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这本科幻小说,让我了解到图书营销一些鲜为人知的套路

【文/作者陈经】推荐了一本科幻小说,却无意中变成了一场非典型的营销。调查以后,有些惊讶地发现了出版行业出人意料的行为逻辑。一.微博推书碰到怪事2019年2月15日,有人在微博联系我,说出版了一部长篇

【文/作者陈经】

推荐了一本科幻小说,却无意中变成了一场非典型的营销。调查以后,有些惊讶地发现了出版行业出人意料的行为逻辑。

一.微博推书碰到怪事

可能我的推荐将《云球》与《三体》放在同一等级,又正逢电影《流浪地球》热映,许多微博读者产生了兴趣。后面又有地球知识局、北京塞冬、贼叉、李淼等多个大V转发与推荐,这条荐书微博的阅读量还比较高。

我只是随手写了几句话,没有和作者商量就直接发出来了。目的也不是营销,只是作为读者对自己感觉不错的书点评推荐。没想过这个推荐会带来多少购买,因为从来没推过。直觉上营销应该是出版社负责的,是各大书店和网上卖书平台的事,我就帮点小忙。

出书的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是个老牌科幻出版机构。我以为这书应该在各大卖书平台都有,网友们在淘宝、京东、当当一搜就能买到。然而不是,等发完微博,就有人说不知道上哪买。我自己一搜,还真没有。当时就有些奇怪,好象只有一个淘宝店有卖,而且从淘宝APP还搜不到(所以后来补了一句话,到作者微博有购买链接)。价格也是古怪的89元(淘宝店和书上印的价格都是),虽然说是470页的厚书,印刷包装也不错,但是这么贵也是大怪事。

带着这些疑问,我直接找作者白丁聊。这才明白,原来这书真只有作者个人的淘宝店在卖。我就再建议说,89元太贵了,要降成更合适的39元。也许是价格不好改,就变成50元优惠券了,但是白丁很厚道,给之前89元买的人都退了多付的钱。于是这本书就这么古怪地,通过微博上的淘宝店链接卖,还需要点50元的优惠券。

我和作者都是IT背景的,所以书看得比较顺,给的高评价可能有个人趣向因素。但这书的读者评价普遍不错,好评率相当高,淘宝留言里一堆等第二部的。从读者已经给出的反馈来看,说《云球》是优秀科幻小说没有问题。能不能和《三体》比,会有一些口味的争议。本文的主题不是介绍这本书。

出版商看到这么一本优秀的科幻小说,不是应该当宝贝一样抢过来出版,把它卖火,大赚一笔么?为何会由作者本人在淘宝店里卖?难道出版社的编辑眼光不行,看不上?那为何又是老牌科幻出版社出的书,印刷还挺好?

带着这些疑问,我和白丁聊了他出书的过程,也向出版社的朋友学习了一些业界常识。

二.出版发行的逻辑

白丁是有多年经验的IT人士,以前没写过书,2017年下半年决定写科幻小说。2018年8月终于写完了《云球》第一部,家人和朋友读了都说好,是真觉得好,不是客套。赞扬的话包括:硬核、理念新颖、脑洞很大、有人文关怀、故事曲折、人物丰满、充满悬疑、有哲学思辨、现实主义等等。

由于是IT人士,天然会想到在网上渠道把作品发布出来,白丁一开始并未找出版社,而是考虑线上渠道。

1.线上渠道

最常见的线上渠道就是网络小说连载。出版实体书要过程,可以直接网上连载发出来,快速来一波。网络小说作家有很多大神,订阅加打赏,收入很高。一般是有一些存稿就开始发,白丁写完了第一部41万字,准备更加充分。白丁在几家网络小说网站开了账号,作好了连载准备。这也不耽误出版实体书,不少实体书就是网络小说火了以后出的。

等真要开搞了,白丁搞了点简单的调研,就得出了结论:网络连载不合适。

而且网络连载能不能火,在线运营很重要。要观察网站小编的审核习惯,争取好的展示位,拉到新读者。要建立读者社群,引导群体活跃互动,观察读者对后续章节的预期作出反应。要拉月票打赏,甚至找水军带节奏竞争好的排名。但是《云球》第一部已经写完了,而且科幻小说需要精巧构思,不太适合与读者进行情节互动。

