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小时候)不好好学习,考试能考那么好?(因为)你的智力比同龄的孩子要发育得好。美国科学家、美国生理学家研究指出,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他是左右脑两个半脑同时运行,可是我们成年人在阅读的时候,只有一个脑半球在工作,所以我们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以后,不仅是让他读书多一点,语文好一点,其实是能够促进他智力的发展。
阅读从哪里开始
张梅霞
阅读从哪里开始!
在那个时候我已经有了一个梦想或者叫理想——我想上中国人民大学,想上新闻学院,将来当一个记者。但是因为知道家里的条件不允许,我就听了三爸的意见,报考了运城师范学校。大家猜一猜我考上了没有?当然考上了,在那个时候的农村,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面能出一个师范生,将来拿稳定工资的教师,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家里光收村里人送的鸡蛋就收了好几篮子。
那是秋雨连绵的一天,我的父亲和我三爸(两个人),欢天喜地的把我送到了师范。那时候的师范是这样一种状态,大家基本不学习,女生就一件事——织毛衣,男生也有一件事——打架,男女生共同还有一件事——谈恋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说我还学习不学习?那肯定不学习了是吧!我的数学、英语、化学,这曾在初中几乎都满分的功课我都不学了。但是我只喜欢语文,好好上语文课,然后课余就参加文学社,油印文学的刊物、参加广播站、给广播员写稿子,或者抄诗背诗,每天就干这些事。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天晚自习的时候,学习委员告诉大家,一会物理老师来突击检查作业,这时我才发现我好久没有写物理作业了。打开书一看,不认识也不懂怎么写,就趴在桌上,心里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你毕竟是班长啊。老师来检查作业发现从来没写过作业怎么办?这时候有个男生就默默坐到我的旁边,拿过我的作业本,把我的作业全部补上了,这个男生后来就成了我们家的先生。
这件事在我们学校轰动了,在我们村里也轰动了,在当时运城的文化圈里也轰动了。因为当时我是个中师生,十六、七岁一个学生,所以这是我人生遇到的第一个狗屎运。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获奖,但是还是觉得,反正是没有希望上大学了,那以后就还是做自己的文学梦吧。
到快毕业前的一个月,学校突然接到通知,说每个学校,每个师范的学校,都可以推荐几名学生去考师大,相当于是去考大学,我是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又是班长,肯定会被推荐。但我知道我所有的功课,除了语文都荒废了。要考上也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我开始不分白天黑夜的看了一个月书,成绩很快就公布了。大家觉得我能考上吗?我考的成绩相当的不错,在我们文科班里是第二名,但是,师大只招第一名,我跟第一名的差距是0.6分。我们的教导主任说,努力给你争取一下,我也不知道教导主任用什么办法争取的。总之师大的招生办调取了我的档案,一看,哇!语文成绩全省第一,征文曾经获得过一等奖,二话不说就把我录取了。本来应该录取到历史系,因为历史系有名额,中文系没有名额,他又把我从历史系转到中文系,我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我的文学梦!
