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十所大学:不同的命运,一样的风骨;远去的岁月,不灭的火种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的,是1938年西南联大部分师生徒步迁徙的影像,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段慷慨悲歌的缩影。

抗日战争的纷飞战火中,中国大学顽强地生存、抗争、发展,其中蕴涵着某种让后人肃然起敬的精神。在大部分国土相继沦陷的状态下,为了保存“读书种子”,也为日后建国大业储备人才,不甘附逆的中国大学,纷纷内迁。

八年抗战,中国大学不仅没被战火摧毁,还发展壮大,这实在是个奇迹。抗战中,大批中国大学内迁的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这是世界教育史上一段异彩纷呈的华章,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一座昂然屹立的丰碑。那些见证历史的珍贵记忆是文学、是历史、更是永不磨灭的精神!

抗战时期部分大学西迁路线示意图

抗战中的十所大学

浙江大学

西迁的另一重使命是文化的守护

1937年11月,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率领下,历时两年多,穿越江南六省,行程2600公里,于1940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浙大西迁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即保护《四库全书》的转移。《四库全书》共有7部,3部清末已毁,日本侵华又损失2部,竺可桢受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委托,将一部《四库全书》140箱,成功转移至贵阳黔灵山公园北的地母洞存放。

当时,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陈训慈觉察到杭州的文澜阁《四库全书》面临万劫不复的险境。他一面动员全馆人员赶制木箱,准备装箱转移,一面积极筹措运费。他想到浙大,专程找竺可桢商议对策,两人除共同向教育部力争之外,赶紧利用浙大迁校的卡车,分批装运库书,终于在1937年12月杭州沦陷之前搬出杭州。

这次库书的迁移,几经波折,历尽艰难。先是雇民船,将库书迁至富阳石马村赵宅,后将库书迁至建德松阳坞再至金华,继而觅车运至龙泉。后又从龙泉启运,自福建浦城而至江山峡口,再上浙赣铁路,过江西,到湖南长沙,从湘北到湘西,直奔贵州贵阳。如此经过5个月的跋涉,终于将库书存于贵阳西部的张家祠堂。后因日寇轰炸贵阳,又将库书迁入贵阳城北4公里一个名叫“地母洞”的洞穴。库书存储于贵阳地母洞之后,先是每年一次曝晒后又改为春秋两次,全年无停歇之日。如此六年,国宝万无一失。

中央大学

人不当亡国奴,动物也不当亡国奴

“武力占据一个国家的领土是可能的,武力征服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不可能的。”

1937年10月,国立中央大学从南京西迁重庆沙坪坝,而后扩展到四个校区。在时任校长罗家伦的带领下,成为内迁最迅速而完整的学校。

在敌军飞机的持续轰炸和炮火的不断蔓延中,国立中央大学的师生携带着大量仪器、书籍,甚至还有飞机和教学用的解剖尸体、家禽等物长途跋涉,却未有一丝损耗。

在学校师生西迁入重庆新址后,第二年深秋,重庆沙坪坝码头一队风尘仆仆的牲畜从远处走来。这些农学院的荷兰牛、澳洲羊、英国猪脚步悠闲,美国鸡、北京鸭啼声嘹亮,而守护在它们身边的人却个个蓬头垢面,几乎衣不蔽体。在经历了一年的长途跋涉之后,他们奇迹般地来到重庆,校长罗家伦目睹这一场景不禁热泪长流,竟像孩子一样与那些“远道归来”的牲畜相拥亲吻。

与动物大军会师的场面被罗家伦在《炸弹下长大的中央大学》一文中记录下来:

在第二年(1938年)深秋,我由沙坪坝进城,已经黄昏了。司机告诉我说,前面来了一群牛,像是中央大学的,因为他认识赶牛的人。我急忙叫他停车,一看果然是的。这些牲口经长途跋涉,已经是风尘仆仆了。赶牛的王酉亭先生和三个技工,更是须发蓬松,好像苏武塞外归来一般。我的感情震动得不可言状,看见了这些南京赶来的牛羊,真像是久别的故人一样,我几乎要向前去和它们拥抱。

抵达中央大学新校址时,数千师生全部从教室里涌了出来,排列成两行,就像欢迎从前线出征回来的将士一样,含着热泪鼓掌。校长罗家伦亲自带队欢迎他们,欢迎这些千辛万苦的老师傅,也欢迎那些千辛万苦“回来”的动物。

