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荃孙与江南图书馆

摘要缪荃孙先生是近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图书馆学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金石学家。本文分为金陵岁月、江南建馆、陶风遗韵三部分,重点从以古入今、修正四部、守用并重等方面,论述其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开拓性贡献。

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一字筱珊,又作小山,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图书馆学家、藏书家、版本学家、目录学家、金石学家,曾先后参与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校前身)、江南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前身之一)、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和图书馆事业的先驱与奠基人。

1金陵岁月

南京古称金陵,坐落于长江下游,自古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从公元3世纪以来,许多王朝在此建都,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清朝在此置江宁府,为两江总督驻地。缪荃孙自订《艺风老人年谱》(以下简称《年谱》)[1]中称“身历十六省,著书二百卷”,而他在文化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不少重要成就都与南京密不可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足迹。

据《南京大学百年史》[3]介绍,光绪二十八年四月初一(1902年5月8日),两江总督刘坤一邀请张謇、缪荃孙、罗振玉等江苏学者、名流商议兴办学堂事宜,力主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刘坤一不幸病逝后,张之洞奉召署理两江,开始筹办三江师范学堂。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初八(1903年2月5日),张之洞正式奏请创建三江师范学堂。在此之前,1902年底张之洞命缪荃孙、徐乃昌、柳诒徵等八人赴日考察教育。翌年初出发,后奉新任总督魏光焘(1837—1915)电召回到江宁,不久,缪荃孙即被委任为三江总稽查,而柳诒徵则在1903年6月被录用为三江的教习。三江师范学堂先后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1906)、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4)、国立东南大学(1921)、第四中山大学(1927)、江苏大学(1927)和国立中央大学(1928),1949年定名为南京大学。

从光绪二十二年至宣统二年(1896—1910),是缪荃孙在金陵集中活动时期,课士办馆之余,他著书、编书、刻书,学术成果令人瞩目。他写《艺风堂金石目》,编刻《旧德集》,校刊《常州词录》,撰刻《续碑传集》,交《(湖北)通志稿》,刻《藕香零拾》《常州先哲遗书》《艺风堂藏书记》《艺风堂文集》《孔北海魏文靖韩致尧李忠毅四谱》《读书记》《对雨楼丛书四种》《王怀祖诗》《东坡七集》,印行《云自在龛丛书五集》,为山西胡中丞[聘之]订定《山右石刻文编》稿本,为家蘅甫(缪朝荃)刻《中吴纪闻》并撰札记又《玉峰志》《玉峰续志》,刻刘光珊(刘炳照)《感旧诗》,为刘葆良刻其兄葆真[可毅]文集,为吴仲饴刻《拙轩集逸文》。另外,刘世珩《聚学轩丛书》印行,举旧藏书应刻者助之。

缪荃孙在南京的生活相对较为安逸。光绪二十二年(1896)二月挈家至江宁,住书院院西偏一小园。二十七年购颜料坊李氏屋,次年四月移居颜料坊新宅,《年谱》称“寒家自曾祖以来无立锥地,兹积历年馆谷置此数廛亦云幸矣”。三十二年三月在宅东辟地造一楼庋书,正对雨花台,名之曰对雨楼。卢前《冶城话旧》载,缪荃孙的南京私宅,后归夏氏所有[4]。今天,缪荃孙故居已不存在,其旧址后改建为小学,院内雪松老柏,据说为缪氏当年手植[5]。

2江南建馆

江南图书馆系缪荃孙协助满族大臣端方于1907年在江宁创办的图书馆。端方(1861—1911)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国考察,得知欧美大邦,“凡名都巨埠,皆有官建图书馆”,并且认识到“强国利民,莫先于教育,而图书馆实为教育之母”[6]。回国后任两江总督期间,开始在江宁筹建图书馆,聘缪荃孙、陈庆年主其事,缪氏为“总办”,陈氏为“坐办”。缪荃孙曾主江阴南菁书院,陈庆年为其高足弟子。1905年,时任湖南巡抚的端方聘陈庆年为湖南图书馆第一任监督,此馆始为1904年创办的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7]。endprint

