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题目答案解析,鹿鸣题目答案解析1

2.呦呦鹿鸣,____________我有嘉宾,___________。(《短歌行》)

Ayín

Bjiān

Cdān

A《玄鸟》

B《鹿鸣》

C《关雎》

A甘美

B命令

C意图

正确

错误

Achén

Bzhàn

A读“遨”,嬉游

B读本字,傲气

C读“熬”,煎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华夏礼仪之邦,待客之道,哪能少了音乐?2000年,秉此初衷,河南博物院组建华夏古乐团,希望以古乐曲、古乐器招待八方来宾。“我们想让文物‘活’起来、展览‘动’起来。让参观者不仅能观看,①。”马萧林说。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华夏古乐团成员袁佳音在瑟上弹完一曲《楚歌》,没等掌声响起,就有人发问——“瑟在中国早就失传了,你们怎么证明复原的这个乐器就是瑟呢?”谈起2014年到韩国国立国乐院的访问演出,袁佳音印象深刻。“还好早有准备。播放PPT,从古籍、壁画、出土文物,到瑟弦、瑟码、瑟身,我们把复原、复制古瑟的依据和过程,里里外外给观众讲了个遍。”

“博物院本身就是研究机构,③。我们复原、演奏的古乐器、古乐曲,必须具有学术上的严谨性。”马萧林说,古乐团的每个人既是演奏者,也是研究人员,“我们想要培养的是学者型演奏家。”

“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播,互联网慢慢成了我们的又一块主阵地。”马萧林说,古乐团一直都有创新的基因。

20.下列句子中的“人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反正人家不是傻子,咱们的底细,人家心里早已是雪亮的。

B.原来是你呀,差点儿没把人家吓死!

C.你还是死心吧,她已经有了人家了。

D.我的茶呢?人家忙得要死,吃了茶就要有事去。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下列作品属于农事诗的有()

A.《豳风·七月》B.《小雅·鹿鸣》C.《周颂·丰年》D.《小雅·采薇》E.《周颂·载芟》

20、“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

A、《王风黍离》

B、《小雅鹿鸣》

C、《小雅采薇》

D、《卫风氓》

选项(1分)

A农事诗。

B祭祀诗。

C典礼宴饮诗。

D征战诗。

下列哪一诗句的主题与其他三项不同?A、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C、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D、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子都”出现于《诗经》哪一篇中?

A.《汉广》

B.《山有扶苏》

C.《鹿鸣》

D.《静女》

呦呦鹿鸣,()。

“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中的“麋鹿呦呦”与“呦呦鹿鸣,食野之萍。”(《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是同一含义。

A.正确B.错误

下列诗句化用《诗经》中诗句的是

下列哪一项诗句的主题与其他三项不同?

A.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C.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D.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下列哪一诗句的主题与其他三项不同

A.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C.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D.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吹笙鼓簧,。(《小雅鹿鸣》)

下面哪一诗篇是表达周王朝礼乐文化的?

A.《小雅·鹿鸣》B.《郑风·溱洧》C.《邶风·新台》

科举四宴指的是琼林宴、会武宴、鹰扬宴和什么宴?A.鹿鸣宴B.殿试宴

弱冠负文翰,此中听鹿鸣中的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A.15岁B.20岁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求知识于世界

9、“四始之说”出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他以()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欧化主义是1879年以后()任外务卿时期,为快速修正不平等条约,以鹿鸣馆的舞会为象征,在表面上模仿欧美的政策。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毛传芩,草也。这里所运用的义训方式是()

同义相训

描述譬况

以狭义释广义

共名释专名

我司辖区内有3座特长隧道,分别为九嶷山隧道(长度约__公里),鹿鸣关隧道(长度约__公里),茅田界隧道(长度约__公里)。

A、2.815

B、6.4

C、4.1

D、3.1

E、4.5

F、4.3

以下位于路政三中队辖区的隧道是__()

A、沙坪隧道

B、鹿鸣关隧道

C、抛石界隧道

D、茅田界隧道

E、福堂隧道

属于我司长隧道的是__()

A、九嶷山

B、沙坪

C、鱼形山

D、鹿鸣关

E、白沙

F、竹盖山

G、茅田界

H、抛石界

属于我司特长隧道的是__()

A求贤若渴的苦闷

B求贤不得的沉吟

C礼遇贤才的态度

D接纳贤才的虚心

A《载驰》

B《七月》

C《采薇》

D《鹿鸣》

“四始说”出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他以()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A、《采薇》

B、《关雎》

C、《蒹葭》

D、《七月》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史事件典故的诗句是()。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其一)一诗中,未用典故的一句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5.呦呦鹿鸣,。

