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查建国陈炼)近日,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文汇报社主办,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十届“蓝天下的至爱”——2023年上海慈善论坛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召开。本次论坛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益慈善事业崭新篇章。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慈善事业创新发展”为主题。
第三十届“蓝天下的至爱”——2023年上海慈善论坛会议现场本网记者查建国/摄
第三十届“蓝天下的至爱”——2023年上海慈善论坛大会现场本网记者查建国/摄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分别致辞。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钟燕群、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徐家良分别作主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首席专家、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主持论坛开幕式。
宫蒲光表示,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是彰显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初心使命和特殊价值、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慈善事业的全面领导,在全社会凝聚起慈善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正能量;二是进一步加强慈善领域法治建设,优化慈善事业发展顶层设计,筑牢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法治之基;三是进一步优化慈善事业监管体系,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协调的阳光慈善监管体系;四是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积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致辞本网记者查建国/摄
李培林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更是文化、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慈善事业的创新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身慈善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公益慈善基金会、志愿者组织、慈善项目等多种形式的创新,使得慈善事业更加多元化广泛化。在慈善事业的创新发展中,第三次分配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了资源的公平分配,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致辞本网记者查建国/摄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致辞本网记者查建国/摄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钟燕群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查建国/摄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徐家良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查建国/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首席专家、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主持论坛开幕式本网记者查建国/摄
论坛还分为主题发言和圆桌论坛两个环节。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张华主持主题发言环节。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副院长、教授周俊主持圆桌论坛环节。
圆桌论坛则聚焦“长三角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戚锡生,上海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赵宇,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副秘书长陈泽瑞,安徽慈善联盟秘书长沈莉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上海研究院副院长沈铭辉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上海研究院副院长沈铭辉作总结发言本网记者查建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