清朝末期,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浙江吴兴陆氏皕宋楼与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并称四大藏书楼。陆氏皕宋楼藏书在1907年由日本人岛田翰(1879—1915)介绍,被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以11.8万元购去,武进人董康(1867—1947)跋《皕宋楼藏书源流考》太息曰:“古芬未坠,异域长归,反不如台城之炬、绛云之烬,魂魄犹长守故都也。”[8]当时钱塘丁氏家道中落,时论颇惧蹈陆氏覆辙。在此珍籍存亡之际,丁申之子丁立诚向缪荃孙函告书籍欲出售[9],浙江提学使支青向缪荃孙、陈庆年通告此事[10],二位建议端方购入丁氏藏书[11]。光绪三十三年(1907)端方筹款7.3万余元,派缪、陈二人赴浙,将杭州丁氏八千卷楼所藏60万卷古籍,悉数购至江宁。这批古籍中善本颇多,据柳诒徵《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小史》统计[6],有宋板40种,元板98种,明板1120种、明钞84种,四库底本36种,稿本14种,日本刊本34种,高丽刊本9种,成为江南图书馆的骨干藏书。

3陶风遗韵

辛亥革命后,江南图书馆曾多次变更馆名和隶属关系,业务很难开展。1919年,馆名更作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1927年7月,著名史学家柳诒徵被聘为馆长。9月馆名易为第四中山大学国学图书馆。1928年5月,复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1929年10月,馆名定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初期仍沿用此名。1952年并入国立南京图书馆,此馆前身是1933年国民政府时期建立的国立中央图书馆。1948年底,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璁等奉命携馆藏珍籍13万册去台湾。1949年5月,中央图书馆由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1950年3月19日,奉中央文化部令,正名为国立南京图书馆,由文化部文物局和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双重领导,馆长贺昌群(1903—1973)。1954年7月,文化部将国立南京图书馆改名为南京图书馆,直属江苏省文化厅领导至今[13]。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晩号劬堂,江苏镇江人。少从陈庆年请益论学,后由陈氏介绍,到南京江楚编译局任编辑,受总纂缪荃孙赏识。1903年随缪氏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遵嘱写成《日游汇编》。其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更名为东南大学),于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4]。1928年,柳诒徵为了纪念陶侃、陶澍、端方(号匋斋)与缪荃孙(号艺风)等四位先人,将藏书楼题名为“陶风楼”,并请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1880—1930)书写扁额,悬挂楼前。上世纪中期,陶风楼因年久失修,白蚁蛀蚀,破损严重。1962年江苏省委书记刘顺元、彭冲等视察后,认为应保留这一著名的藏书楼,决定由省政府拨款20万元重建,改砖木结构为钢筋水泥、砖木混合结构,但外观保持与原来一样,而且雕花门窗等都利用原楼拆下来的材料。现该楼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惜阴书院旧址上的主体建筑。

3.1以古入今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世纪中叶,英、美等西方国家陆续兴建起的近现代意义公共图书馆,是古代藏书楼演变为近现代图书馆的主要标志。在中国,公共图书馆是20世纪初才开始出现的,从本质上看,它是在西学东渐浪潮的推动下而引进的一个外来事物。endprint

柳诒徵撰《缪荃孙传》[15]云:“当是时,新学小生苴葛故籍,诸老先生流风寝衰矣。而南北二馆,先后嶷立,号为册府,笃古之士犹得钻仰胝沫其间,不令中国历代巨刻珍钞、万国希觊之瑰宝,流放沽鬻于东西都市者,荃孙力也。”

江南图书馆建立之初,缪荃孙力劝端方购入丁氏八千卷楼藏书。宣统元年五月,学部奏派其为京师图书馆正监督,即赴常熟与瞿氏商量进书事。宣统二年九月入都。时图书馆未建,借北城广化寺开办,其到馆任事,分类理书。宣统三年三月派回江南催瞿氏进呈书。五月回京并解瞿氏书五十种。可见他为京师图书馆访书亦尽心尽力。