《小学生拼音报》荣膺
“中国百强报纸”
2015年的时候,我负责的《小学生拼音报》,被评为“中国百强报纸”。百强是什么概念?我们可以扳着指头数一数,像《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这样的中央级报纸有多少,像《天津日报》《北京日报》这样的日报有多少,像《新民晚报》等这样的晚报有多少,还有《中国公安报》《中国环境报》这样的行业报又有多少,所以说,一个小报进到百强里真是不容易。后来我一看,学生类的报纸百强里有四家报社,语文类的有两家,我们是一家,小学生类的只有一家,就是我们。
当时别人都向我祝贺,好多媒体来采访问我们平时是怎么做的呢?这么一个报纸还是从运城搬到太原,怎么就获得中国百强了?你们平时经营管理都是怎么做的呢?我说没做什么啊!真的没做什么!采访记者说,可是评的时候你们高票当选啊,总局组织了好多专家,投票投的也是你们。我说,除了抓纸质量以外,十年就做了一件事——儿童阅读推广。
2015年
领奖领到手软
2015年的我领奖领到手软,中国百强报纸是社里的。接着是全国评选十大阅读点灯人,我是其一,被评上了;山西省评十名最美阅读人最美读书人,我又评上;我还获得了少儿报刊里的卓越贡献奖、中国教育报评的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的十大年度人物等等。其他就不说了,2015年的时候我的运气就特别好,一下子拿了很多很多奖。
刚才采访的记者接着问,你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就告记者说,是为了造福儿童,为了造福家庭,为了造福社会。实际上我们2005年的时候报社已经走不下去了,非常的困难。2006年的时候我就去“蹭”会,当时就认识了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先生,我在听朱永新先生的报告中讲到这么一句话,他说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他这句话,在我脑海里“哗啦”一下把我的思想照亮了。
阅读确实很重要,回顾我的前半生,小时候不好好学习,整天玩然后还能考第一名。初中的时候,别人做了两年题,我看了两年小说,然后我又顺利的考上了师范。到师范以后,没有想着去获奖但我获了奖。差一点点考不上大学,却又被破格录取了。三十五岁很年轻,从一个普通编辑被选为总编辑,看起来好像是我的运气比较好,但是倒回去想,大家为什么选你当总编,第一,因为你有文化;第二,觉得你有担当。那么你为什么有文化,因为你语文学的好,那你语文为什么学得好,因为你看书多,而你为什么看书多,因为你喜欢,从小就喜欢看书,这么一想,我说让孩子喜欢上看书,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后来我又了解到,为什么我不好好学,考试能考那么好?我的智力比同龄的孩子要发育的好。这里我们就说,美国科学家、美国生理学家,他研究出,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是左右脑,两个半脑同时运行,可是我们成年人在阅读的时候,只有一个脑半球在工作,所以我们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以后,不仅是让他读书多一点,语文好一点,其实是能够促进他智力的发展。所以我当时就想,我们就往这方面转型吧。从此以后我们就做了一个阅读推动组织,我们不再把报社定位为一家报社了,我们定位成一个阅读推广组织,一个自主学习推动组织,就这样,我们做了十年的阅读推广。
我当时想做儿童阅读推广,也是非常的幸运,好多名家杨鹏、安武林、台湾的作家方素珍、儿童诗人王立春等等,还有教研员陈平,特级教师周灵梅等等,大家都愿意加入到我们的行业里,帮助我们来推广阅读。但是总依靠这些特级教师、教研员,跟平常的教学活动有什么区别?
我就想,因为我小时候就是对作家特别崇拜,我说一定要用偶像来激励,我就请了一些作家,给孩子们去讲阅读的重要性,作家写东西没有问题,但是给孩子讲,就不会了。第一次作家来的时候,“hold”不住全场,孩子乱哄哄,校长紧皱着眉头,后面有些老师搬起凳子就走了,这样就做不下去了。但是你的旗帜已经起来了,再难搞也得搞。
怎么就能让作家讲得孩子喜欢听?
我想,小的时候我爸给我讲古经,他又没文化,农民,我为什么喜欢听他讲,因为他讲得都是故事,听故事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如果我们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满足他的天性,要顺应他的天性,所以我就跟作家讲,一定要讲故事,你不要去讲别人的故事,你就讲你的故事,你小时候成长的经历,你阅读写作的故事,你作品中主人公的故事。我亲自备了一节课,然后给孩子们讲,让作家在边上看,作家一看,课可以这样上,完全是讲故事,孩子非常喜欢听,全场爆棚。但作家毕竟是作家,他有生活,有素材讲故事应该是比我们更擅长。所以从那以后,我们探讨出这种模式后,站在我们讲台上没有不会讲的作家,没有不受欢迎的作家。转念一想,讲故事确实好,但不能总依靠别人,总依靠作家怎么办,我说还是要从最简单的事情,讲故事入手,来打造我们的一个团队,看孩子们听故事的时候多开心啊,一个个乐的不行,所以我就坚定这个想法,我说一定要从讲故事入手,让孩子喜欢上学语文,让孩子喜欢上阅读。
去过农村学校的人都知道,孩子们很可怜,规规矩矩的,但是下了课你看,只要有陌生人的话,(孩子们)都不敢正眼看你,顺着墙根走,后来你发现这样的活动推广开,孩子的天性就变了,变得活泼、开朗、阳光自信,所以我们就一直讲故事。
但光我们讲也不行,怎么办呢?