南京大学党委原书记洪银兴评价:“看起来仅仅是西迁中的一件小事,但这是一种气节,人不能当亡国奴,动物也不能当亡国奴啊。”而在重庆西郊沙坪坝,由于奶牛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得体,抗战八年中除批准淘汰的牛外,从未病死过一头奶牛。

武汉大学

将士效命疆场,教授尽瘁讲坛

有大师,有苦读,方有大学。

1938年到1946年,国立武汉大学西迁乐山。

小城有大师,才有大学。乐山八年,武汉大学教授少则100余人,多则近120人,人才济济,蔚为壮观。也由此涵育出淳朴、严谨的学风,并在大学最重要的组成肌理——“教与学”上生发出不少趣闻轶事。

治学严谨,教学更是如此。武大重基础、重学科交叉培养、重实践教学、重外语教学、重教学硬件建设。学校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学生勤奋学习,自强自爱。乐山茶馆几乎被武大学生占有;大渡河旁的李码头,上游的木头被河水冲到岸边,女生便坐在这些木头上自习。有学生为求安静甚至渡江登山,到大渡河对面的大佛寺和乌尤寺学习。晚上就在食堂改造成的自修室学习,或在灯光昏暗的宿舍内自备煤油灯学习。几百人的宿舍,“连上楼梯都是轻手轻脚”。有一次,吴其昌出了一道很难的考试题,学生中无人能答,但全班学生都情愿交白卷也不愿作弊。

严苛铸就了老武大的辉煌。短短八年间,武大培养出了“中国计算机之父”张效祥、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欧阳予等12位后来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知名院士。

厦门大学

东南最优之学府

能藏书,亦可安放求学之心。

1937年12月至1945年7月,国立厦门大学内迁福建省西部的长汀。从厦门到长汀行程800里,要渡过鹭江、九龙江,越过崇山峻岭。加上土匪出没、车辆罕见,300多名师生肩扛手提行李和书籍,走了整整23天。等人马悉数到齐,校长萨本栋逐一清点:学生239名,教职员工8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助教14人。这就是厦门大学的全部家底。

因为搬迁及时,厦大图书仪器等损失相对较轻,这为学生学习留下了难得的学习资料。当时该校图书馆现藏中日文书44050册,西文书15962册,中文杂志5375册,西文杂志16222册,合计81609册。馆内经常订购中文报纸26种,西文报纸3种,中文杂志144种,西文杂志128种。

1942年10月9日,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浦江清路过厦大,在老友施蛰存的带领下参观图书馆,浦江青在日记中写下:“西文书,凡语言、哲学、历史、医学、生物皆富,物理、化学、数学书亦可,而关于中国文学之书籍亦多,出意料之外。”尤其让他惊讶的是:“又有德文书不少,自哥德以下至托麦斯·曼均有全集。尼采、叔本华全集英、德文皆有。亚里斯多德有最新之英译本。”

在抗战的烽火中,厦门大学图书馆藏书之丰富,种类之多样,令人惊叹。厦大在长汀八年,规模日大,声誉日隆。1945年抗战胜利时,全校发展为4院15系,教授、副教授94人,学生达到1044人。在空袭威胁下,“弦歌不辍”,被誉为“东南最优之学府”,成为名副其实的“南方之强”。

中山大学

行走中赓续文化命脉

在流离中守护学术理想,在动荡里坚持抗日救亡,在群众中赓续文明火种。

1938年10月21日,日军攻占广州。中山大学校方被迫迁校:一迁云南澂江、二迁粤北坪石,三迁仁化、梅县、连县等地,一走,就是离乡背井整整七年。在这漫漫征途上,中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文明开化的风气,人民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改造了青年学生的趣味。两者相辅相成,真正走出了扎根中国办学的大学气象。

商务印书馆1941年1月10日刊行的《教育杂志》第三十一卷第一号“抗战以来的高等教育专号”,刊载了余一心所写的《抗战以来的中山大学》。文中细述:同学们最初很不喜欢澂江,因“苍蝇多,屎粪多,沙尘多,澂江人日上三竿不开店门,他们不洗脸,不洗澡,他们小气,他们顽固……”可历经艰苦生活的磨练,他们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广东的青年开始认识了中国的全貌,省籍的隔阂慢慢消除,那种过分夸大的广东精神,也受矫正……此后,流离中的中大学子尽管身处艰难岁月,却始终充满着革命激情。中国大学的文化氛围并没因环境的剧变而荡然无存,它不仅存留着不灭的火种,更借助从人民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让文明薪火相传。

