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党建在线

3月以来,图书信息中心党总支认真贯彻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集体学习、专家报告、小组讨论、自学体会等多种方式,深刻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中心领导一致认为:在新的环境下,图书馆、档案馆(以下简称“两馆”)应进一步明确办馆思路,苦练内功,外树形象,整合资源,发挥效益,争创馆藏特色鲜明、管理手段先进、服务效果好的现代化图书信息中心。

自2005年5月以来,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如改造图书馆功能结构、调整藏书布局、建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实行全员竞聘选岗、改革馆内津贴发放、优化美化工作环境等。通过人、财、物的调整和行政调控能力的加强,图书馆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日接读者5000人次,图书年借还量达到140万册次以上;同时,员工福利待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2008年6月,档案馆归属图书信息中心领导。中心领导经认真调研后,进一步完善了四川师大档案管理制度的各项措施,首次与55个立卷单位鉴定责任书,实行部门立卷,在规范化管理工作上迈出了第一步;2008年11月至今年4月,中心加大对档案馆的人力投入,抽调5人(不含档案馆现有的4人)和部分研究生,完成了1992-2004年1.2万卷档案案卷目录的回溯建库工作,建立了机读目录数据库;为了迎接明年省教育厅和档案局的规范化管理评估达标定级,中心抽调了5人(不含档案案馆现有4人)对2005-2008年的7000卷档案开展全面清查工作。

中心领导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采取问卷、访谈、实地参观等调查法,广泛征求馆内员工、馆外读者的意见,展开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为分析检查影响和制约中心科学发展的问题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进一步征求意见,召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形成了中心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一、科学发展观对图书信息中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两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

服务是两馆的中心工作,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两馆的内涵、职能、目标、功能外延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其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单一的服务内容和传统的服务手段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如何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中心一切工作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读者服务工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为中心,以完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深化读者服务为重点,以提供以人为本、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巩固评估成果,开拓创新,使服务和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有利于促进两馆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是学校三大重要教学支柱之一,为师生员工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档案馆是集中保管我校档案的重要基地,是各方面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中心。两馆在其运行过程中,要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有足够的资源保证自身在已经建立的服务水准的基础上,业务不断进步,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在新的形势下,中心应针对各自的服务对象和自身定位,正确处理馆藏“量”与“质”、藏与用、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传统服务与新型信息服务之间的关系,从确定读者的信息需求开始,将读者服务工作贯穿于知识信息的搜集、加工、传递、利用的全过程,为读者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形成良好的读者服务效益,提高馆藏资源利用效率。两馆的发展,都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开展深入、细致和系统的科学研究与实践,促使其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两馆的综合实力

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电子资源、物理馆藏等是硬实力;人文精神、育人优势、服务意识、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等是软实力。作为一种隐性资源,软实力体现两馆的整体精神风貌,是两馆的价值理念和内在品质,是两馆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校两馆硬件设施得到较大的加强。但是,软实力建设不容乐观,提升两馆的软实力已势在必行。中心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学校发展需求与自身发展相和谐为宗旨,协调两馆的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加强与校内其他单位的交流沟通,建设特色馆藏体系,增加读者与两馆之间的互动性,激发广大读者的读书求知热情,建成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服务多样,充满文化感染力的知识殿堂。

二、图书信息中心实现科学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困难挑战

(一)图书信息中心实现科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学校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使两馆办馆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软硬件建设和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86人(不含东校区图书馆),各类纸质藏书共计330万册,数据库21个、电子期刊1.5万种,电子图书60万册,是四川省第三大图书馆,藏书量仅次于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四川省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涵盖了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能满足全校师生不同层次的文献信息需求。三校区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均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和联机检索。2008年,学校为了加强档案工作,撤消综合档案室,组建档案馆,升级为处级建制单位,馆舍面积约600m2,专职工作人员4人。图书信息中心应抓住这一契机,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整合现有资源,对整个中心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以人为本,集中力量,科学发展,才有希望实现两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1、馆舍面积严重不足