我们发动家长来讲,让家长认识到讲故事的重要性,我们就创建了《阿笨猫故事乐园》这个平台,每天推送晚安故事,家长和孩子去听,好多人跟我们反映说,他的孩子晚上不听这个故事不睡觉。我们还出版了一系列的故事书,给孩子们看的故事书,另外,我们还举行了讲故事大赛,孩子讲故事大赛,后来举行亲子讲故事,师生讲故事,参与的人特别多,光讲故事这件事我们就做了6年。
2012年我躺下了,腰间盘出问题了,医生说你休息100天吧,我说100天?这可怎么休息啊!社里这么忙。医生说你看是要身体还是要工作,我想想还是要身体吧,我就乖乖休息了。但是脑袋没有歇下来。
有些家长跟我说,孩子阅读兴趣上来了,读了好多书,但是不会写作文。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总结了4点:练嘴,练脑,练心,练身。
什么叫练嘴?
有人说那就是普通话呗,通过诵读我们提高普通话,当然通过诵读我们普通话更标准,声音也更响亮,更好听一些。但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是通过诵读可以训练我们的语感。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我们语言表达的一种感觉。
这个语感有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都不是专业的语文老师,其实语感有什么作用呢,语感可以让我们一听就懂,语感好的人就是这样,一听就懂(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如果语感好的人,听人家讲话,一听就能明白,就比别人接受的快,一说就比别人表达力强,如果读就比别人接受能力强,如果要写就比别人有表现力,所以语感对学习语文来说非常重要。我就觉得通过诵读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而不是普通话什么的。
我们说练脑是什么意思?
看书的时候我们就这样看。但是我们读的时候,要口到、眼到、耳到、心到,集中感官同时的作用、同时的运行,所以对于训练我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我们的思维力非常有好处,另外据说在诵读时70%的脑细胞都在活动,所以说诵读对训练我们能有一颗最强大脑,最聪明的大脑有好处。
天天欢乐诵
练心是什么意思?
我总结两点,一个是诗心,什么叫诗心,有诗心的人比别人敏感,比别人情感丰富,对事物的观察比别人细腻,对事物的感受也比别人多一层,其实你比别人更加享受大自然,享受生活,所以说诗心也很重要。
还有恒心,因为读一天两天没有效果,要读肯定得坚持读。坚持做一件事是很了不起的事。我们知道曾国藩,小时候很笨很笨,长大以后很牛很牛,他靠什么,就靠一个字“恒”,两个字就说是“坚持”,他只要坚持一件事就是一辈子,比如说他每天坚持读十页史书,比如说他坚持用楷书写日记,都是坚持一辈子。所以《欢乐诵》现在就是天天推送读物,让孩子们家长去那边读,通过坚持诵读可以有一颗持恒的心。
练身是什么意思?
有些人说诵读可以增强你的心肺功能,像唱歌一样,有人说可以调节血压,那都仅供参考吧。最重要的是,我开始诵读以后,早睡早起雷打不动,晚上十点半睡觉,早上六点钟起床。
所以我想,诵读这么重要,那我们就好好抓一下诵读。讲故事之外,我们又抓诵读,我的好朋友周灵梅,就是周灵梅老师,她也喜欢诵读,而且她诵读课上的特别好。我说建议周灵梅老师在她们学校组织一个团队,我们一起来开发晨诵课程,来做晨诵教材。在全国来推广晨诵,她说OK。
然后我们就做起了晨诵的教材,课程在全国推广,我们还组建了名师团队诵课。告诉学校怎么上晨诵课。好多老师在加入我们的过程中,去给学校送晨诵课。在这个过程中,好多学校就引进了我们发起的晨诵课程,随后建立了自己学校的晨诵特色。
2012年的时候,我们童诗读的差不多时,我去拜访了赵学文老师,就是《名作欣赏》的总编,他也是我一个师兄,我去拜访他的时候偶然说道,成人阅读,成人读书从哪里开始啊,现在好多家长、好多老师都有读书的积极性,总不能老让他跟着孩子读童诗吧,让他读什么呢。
赵学文老师说,阅读肯定还是从源头读起,我说从源头,这个源头是什么?