西南联大

刚毅坚卓的校训,使他们发出耀眼的光芒

连天炮火,中国大学最贫穷也是最富有的时光。

1937年夏,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在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2月西迁入滇,4月抵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它是当时办学水平最高的大学,拥有约3000名学生,文学、法商、理学、工学和师范5个学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和一个先修班。当时在昆明主持校务的梅贻琦主张“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自由”和“严格”成为若干年后追忆联大课堂时最常被提及的鲜明性格。

从课程设计开始,联大有意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学校规定,文法学院学生至少必修一门自然科学,而不论文理工,所有学生都必修中国通史、西洋通史、大一国文和大一英文。

对于教员和学生,联大提供最大的空间。教师在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考评方面,几乎拥有全部的主动权。平时学生考试,不必按照教师的讲义来答卷,意见与教师相左,只要有根据,也可以拿高分。由于每门课都有两三位教授在不同教室同时授讲,学生可以自己挑选老师。有一年,闻一多、游国恩和罗庸三位教授各自讲授《楚辞》,而青年教师唐兰和彭忠铎也开了这门课。老师之间有如“摆擂台”一般,各自拿出绝活,吸引学生听讲。在校方看来,这样的安排,既可以促进教师的良性竞争,也可以激励学生独立思考。

自由并不意味着散漫。联大办学8年,近8000名学生通过了入学考试,但仅有3800人毕业。联大对教授的要求也是极严的,无论多有名的教授都亲自给本科生上课。但对其言行有损为人师表形象的,即便是名教授,也要解聘。同时,大考小考不断,要求极其严格。比如理学院,计量时发生误差意味着会丢掉50%的分数,方法错误就等于交白卷吃零分。

名师云集,学术自由,加上良好的学风,联大孕育了一大批受过良好训练、深受联大精神熏陶的本科生。恰如彼时经济系教授陈岱孙所言,不是学生的天赋,而更主要是联大的学风使他们发出耀眼的光芒。

西北联大

师生入编行军过秦岭

过渭河,越秦岭,徒步千里,长达一月,至今依然是破天荒的壮举。

193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穿越秦岭的现代公路,从西安到汉中的西汉公路正式开通。工程师张佐周承担起从留坝到汉中80公里的测绘与施工。张佐周毕业于西北联大的组成学校之一天津北洋工学院。谁也没想到,他呕心沥血修筑的公路,却为两年后母校内迁汉中提供了方便。

1937年3月,陕西门户潼关告急,刚刚落脚的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大前身)不得不内迁汉中。据资料统计,1937年底,西安临时大学共有学生1472人,教职工316人。当时,为保证全校千余名师生的安全,校方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行军办法,将全校师生编成一个大队,其中含有三个中队,若干区队、分队,行军时以中队为单位,这样算下来,每个中队近600人。

从出发第三天开始,行军最艰辛的时刻到来,队伍开始翻越秦岭。秦岭高峻,人员攀爬已十分困难,雇佣的大车上行更加艰难。3月19日,大队伍到达目的地后,运输炊具的大车还未到达。原来,装满东西的大车,根本爬不上坡陡的山岭。最后只好雇佣三头黄牛,一步一顿,最后到达目的地东河桥时,已是凌晨3时。

4月4日,队伍到达褒城之北石门。刘德润曾记载:“至此群山敛迹,汉中盆地在望,余心中余日来犹如石悬,今一日欣然若有所获,不禁感谢苍天者再!”

抗日军政大学

为抗战而生

在国难时挺身而出,在艰苦中坚持抗战,为国家培养十多万军政干部。

抗战期间,抗大先后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设立了14所分校,华北、陕甘宁、华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到处都飘扬着抗大的旗帜,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十余万名军政干部。

抗大师生一面学习,一面生产,更是无时无刻不在与日军对抗。

陕北公学

到抗战前线去

“到抗战前线去,到民众中和困难的地方去!”