在2006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图书馆馆舍面积的统计数字为2.6万m2(含一校三馆和16所院系资料室),生均建筑面积不足1m2,离综合类院校图书馆达标面积为2.03m2/生的标准相差甚远。从图书馆现在的实际需求看,各阅览室面积普遍小,座位普遍少,虽然图书馆尽最大努力挖掘了馆舍资源,进行了合理的配置,采取了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措施,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因争座位而发生争执的现象频频发生。馆舍面积不足也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导致人员配置不合理、新书无法上架等等。

目前,档案馆的总面积为600m2,其中库房450m2,办公室70m2,阅览室80m2。,虽然实现了藏、阅、办公三分开,但离规范化管理标准预留五年空间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除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外,档案馆缺乏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无法做到恒湿恒湿和“八防”要求(防火,防盗,防光,防潮,防尘,防高温,防有害气体,防有害生物)。

2、文献资源结构不尽合理

就藏书量而言,我校三馆和院系资料室已有藏书330万册,近年来狮子山校区图书馆年进书量在10万册以上,生均藏量和年进书量均达到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要求。但是,根据目前我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我馆文献资源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点学科缺乏研究级的文献资源,新办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力度不够、合并校区后的书刊采购原则调整和资源布局难以完成等等。馆藏采购在保证品种的基础上,复本量一般3-6本,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借书难”的局面将会持续。尽管我馆采取了若干措施,如增加借书权限、缩短借书期限、提高超期罚款等,但“旧书多、新书少”依然是读者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之一。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科研能力将大大加强,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量也将会迅猛增长,图书馆需要调整采购重点应对这一切新情况。

3、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难度大

全球信息一体化的浪潮中,在现代高新科技引人图书馆的过程中,图书馆开始了由传统、封闭、单一型图书馆向现代化开放式多功能图书馆的转型。数字资源的引进,虚拟资源的整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在这方面,我馆引进的各类数据库有21个,电子图书也60万册,自建数据库只有6个,但限于人手,这些数据库建成后没得到及时的更新、维护,可用资源很少。虚拟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也只是刚刚开头。

长期以来,我校没有开展部门立卷工作,导致档案馆的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人手不足的原因,档案数字化工作目前仅仅处于起步状态,电子目录还没实现网络检索,电子档案的收集也未真正开展起来。

4、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图书馆、档案馆在服务理念、服务范围、服务模式、服务手段等方面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必将对其服务务主体——馆员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才能适应新变化。

目前,中心共有人员90人,从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都较10年前有非常大的进步。但是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迅速发展,馆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由于经费紧张的原因,两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馆员缺乏学习提高的机会,制约了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难,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图书信息中心工作的开展,制约了两馆由传统型向数字型转换。由于历史原因,图书馆人员结构复杂问题在全校尤为突出,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制约了本中心的岗位设置,出现了某些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岗位无合适人选的现象。如,由于缺乏古籍整理的专业人才,我馆的古籍普查工作迟迟不能启动;馆藏资源的整合、网络资源组织、数字参考咨询等现代化信息服务也由于人员能力与水平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展。

档案馆人手不足是岗位设置不合理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因素之一。按照岗位设置,我校档案馆应配置10-12人,而目前仅有4人,其他同规模档案馆人员在10人以上。从今年5月开始,档案馆除了维持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之外,还兼顾校史馆的工作,人手不足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5、馆藏资源与服务宣传力度不够

传统图书馆、档案馆缺乏忧患意识,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导致馆员习惯于按部就班,缺乏自我宣传意识,缺乏把服务与馆藏推介出去的紧迫感,制约了外界对两馆了解与利用,直接影响服务效果和办馆效益。我校还有部分读者对两馆的资源、服务内容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如何利用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了。部分读者反映借书难、新书少等情况,据中心调查,部分原因是读者对图书馆不了解。图书馆目前的宣传主要是通过网站、橱窗、讲座等形式,没有真正调查读者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没有形成一个长效的工作机制。

总之,现有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是制约本中心发展的症结所在,导致了文献资源结构不尽合理、数字化建设工作难度加大、难以形成高素质的专业队伍,难以深化服务内容。在现有模式下,要想整合现有的人、财、物资源,充分发挥综合效益非常困难。