他说,对中国人来说,四书五经就是我们的源头,我说四书五经也九本啊,你告诉我从哪一本开始读起,赵学文老师说,中国人一辈子如果只读一本书,这一本书也应该是《论语》,我说论语读完怎么办?他说你读了《论语》就知道接下来该读什么,你的阅读的体系自然就会形成。想让大家来读我要先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我就开始读《论语》,我当时就是一年死磕一本书,《论语》主要是怡心,如果它能够怡身,那只是副作用。
乐之教育“国学经典唱响校园”
上图我们在学校推广《天天欢乐诵》,刚才说到了,通过《天天欢乐诵》通过公众号,给大家每天推送内容,现在丰富了,除了童诗,还有古诗词、诗经、散文名篇。
现在我们在做“乐之教育”,“乐之教育”就是推广经典阅读,所以有人问我你爱读书又推广阅读,你到底受谁的影响,我想是朱永新?是方素珍?还是周灵梅?我想了好多,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第二个是写对联,因为他读过两年书,会写毛笔字,村里的人一到过年都让父亲来写对联,我父亲就拿出老黄历对我说,给他们家写什么好,你从里面挑,就让我挑。给每一家都挑对联,我最早识字是从老黄历开始。还有一个场景就是看戏,我们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看戏就是农村的一个非常盛大的文化活动,不管方圆多远,只要能骑自行车去的,父亲都会带着我去看戏,好多戏词我都能背下来,我父亲对戏痴迷到什么程度?一本一本的戏,他都能背下来,后来改革开放以后村里面组建乐人班子,组建乐人班子的时候没有剧本,都是父亲一句一句把剧本给他们默写下来,所以我为什么叫他好记性老爸,就是这个原因。
还有一个场景,我父亲当过几年民调员,什么叫民调?就是民事纠纷调解员,我家里经常有人,父亲给村民调解纠纷,如果碰见一个媳妇不孝敬婆婆的,他会给你讲杀狗劝妻;弟兄几个不赡养老人,会给你讲墙头记。他经常用这些道理给他们讲,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我觉得父亲已经把一些文学的种子种进了我的生命里。
我的一个观点是,我们人生以后的里程,只不过是他童年时代所阅读东西的一个展开,就像一个圆心,这个圆心是小时候确定好的,我们走得再远,那只是边长,你的边长再变,但你的圆心是你小时候确定下来的,所以我就认为是我的父亲,是他用一种很朴素的方式,为我的一生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所以今天我们都说,做父母很难很难,要考虑这要考虑那,要花很多钱,甚至我们养两个孩子,我们都觉得养不了,其实我觉得做父母很简单,好孩子不用教,为什么不用教,因为你已经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把一些对他一生中最有用的东西给他种下去了。就是这些东西在他的生命里会自然而然的生根发芽,他自己就会成长起来,所以我觉得,就在这样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学习的本能自然而然的得到发展,这就是对一个孩子的最好的爱,而不是说我们要给他买什么,我们要送(他去)各种各样的班。
有句话叫“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我就能告诉你是什么”,这句话是法布尔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实一个人的体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第一,先天的基因;
第二,后天的营养。
一家和一家的区别不过是你们吃的饭不一样而已,我们说两口子越长越像,因为你们吃的是一锅饭,除了基因除了营养还有什么,还有你的生活习惯,这些决定你的体质,那么精神层面上是什么决定呢?我觉得是他小时候读的书,还有他遇到的人,他经历的事,这些能决定一个人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父母其实是孩子最早遇到的,也是受用终身的老师。这是我们家长不能推脱的一个责任,我们不能指望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就指望老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因为老师的孩子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他一辈子要教很多很多的人,可是我们的孩子,可能只有一个,可能只有两个。
阅读对我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我觉得阅读对我的意义是什么,不是说我比别人早一点识字,也不是说我就比别人多看了一些书。它其实是让我在人生各种各样的十字路口,总是能够敏锐的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后延伸自己的链接,建立自己的价值,做出对社会属于自己的贡献,这才是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回到今天的主题,阅读从哪里开始,那就是从源头开始,这个源头是什么?这个源头就是父母最早给孩子讲的故事,唱的歌谣,在孩子的面前打开的那个世界,这个源头就是好的童诗,就是有趣的故事,还是我们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一些经典。这个源头是什么?这个源头就是诵读,大声的诵读,大量的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