江南图书馆及国学图书馆藏书十之八九系得之于私家藏书楼之书,除钱塘丁氏八千卷楼书外,以武昌范氏木犀香馆、桃源宋氏之藏书最为著名。江南图书馆于1910年购得武昌范氏木犀香馆4557种书籍。范氏所藏,以集部古籍为多。“桃源宋氏”指宋教仁。宋教仁因反对袁世凯专政,于1913年被袁派人刺杀于上海车站。他生前有60箱藏书,因其身后书无所归,由江苏省署发交图书馆储藏。1952年,国学图书馆并入国立南京图书馆时,计有历史文献23万册,其中善本古籍5万余册,奠定了今天南京图书馆善本藏书的基础。

南京图书馆时期,得之于藏书家的图书也有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历史学家朱希祖(1879—1944)遗书与苏州顾氏过云楼藏书。经过几代图书馆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南京图书馆总体馆藏已形成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资源体系。其中古籍160万册,包括善本14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馆藏中不乏唐代写本,辽代写经,宋、元、明、清历代写印珍本。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7]中说,中国文明的特点是聚合和连续。就是说中国文明已延续数千年而未曾中断过,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人在争议和探讨,当一个古老国家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时候,还需不需要全面保存数千年来所积累的历史文化典籍,从张之洞、缪荃孙、端方、陈庆年、蔡元培、柳诒徵、蒋复璁、郑振铎、张元济、张寿镛等前辈所言所行得到的启示是,保护古籍和传播古籍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精髓是现代国家的神圣职责。因为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古代典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它们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千百年来,在新旧易代、历史转折的危急关头,正是有无数心存远虑的仁人志士,克服困难,不计得失,守卫着民族文献典籍,华夏文明才得以绵延不绝,源远流长。

3.2修正四部

缪荃孙一生著作甚丰,目录学成就显赫,所编综合性古籍书目有《书目答问》《艺风藏书记》与《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等。

光绪初,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缪荃孙曾任其幕僚。缪荃孙在《年谱》记载,光绪元年(1875)八月执贽张孝达先生门下受业,命撰《书目答问》。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18]称,《四库全书总目》统一整个目录学界之时代,除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将所藏之书分为十二大类)外,未有敢违背其成法者。直至百年之后,始有张之洞撰《书目答问》(实际是缪荃孙代笔),始于“四部”之外,别增“丛书”、“别录”两目(“别录”实为附类)。“《书目答问》在分类史上之地位,不在创造,而在对《四库总目》加以他人所不敢为之修正。”

据学者研究,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南宋俞鼎孙、俞经的《儒学警悟》,此书流传很少,因此,前人每以宋左圭《百川学海》为丛书之祖。《四库全书总目》[19]称“古无以数人之著合为一编而别题以总名者”。如《明史·艺文志》将毛晋《津逮秘书》等丛书入子部类书类。《四库全书总目》分类法分部、类、属三级,共计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五属,将《津逮秘书》等丛书入子部杂家类杂编之属。据南京图书馆钱亚新(1903-1990)先生考证,在清康熙年间姚际恒(1647-约1715)的《好古堂书目》中,除经史子集四部外,已立有“经史子集总”部,这个总部实际上就是丛部。更前一些,在明末清初祁理孙的《奕庆藏书楼书目》中,除经史子集四部外,已立有“四部汇”部,这个四部汇实际上也就是丛部。所以以“丛”立部的首创者,当推祁理孙,但缪氏把丛部加以强调,当时大有影响,这是值得一提的[20]。

