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始建于2016年,2023年成立教育集团,有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实验学校、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南校区和北校区三个校(区),现有223个教学班、学生11367名、教职工730名。教育集团是苏州、宿迁两地合作共建的重要成果,秉承“育生命自觉,筑博雅人生”的办学理念,以“文化立校、品牌兴校、特色亮校、质量强校”为办学目标,努力培养“爱党爱国、阳光自信、学业精进、智慧优雅”的博雅少年。
自新课改推行后,项目式学习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运用。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将学生作为核心的学习方式,着重让学生于真实的情境里主动进行探索、解决问题,进而达成知识的构建与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内全域一体化”战略部署,在江苏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苏州、宿迁两市携手共建,拓展合作内涵,以“202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为发展契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微项目学习系列化的实践探索”项目建设中进行有益探索。
直击痛点确立发展思路
该项目建设之初,学校就新课改推行以来全国各地项目式学习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在此过程中发现,在课堂教学和实际教学中,项目式学习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结构化、系统化设计。
微项目学习结构化、系列化的实施,为“课堂教学中微项目学习系列化的实践探索”研究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依托“微项目”组织教学,形成系列化设计,让项目式学习结构化、系列化、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践和推广,从而撬动课堂教学变革。
顶层设计优化项目方案
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微项目学习系列化的实践探索”项目正常实施,学校在充分了解项目式学习、微项目学习等前沿理论的基础上,全面评估微项目学习组织课堂教学的现状,了解师生需求,根据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育教学改革计划,确立项目建设目标及任务,根据学段、学科具体要求,依据以点带面的建设思路,制定项目建设方案。在此基础上,学校聘请专家对项目研究价值进行指导,并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修改完善项目研究的目标及任务,优化方案并使之更具可操作性,根据项目研究方案,分层、分子项目开展实践探索。
基于课程方案理念,构建微项目学习的基本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梳理整合中小学教材的微项目学习设计“点”,在一至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进行试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研制学科微项目学习设计清单,体现学科性、综合性、递进性、实践性。同时,扎实开展理论研究、课例研究、主题活动研究、支持系统研究等工作。
基于项目核心目标,构建微项目学习系列化清单。围绕微项目学习,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科特质,形成系列化的学习清单,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微项目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得以落实,促进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
基于项目育人特征,构建项目研究的课堂模型。着眼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策略研究和模型构建,主要包括情境创设、驱动性任务设计、支架设计等,以及课堂教学基本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基于项目基本理念,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完善项目所需的设施设备、专业场室等环境建设,建设博雅书苑、STEAM创客空间、语商文化馆、生态园劳动教育基地、成蹊园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专业场室,为实施微项目学习创设有效的实践场域,从而保障项目的实施与开展。
目标驱动促进项目实施
在项目建设阶段,学校以“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更好”的工作思路,确立“课改理念的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专业的发展”等发展目标,成立“课堂教学中微项目学习系列化的实践探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项目建设工作,充分保障项目开展的质量。
最后,着眼课堂实践,优化教学实施。积极参与研制和应用微项目学习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与工具,融合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不断健全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形成基于核心素养可操作的评价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组成员认真、及时研究“课堂教学中微项目学习系列化的实践探索”的模型构建、教学课例、评价机制,围绕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亮点总结,积极撰写论文、专著,完成了《课堂教学中微项目学习系列化构建的研究报告》《课堂教学中微项目学习系列化研究论文集》等理论成果及《课堂教学中系列化微项目学习清单》《课堂教学中微项目学习系列化教学设计集》《小中见大:微项目学习案例集》等物化成果。
聚焦课堂助推项目落地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教学相长,学生能学得更好,教师教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中微项目学习系列化的实践探索”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落地终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以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为例。在《木兰诗》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品读重点诗句,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提高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感受木兰的优秀品质,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通过2000年发行的一套《木兰从军》特种邮票导入教学内容,并以2018年的“声音邮票”引出阅读三大任务:
任务二:“邮”然而生——修改完善画面,丰满人物形象。通过任务一的引导,在任务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对原邮票进行修改、增添,并阐述理由。小组合作讨论,专人记录,推选代表,以本组喜欢的形式展示汇报。在这个环节,教师通过拓宽、感悟,升华主题,让学生对英雄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任务三:“邮”你“邮”我——创意表达感悟,致敬心中英雄。通过任务结构化、系列化的递进关系,学生在这个环节以明信片的方式,写一段话致敬心中英雄,可以使用“家国、抉择、担当”等关键词。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尽情地绽放自己,成为自己和大家心中的英雄。本课以94.9分的优异成绩在江苏省“依标教学”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知识习得与生活应用、问题解决与实践创新的持续双向互动中,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与创造力,发展核心素养,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微项目学习系列化的实践探索”项目的建设与推进中,不仅夯实了自身办学实力,还发挥了先行示范作用,为区域教育发展乃至全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鲜活的实践样本,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