曹操《短歌行》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哪里?()

本题共计2个问题

第二三层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三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第1题

第2题

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所指之物即为青蒿。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前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A、最早对于青蒿的描述或出自《诗经》

B、青蒿是我国古代使用最广泛的草本药物

C、东晋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青蒿的退热功能

D、用青蒿来治疗疟疾或始于明朝时期

A.《蒹葭》B.《黍离》C.《关雎》D.《鹿鸣》

A.《氓》B.《怀沙》C.《硕鼠》D.《鹿鸣》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

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忍尤而攘诟

D、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鹿鸣宴”一典是说唐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

B、“黍熟黄粱”一典出自唐沈既济的《枕中记》

C、“车旅蚁穴”一典出自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D、“卢生遗表”一典出自唐传奇《昆仑奴》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父亲摘引《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她取名呦呦,谁知诗句中“野之蒿”竟与屠呦呦结下一生的不解之缘。她发现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知得奖消息,她平静地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说明了()①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②要积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③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④是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展示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鹤飞鹿鸣,四季见绿”,盐城荣膺2015年“一带一路”生态宜居旅游名城的称号.生态环保已成为我市的一张名片,下列做法不符合“名片”主题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

B、合理施用农药

C、燃放烟花爆竹

D、绿色低碳出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因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闻名天下,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C、青蒿素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青蒿素中C、H、O三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所谓伊人,在水—方”出自《诗经》中的

《短歌行》运用了事典和语典,下列属于事典的是

曹操《短歌行》中,用的语典有

《鹿鸣》是《诗经》中宴饮诗的代表作,《七月》则是()诗的代表

A、农事诗

B、战争诗

C、讽刺诗

D、祭祀诗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据报道,她的名字来自“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与这段话风格一致的文学体裁是()

A.诗经B.楚辞C.汉赋D.宋词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一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

E.“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8.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分点概括。

9.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试简要说明。

10.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也?”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进左谕德,日讲如故。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木舜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复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由侍讲学士擢礼部右侍郎。转左,改吏部,掌詹府事,寻迁礼部尚书。

(万历)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累章上,乃许。

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卒,年六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B.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C.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D.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A.“冠之”即为他加冠。古代男子到成年(一般在二十岁)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B.“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

C.“东宫”指太子所居之宫,也代指太子。文中的“册立”,是指让皇帝封立太子的事。

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人们把中试者称为“秀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次讲课后,皇帝拿出宫藏图画,请日讲官分别题字。于慎行不擅长书法,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其诚实的品格得到皇帝的赞赏。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张居正被追究论罪后,于慎行致函前往逮捕他的侍郎丘木舜,为张母及诸子求请,当时的舆论认为于慎行做得对。他也因此被多次提升官职。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两次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帝恼怒,再次下严旨责难。于慎行不为所动,第二天又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使皇帝更不高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也?”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也?”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进左谕德,日讲如故。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木舜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由侍讲学士擢礼部右侍郎。转左,改吏部,掌詹府事,寻迁礼部尚书。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拊①,祧②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褙,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月卒,年六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升拊: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②祧(tiāo):迁庙。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

B.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

C.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

D.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

A.“冠之”即为他加冠。古代男子到成年(一般在二十岁)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B.“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

C.“东宫”指太子所居之宫,也代指太子。文中的“册立”,是指让皇帝封立太子的事。

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人们把中试者称为“秀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次讲课后,皇帝拿出宫藏图画,请日讲官分别题字。于慎行不擅长书法,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其诚实的品格得到皇帝的赞赏。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张居正被追究论罪后,于慎行致函前往逮捕他的侍郎丘木舜,为张母及诸子求请,当时的舆论认为于慎行做得对。他也因此被多次提升官职。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两次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帝恼怒,再次下严旨责难。于慎行不为所动,第二天又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5分)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累章上,乃许。

(节选自《明史·于慎行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B.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C.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D.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两次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帝恼怒,再次下严旨责难。于慎行不为所动,第二天又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使皇帝更不高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也?”(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也?”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进左谕德,日讲如故。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木舜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复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②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由侍讲学士擢礼部右侍郎。转左,改吏部,掌詹府事,寻迁礼部尚书。

【注】①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②帷盖:受恩乞恩之典。

(节选自《明史于慎行传》)

12.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冠之”即为他加冠。古代男子到成年(一般在十八岁)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人们把中试者称为“举人”。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张居正被追究论罪后,于慎行致函前往逮捕他的侍郎丘木舜,为张母及诸子求请,当时的舆论认为于慎行做得不对。