缪荃孙撰《艺风藏书记》[21]分为经学、小学、诸子、地理、史学、金石、类书、诗文、艺术、小说十类。《藏书记缘起》云:“用《孙祠书目》例,分为十类,编成八卷”。据夏孙桐撰《缪艺风先生行状》称:先生恪守乾嘉诸老学派,治经以汉学为归。……目录之学,贯串古今,尤慕士礼居黄氏。……自编藏书记,欿然谓,限于力,仅可与阳湖孙氏五松园相颉颃。”这可能是其撰私家藏书记采用《孙祠书目》例的原因。

宣统二年九月,缪荃孙入京到京师图书馆任事,即开始分类理书。宣统三年六月编呈《各省志书目》四卷。刻本馆《宋元本书留真谱》(本书一叶牒文牌子序跋述源流者均摹之,加考一篇)。九月复交新编《善本书目》八卷即乞假回上海寄寓。此《善本书目》由缪荃孙编纂为《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22]正式出版,此目属综合目录,分为经部、史部上下、子部、集部五卷。所录《天学初函》《传是楼汇钞》二丛书入子部杂家类杂编之属,可能因书少不能独立成部而为之。endprint

丁氏书归馆后,善本书印有《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23]一册,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余丁书及初设馆时调取之官书、购置之新书印有《江南图书馆书目》(据封面题名著录,卷端题“阅览室检查书目”)八册,分经、史、子、集、丛、志六类。另据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载,宣统二年十二月六日交江南图书馆书目于馆。说明江南馆书目体现了缪氏分类思想。

柳诒徵《书目答问补正序》云:“丁卯(1927)夏,余馆盋山,要希曾助编馆目。……馆书逾四十万卷,希曾创意厘析,为目若干卷,分别部居多独到。”说明著《书目答问补正》的范希曾为编馆目发挥了重要作用,此馆目自然与《书目答问》有血源关系。顾廷龙(1904—1998)撰《柳诒徵先生与国学图书馆》评价《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说:“自有图书馆以来,能将全部藏书编成总目者,此为第一家,其特点有三:一、将四库分类加以增删;二、将丛书子目分归各类,便于检索;三、别集编次,以卒年为断,便于定易代之际作者归于何朝。……合众图书馆编印藏书目录,即明确说明分类采用国学图书馆分类法。1938年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汉籍目录及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均将子目分类,国学图书馆之《总目》实导夫先路。”[31]

从总体上看,今天的海内外图书馆界,中文古籍与现代图书在分类上普遍采用的是新旧并行制。如北京图书馆1959年版《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34]与1989版《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35],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丛书设专类归在子部下,比《四库全书总目》杂编之属提高一级,应该是吸收了《书目答问》的经验。上世纪末,全国789家古籍收藏机构联合编制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共分经、史、子、集、丛五部,与《书目答问》及《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初稿》相近。而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最近出齐的《中国古籍总目》亦分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其中子部在传统分类基础上,新增了诸教和新学两大类。诸教类著录道家类、释家类以外的宗教书籍,分设基督教、伊斯兰教、民间宗教三属。新学类著录19世纪至20世纪初介绍外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科学成就的著作,将旧籍与新著混合编目,与国学图书馆所编《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一脉相承。endprint

因此,以现代眼光看,四部分类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同时,此分类法与中国历代典籍相伴随、相适应,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书目答问》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法,不仅为古籍分类立下典范,而且也发挥了民族文化遗产传薪作用。

3.3守用并重

缪荃孙先生为南北二馆访书、购书、护书尽心尽力,这种对典籍的敬畏与守护之情,被他的后继者不断延续并发扬光大。如民国建立之初,陈庆年在《横山乡人日记》中云:1912年1月10日,昨嘱庄(庄蕴宽)延艺风来馆,兼总《通志》,庄未甚许可。拟他日再说。2月5日,谒卫戍总督徐固卿(徐绍祯),教育部总长蔡孑民[元培],均谈图书馆事。浙军去而广军又来,墙角屋隅,皆支行灶,令人惴惴[36]。由此可见陈庆年对图书馆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也说明他希望在动荡之时能借助缪荃孙之影响力来守护图书馆。抗日战争时期,陶风楼所藏珍籍一度被日军劫移到竺桥地质陈列馆。抗战胜利后,柳诒徵先生多方查找,亲访接收大员,要求发还陶风楼藏书,甚至为此不惜长跪以求,方如所愿。正是在一代代这样的中国图书馆人守护下,中华典籍才得以传续至今而未在战乱中损毁。