对很多作者,网络连载是一条新出路。但这个渠道有自己的特性,科幻确实不太适合,也缺少成功的样板。

另一种线上渠道是在线阅读平台。这种平台上的作品一般是全本都放出来了,读者一章章连续阅读体验更好,适合严肃作品。《云球》出现在阅读平台,比起网络小说连载显然更象回事。

理论上来说,阅读平台是高效的,不需要编辑来沟通,搞好了IT程序就自动运行了,在线出版成本较低。但是白丁很难接受这种协议,等于所有心血都放弃了,还没得谈。除非是实在没路了,才可能会考虑签在线协议碰碰运气。

网络小说连载或者在线阅读平台全本放出,可以自己一通操作就自由地快速“上线”。但分析过后,不能这样随便,对不起一本好作品。编辑仔细阅读,欣赏之后走正式流程的出版社渠道,看来更合适。

2.出版社

白丁折腾研究线上渠道一阵子,发现不行,就转向了传统模式的出版社渠道。

白丁就说,那就出啊。然而出乎预料,老王又说了一个叫“发行”的事,说有风险。

原来这事并不简单。出版社理论上负责的是“出书”,但是还得“卖书”。卖书这个事更专业的说法是“发行”,里面门道非常多。通常出版社会有个部门负责发行,有时会出版与发行都包了,所以有些作者不明白还有发行这个事。

出版这个动作,有重要意义,非常有必要,但和一般人理解的不一样。出版社需要保证,书稿是符合规范的,同意出版就是为之背书,并不是随便的行为。正规的出版需要“书号”,否则是非法出版物。全国大大小小的出版社都是国营单位,社长都是国家干部,级别还不低,有局级或者副局级。各家出版社有出版总署(现在直接叫出版署了)给的数量不等的书号,是一种行政资源。

其实市场上有很多活跃的民营“文化公司”,做出了很多畅销书。但文化公司没有资格出版书籍,需要找出版社买书号,虽然都是自己操办的,也得当作是国营出版社出的书。大出版社的书号能卖更高价,近来一个书号市场价涨到3万了。严格来说这种行为不合规,但是很多小出版社没有卖书号的收入就活不下去了,所以也就这样运行着。文化公司的宣发也并不是藏在幕后搞,而是公开大操大办突出品牌,有一些业界著名的公司。

国家还规定,出版社要有选题论证制度、三审三校制度、责任编辑制度。三审三校制度是说,要六个人查六遍,但是有时出版社操作不正规嫌麻烦,派两个人一审一校就对付过去了。责任编辑制度是说,不能一堆人操作没人负责,出了事得有一个明确担责的。但是有时文化公司买了书号去全盘操作,出版社这边派个责编挂名,并不认真。有时违规操作会引发严重后果,如有几十年历史的珠海出版社,就因为疏忽大意卖书号给敌对分子出书,整个出版社给取缔了。我写的书也碰上了事,因为语文不好当初写作也不规范,出版社审校不仔细,被出版总署查出20多个语文错误,罚了出版社30多个书号,损失惨重。

其实白丁的书有编辑老王欣赏,已经过了一大关了。大部分新人作者的书没有一个编辑看得上,直接就无声无息了。但接下来还有一大关,就是“选题论证制度”要求出版社开的“选题会”。这个制度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偏信编辑个人口味,需要社长、总编、发行主任等多人来共同决策。新人作者被编辑看上的书,也还是有一大半过不了“选题会”,仍然无法出版。有时不是在选题会上被正式否掉,而是编辑事先和社长总编等关键人物沟通,感觉不行直接就不上会了。

有些新人作者不太理解这个制度,听联系的编辑说还有个“选题会”过不了,就说对作品有信心,给我机会来说服社长总编,一定行。这肯定是不行的,选题会有它自己的运行逻辑。要注意出版社是国营单位,风格上倾向四平八稳,不太可能象民营文化公司那样在市场上灵活操作敢于投入。