15.翻译句子。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2015年10月5日,名字取自《诗经》的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疟疾肆虐,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试验,屠呦呦和课题组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但是,后续的实现结果显示抑制率只有12%—40%。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呢?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鲜汁!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试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从12%到100%,这个看似极为简单的提取过程,却弥足珍贵。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始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初闻屠呦呦的人,都会为她的名字所吸引。“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名句。而根据朱熹的注释,这里的“蒿”指的正是青蒿。1955年,她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时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1967年,疟疾肆虐越南战场,越方向中国求助。1967年5月23日,全国60多家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集体,悄悄开始了一项特殊的使命,代号“523”,研究的指向明确——找到防治疟疾新药。两年后,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也参与进来。

那一年,屠呦呦39岁。她仅有大学本科学位,也被召集加入“523”项目。因为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在那个资深科学家大部分已被打为右派的年代,屠呦呦很快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带领一个小组的成员开始查阅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屠呦呦研究组耗时3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最终入选的胡椒“虽对疟原虫抑制率达84%,但对疟原虫抑杀作用并不理想”。青蒿是当时的191号样本,虽然曾经有过68%的抑菌率,复筛结果却一直不好。

屠呦呦开始系统地查阅古代文献,希望能在古籍中找到只言片语,而这还真被她找到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抓住了“牛鼻子”——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过高的温度将破坏青蒿素的性质,使其抗疟性丧失。在发现青蒿素的有效性和温度的关系后,屠呦呦又做了几件事。

“文革”期间,没有办法做新药的临床试验。为了疟疾病患的福祉,屠呦呦和同事们勇敢地成为了青蒿素的第一批志愿受试者。在确认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人体是安全的情况下,他们前往海南省,在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该提取物的有效性。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经治疗的病人疟疾症状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而采用氯喹(治疗疟疾的传统药物)治疗的病人却没有这些临床收益。

积极的临床结果指引着屠呦呦研究组再接再厉。他们接着分离纯化了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屠呦呦研究组将其命名为青蒿素。著名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同为诺贝尔奖得主的约瑟夫·戈尔斯坦曾总结,揭示(发现)和创造(发明)是生物医学进步的两条不同的路径。屠呦呦研究组在完成科研征程的第一步——发现青蒿素后,接下来就要进入下一步——创造,即把自然界的分子转变为药物。

10月5日下午,从电视上得知获奖消息时,以为还是哈佛大学医学院颁发的华伦·阿尔波特奖。“这个刚闹完,又出来个诺贝尔奖。”老人皱着眉头。媒体蜂拥而至。几经争取后,10月6日上午,几家中央媒体的记者得以进入她家中进行采访——从2011年因获得拉斯克奖而声名鹊起后,她几乎拒绝了所有的采访。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恐怕当年给屠呦呦起名的父亲,也不曾料到这《诗经》中的迎宾之曲真的迎来了一个济世之才,更不会想到那句“食野之蒿”竟成了一个神奇的预言吧。

(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百度百科、《中国教育报》、中华网等整理)

①“诺贝尔的奖项发展到今天,更多是用来对科学家一生的贡献做总结性表彰,而不仅仅是表彰近期的成就。”(摘自《新京报》)

②“他们(屠呦呦和张亭栋)作出的贡献,在我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最重要的是,这些药物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应该推崇他们的工作、肯定他们的成就。”(摘自原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的《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时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她因此患上中毒性肝炎。

B.39岁的屠呦呦仅有大学本科学位,却也被召集加入“523”项目,是因为她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她耗时3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也证明了她的勤奋。

C.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是受到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启发,而事实证明,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过高的温度将破坏青蒿素的性质,使其抗疟性丧失。

D.在确认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人体是安全的情况下,屠呦呦和同事在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该提取物的有效性。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经治疗的病人疟疾症状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而采用氯喹治疗的病人却没有效果。

E.“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句出自《诗经·小雅》,是一首迎宾之曲,该诗曾经被曹操化用入《短歌行》。文尾所说的“神奇的预言”是指诗句恰好将“呦呦”的名字与“蒿”联系在了一起。

(4)屠呦呦对获得诺贝尔奖和提取青蒿素的功劳归属问题有何看法?请联系文本并实际谈谈你的思考。(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分点概括。(6分)

(3)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试简要说明。(6分)

(4)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9分)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

E、“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分点概括。(6分)

(3)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E.“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有人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的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单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中有12%-14%。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的常用煎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原汁!