那时候,学员常常六七人共睡一个土炕,挤得翻身都十分困难。因为学校没有教室,上课常常都在露天。雨天里,师生卷起裤脚学习,冬天便头顶雪花。大家的背包白天当凳子用,晚上睡觉的时候就用来盖在身子上。学员入校,往往第一课就是挖窑洞,首先解决栖身之所。学习用品,每学期每人发一支铅笔和几张油光纸,写了正面写反面。主食则是小米、土豆,咸菜是主菜。为了克服物质困难,学员们自己动手种菜、打扫卫生,发动社会进行募捐。

河南大学

书生亦血性

与敌抗争,毫无所惧,这是知识分子的果敢和坚毅……

1944年5月初日寇占据嵩县,河南大学师生决定撤出所在地潭头。5月12日清晨,先行撤出潭头的河大师生携带少量干粮和简单行装,涉过伊水,沿着陡峭的山路南行。12日傍晚到达大青沟。当晚大雨滂沱,三日不止,千余师生困厄山中。

15日9时许,日寇数百人分两路侵入潭头镇境,这时,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师生在危急之中不知避向何处。一些教师家属和数十名学生向北山转移,而日寇一路骑兵正从北山迂回袭来,师生中有6人饮弹身亡,20余人被俘。

16日,潭头被日寇的铁蹄所蹂躏,河大校园变成了日寇的兵营。化学系学生刘祖望和医学院学生李先识、李先觉两姐妹不甘受辱,均投井身亡。助教商绍汤、吴鹏和法律系学生朱绍先、辛万灵奋勇与敌搏斗,壮烈牺牲。文学院学生孔繁韬和一位女生痛斥日寇暴行,日寇用铁丝把他俩串在一起,刺杀后投进秋林村西的一口两丈多深的井里。医学院院长张静吾博士被俘,夫人吴芝惠惨死在日寇刺刀下,侄儿张宏仲被刺伤颈部,张静吾乘敌不备跳入深沟才得侥幸脱身。农学院院长王直青教授、段再丕教授与该院20余名师生被日寇罚做苦役,稍有怠慢,便遭毒打。王直青不堪忍受日寇暴行,跳下山崖,身负重伤,幸亏附近乡亲营救,一个月后才转赴荆紫关。