作品通不过选题会,一般是因为对能卖多少没信心。如果出版社投入成本印出几千册最终卖不掉,是真的会赔钱,而且还浪费了书号。各种书籍千差万别,观众口味很难琢磨,能卖多少真不好说,即使是很有经验的老编辑也说不准。不出就不会赔钱,出了赔钱也是常事。赔钱了,大家一起决策的还好说,如果是“力排众议”上的,负责人就有压力了。所以保守的出版社,对于看不准的书,一般倾向于不出。

白丁碰上的事,就是这样。老王个人很欣赏,但是怕通不过选题会,因为市场风险。这个风险就是在“发行”环节。

容易看出来,对市场来说,其实发行卖书才更重要。书通过了选题会,最少也要印2000册,一般5000册。这些书如果读者掏钱买了自然好说,但也许只能卖掉几十本。而且数据说明,大部分书确实就只能卖掉几十本甚至几本。

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额803.2亿,增长14.55%。但是市场向头部书籍集中,前1%的畅销书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码洋。码洋是行业黑话,指定价乘以印数,由于会打折卖,也有卖不掉的,实际销售额达不到这个数。

前1%的畅销书码洋贡献率

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动销品种数达189.36万,头部1%的畅销品种占一半以上的零售额。如果不是畅销书,就得和180多万个品种瓜分300多亿的零售额,每个品种销售额平均只有2万元左右。出一本书到卖掉需要很多劳动,2万元覆盖不了编辑发行成本。

其实一本书能有2万元销售额,都算是混出头了,起码有个几百本的销量。大部分书是销售惨淡的“滞销书”。从2014年1月到2017年10月,综合实体书店、网店及零售三个渠道数据,每年售出数量小于10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的45.19%;而每年售出小于5本的,占34.5%。

虽然市场整体是在增长,但主要增长动力是儿童书籍。2017年当当网卖了4.07亿册童书,占总销售册数的34.5%,码洋增速达到60%。中国父母大方地给小孩买书,其它类型的书籍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市场上拿货也是分级的,有一级、二级、三级发行商的说法。一级的拿货价低一些,加些价给二级,再加些价给三级。出版社通常是按书价的6折出书,如果小书店或者小发行商想直接拿书,会因为规模太小没人接待。各级之间都是卖掉了才给钱,否则还书,看上去都想减小风险,但风险还是很大。例如有不少书店开着开着就关门了,是有些文青头脑发热就喜欢开书店,觉得拿书不要钱开起来容易,然后选书的品味往往个人主义不注意市场风向,搞来搞去就容易倒闭,书店在各行业里倒闭率靠前。文青关掉店,欠的书也懒得还了,或者还回来破损严重。再考虑到大部分书的销量都很惨淡,整个行业其实遍布着经营风险。

市场风险这么高,出版社选题会把编辑看好的书否掉,是可以理解的。很多情况下,编辑就会对新人作者说,虽然觉得书不错但选题会没过,本社放弃了,建议去联系别家出版社。

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很多门道,新人作者往往搞不清楚。比如有些书,是有课题经费的,拿经费出个书,这种叫“补贴书”。出版社出这种书是稳赚不赔的,所以选题会不是问题,印个500本完成任务。出版社能接到很多补贴书生意,是很好的事。

另一个常见情况,是某个发行商说,这书我来出钱推动,出版社你给我印个1万册先。这种情况下,往往连出书都是发行商组织的,这头组织作者出稿子,那头出钱找出版社把出版编辑做好,然后自己组织渠道在网店、实体书店卖书。卖不动,发行商就亏钱了;但如果卖火了,出版社那边也赚不了多少,发行商会赚到大头。因为出版社是先收钱再办事,所以选题会也不是问题。

其实出版社选题会怕赔钱,不是说会赔很多钱,印出几千册全砸手里也就几万块的事。所以,编辑看好的书,如果有人肯给出版社赞助个3万元,通过选题会就把握很大了。但有些编辑不太想和新人作者说这个,因为作者还可以到别家出版社找机会。

其实整个出版发行能一步步走下去,最关键就是得有承担风险的发起人。可以是出版社,可以是课题经费,可以是发行商,也可以是作者本人。如果有编辑看好,但卡在选题会上,其实出版机会不小。只要有人出来说,这风险我承担了,继续出书吧。

