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对文化教育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全面推动,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并推动公共图书馆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以支持和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公共图书馆行业现状
1、馆数与藏书
202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6个;全国图书总藏量14.4亿册,同比增长5.6%,公共图书馆遍布城乡,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场所。同时,图书馆内部的设施也日益完善,包括阅读区、借阅区、电子资源区等,为读者提供了舒适、便捷的阅读环境。
2、流通与外借
随着公众对参与型、体验式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公共图书馆也积极响应这一需求,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吸引了大量读者参与。2023年,公共图书馆全年总流通人次116061万人次,同比增长46.9%;外借人次33044万人次,较上年增长32.7%,书刊文献外借78299万册次,同比增长29.0%。
3、人均资源
2023年末,全国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60.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1.7平方米;全国人均图书藏量1.02册,比上年末增加0.06册,人均图书资源仍然相对匮乏。未来,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提高人均图书资源水平,促进地区间资源均衡分布,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文化生活需求。
四、公共图书馆行业未来展望
未来,公共图书馆将继续深化在数字领域的布局,将馆藏资源逐步迁移至云端,构建庞大的数字馆藏体系,读者则将能够轻松无缝访问图书馆目录及各类数字平台,享受便捷的数字资源服务。此外,公共图书馆或将配备虚拟助手或机器人,有效地处理日常任务,如补充书架或引导读者找到他们需要的文献,伴随着人工智能融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将简化流程,使馆员能够专注于更复杂的任务,并为读者提供更流畅的资源访问体验。此外,增强现实(AR)技术正在成为公共图书馆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为读者创造身临其境的阅读环境
2025-2031年中国公共图书馆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运营管理建议、系构建模式借鉴、运营分析、发展前景展望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