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成为推广“旧书新知”试点城市:书有“归处”,城有“来路”埃及新闻

旧书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桥梁。11月下旬,南京作为推广“旧书新知”活动试点城市,成功举办“旧书新知,书香南京”2024金陵旧书市集,活动先后走进熙南里和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第三期,预计不久后将再度与读者见面。

满载城市记忆

擦亮“淘书圣地”名片

南京重启旧书市集,掀起了一波“回忆杀”。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南京朝天宫的旧书市场已是闻名全国的“淘书圣地”。

“明清时期这一带书市已经很繁华,南京是明代三大出版中心之一,又是江南贡院所在地,出版业兴盛,读书人也多。改革开放后,朝天宫书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居全国之首,天南海北的书商都来这里摆摊,各地藏书家络绎不绝。”忆及当年陪同沪上著名藏书家黄裳在此淘书的情景,南京文史学者、作家薛冰感怀不已。

去年以来,旧书焕新的“春风”从京津冀“吹”到了长三角。南京市出版物发行业协会是此次金陵旧书市集的主办方之一。协会副秘书长王琳介绍,如今朝天宫已是博物馆,不适合恢复市集,但离朝天宫不远的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既是见证“南都繁会”的千年古巷,也是盘活历史资源、推进街区更新的典范,拥有策划举办市集的丰富经验。

金陵旧书市集走进南京大学此次市集,41家书商精心选取了数万种古旧书籍,特价书市、古籍科普展、公益捐书和非遗文创市集组合成丰富的“打开方式”,金陵图书馆“旧书之书:古旧书文化专题书展”线上线下同步开展,读者还可以现场体验古籍修复技艺、感受非遗雕版印刷。在南大,学生们亲手印刷藏书票,聆听本校大咖胡阿祥讲述“我与旧书”的故事,还有学生淘到了作家的签名本……金陵旧书市集并非简单的“昨日再现”,而是见证着城市发展的步履,满足了市民读者更加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

李柏年手稿薛冰在市集连逛了三天,同样欣慰激动:“市集激起了全社会的参与,新华书店、金陵图书馆和作为全国古旧书店‘老大哥’的中国书店都来了,复兴书店、唯楚书店等南京老牌旧书店也悉数到场。现场年轻人和亲子家庭很多,小孩子们第一次读到连环画、小人书,兴奋极了。好些书商都在问:我们下个礼拜还能来啊?”

从未出售过的滞销图书是旧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市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搬出了仓库积压的图书,对折出售,吸引大量读者“抄底”购入。该集团副总经理、总编辑徐海认为,图书作为商品有走俏或滞销之别,但知识思想本身不分高低贵贱。让“书自有归处”,从商业角度和节约资源角度,以及对推动全民阅读、文化传承而言,是件“一举三得”的好事。

旧书蕴藏“新知”

也是城市文脉载体

都说“旧书不厌百回读”,旧书的价值意义究竟何在?

“辛亥革命之前出版的称为‘古书’,之后出版的曾被购买阅读过的书叫‘旧书’。”薛冰向记者介绍。薛冰对旧书有很深的情结:“刚改革开放时,很多图书还没有来得及重印,我研究南京历史文化,旧书帮了很大的忙。我曾淘到民国出版的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晚清印刷的《金陵四十八景》等,又根据书中引用的书目,滚雪球一般,找到了更多旧书,由此开启了我的研究之路。”

和薛冰经历过的时代不同,如今,市场上的图书资源供给十分丰富,数字阅读蔚为风潮。在今天,旧书还有它的时代价值吗?

网友“飞彩凝晖”认为,旧书能够体现特定时代的情感与思考;对几代人而言,重温那些连环画、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是一种特殊的“时空穿越”。而从前较高的出版门槛,也决定了许多出版物具有不俗的文化价值、学术洞见,也就不那么容易“过时”。

何况,“淘书”本身就是“体验经济”的载体。透过泛黄的纸张、三言两语的批注,感受“开盲盒”的新鲜、捡漏的惊喜、会心一笑的惺惺相惜……这是少量金钱就能换来的“情绪价值”,也是快节奏都市生活中的“小确幸”。