3.出钱包销

我上面写的,是后来找出版社的人打听来的。老王还不错,是真的很欣赏白丁的书,没有把他推到别的出版社去,而是介绍了发行风险这个事。

白丁听老王说了关于发行的事,弄得有些糊涂。以为是说除了编辑看好同意出版,还得去找发行商来出钱推动发行。

大多数新人作者,会有常见的盲点,更看重有没有编辑欣赏,或者文学价值高不高。而对于自己作品的市场价值,往往过于自信。不时有新人作者认为自己的作品能卖上百万册,表现得非常自信。其实上百万册是火到全国知名,不看书的人都知道的超级作品。10万册就是现象级的,爱看书的人基本知道,5万册在行业都有很大影响力了。卖到1万册都是不错的作品,能把首印的几千册卖光就基本不会赔了。

有一本网络连载的科幻小说叫《地球纪元》,已经有相当的名气了,所以出版社和发行商认为有可信数据,出了实体书。据说最后销量也就是一万多本,第二第三册降到了五六千。没有任何数据,光有一个第一部稿子的《云球》,能说服发行商么?老王出过很多科幻书,说这是他看过最好的之一,但就连他也说有风险。

因为亲人朋友的赞扬,白丁对自己作品质量是有信心的,但是出于IT的经验,对市场前景动摇了。白丁是个厚道的人,认为这没法怪出版社、发行商、书店,这个行业就是风险很高,好作品在证明自己之前,都有可能是赔钱货。社会应该善待书店,善待发行商,也善待出版社,谁生存都不容易,多些理解。

推来推去,和老王没聊多久白丁就得出结论,决定自己花个七八万买下所有书“包销”,解除出版社的风险,推动出版链条。比起去找发行商,这是更现实的办法。于是就说,自己出钱来包销印书,2000册有些少,就印5000册,要多少钱自己都先出了。老王真的很欣赏这本书,所以尽心当责编把书做得很精美。白丁也不想省成本,选用了高档纸。大部分看《云球》的人应该想不到,这书居然是作者个人出钱包销的。

其实从出版社角度,并没有这么多弯弯绕。无非就是想点办法减少发行风险,更不可能让作者自己去找发行商来做。也许白丁出个3万元给出版社补助一下就可以了。但是既然作者爽快地同意包销,那确实是肯定能通过选题会的办法,所以就这么办了。

多少有些稀里糊涂,白丁就决定了出钱包销5000册书。作者急于出书,出版社收钱办事,这种事其实也常见。出版社把书编好,2000册或者更多书印出来,收一些固定费用后,会以较低的价格把书给作者。比如书上印的是30元,作者拿书是8元。而且印书不是出版社做的,是印刷厂负责的,是工业化操作。作者拿到书了,出版社就不管了,这边的事已经忙完了,会赚一点钱,除非作者要加印、再版。

而作者拿到几千册书,往往会一脸懵逼,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了。有个乡镇企业局长,退休后写了本自传《风和雨》,就是这么搞出来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卖,就放了一些在我岳母的麻将馆里卖,一本也没有卖掉。

三.意外的“营销”

白丁定下自己出资后,确实是稀里糊涂的,还准备向渠道发行。他想等有了书,就可以“赊”给二级、三级发行商、书店去卖,自己就等于是一级发行商了。在白丁的想象中,自己已经承担了风险,如果渠道中的人欣赏这本书,同意拿书到渠道里卖总不难。

但是这个想法错大了,因为白丁没有发行资质!国家对发行是有严格监管的,不能让作者包销的书随便进渠道发行,那等于随便谁都能来搞发行,会乱套。所以很多个人作者出钱搞了一堆书回来,然后就傻眼了,放不进书店里,先不要钱也不行,只有放麻将馆里没人管。

个人还剩一个出路,零售。也就是说,白丁可以先收钱再把书给别人。要先申请书籍零售资格,但是不难申请。有了零售资格后,再去和渠道沟通。如果渠道愿意,白丁可以先收钱,让发行商、书店把书买去,再进入书店布货销售。但是对发行商和书店来说,这就等于承担了风险,所以并不是很容易作出的决策。沟通起来成本也很高,等于要对这么多发行商和书店,一家家收钱卖书,很难搞。

