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倍速生活”中感受“慢下来”的力量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最近,高校传媒联盟向全国1021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80.8%的受访者表示,“有过事情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的经历,许多大学生过上了“倍速生活”。比如,49.36%的调查对象看电视剧等视频会倍速播放,81.39%则会边吃饭边做别的事……有受访者就表示,“高效率地完成一项任务,其实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情”,也有人坦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收获不及预期,觉得自己的努力追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同样在高三忙碌的你,对“倍速生活”,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最近,高校传媒联盟向全国1021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80.8%的受访者表示,“有过事情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的经历,许多大学生过上了“倍速生活”。比如,49.36%的调查对象看电视剧等视频会倍速播放,81.39%则会边吃饭边做别的事,34.97%有过边洗澡边玩手机的经历……受访者就表示,“高效率地完成一项任务,其实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情”。也有人坦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收获不及预期”。
对“倍速生活”,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谈一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人,较2020年6月增长4321万人,网民使用率为95.4%,短视频用户达8.73亿人;用户平均每天花两小时看短视频,28.2%的网络视频用户不按原速观看视频节目,00后群体近4成选择倍速观看方式。
信息时代的一个特点是,人们在生活方式上有了全方位的速度加快,这也表明人类的演化加快了。“倍速”功能在流媒体时代已成常态,速度更是从最初的“1.25X、1.5X”到如今部分的“2X”,整体速度越来越快。“快”似乎已经成为时代的标配。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例文:
要在“倍速生活”中感受“慢下来”的力量
一则调查,让“倍速生活”进入大众的视野,当很多人沉迷于“倍速生活”带来的充实与快乐时,但我却认为身处高三,为未来忙碌的我们,应找准目标去努力,不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效”。
毋庸置疑,年轻人对生活有向往、对未来有目标、对自我有要求,确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然而“高速”不等于“高效”,“高效”更不能保障“高质”,若是一味地追求学习、生活、工作的“快”和“满”而忽视了实质内容的收获,不仅本末倒置,更加得不偿失。
作家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实际上,她的此番发声有着讳莫如深的历史背景。而聚焦眼下,这些读着张爱玲长大的“年轻一代”却只记住了“趁早”这个关键词。“成名要早”“建功要快”这样的思想不知从何时起被深深植根于大多数年轻人价值观念中,这也是“倍速生活”模式形成的一点关键原因,而在“底线无原则”加倍忙碌背后,实际上是潜伏于年轻人内心深处无法依靠外力治疗,只能“自愈”的“现代焦虑症”。
在全民焦虑的时代,“本领恐慌”被无限放大,人们唯恐脚步稍慢,就会被这个时代拋在身后。殊不知,在这样焦躁的、功利的价值观的驱使下,久而久之,只崇拜单一的成功、财富、地位和名望的“病灶”也就渐渐显露出来。这就犹如开车上路,若是满心满眼都是加速超车,一心只想着快一点、再快一点,难免就会忽视了“刹车制动”的作用,甚至最后慌不择路、与目的地背道而驰。
然而,再快的高速公路也会有“最高限速”,就如同现下这些正过着“倍速生活”的年轻人一样,在自我实现、自我成就的路程中,要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