三、图书信息中心实现科学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一)牢固树立和“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办学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育人为目标,以本科教学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实现把我校建设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图书信息中心应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理念、发展理念、战略理念的内涵。对两馆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充分体现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我们应进一步理清办馆思路,明确服务宗旨,深入思考如何办成一所高质量的图书馆、档案馆,从而为我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服务。

(二)走特色兴馆、特色强馆之路

我们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优化藏书结构,结合本馆实际开展特色馆藏建设,利用特色兴馆强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完善特色数据库

目前,图书馆已建设六个特色数据库,当前的问题是数据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缺乏人手,数据库建成后没有及时进行维护、更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现正派专人加强该项工作。

2、加强特色馆藏的整理工作

评估后,图书馆在“特色”上下功夫,制定我馆的特藏标准,并派专人对部分特色馆藏进行整理工作,整理成果为近期将出版的《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书目》,这仅仅是特色馆藏清理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我馆将继续此项工作,对未分编的书刊进行分类、编目、排架,以方便读者查阅。同时,加大对我校地方文献的收集力度,力争将近年来校内的各种出版物、教师著作、学生论文收集齐全;再者,教师教育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利用也是需要加强的工作之一。

3、做好古籍普查工作

目前古籍清理工作已取了一定的成绩,已有19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一批上报7种,批准4种;第二批上报45种,批准15种)。下一步,将按照文化部的要求,安排专人着手开始古籍普查工作,更新我馆的古籍目录数据库,开展版本鉴定。同时,着手准备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4、建立校史馆,编写学校大事记

2002年后,校史展览和学校大事记没有再进行更新。图书信息中心将对认真梳理档案材料,听取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建议,着手开展此项工作。5月份已派专人负责收集反映学校重大活动和25所院系重大变化的新闻、图片等资料。

(三)统筹兼顾,促进两馆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一要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二要致力于突出、强化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三要致力于统筹协调。两馆应以学科服务和知识服务为发展之源,要坚持为学科服务和教学科研服务;以服务学校为发展之基,要坚持以学校发展为己任。

明年初,图书信息中心大楼将交付使用,届时,制约本中心发展的馆舍面积严重不足问题将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中心将以新馆建设为契机,认真研究分析出目前在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力争在服务观念、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以及馆员素质等方面有所创新。

1、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创建图书信息中心工作新局面

除了做好两馆的常规服务外,进一步调研读者需求,在做好借阅基础工作的同时,举办专题展览,深入开展读者教育和读者培训、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服务、科研课题跟踪服务,建设地方信息数据库,提供联机检索和全文数字服务,将图书信息中心建设成为校园的信息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活动中心。

2、创新宣传方式,彰显服务意识

图书信息中心将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大对馆藏及其服务的宣传。

(1)在一楼大厅安装显示屏,成立视听阅览室,推荐文献信息、播报实时信息等;

(3)、实现“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不仅注重加强和校内其他单位的联系、沟通,而且广泛展开与同行的学习、合作、交流,扩大两馆在校内和省内的影响。

3、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恢复读书月活动,激发广大学生阅读和学习的热情,倡导全民阅读,终身学习,营造学习型社会的良好氛围,构建书香校园,提高读者素质和文化品味。

