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曲珈熠实习生曾文慧
近日,市民李倩(化名)来电反映,因临近预产期,自己花了3000元找“专业机构”给硕士毕业论文降重(降低论文查重率,提高论文的原创性和学术价值),半个月只降了10%,随后却联系不上机构,疑似被骗。
临近毕业季,记者检索发现,电商平台有大量的类似店铺接单,论文降重报价千字90元,本科论文代写千字80—120元不等,并承诺背后有对应专业的985硕博团队代笔。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不少论文AI生成器可10分钟在线出稿,也可以进行论文降重且操作十分简便。
对此,北京某高校博士研究生马旭认为,“论文产业”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因涉及的监管部门较多,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另一方面,论文代写和有偿降重属于违反学术规范和公序良俗,一般不受法律保护,只靠监管是不够的,需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术诚信的意识。
找“专业机构”给论文降重花了3000元后还得自己改
李倩今年30多岁,是一位二胎高龄产妇,因孕九月就有宫缩导致身体不适,决定完成论文初稿后寻找“专业机构”帮助降重。“当时是在网上找的机构,初稿的查重率为70%,机构承诺我在3月22日之前查重率会降到20%,我就先交付了1500元的定金。”
电商平台提供代写服务本科论文千字标价百元上下
4月11日,记者根据李倩提供的该工作室地址到达现场后发现,并没有“众焱硕博文化教育工作室”,该地址为一家电梯公司。电梯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在这已经办公四五年了,没听说过这个工作室,之前公安部门、市场监管局以及12345热线都有人来咨询过。”
业内人士:违反学术规范一般不受法律保护
北京某高校博士研究生马旭表示,有需求就会有供应,从写手、掮客、网站再到期刊,环节不同,监管主体也不同。具体来说,涉及到公安、市场监管、网信部门和新闻出版管理机构等各个主体,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马旭表示,论文代写、有偿降重不违法但违反学术规范和公序良俗,一般不受法律保护。毕业论文是评价学生学术水平的主要依据,特别是硕博论文体量大、结构复杂,在答辩阶段十分考验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为他人代笔并不是无据可查。
在此,也告诫毕业生,学术不端一旦查处当事人将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注销学位证书,从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至少3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接受该学生的学位申请。若抄袭他人论文还可能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权,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除了避免上当受骗,还要为自己的学业和就业发展负责。
原标题:“论文产业”乱象频发,专家呼吁加强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