知道太爷是有道理的。比如望诊,虽然在大学课程中关于望诊的内容并不多,但在图书馆看到许多关于望诊的书,往往厚厚的一本,极尽详细。想想太爷所说过的,医家各有偏重,不论哪一种,只要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774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