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推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迎来数智化转型新阶段。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支持下,推动数据电子化、建设智慧型图书馆成为公共服务发展新趋势。陶瓷是中华文化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陶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艺术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如今的图书馆不仅是借阅书籍的场所,还是公众共享的文化殿堂,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智慧型图书馆建设为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推动陶瓷文化繁荣发展。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第一,创新服务理念。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需要积极应对数智化带来的变革,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坚持用户导向原则,优化服务管理流程,确保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满足陶瓷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需求,为公众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图书馆需创新服务理念,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针对公众的不同需求,图书馆可以开拓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如陶瓷工艺学习、古代陶瓷精品赏析等。

第二,创新服务模式。图书馆要科学规划数智化服务创新工作,完善制度体系,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数字化资源开发、设计、整合以及创新,明确陶瓷文化创新性发展目标和方向,增加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如举办线上陶瓷艺术展览、开启在线课堂等。与此同时,积极推动跨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合力作用,建立服务联盟共享平台,将研究成果及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此外,图书馆还可将实体与虚拟空间进行优化布局。如设立陶瓷文化数字体验区,将集教学、科研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于一体的智慧型服务融入其中,借助数据分析,打造兼具资源服务、知识更新的智慧型科学服务体系,并推动数字化资源共享,扩大陶瓷文化的传播范围,提升陶瓷文化的影响力。

第三,促进文化交流。图书馆通过推进数字化资源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图书馆可定期举办陶瓷艺术展览,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多维投影等科技手段,让公众能够近距离地欣赏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味中华陶瓷文化的韵味。此外,还可开设陶瓷制作工作坊,邀请陶瓷专家到现场开展教学活动,让参观者参与、体验陶瓷的拉坯、上釉、烧制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与互动感。同时,举办陶瓷文化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为公众提供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空间,激发陶瓷文化的创新活力。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了人们跨地域交流的机会,能够促进陶瓷文化的广泛传播,推动陶瓷文化走向世界。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路径

其次,构建陶瓷文化生态平台。图书馆可依托先进技术,构建陶瓷文化生态平台,为数智化转型奠定基础。生态平台拥有强大的应用生态,可借助多元化应用程序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具体而言,在技术层面,构建信息基础设施,解决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在数据层面,通过数据采集、集成与共享,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自由流动;在计算机层面,运用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等,深入挖掘陶瓷文化丰富的数据价值。生态平台能够有效促进陶瓷文化的广泛传播,激发陶瓷文化的创新活力。通过陶瓷文化与现代科技、教育、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让更多人了解陶瓷文化的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在学习陶瓷文化、陶瓷制作技艺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陶瓷文化的发展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在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数智化与陶瓷文化的深度融合,将有力推动陶瓷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均系景德镇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

THE END
1.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该库可提供综合性数字化古籍特藏文献,包括本馆建设的古籍特藏、外馆文献资源,以及古籍全文检索分析系统。 当代图书 本栏目下有10万余册电子图书,多为近现代图书资源,内容包括文学小说、哲学历史,人物传记、古籍经典、科普科幻、亲子童书、人生励志、经济管理、休闲娱乐等方面。国内众多权威出版社、出版机构的出版图书,http://nlc.cn/
2.馆藏图书数字化平台馆藏图书数字化平台 网址:http://ebook.nua.edu.cn 馆藏纸质图书的数字化自建库,便于全文检索。 访问需要通过登录统一认证系统,用户名是学号/工号,密码是身份证号后6位。 使用指南: 南艺馆藏数字化平台V3.5功能说明.pdfhttps://lib.nua.edu.cn/2015/0906/c4156a57802/page.htm
3.贵阳学院馆藏数字化借阅服务平台正式启用“馆藏纸质图书数字版”经过升级改造,现已更名为“馆藏数字化借阅服务平台”。读者需在学校内网访问,可在图书馆首页的数字资源板块中找到馆藏数字化借阅服务平台,使用借阅证账号(身份证号码)及密码进行登录,首次登录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申请,请仔细填写好每一项内容。审核通过后可通过平台借阅相关图书的电子副本。 http://lib.gyu.cn/info/1063/3013.htm
4.厉害了!在家里点击这个平台,你就可以获得全省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近两年来,省文旅厅贯彻省委数字浙江的要求,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工作,要求数字图书馆能在全国领先领跑。因此,浙江图书馆协同全省公共图书馆共同构建了这个服务平台。 我们希望通过该平台,能使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形成一张网,文献资源和活动信息形成一朵云,方便读者获取。 https://www.thehour.cn/news/474959.html
5.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12篇(全文)(4) 馆藏文献数字化。数字化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 各高校图书馆大多根据本馆资源,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完成了本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 建立了多种类型、多种专业的专题数据库, 用高效自动化管理取代低效的手工操作, 利用计算机网络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o5n68ag.html
6.关于《常州工学院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服务平台》开通试运行的通知为了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纸本图书复本量有限带来的利用矛盾,最大程度方便全校师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正逐步对馆藏纸本图书进行数字化工作。经过部署,《常州工学院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服务平台》今起开通试运行。全校师生可在该平台对馆藏纸本图书数字化后生成的对应电子图书进行检索、试读、传递全文,https://libx.czu.cn/2022/0509/c1296a112691/page.htm
7.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目标及措施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海量电子资源已经成为资源的主体,用户更加依赖网络平台来查找学术资源,并且希望能够得到更加完善、便捷的资源获取服务。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师生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面对复杂的数字化内容传播环境,与时俱进,尽快实现转型,更好地为师生提供资源和服务。 https://www.fx361.com/page/2020/1020/7621508.shtml
8.深圳图书馆古籍数字平台深圳图书馆古籍数字平台是深圳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馆藏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多角度开发利用和宣传展示的综合性平台,旨在让古籍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更大的价值。 为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对古籍数字化的要求,深圳图书馆在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指导下http://www.szbaike.com/social/culture/c-service/2024-09-06/9030.html
9.图书馆电子信息(精选十篇)(二) 加强对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管理。 1.传统信息资源的管理。 为了建设多元化的数字图书馆, 一些传统的信息资源应该数字化并在网上为用户服务, 文献的全文转换可以通过模拟介质如图片、胶卷或图书进行扫描或重新输入来实现。这个过程可能花费比较大, 我们也没必要将所有的馆藏文献都数字化, 只要把利用率较高、文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u00x08.html
10.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精选11篇)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150925101805_31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