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青蒿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从12%到100%。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的特点,他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十者10倍的“升级版”。

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的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他都积极主动的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

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称。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2.47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100余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205年12月11日凌晨零点12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节选《自好搜百科》有删改。)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它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1+1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

“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中国人的成果被国际认可,关键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挽救了许多生命。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A.屠呦呦自有取名“呦呦”,寄托着父亲对他从事中医药研究的殷切期望。他通过不懈努力。用一颗小草改变了世界,终于在中药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B.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的特殊疗效感兴趣,大学时如愿考上喜欢的生药学专业,对其中的本草学专业的兴趣极浓。因为他认为这些专业最接近中医药领域。

C.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后来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提高了认识。带领课题组不懈努力,带病工作,亲身试验药效,终于发明研制出抗疟“神药”青蒿素。

D.屠呦呦发现青蒿后说:“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可见他具有宽广胸怀高尚医德。

E.青蒿素的研发是一次创举,屠呦呦是发现、证实者,实至名归。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见其疗效显著。青蒿素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影响力。

(2)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3)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4)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使国人敬重,而且得到国际的认可,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早期蒸汽火车鹿鸣馆的沙龙舞会明治初期小学

材料二、开设内务省,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普鲁士模式改革军事,英国海军;美国大学。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忠于天皇,拼死不憾”的武士道精神。不知什么原因,以天皇为中心的思想,有些近似宗教性了,绝大多数日本人认为,如果这个宗教没有了的话,日本就不是日本了……——《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2)据材料二、三,日本向西方学习有什么突出特点对此你有何看法?(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在《诗经》产生近3000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也正是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公元340年间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份,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份,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效果,也大幅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1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这一发现是青蒿中有效成份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青蒿素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他们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用中草药治疗疟疾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Plasmodium.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与使用氯喹的病人对照组疟疾病人相比较,使用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份,确定这种有效成份的化学结构。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的抗疟疾效果极好,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以证实其羟(基)氢氧基族的化学结构,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强得多。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作诺奖“风向标”、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3.对屠呦呦身上体现出来的可贵的品质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科学精神

B.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

C.勤勉尽责、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

D.忠诚于党、忧国忧民的拳拳爱国心

4.对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理解最准确的两项是(3分)

A.屠呦呦从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得到启发,得到青蒿萃取液,提取出青蒿素,这是发现。

B.屠呦呦在21位感染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非常好。

C.屠呦呦合成出双氢青蒿素,成为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更强的抗疟药物,这是发明创造。

D.屠呦呦把临床测试的片剂药物形式改成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发明抗疟疾新药的道路。

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B.《肘后备急方》中对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份,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

6.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可以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选出最正确的两项。(3分)

A.发现青蒿素的过程,既漫长又工程浩大,在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以及她的同事无怨无悔,不计名利,锲而不舍,这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

B.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这表明现代科学研究更加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C.青蒿素的发现以及应用表明,传统中药水煎熬煮的制备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只有采用现代科技合成新的化学物质,才会产生确切的疗效。

D.一个国际生物医药大奖颁给一位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科学家,充分证明了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也给出了一个中医药如何继承和创新的范例。

E.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作诺贝尔奖“风向标”的大奖,如果落选诺贝尔奖并不意味着屠呦呦的成就不够突出,而主要是因为中医、中药学并不具备国际化的影响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橓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③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祔④,祧⑤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祔,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祔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

——《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②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③帷盖:受恩乞恩之典。④升祔: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⑤祧(tiáo):迁庙。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举于乡举:举荐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属:委托

C.偕同官具疏谏疏:给皇帝的奏章

D.亦寝不行寝:废止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居正闻而怒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B.正以公见厚故耳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D.章累上,乃许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于慎行“厚道”和“耿直”的一组是()

A.侍郎丘橓往籍其家。慎行遗书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

B.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

C.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D.词极恳挚,时论韪之再辞不允,乃就道

1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C.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职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13.把第Ⅰ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4分)

(2)词极恳挚,时论韪之。(2分)

(3)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4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纽扣楹联枭雄呦呦鹿鸣斑驳陆离妖童媛女

B.惆怅瓦菲肄业涸辙之鲋急不暇择绿草如荫

C.寂寥急躁作揖书生意气陨身不恤没精打采

D.落漠杂糅机缘暗然神伤天伦之乐迥乎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分点概括。(6分)

(3)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试简要说明。(6分)

(4)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填空题(每句两空,每空1分,共8分)

⑴青青子衿,。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我有嘉宾,。

⑵,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悲夫!