在古代中国,藏书家们往往“以独得为可矜,以公诸世为失策”(见曹溶《流通古书约》)。因此,历代的私家藏书楼,多处于“门虽设而常关”的封闭状态。如著名的宁波范氏天一阁就规定“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橱者”“擅将书借出者”都将受到严厉惩罚。但是,古代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藏书家。据张崟《文澜阁四库全书浅说》载:“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再陷杭州,(文澜)阁圮书散。钱塘丁松生先生与其兄竹舟先生独忧文献之失坠,冒险拾残,收藏海上。”光绪初年,“丁氏昆仲更复出其珍秘,力为补写,历时七年,得书三千余种,虽所阙尚不在尟,然阁书之得兴复,丁氏之功为足念也。”[39]如上所述的事例,在古代被视为反常现象。而“秘不视人”之封闭性则是旧式藏书楼的常规状态。与此相反,新式的图书馆一问世,就以向公众开放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民国期间,鲁迅、朱自清等许多名人都曾在国学图书馆阅读、研习并抄录文献资料。国学图书馆为方便学者长期利用馆藏资料,开设了住馆读书的服务项目,住读者每月交18元食宿及杂务费,即可长期在馆阅览。这种住馆读书制度,在我国近代图书馆史上是罕见的。

今天,南京图书馆在努力探索各种新型的服务方式,以便把更多的读者吸引进图书馆。我们举办“玄览论坛”“陶风读书会”,评审“陶风图书奖”“优秀读者”,在网站上增设“国学导览”栏目,在报纸上开设“国学玄览堂”专栏,等等。这些不断变化的探索与努力,都可以说是缪荃孙与江南图书馆所遗旧韵之新谱乐章。

参考文献:

[1]缪荃孙.艺风老人年谱一卷附行状一卷[M].民国二十五年(1936)北平文禄堂刻本.

[2]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3]王德滋.南京大学百年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卢前.冶城话旧(节选)[C]//薛冰编.金陵旧事.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54.

[5]苏克勤,苗立军.南京名人旧居:散落在大街小巷的流年碎影[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186-189

[6]柳诒徵.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小史[M].民国十七年(1928)排印本.

[7]周德辉.湖南图书馆建馆初期史实考正:兼答炳辉同志[J].图书馆.1986(5):37-40

[8]袁咏秋,曾季光.中国历代国家藏书机构及名家藏读叙传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59.

[9]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10]许廷长.缪荃孙与江南图书馆[J].东南文化,1999(5):117-121.

[11]许进,徐芳.陈庆年文集[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6:249.

[12]李希泌,张椒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M].北京:中华书局1982:147.

[13]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志(1907-1995)[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

[14]柳定生.柳诒徵传略[C]//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164-185.endprint

[15]柳诒徵.缪荃孙传[C]//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一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1-2.

[16]杨洪升.缪荃孙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M].吴象婴,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55.

[18]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9][清]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0]吉林省图书馆学会,等.钱亚新论文选[M].成都:成都东方图书馆学研究所,1988:92.

[21]缪荃孙.艺风藏书记[M].黄明,杨同甫,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2]缪荃孙.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M].民国三年(1914)上海国粹学报社铅印古学汇刊本.

[23]江南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C]//书目四编.台北:广文书局,1971.

[24]陈垣.艺风年谱与书目答问[J].图书季刊.1936(1-2合刊):19-20.

[25][清]张之洞,等.书目答问校补[M].吕幼樵,张新民,校补.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26][清]张之洞,等.书目答问补正[M].范希曾,补正.瞿凤起,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7][清]张之洞,等.书目答问汇补[M].来新夏,韦力,李国庆,汇补.北京:中华书局,2011.