因此,白丁即使手头有书,也很难让书进入书店,也进不了当当、京东、淘宝等发行商的网店发行渠道。这也就是我发微博推书,读者却找不到书的原因。从卖书角度说,零售比发行的难度要高,都没法让书进入实体书店或者网上书店。

所以,最后白丁只能自己开个淘宝网店卖书了。这种网店还不是随便能开的,需要有图书零售资格。理论上白丁也可以象文青一样开个实体书店,但只卖一本书成本太高。

因此,如果作者被逼成自己包销卖书,常规的发行渠道都用不上了,出版社和发行商即使个人欣赏作品,对销售前景肯定也是不看好的。要是看好,出版社和发行商就来发行了。

白丁不能说被逼,其实决策很快,没有试其它出版社。而且白丁是自己零售,其实可以赞助出版社几万,让出版社来搞发行。应该算是通过貌似“严谨”的推理,误打误撞走上了零售卖书这条路。通常新人作者不愿意拿出几万元,或者不愿意包销,一般会到处试下。

回头看,白丁自己用IT手法卖书,这反而是一种高效!这甚至是出版社的老手都想不到的。如果读者向作者个人买书,出版社、发行商、书店作为中间渠道都没有了,符合IT去中间化的本意。以前个人卖书真不可行的,没法搞。现在只要有足够多的人点击光顾白丁的网店,就直接解决问题了。

白丁自己定了个89元的书价,可能是按新书价格来定的。2017年新书平均价格是75元,各级渠道都要成本。但是,白丁12元成本可以拿到一本印刷精美的书,8元包快递,一本书的销售成本就是约20元。没有中间环节,卖89元其实没必要,39元在商业上是可行的。

白丁只卖一本书的淘宝店以及微店,开始只有自己的测试购买和朋友的赞助式购买。2019年1月拿到书,也没卖多少本,白丁和帮忙的朋友都不知道怎么营销。

完全出乎我和白丁的预料,微博推荐对《云球》的销售起了很好的作用。发微博之后一小时,就有不少人购买(这些读者89元也下单了),惊动了淘宝客服,白丁被老婆叫醒后还处于懵逼之中。第一天只准备了500张优惠券,没想到当天就领光了。淘宝网一个月的销量超过3500本,购买基本是微博渠道带来的。首批5000本卖完(也有送的),加印的5000本已经出厂。很多人在等着追看第二部,将于5月出版。

而有了“数据”以后,营销也就方便了。有发行商真的愿意先出钱找白丁买50或者100本,拿去渠道里销售。因为读者给出的反馈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就算卖价远高于白丁店里的39,卖出去也不成问题,进价却比39要低一些。所以在京东淘宝的发行商书店里,也能搜到了,但不是白丁卖的。发行商卖完了,又来进100本,反复几次。

亚马逊kindle的封推,宣传词明显参考了我的推荐

事情发展成这样,可以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作者、出版社、发行商,还有我和微博上帮忙推荐的人,都没想到。并不是说有谁主控策划了营销活动,就是自然发展成这样的,算是一场非典型的推书营销。白丁和家人朋友看到一堆购买忽然冒出来,看到众多读者的好评,真的非常开心。

传统发行渠道可能没注意,个人淘宝店卖书其实不麻烦,可以很高效。白丁的书订单上来了,有时一天好几百,但并不需要自己打包填地址找快递寄给全国各地的读者。淘宝产业链已经很成熟了,有专门的第三方“云仓”负责这些事。书出厂就直接放到云仓存放,订单系统和淘宝店微店直接连着的,白丁的人只要负责和买家聊天下订就行了,云仓自动发货,一切都很省心。这种服务业的专门化程度,是远超发展中国家的。

传统发行渠道也可能有误解,以为做网络营销要花很多钱。但是我和其它微博上帮忙推荐《云球》的人,都是不要钱的。编辑欣赏作品,过不了选题会也没办法。但我们作为读者,如果自己欣赏一本书,写些推荐的话是完全自主的,真不用提钱。有些大V或者渠道是收钱推荐的,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至少我和一些朋友推书是不收钱的。作者送书,真喜欢的人免费帮推应该是常见行为,这类人群是大量存在的。本来口碑传播就是一个群众行为,网络时代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也是群众的一部分,基本行为逻辑是一样的,而且应该是缺省值。当然如果作品本身不够出色,就需要花钱做营销,而有些人收钱推荐也不愿意。