⑶清风徐来,。,,歌窈窕之章。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并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阻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客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擤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③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拊④,祧⑤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褙,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②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③帷盖:受恩乞恩之典。④升拊: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⑤祧(tiāo):迁庙。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于慎行“厚道”和“耿直”的一组是()

A.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

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

B.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

C.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D.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再辞不允,乃就道

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10分)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5分)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8题。

于慎行,字无螈,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真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并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阻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日:“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宫。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擤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③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榭④,祧⑤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褙,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旱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年十七,举于乡举:举荐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属:委托

C.偕同官具疏谏疏:给皇帝的奏章

D.亦寝不行寝:废止

1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居正闻而怒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正以公见厚故耳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章累上,乃许乃令张仪佯去秦

1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C.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耶”(2分)

译文:

(2)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3分)

(3)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3分)

18.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

(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

A.《王风·黍离》B.《小雅·鹿鸣》C.《小雅·采薇》D.《卫风·氓》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文学特色是()

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自然主义

《诗经》中有较多宴饮诗,如《鹿鸣》《常棣》《南有嘉鱼》等,描写周代君臣、宗族、亲朋间的宴饮酬酢。《诗经》写这些彻夜不息的欢宴,尽述肴馔之阜和礼乐之美,如“君子有酒,旨且多”“鼓瑟吹笙”“吹笙鼓簧”等。飨宴,不纯粹是贵族的享乐,还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要求。而在诸多宴饮诗中,《頍弁》犹如一支欢宴哀歌,写出了忧生之嗟。

峨冠博带、佳肴美酒、并坐鼓瑟,周代贵族之宴,大抵这般开场。幽王久不与诸公飨宴,诸公不得见幽王,于是心忧“其将危亡”,自身将无所依怙。诗中以“茑与女萝”比兴,以“未见”与“既见”两者心情的巨大反差与起伏来铺陈展开,写出这群与宴贵族的“忧心奕奕”“忧心怲怲”。“奕奕”是盛大,而“怲怲”则是“满怀忧愁的样子”,足见忧惧之甚,以至于复见幽王,便“庶几说怿”了。

这是一篇较为独特的宴饮诗,这个与兄弟甥舅欢聚的宴会,本该和乐且湛,但除了开场“尔酒”“尔肴”的渲染,全诗却被一种愁悴忧惧之情笼罩。这种悬覆其上的忧惧,在《红楼梦》中一次贾政的生辰上也有所体现。当日是贾政生辰,宁荣二府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忽有门吏报“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唬的贾赦贾政等一千人不知是何消息”,“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面对一个来自皇宫的不确定的信息,又是“唬”,又是“惶惶不定”,贾府这个显赫家族何以忧惧至如此《頍弁》中这群攀附王权的贵族,有着和贾家相类似的心理,他们同样自感命运朝不保夕、岌岌可危,于是“乐酒今夕”,终夜自娱。

本诗卒章中以“霰”作喻,即急危将临之象,这就给全诗定了一个总基调。是衰老之将至,还是叹政权之将亡,或许两者皆可释读。细读全诗,其实整篇《頍弁》,不一定要落实于“刺幽王”,此诗放在幽王时代的大背景下,大抵可视作时代之症候,将衰之先兆。品咂诗句,全诗并非“抒愤”“讽谕”之口吻,也不全然是一首沉湎于享乐生活的宴饮作乐之歌,而是哀叹生命无常、盛筵难再,在欢情乐景中写出--种悲调来。

见霰落而知大雪之将至,在这百般作乐的欢宴空气中,这位与宴的贵族公子领会到了一种真实的幻灭感。这是一种时代的空虚之症,如同菲茨杰拉德在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将宴会上的男男女女视作一群“飞蛾”,盲目、寄生、纵情狂欢又醉生梦死。这种幻灭感,大概也只有拥有一双“冷眼”者才能觑见,就像《红楼梦》中贾妃省亲过后,“独有宝玉见那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而《頍弁》中的这种忧生之叹,不仅仅来自于对人生无常的感喟,更出于其对所处时代的感知。诗人瞻顾日常生活之细微,并预感这个时代即将到来的变化与转折,从而发出“无几相见”的喟叹,这是欢宴之哀歌,也是那个即将礼崩乐坏的时代的注脚。

(摘编自叶百安《诗经(頍弁),欢宴中的忧生之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有较多的宴饮诗,描绘了周代君臣、宗族、亲朋间宴饮酬酢的情景。

B.《頍弁》既写未见之忧,又写既见之喜,两种心情循环往复,在反差中起伏。

C.贾府生辰宴被来自皇宫的不确定的消息冲击后,乐酒今夕的景象随之消失殆尽。

D.宴会上的男女如“飞蛾”扑火,只有捧卷旁观者才能覷见并发出这忧生之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宴饮既有贵族享乐的成分,也有礼乐文化的呈现,如宴饮开场时的“峨冠博带”“并坐鼓瑟”就体现了礼乐之美。