4、努力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

结语:通过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图书信息中心应将科学发展观与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相结合,既立足于理论,又结合于实际,在发展中寻求公共交汇点,整合现有人、财、物等资源,确保其综合效益最大化,推动两馆各项工作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THE END
1.数字图书馆行业趋势:赋能行业迈向技术更新与深度融合发展新阶段内容概要: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来看,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国家图书馆为核心,以省级数字图书馆为主要节点,覆盖全国公共图书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817968.html
2.2025年中国数字图书馆市场调研:政策产业链现状与前景四、发展现状:数字化阅读渗透率提升 数字资源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国各省市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总量超2万TB,达21756TB。高校数字图书馆也在快速发展,形成专用数字图书馆体系。 网络文学影响:网络文学作为数字图书馆馆藏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三十年发展,已对文学生产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截至2023年底,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37https://www.168report.com/news/7856/digital-library/1/10/6
3.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摘要: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式。文章着重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数字图书馆的模块﹑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意义 建设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8/0916/22/74146_1649886.shtml
4.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教育的意义与现状的英文翻译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教育的意义与现状的英文翻译 基本释义 The Significances and Present Statues of the Users'Educatio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教育的意义与现状的相关资料: 临近单词 高 高亮度真空荧光管显示 分享单词到: http://dict.cn/%E9%AB%98%E6%A0%A1%E6%95%B0%E5%AD%97%E5%9B%BE%E4%B9%A6%E9%A6%86%E5%BB%BA%E8%AE%BE%E4%B8%AD%E7%94%A8%E6%88%B7%E6%95%99%E8%82%B2%E7%9A%84%E6%84%8F%E4%B9%89%E4%B8%8E%E7%8E%B0%E7%8A%B6
5.高校数字化图书馆12篇(全文)但就其性质和意义的认识上,很多高校依旧是模糊的,这也导致在其建设中不免走上弯路。而一些规模很小的图书馆也乐此不疲,不惜花大气力搞数字化工程,却没有认识到,数字化图书馆不仅需要人财物力,还需要诸众多数字图书馆间的联合攻关。 2.2 数据库资源建设还存在问题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n5a7fx7.html
6.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地位,数字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地位。长期以来,传统图书馆重藏轻用,服务质量差、手段落后,满足不了广大读者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简单的借借还还。新型的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从纸质文献馆藏到数字化文献馆藏,从手工操作https://www.360doc.cn/article/31307318_730791744.html
7.公共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探析图书馆管理论文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是指图书馆针对用户需求,在长期的文献信息收集过程中,依托馆藏信息资源,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逐步形成自身的与众不同的馆藏结构体系,有效地、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 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8/124006.html
8.图书馆知识竞赛:图书馆知识竞赛题库(2017年最新版)64、问答题 图书馆建设专题特色库的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65、单项选择题 贵州数字图书馆上图书文献传递的规则单次最多传递多少页?() A、40 B、25 C、50 D、100 点击查看答案 66、单项选择题 提供最新社会经济数据的网站是() A、中国统计局 B、教育部 C、中国知识产权局 D、新华网 点击查看答案 67、http://www.91exam.org/exam/87-1073/1073113.html
9.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媒体内容的信息资源,也是实体意义上的图书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媒体内容的信息资源,也是实体意义上的图书馆。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https://www.shuashuati.com/ti/ed50bdd314d943e28ca61970d67ce0eb.html?fm=bdbdsdc39c3bf0dacd5f13c061dfa7bb0e804
10.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文当前Google提出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对我国数字图书馆项目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其不能处理好版权问题,使其可持续发展出现了极大的阻碍。提出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策略,我国应建立全球中文数字图书馆,这是构建中国文化安全体系得重要环节,具有保卫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战略意义。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20816130820_5459200.html
11.数字人文时代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开题报告.pdf智慧图书馆,并保障智慧图书馆绿色可持续发展。介绍了数字人文的内涵、作用与研究方向, 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要求,研究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模式,指出数字人文视域下智慧图 书馆的发展路径。 2.选题意义 智慧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基本趋势。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能够为读者提供更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cqn2bd2b/85463902
12.计算机网络论文15篇所以,在对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提高计算机网络对病毒的抵御能力。首先,需要在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上安装正版的防护软件与杀毒软件,例如:金山毒霸、360 安全卫士、百度杀毒卫士等等。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有一个安全的防护作用,防止病毒对系统的侵入,破坏系统的安全。https://www.yjbys.com/biyelunwen/fanwen/jisuanji/733688.html
13.目录《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3年第5卷当前,随着 ChatGPT这一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在各领域的广泛适用,充分挖掘该语言模型在新时代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价值作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因应新技术的生成与发展“对善和恶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为此,在数字图书馆中嵌入 ChatGPT系统,势必要处理好技术赋能、技术风险泛化以及技术话语法律驯顺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11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