[28][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1

[29]史永元,张树华.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选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33.

[30]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组.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31]顾廷龙.柳诒徵先生与国学图书馆[C]//柳曾符,柳佳.劬堂学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249-252.

[32]屈万里.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初稿[C]//屈万里全集(16).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5.

[33]“中央图书馆”特藏组.“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

本[M].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86.

[34]北京图书馆善本部.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八卷[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5]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36]陈庆年,著.明光,摘注.横山乡人日记选摘(有关辛亥革命的部分)[C]//江苏省镇江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镇江文史资料(第13辑).1987:214.

[37]陈庆年,著.明光,摘注.横山乡人日记选摘[C]//江苏省镇江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镇江文史资料(第17辑).1990:190-211.

[38]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乙编[M].中华出版社,1954:351-364.

[39]张崟.文澜阁四库全书浅说[J].浙江省立图书馆月刊.1933(1):39-45.

(徐忆农南京图书馆国学研究所主任、研究馆员,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THE END
1.元氏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述职评议前视察和答询活动12月10日、11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述职评议前视察和答询活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常振峰,副主任黄新元、张丽虹、魏会敏、李振英出席。 视察组一行深入县总医院、德川液化气站、博物馆、市场监管局质检所及质量驿站、种子科普馆、常山广场、不动产登记中心大厅、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元玉兔养殖基地、潴龙河杨家寨段至八一http://www.yuanshi.gov.cn/columns/8b10a0a2-6b39-4a7b-b1f8-5f1169e0d51d/202412/12/3d772f62-cd87-4463-9a3b-433e45b39e9c.html
2.我校举行石院文库揭牌仪式暨第四届图情委第二次会议综合新闻全体委员共同讨论了各院系资料室数据统计情况、图书馆空间利用现状和校园“阅读之星”评选工作等事项。 会后,部分委员参观了图书馆今年升级打造的石院文库空间、有声阅读区、“发呆区”和公共艺术空间等,体验了图书馆空间布局调整带来的显著变化。https://www.sjzc.edu.cn/col/1655891369610/2024/12/16/1734339540619.html
3.吴桥县图书馆未来发展规划展望新闻动态吴桥县图书馆最新发展规划旨在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规划内容包括扩建图书馆面积,增设现代化图书阅览区、多媒体学习区及儿童阅读区等,以丰富馆藏资源,提高读者阅读体验。图书馆将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推http://www.zhentaiwuliu.cn/post/1454.html
4.元氏县图书馆简介元氏县图书馆怎么样元氏县图书馆在哪里→元氏县图书馆位于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人民路71号5。元氏县图书馆安装了免费电子书借阅机及儿童阅读机,只需轻轻一扫,即可将正版图书免费下载至手机,将图书馆“搬”回家。据了解,电子书借阅机内装3000多册正版图书及期刊,内容涵盖精品推荐、经典名著、生活保健、经管https://m.maigoo.com/citiao/172985.html
5.元氏县图书馆元氏县图书馆,办公室地址位于距首都最近的省会城市,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元氏县人民路71-5号,我单位主要提供保存借阅图书资料,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采集和储藏图书资料文献数字化处理图书、文献、报刊、音像资料, 简称 图书馆 联系电话 0311- 联系人 未提供 手机号码 未提供 电子邮件 未提供 邮政编码 051130 单位地址 元氏县https://www.11467.com/shijiazhuang/co/41374.htm%E4%BF%A1%E7%94%A8%E7%AD%89%E7%BA%A7
6.元氏县元氏县2020年,年末全县共有文化站15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85000册。年末有线电视用户4134户,固定宽带家庭用户1184户。 2020年,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7个。其中,医院12个,乡镇卫生院15个。年末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154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1683张,乡镇卫生院446张。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75人。其中,执业https://baike.sogou.com/v13295.htm