B.周幽王与兄弟甥舅欢聚,其乐融融的表象之下,深藏着忧心忡忡的恐惧,主要源于对生命无常、盛筵难再的预感。

C.《頍弁》不一定是为了劝谏君王而作,但最后以“霰”设喻为诗作奠定了悲调,基本上可视为周朝大厦将倾之征兆。

D.《頍弁》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冷眼觉察到真实的幻灭感,这种感喟与元妃省亲后宝玉的观感如出一辙。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芰荷溘死放浪形骸涸辙之鲋

B.嫠妇攘垢横槊赋诗呦呦鹿鸣

C.枕籍匏尊坚若磐石涣然冰释

D.缪误赍钱葳蕤生光偃苗助长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呦呦鹿鸣契(qiè)阔谈熊咆龙吟饮岩泉訇(hōng)然中开

B.青青子衿羽扇纶巾(guān)暖暖远人村惟觉(jué)时之枕席

C.乌鹊南飞佛(bì)狸祠下墙橹灰飞烟灭委身为贾(jiǎ)人妇

D.舞榭歌台乍暖还(huán)寒依依墟里烟始觉有迁谪(zhé)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河南许昌市鹿鸣湖畔的一座钢构玻璃房内,一名年轻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手边放着刚从超市提回来的购物袋,她说,这里环境好,隔着玻璃就能看到湖,而且借阅方便,离家也近,哪怕是买菜的间隙,她都会进来坐一坐。

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24小时智慧风读空间,它是融智慧图书馆、便民志愿服务站为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许昌在人流密集、交通使利的路段共建成了12座这样的玻璃房。

随意走进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通透宽般,布置整齐大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阅览桌椅旁摆放着自助办证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等此外,玻璃房内还设有应急小药箱、针线包、雨伞架等便民服务设施。

当阅读逐渐实现“零门槛”,氯氮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阅读,藏子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

(摘编自史林静《“家门口的图书馆”构筑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

材料二:

2010—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略写“财拨”)及购书专项经费(略写“书金”)统计表

年份

省级馆

市级馆

县级馆

合计

财政拨款/万元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2010年

1780.1

300.0

2692.0

641.0

5253.4

453.2

9725.5

1394.2

2011年

2004.1

500.0

3863.7

377.0

5329.4

575.3

11197.2

1452.3

2012年

3102.0

5646.6

467.0

7433.5

648.2

16182.1

1652.2

2013年

4462.9

700.0

5656.1

544.6

8628.7

803.9

18747.7

2048.5

注:本表数据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2014年)统计得出。

材料三:

“全民阅读”今年已是第五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日前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建立了区域的阅读节,阅读月,开展了传统文化讲学,经典诵读、亲子阅读等主题阅读活动;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的50多种图书入选中国出版政府笑、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中国好书全民阅读的倡导能够让我们的老百姓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进而达到全民悦读。“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全民阅读更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把古代经典嵌在脑子里,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苏轼在《又答王书》中就侄女婿王“词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在叶圣陶先生看来,以“整本的书”为教材,“就学生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在中学阶段内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读整部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读,如此说来,改用整本的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切实有效得多”。

(摘编搜狐网)

A.许昌“玻璃房”式阅读空间既是智慧图书馆也是便民服务站,许多市民开始迈进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书香城市或已悄然走来。

B.2010年至2013年间,江西省重视公共图书馆的资金建设,各级图书馆拨款金额均有提高,总拨款额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县级馆、市级馆、省级馆。

C.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学习型社会氛围的营造,积极倡导全民阅读,讲求“多读书,读好书”,努力通过多种主题阅读活动来逐渐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心。

D.在苏轼看来,读书求学无捷径可走,要专心所读,不要死扣个别字句,要学会着重领会书中蕴深刻的含义,学会独立思考。

A.“整本书阅读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精读与速读能力,以整本的书作为教材,对于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或许是有利处的,叶圣陶先生这样认为。

B.无论是河南许昌智慧玻璃房”的营造,还是江西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都传达出政府社会、个人等诸方对书香城市、书香社会、书香中国的实践追求。

C.许昌的智慧阅读空间实现了阅读的“零门槛”,从图书馆的书到手边书和案头书,普通市民的阅读能力势必增强,精神生活也将更加丰富。

D.基层公共图书设施建设与“书香社会建设关系紧密,要形成全民阅读好风尚不仅需要加大硬件投入,更应从孩子抓起,正所谓“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