四.给新人作者的建议

如果得到编辑的欣赏,但卡在选题会上,可以考虑自己出些钱,把这关也闯过去。如果不想自己包销,可以出个3万元赞助出版社,还是由出版社负责发行,自己省事。如果资金充足,也有足够信心,也可以再多掏点钱,出七八万自己包销。

以前包销是很难搞的,但是现在可能也有办法了。申请零售资格建网店卖书,只是自己建了一个渠道,不能解决问题。作品出色,就可以想办法找人帮推荐。可以广撒网,去联系别人又不用什么成本。花钱直接让人营销是个办法,但是也可能白花了更多的钱。

新人作者还是应该尽量把作品写得出色,不要太过分自信。如果有了好的作品,又碰到出版社对市场前景有顾虑,可以考虑自己营销。这样的投入并不用太多,风险自担,卖火了收益也归自己。也不要稀里糊涂就包销了,在了解行业原理和流程的情况下,多和出版社商量沟通,会有更合适的办法。

以上是个人推书的经历和相对片面的调研分析,错谬在所难免,希望能对理解出版行业有贡献。

THE END
1.一站出版网市场价格:¥6-8万元 支付方式:先付费后出书 平台价格:58000元支付方式:先出书后付款 赠送图书:100册 出版计算 说明:在本平台出版著作,作者可以直接与出版社签定出版协议,并由出版社开具发票,出版费用也可汇入出版社账户。本平台所涉出版费用未考虑作者具体要求,因此仅作参考。 张金良http://www.cnipub.com.cn/index/jiaoyu.html
2.5000册售罄!怎能不为你骄傲?「博客出书的故事⑤」从它上架之后,我看到了网友们的期待、热评、褒奖,也听到了责难、挑剔的声音。然而,木秀于林,不惧风摧,一年过后,它以首印5000册销售一空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自己!风雨过后,我依然坚信,一切都是值得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昨天,飞思责编春雨告诉我,《案例精解企业级网络构建》的第一批5000册已经全部卖完,即将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375233/article/details/92157120
3.17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某项目应纳税所得额=某项目收入总额-费用扣除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计算公式 1、不超过500元的部分,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3978p3d.html
4.图书出版合同范本交稿时间为年8月。全部稿件数为200千,甲方同意首次出版的稿件按每千5元的标准向乙方支付审稿费用,审稿费用共为1000元;每年重版重印图书审稿费用按每千1.5元的标准向乙方支付审稿费用。 第八条图书起印数为5000册。作者自动放弃5000册以下印数的稿酬;超过5000册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给甲方版权所得。如有他人需要改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hetongfanben/20221205180337_6065250.html
5.出书流程详解——想出书的可以看,少走弯路比如,一种新书,首印了5000册,先后销售了4000册,然后再也卖不动了。一般出版社的新书会有一个平均的退货比例,各个出版社不同。假设这种书最后又退货了1000册,那么加上库存没有卖掉的1000册,实际上有2000册就废掉了。这2000册的成本就要摊到那实际净销售的3000册上,这3000册的利润空间也基本被挤没了。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538155525&efid=pq0uhUFV9ost-1RROGcMZg
6.我要出书快速出书网五:国内单书号+10万字以内+500册书=20000元 特别说明: 1、此套餐只适用于文科类图书,例如教育、文史哲等,理工、农类图书价格多3000元,医类多5000元。 2、此套餐使用的出版社为快速出书网指定出版社,皆为为国内出版社,如果作者指定其它出版社,价格另行商议。 3、此套餐图书开本为国际大32开本(210mm*145mm),http://kschushu.com/a/wycs/
7.图书出版合同范本(15篇)第七条 交稿时间和审稿费用及稿酬支付方式: 交稿时间为20xx年8月。全部稿件字数为200千字,甲方同意首次出版的.稿件按每千字5元的标准向乙方支付审稿费用,审稿费用共为1000元;每年重版重印图书审稿费用按每千字1.5元的标准向乙方支付审稿费用。 第八条 图书起印数为5000册。作者自动放弃5000册以下印数的稿酬;超过https://www.yjbys.com/hetongfa/hetongfanben/1547263.html