7.绿城凤鸣朝位置在哪?周边配套有哪些?绿城凤鸣朝教育方面也是项目最为重视的板块之一,石家庄二中、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石家庄市图书馆、石家庄市北新街小学、新东方(长安花苑校区)、清美教育(石家庄冀美校区)、石家庄市柏林南路小学、学大教育(和平东路校区)、石家庄市第九中学、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https://m.loupan.com/sjz/news/201012/5227480
8.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图书馆邮编是多少机构邮政编码提供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图书馆邮编,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图书馆邮政编码,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图书馆,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图书馆邮编,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图书馆邮编多少,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图书馆http://m.jigou.911cha.com/youbian/Mjg0M2k=.html
9.《图书馆史话》古代书院藏书与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和寺院藏书一起构成了我国古代藏书四大体系,书院藏书独特之处也成为今天我们谈论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时绕不开重要部分。我们将用三讲的内容来讲一下古代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据记载唐代洛阳人李渤和哥哥李涉两个人在此隐居读书,李渤养了一只白鹿而被称为白鹿先生,这个地方http://www.helib.net/2023/tsgsh/index.htm
10.“双争”在行动正定县图书馆获评一级图书馆2023年12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名单,全国上等级公共图书馆共2723家。正定县图书馆等69家图书馆获评一级图书馆,石家庄市藁城区图书馆、灵寿县图书馆等56家图书馆获评二级图书馆,石家庄市长安区图书馆、石家庄市新华区图书馆等44家图书馆获评三级图书馆。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906186
11.云南省图书馆海南省图书馆 库尔勒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襄阳市图书馆 超星集团 泰达图书馆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图书馆 北京市昌平区图书馆 上海市奉贤区图书馆 南京市玄武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雅安市图书馆 普陀区图书馆 郑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科尔沁区图书馆 苏家坨镇图书馆 丹东市少儿图书馆 苏仙区图书馆 http://72-huiben.zsjy.chaoxing.com/info.html?id=2647&isfav=false
12.中国法院网Ⅳ-5-26 邯郸展览馆建筑 1968年 邯郸市中华北大街 群 Ⅳ-5-27 河北省博物馆 1968- 石家庄市中山东路 1969年 Ⅳ-5-28 河北矿冶学院原 1976年 唐山市河北理工学院 图书馆楼地震遗 迹 Ⅳ-5-29 “八0二”军事 1981年 万全县万全镇盆天村 演习观礼台 https://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2001/02/id/44503.shtml
13.图书馆政策法规和建设标准政策.docx大、中型馆可另设综合活动室。..可修编业务第一章 总那么第一条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开展,加强和规公共图书馆根底设施建立,提高建立工程 的决策水平,加速公共图书馆建立的标准化、规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实现和保障人民群 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根本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需求,依据法律、法规及国 家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022/7115103146005201.shtm
14.湖南图书馆清同治十三年(1874)(临湘)《元氏宗谱》云:始迁祖思恭,明正统年间自江西武宁县长乐乡二十五都芒村永元坊迁岳州府临湘县治湖里,后徙河西古塘坤居。思恭兄弟三人,仲弟思让,季弟思敬。 按:上述元氏来源有误,将两支元氏来源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三》:"元氏,《左传》卫大夫元咺之后也。咺食邑于元,今大名府http://www.library.hn.cn/dfwxct/hnjpjd/yuan.htm
15.2021——摘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教版)第80页(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如果你是一名地方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如何规划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组卷:10引用:2难度:0.5 解析https://www.jyeoo.com/sj/d45ee973-7a6e-409e-83bc-98e249578029
16.元氏县行政区划交通地图人口面积地理位置旅游景区景点等县内有文化馆、文化宫、电影公司、新华书店、图书馆各1座,各乡镇建有文化站。有县电视台,开通了综合1套、2套、点播频道和影视频道。全县拥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武术、棋类、老年人、农民、信鸽等专业体育协会14个,在文化宫广场西侧建有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占地1000平方米,装设18套健身器械。 http://www.365135.com/hebei/shijiazhuang/89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