THE END
1.关于11楼阅览空间暂停开放的公告消息与公告关于11楼阅览空间暂停开放的公告 全体读者: 11楼A区阅览空间将于近期进行空间改造,从即日起暂停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期间如有图书借阅需要,请联系一楼总服务台。 给各位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特此公告。 图书馆 2024年12月11日https://library.jgsu.edu.cn/web/Contents/detail?id=cd82368b-63c2-49b4-8855-ca9140042890
2.阅读《上图书馆》一文,回答问题。上图书馆在什么地方看见西蒙娜题目阅读《上图书馆》一文,回答问题。上图书馆 在什么地方看见西蒙娜?德?波伏瓦说了一句话:她正真钟情的是法国国立图书馆。 这地方我去过,在巴黎里胥力欧大街,是一所华美的房子。光这建筑,且不讲其中藏的几百万册书,也使人爱他。 于是我想起了上图书馆之乐。 在这方面,我是有https://graph.baidu.com/build/question?questionID=17820255751465398246&token=6G75WxHFeUUHqPet%2B5ABDSzSqw22zI7qfipxZ%2FamVCg%3D
3.学府路哈尔滨市图书馆。早上9点到下午四点学府路哈尔滨市图书馆。早上9点到下午四点半,周一是十二点开馆。人真的真的特别多。去自习需要预约,在公众号上,早上六点开始,基本上就是几十秒就预约没了。因为疫情每天只开放两百多个座位。没预约到的只能等到上午十点以后,有预约没来的才能进。学习氛围还是挺好的。 https://m.dianping.com/review/751385309
4.你好,我是你未来的母校——于都三中不信?我带你去看 我带你 奔跑在400m标准塑胶跑道上 阳光体育健身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选取最灿烂的一枝 你就是最亮丽的风景 我带你 去看看食堂旁边的细叶榕 她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散发着三中学子的青春气息 我带你 在图书馆的阅览室翻阅古今典籍 https://www.meipian.cn/1zlpdd80
5.波士顿十大著名景点波士顿必去景点波士顿最好玩的景区→MAIGOO世界高等学府的典范 来波士顿旅游,怎么能不去世界高等学府的典范哈佛大学呢!哈佛大学建立于1636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和研究资源。在哈佛大学,你可以参观校园和博物馆,了解学术和文化的精髓,是波士顿旅游必去景点。当走到哈佛广场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那种很独特的氛围,一幢幢古老的建筑矗立在https://www.maigoo.com/top/433608.html
6.5月2019人民论坛思想教育对于任何左派组织都是重要的。由于社会主义者有一个清晰的世界观,因此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对于帮助提高我们的成员的思想水平、了解和改善人类社会至关重要。这些书籍都被物尽其用,有一些书为我们的会员学习会提供了基础。 我必须想办法在我的杜尼安路(Duneam Rd)学生宿舍的房间里安置这些图书,因为大学社会主https://wangruirong.wordpress.com/2019/05/
7.这里已成为高校“收割机”正在打开青岛想象力也可以去海军路上的爱情街区携手走过爱情斑马线,吃一顿美味的海鲜大餐;午后在海军公园、中央活力公园吹吹海风,去藏书400万册的图书馆里徜徉书海,去海洋科技馆里沉浸式“玩转”大海,去科学讲堂里听一场最新的学术报告,热爱运动的业主也可以去古镇口大学城体育中心踢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还可以去5海里外的灵山岛上海钓,https://house.qingdaonews.com/xinloupan/zixun/202311/14/item24630-5590.htm
8.走进图书馆心得体会(精选13篇)陕师大图书馆的图书书标依中文和外文区分,中文用红标,外文用绿标。我馆书标依普通与工具、特藏区分,普通蓝标、工具红标。 无论是渭师院或陕师大,书标在每本书上都有一个固定的高度,但是这个高度难免在粘贴时出现倾斜或高矮不一的情况。我馆对书标采用依每本书书脊的最下面粘贴,这样不但省去划线的手续而且上架https://www.oh100.com/a/202207/4941197.html
9.科学理论论文通用12篇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1]。现代图书馆早已突破了信息资源存储的瓶颈,知识、信息、文化的传播成为图书馆生存的主体价值,服务于社会文化发展成为图书馆主要活动。从产业隶属视角看,图书馆在行业划分上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因此,服务科学的兴起无疑给图书馆的业务活动带来新的理论基础和实https://dwxyj.xueshu.com/haowen/1610.html
10.中国书院文化:千百年前的高等学府与图书馆中国书院文化:千百年前的高等学府与图书馆 书院是传承文明,传播思想和文化的载体,它不可能不和文化有难解难分的姻缘关系。 书院”一词 始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最早的书院,是官方创立作为朝廷、藏书、校书的场所。 后来才发展为中国古代士人开展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https://www.ksrmyy.com/ask/64459.html
11.大学生校园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精选9篇)大学生校园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3 今年暑假,我的社会实践场所便是集大嘉庚图书馆。这个图书馆颇具规模,其中的设备设施都能满足读者的要求。在图书馆的实践期间,我却发现了作为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中存在着许多不文明行为,而这些行为出现在了图书馆中,就直接影响了读者的自学与阅读。 https://www.ruiwen.com/baogao/5788675.html
12.校园环境调查报告(精选17篇)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不允许同学们到小摊前买零食的,可是那诱人的小零食让同学们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继续买那里的零食。 有些同学环保意识差,把垃圾随手丢弃在走廊、操场等公共场合。 校园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零食非常便宜,导致同学们去买。 包装袋很漂亮,而且食品的名字也很好听,让许多同学禁不住去买。 https://www.yjbys.com/diaochabaogao/2580400.html
13.新生校园指南:这篇文章介绍了师大生活指南,包括寝室、洗衣服、断电学习、校园快递、清真食堂等,以及出行路线和图书馆篇。还提醒新生注意骗子编造骗局,购买手机卡、银行卡、酒店优惠卡需谨慎。 一、生活篇 1、“寝室都在哪儿?” 师大一共有14座公寓,其中只有3、7、10、12公寓是男寝,至于5公寓么则是研究生公寓。其中包括有4人https://hsdb.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1313045
14.“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团日活动之团员总结7篇(全文)该去图书馆学习党的知识了,一大清早的,我们得安排同学们去给班上每个人占座。到上午9点钟,我们准时在图书馆门前集合,然后列队安静地进入馆内。找好自己的位置,然后各自去寻找自己要学习的党的知识。当学到有不懂的地方时,我们可以去问问图书馆里年龄较大的老师傅,他们鉴证了党的发展壮大。回去之后,同学们一起积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u1uqva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