8.一个独立出版人,究竟能在一本书上挣多少钱?出版人利润=45万*15%(销售回款利润)-1万(管理+编辑费用)-0.75万(库存销毁成本)-0.40万(资金使用成本)=4.6万(这一数字相当于编辑计算水平打了个7折) 注意,这只是一本书在年内的理想情况:印刷1万册(退货率10%不变……)。 假如这本书的印刷量缩小到5000册,编辑利润则只有1.8万(不是你想象中的2.3万,比1https://www.jianshu.com/p/37e085144d65
9.出版社的马编辑说一般他们书出来都是印5000册,我拍了桌子说5000册书总算是出来了,出版社的马编辑说一般他们书出来都是印5000册,我拍了桌子说5000册不够,你至少弄1万册,很快就会卖光。他们信我了,真印了1万册。我心虚了,万一没卖光我岂不是颜面大丢?仔细想想也不会,我们米课学员每三人购买1本也能给抢光呀!突然感觉卖一本书比卖一套课还兴奋,我是没救了。 https://xueqiu.com/8479254260/58180765
10.书评集锦随笔分类号虾技术博客出书,5000册全部售罄,这是真的吗? 摘要:欣闻技术博客出品图书《案例精解企业级网络构建》首印5000册销售一空,这是值得祝贺的一件事情,时下博客空间已经是人们发表心情,传播事件,探讨技术的重要方式,但是将技术博客内容规划成一本严谨的纸质图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在销售周期内全部售罄,这更加体现了博客https://www.cnblogs.com/haoxia/category/195140.html
11.图书出版合同15篇(荐)第七条交稿时间和审稿费用及稿酬支付方式: 交稿时间为20_年8月。全部稿件字数为200千字,甲方同意首次出版的稿件按每千字5元的标准向乙方支付审稿费用,审稿费用共为1000元;每年重版重印图书审稿费用按每千字1.5元的标准向乙方支付审稿费用。 第八条图书的初始印数为5000册。如果印数低于5000册,作者将放弃稿酬;而https://www.pinda.com/zhichang/hetong/417554.html
12.关于图书出版署名合同(汇总29篇)全部稿件数为200千,甲方同意首次出版的稿件按每千5元的标准向乙方支付审稿费用,审稿费用共为1000元;每年重版重印图书审稿费用按每千1.5元的标准向乙方支付审稿费用。 第八条图书起印数为5000册。作者自动放弃5000册以下印数的稿酬;超过5000册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给甲方版权所得。如有他人需要改编剧本或是其它形式http://m.yueduku.com/xieyi/chubanhetong/307/307995.html
13.军队文职人员考试出版专业军队文职考试基础知识A.制版费用B.装订(包装)费C.出版物宣传推广费D.校订费E.编辑部门的工资和办公费56.某图书原计划印制20000册,后根据市场预测情况决定印制15000册,于是它的()。A.变动成本总额减少B.单位变动成本减少C.单位变动成本维持不变D.固定成本总额减少E.单位固定成本增加57.运用成本定价法测算的出版物价格,还须根据()https://www.zjjks.com/bkzl/ggkm/gj/28801.html
14.书店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精选16篇)确定各项成本和费用 (1)房屋的租金:每年10000元左右 (2)房屋的押金:4000元 (3)房屋的装修费:3000元 (4)收购5000本二手书(每本6元):30000元 上表为模拟的利润表。通过以上利润表可以看出,第一年盈利500元,第二年盈利62000年。 (八)创办过程 1、收购大量的二手辅导书籍,如专业辅导书籍,公共课辅导书籍等……https://www.ruiwen.com/chuangyejihuashu/4836422.html
15.出版社出书费用万鸿出版公司出版社出书费用 出版书籍需要多少钱看书的质量,如果出版社觉得好,比较有市场,不但不要钱,还应该给你稿费的。如果选择自费出书,要看你的书有多少字,你要求的印制标准与册数,而且出版社要收书号费,如果全由出版社操作,大概下来得两万左右吧(不同出版社不太一样,大社名社贵,边远小社便宜,浮动价格好几千)。 http://www.hgtu.cn/hgtu/vip_doc/28398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