9.你认为,要建设“书香中国应当作出哪些努力请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视角加以概括。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氓》)

②呦呦鹿鸣,。(曹操《短歌行》)

③,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故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舞诱惑之潜蛟,。(苏轼《赤壁赋》)

⑥,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呦呦鹿鸣,。我有嘉宾,。(曹操《短歌行》)

(2),生长明妃尚有村。,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3)王好战,请以战喻。,兵刃既接,。(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泉涓涓而始流。,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家住吴门,。五月渔郎相忆否,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文言文阅读(20分)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

《明史·于慎行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居正闻而怒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正以公见厚故耳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章累上,乃许乃令张仪佯去秦

11.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

B.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

C.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

D.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4分)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14.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呦呦鹿鸣,_______________。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古诗文填空。(5分)

(1)呦呦鹿鸣,________________。,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2),。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3),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四题)(8分)

①,子无良媒。,秋以为期。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③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⑤剑阁峥嵘而崔嵬,,。

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1)—(4)题。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4)五月渔郎相忆否?,。(周邦彦《苏幕遮》)[m]

(5),郁乎苍苍,。(苏轼《赤壁赋》)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句出自()。

A.《老子》B.《易经》C.《诗经》D.《千字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出自()。

A.《王风,黍离》A.《王风黍离》B.《小雅鹿鸣》C.《小雅,采薇》C.《小雅采薇》D.《卫风氓》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秦风》

B、《郑风》

C、《小雅》

D、《大雅》

A、思慕贤才

B、礼遇贤才

C、对贤才无所依托的焦虑

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D、《陈风·株林》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D、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C、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

D、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刘某某开了一家名叫鹿鸣春的餐馆,主要经营涮羊肉。与鹿鸣春相邻的是另一家名叫好再来的餐馆,也以经营涮羊肉为主。由于好再来餐馆经营有方,物美价廉,因而生意红火,附近的居民都去好再来就餐。相比之下,刘某某的鹿鸣春生意清淡。刘某某心怀妒嫉,

万木生芽是今日

昨日雪如花

平分天四序

近水游鱼迸冰出

今日花如雪

最苦是炎蒸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短歌行(其一)》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心情是()。

A.依托贤才B.优礼贤才C.思慕贤才D.感念贤才

下列句子中化用了《诗经》中诗句的是()。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山不厌高,海不厌深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A、小雅·鹿鸣之什

B、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C、小雅·都人之什

D、小雅·谷风之什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A、鹿鸣

B、荷叶

C、浮萍

D、荷叶浮萍

A、《小雅.鹿鸣》

B、《小雅.北山》

C、《小雅.鹤鸣》

D、《小雅.采薇》

B、《文王》

C、《鹿鸣》

D、《关雎》

A、《鹿鸣》

B、《谷风》

C、《生民》

D、《文王》

A、《氓》

B、《硕鼠》

C、《怀沙》

D、《鹿鸣》

A、假面的告白

D、百花怒放的森林

A、《诗经·鹿鸣》

D、《尚书·大禹谟》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这个名字和这种植物,两千多年前就以奇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为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增添了几分令人遐想的诗意。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帮深B.中华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C.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D.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下列诗句中,化用《诗经》成句的是()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C.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D.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鹿鸣馆是明洽政府仿欧式风格建造的豪华俱乐部,反映出明治政府

A.推行“殖产兴业”

B.倡导“文明开化”

C.实行“四民平等”

D.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

“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A、《王风·黍离》B、《小雅·鹿鸣》C、《小雅·采薇》D、《卫风·氓》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D、我有嘉宾,鼓瑟吹笙,E、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E、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是()

A.对贤才处境的关切

B.优礼贤才的态度

C.对贤才命运的忧虑

D.求贤不得的苦闷

阅读曹操《短歌行》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小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沉吟:

枉:

存:

契阔:

查看材料

《鹿鸣》一诗每章开头都使用了()的表现手法,用鹿得食而呼叫同伴来说明君王也希望与臣民和睦共处、相呼共食的诚恳之心。

A.赋

B.兴

C.比

下列诗篇中属于“国风”的有()

A.《桃夭》

B.《鹿鸣》

C.《玄鸟》

先秦飨宴时升歌所唱的歌不包括()。A、《鹿鸣》B、《四牡》C、《皇皇者华》D、《白华》

下列诗句中化用《诗经》中诗句的是()A.时酒当歌,人生几何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020年4月20日,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和黑龙江省政府启动伊春鹿鸣矿业()次生突发环境事件联合调查工作,该事故次生了我国近20年来尾矿泄漏量最大、应急处置难度最大、后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任务异常艰巨的突发环境事件。