旧书更是城市文脉的载体。扬州市作协主席周荣池多年来遍寻高邮籍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旧书。“1949年4月,汪曾祺的第一本小说集《邂逅集》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中的一种在上海出版,这本书对了解他在上海期间的思想动态和当时上海的文化生态有重要意义。我多方打听到,一本初版《邂逅集》作为‘处理图书’流入市场后,到了深圳的一个藏家手上,虽然对方出价不菲,我还是咬牙买下。《邂逅集》跨越66年‘回乡’,让高邮人的乡情有了归处。”

拒绝价值“异化”

让阅读本身成为风景

书的命运映照着文化的命运。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朱自清口中的“古董铺子”,也是历史上的“天下文枢”。恢复旧书市集、发展旧书经济,对南京有着特殊的意义。

2001年,阚炜辞去煤气公司的电工工作,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附近创立了“学人书店”,如今已成高校师生的“校外图书馆”。海量精品旧书和各种承载着旧时光的老物件是书店的招牌。12月3日,阚炜在朋友圈“挂”了《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精装10册)和《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42册),分别售价148元、588元,半小时内迅速售出。很多读者经常盯着他的朋友圈,碰到心仪旧书,立马“拼手速”。

在阚炜看来,南京的旧书业拥有稳定的客群,在他多年积累的“私域流量池”里,有人收集上世纪80年代的诗词选本,有人钟爱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俗称“网格本”),也有60后、70后沉迷“小人书”,在泛黄的书页中找回童年记忆。近年来,旧书从业者积极拥抱市场变化,学人书店引入各种纸质文创、欧洲工艺品,同行们也纷纷在互联网上开拓空间,利用直播平台让旧书走出“深巷”。

“金陵旧书市集扩展了旧书的读者群,有利于改变人们对旧书的刻板印象,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旧书绝不是故纸堆,而是一座富矿,一个全新的天地。”阚炜说。

既复古又潮流的旧书市集为旧书经济搭建了崭新的平台;同时,做好市场监管、图书审查,把牢意识形态,防止有害图书流入市场,也是常态化办好旧书市集需要解决的难题。南京市委宣传部表示,南京将竭力打造“金陵旧书市集”品牌,探索市集与文旅、教育等多元素多业态融合,定期举办以旧书为主的综合性市集,主动适应读者需求和市场规律,注重趣味性、互动性及延展性,让旧书市集不断“出圈”。

旧书市集的光景,检验着全民阅读的成色,丈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毕竟先有阅读,才能产生旧书;能够在读书人手中重新流通,才有旧书市场的繁荣。”徐海说。

繁荣旧书经济,必须平衡好市场和公益。记者问薛冰,旧书回到公众视野,会不会吸引更多人成为藏书家?薛冰认为,社会应该提倡的不是藏书,而是读书;藏书家也分等次,单纯为了流通价值或占有宝贝而藏书,并不可取。无论旧书业怎么发展,旧书的价值不应发生异化,阅读本身才是城市那道最值得“阅读”的风景。