A"3·28"尾矿库泄漏事故

B"3·29"尾矿库泄漏事故

C"3·30"尾矿库泄漏事故

D"3·31"尾矿库泄漏事故

[单选]古时有"科举四宴",以下哪个不属于"科举四宴"()。A.鹿鸣宴B.琼林宴C.殿试宴

[单选]"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A.《王风?黍离》B.《小雅?鹿鸣》C.《小雅?采薇》D.《卫风?氓》

关于《诗经》有“四始”之说,《小雅》之始为()。a.《采薇》b.《节南山》c.《鹿鸣》d.《雨无正》

“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a.《王风·黍离》b.《小雅·鹿鸣》c.《小雅·采薇》d.《卫风·氓》

(二)阅读曹操《短歌行》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7-29小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THE END
1.24免费资料大全天下,数据解答解释落实C版17.739纸扣角1. Pub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提供的生物医学文献检索系统,包含超过3200万篇文献摘要和全文链接。 2. Google Scholar:谷歌提供的学术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到各种学术文献、论文、书籍等资源。 3. JSTOR:一个包含多个学科的数字图书馆,提供免费的学术期刊文章和书籍章节。 http://dgzhbz.cn/post/8283.html
2.解忧图书馆解忧图书馆提供各大数据库学术论文下载,科技论文下载,英文论文下载,期刊杂志下载,电子书下载,SCI,IEEE,pubmed,EI.ACM,Spring,中英文数据库,知网账号论文下载.http://www.jieyoutsg.com/
3.常德财经中等专业学校2021年项目建设图书添置1 A080201-普通图书 人口浪潮 册 3 48.96 否 否 2 A080201-普通图书 以爱之名 册 3 41.76 否 否 3 A080201-普通图书 网店客服:职场菜鸟28天逆袭记 册 3 56.88 否 否 4 A080201-普通图书 【社科】通往蜘蛛巢的小径(精装) 册 3 28.08 否 否 5 A080201-普通图书 电商多平台美工实战:淘宝、京东、拼多https://changd.ccgp-hunan.gov.cn/f/m/pkg_detail_cg/pkg_39599
4.医学通讯稿(通用14篇)除了教室和寝室,我们也没有忘了最有用的地方,那就是传说中的“图书馆”。在图书馆,你不仅会看到我们班的人在低头安静的看书,而且还会看到许多的熟人。比如有生环、信管、继教的等等。我看估计全校一半的人都呆在这神圣的地方了!以前的图书馆,真是安安静静、冷冷清清的,现在却是人山人海啊!真是极大的反差。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fwxsbb4.html
5.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主题空间创意设计实践空间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一种重要服务形式,与阅读推广服务相结合的空间设计与改造更强化其这一功能。本文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时间长廊""智慧角""捐赠书房"以及"解忧"图书馆4个主题阅读空间设计案例,对每个主题空间的设计背景、设计理念与思路、阅读活动开展等内容进行分析,论述主题空间设计和使用成效。最后,提https://www.sinomed.ac.cn/article.do?ui=2020544659
6.新疆医科大学范文6篇(全文)校党委对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务处等35个评建工作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对马金龙、简党生、唐金华等976名评建工作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校庆办等6个校庆工作先进集体及校庆秘书组7个校庆特殊贡献集体进行表彰,对贺国新等62名校庆工作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校领导为获奖的先进集体进行了颁奖。 李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3gdm54n.html
7.维修年度个人总结医学图书馆是医学知识聚集中心,是医院信息化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我院医学图书馆不仅是为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和继续教育服务,未来还将承担为社会化的信息交流、网络协调、资源共享等方面任务和要求,这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保证力量。 1、加强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根据我院学科建设特色,收录与之相匹配的专业https://www.jy135.com/nianzhongzongjie/1489521.html
8.中国医药导报杂志2019年4期期刊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 医学稿件新审稿状态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的临床护理 北大核心期刊 审稿中 ***临床意义 统计源核心期刊 已录用 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国家级期刊 审https://www.360qikan.com/zgyydb/20194/
9.了不起的语文书:读书与旅行第一编读书之美在线免费阅读在燕京大学念书期间,许地山先生被称为怪物,身上有三怪:天天练习钟鼎文、甲骨文、拉丁文和梵文,此一怪;每天总是身着自制齐膝的黄布大褂,留长发,蓄山羊胡,此二怪;每日绝早起,深夜眠,在图书馆里读书,读到有心得时,竟废寝忘食,吃窝头不吃菜而蘸糖,此三怪也。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因被选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2787042483280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