THE END
1.南京图书馆馆藏地:江苏作家作品馆/中文图书借阅 作者:薛冰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本书分为两部分,上篇《十朝都会 文化名城》,简要回溯南京城市的成长历程;下篇《成就卓著 特色优势》,从学术氛围、文化视野、人才优势、文化经典、艺术精华、科技成就、名胜建筑、非遗技艺等方面,简要介绍南京杰出的文化成就,并提炼、归纳为多元共生、https://jstsgxh.org/zy/hstj/jszp/202412/t20241205_297951.html
2.南京市图书馆新项目引领城市阅读潮流电气设备南京市图书馆最新项目的实施,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资源建设、多元化服务等举措,南京市图书馆引领城市阅读新风尚,提升了市民的阅读素养和文化素质,推动了城市文化建设,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我们相信,在南京市图书馆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将投入到阅读中,共同营造书香浓郁的城市氛围。 http://qdscitech.net/post/4144.html
3.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 当前站点 南京图书馆 城市选择:江苏省 江苏省 南京图书馆 南京市 南京市 金陵图书馆 玄武区少儿图书馆 南京鼓楼公共文化云 秦淮区图书馆 建邺区图书馆 鼓楼区图书馆 浦口区图书馆 栖霞区图书馆 雨花台区图书馆 江宁区图书馆 南京市六合区图书馆 江北新区图书馆 高淳区图书馆https://www.jstsg.org.cn/whhd/index.php?s=/home/activity/activity/id/15297.html
4.“南图展览”优质资源辐射全省公共图书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南京图书馆今年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南图展览”巡展活动。活动通过强化馆际交流互通,扩大南京图书馆优质展览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南京图书馆今http://wl.hubeitoday.com.cn/post/23034
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沿革PaulTsao南京大学于1940年成立图书馆学专修科,但不久就中止,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在4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停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图书馆开始大发展的70年代末期又得到恢复。1978年恢复建立图书馆学专科,招收学员共30人,这些人现在大多成为江苏省各类图书馆的骨干。1985年恢复图书馆学系;1988年更名为文献情报学系,1992年更名为https://www.cnblogs.com/PaulTsao/p/7470461.html
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江苏省档案馆南京图书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陈军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南京图书馆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情况,作为中国第三大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在古籍收藏保护、数字资源开发等方面特色显著。南信大是一所有情怀、有担当的高校,学校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助力师生更好地学习与科研。他希望与南信大进一步加深合作,借助高校的师资与学科力量,推动南京图书馆更http://www.huaue.com/unews2023/20231116103022.htm
7.科学网—“数字人文”的产生发展与前沿开始于2004的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也已经建设了包括馆藏甲骨实物与拓片数字化资源库、敦煌遗珍数字化资源库、民国图书数字化资源库、馆藏年画数字化资源库等多个数字人文资料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设为我国数字人文研究与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大陆的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学科的发展关注不够,由此导致众多人文与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55-275758.html
8.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简介一、沿革 迄今,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已走过百余年风雨历程。特色的馆藏、人性化的服务和现代化的设施,使她已成为上理莘莘学子向往和留恋的地方。 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最早可追溯至创立于1908年的上海浸会大学堂(Shanghai Baptist College,沪江大学的前身)图书馆,当时仅有价值100多美元的书刊。图书馆设在1908年末竣工的思https://www.yjbys.com/kaoyan/usst/193928.html
9.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校门 南京理工大学全景 工大学图书馆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 南京理工大学二月兰 所得荣誉 编辑 截至2023年4月,南京理工大学是全国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6月,南理工加入工信部所属7所高校组成的工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543/
10.中国药科大学院校简介图书馆局域网与校园网相接,全部电子文献和馆藏数据库等电子信息均可通过校园网实现24小时网上查阅,网上资源服务做到7*24小时开放,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 通讯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央路童家巷24号(玄武门校区)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39号(江宁校区)https://www.hntv.tv/2021gzzt/article/1/1406555215733329920
11.南京大学图书馆使用入门学习交流互助专区1、南大图书馆发展沿革? 南大图书馆历史悠久,前身为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藏书楼。数十年间曾先后更名,1949年改为现名。1952年南京学区院系调整,金陵大学图书馆文理科藏书并入南京大学,调整后的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书73万余。 在图书馆历任馆长中有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洪范五、李小缘、施廷镛、桂质柏,国学https://3g.dxy.cn/bbs/topic/14143275
12.500多个全球及各国重要数据网站集锦(老素材,而且里面的内容需要思想图书馆http://www.idealibrary.com/servlet/useragent?func=showHome 包括Academic Press, Churchill Livingstone,W.B. Saunders, 和 BailliereTinda ll出版的期刊和百科全书 社会科学研究网http://www.ssrn.com/ 包括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有5个专业研究网,涉及会计,经济,金融,拉美和法律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689667.html
13.南京大学金陵学院3.1万平米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丰富,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不竭源泉。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地址坐落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 目录 1历史沿革 2办学条件 3科学研究 4获得荣誉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1998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创办。 2015年,成立金陵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启专硕培养新模式。 2019年3月16日,南京https://www.qwbaike.cn/doc-view-5084.html
14.中国数字图书馆关于我们历史沿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飞速发展,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渠道。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发布信息资源,以适应互联网这种新的信息传播途径的要求,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美国最早提出数字图书馆构想,随后中国也掀起了数字图书馆研究、实践的热潮。由此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 http://www.cdlc.cn/about/lsyg.aspx
15.南京十大图书馆南京最大图书馆排名南京十大最美图书馆2、南京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可上溯至二十世纪初建立的中央大学图书馆和金陵大学图书馆。在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上,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李小缘、施廷镛和国学大师胡小石等诸先生,先后主持过馆务。南京大学图书是国内较早从事计算机应用的高校图书馆。1986年在国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36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