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长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逐渐意识到亲子旅行的意义,并开始重视亲子旅行,每逢节假日也都会带孩子出去玩一玩。
01爸爸妈妈跟孩子一起去旅行的意义,远比你想的要多
对孩子来说旅行是知识和教育的一部分,尤其是旅行过程中给孩子带来的以下几个好处,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别的事情替代不了的!
1.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荀子曾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字面意思就是没登过高山,就看不见天的高远,不站在山涧旁,就不知道地有多深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科书中的高山描写得再巍峨雄壮、大海再波澜壮阔,孩子没亲眼见过,没亲身经历过,则很难写出真正有深度的东西。
行路多者见识多,经常带领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仅会开拓孩子的眼界,增长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童年,还可以增加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提升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好奇心……
2.感受人文气息
近年来,“高校游”越来越受家长的欢迎,每年的寒暑假期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都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和孩子。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每到寒暑假,平均每天到北大、清华参观旅游的中小学生多达1万多人,多的时候甚至超过2万人。
那么,为何一到寒暑假家长就热衷于带着孩子去高校旅游呢?
曾有调查机构对此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带孩子去高校旅游,主要有三个目的:
一是让孩子接受文化熏陶;二是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三是希望借此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
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所以作为家长,带孩子去各大高校参观之前,首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提前了解清楚这些高校的文化底蕴、名人历史以及人文素养,不然待孩子旅行参观时,也只是囫囵的看一看,并不能起到接受文化熏陶、树立远大理想的作用。
3.增进亲子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尤其是生活在大中型城市的年轻夫妻,自打孩子出生,甚至媳妇刚怀孕,生活的经济压力就提升了好几级。
教育家孙云晓曾说“父教的缺失,是民族的一大隐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爸爸陪伴的缺失,不仅会导致亲子关系疏远,而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十分不利。实践证明一场全身心的、扔下手机的亲子旅行,不仅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对家庭和睦也十分有好处。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家长会说,旅行虽然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甚多,但是孩子太小,真的适合带出去旅行吗?
02带太小的孩子长途旅行真的好吗?
关于这一点,禾妈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女儿2岁左右的时候,我和老公就曾带她出过2次远门,结果并不如我们想象的美好。
1.东西太多如搬家
相信有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带孩子出去一趟都不容易,更何况出远门?上到吃喝拉撒的奶粉、奶瓶、纸尿裤、湿巾、卫生纸……下到早晚添加的衣物、鞋袜、玩具少一个都不行。
“带孩子出趟远门,简直就是搬家”,很多曾带孩子出过远门的父母想到出去旅行,第一反应就是这句话。
拎着一堆东西旅行,同时还要兼顾照顾孩子,体力一般的父母真的吃不消……
2.水土不服易生病
很多成年人,出趟远门,还可能因为水土不服或者体质弱拉肚子生病,更别提免疫力还未发育完善的小孩子了。
记得4年前第一次带女儿出远门,我和老公什么都不懂,也没给她带家里的水,也没给她喝纯净水,直接用酒店的水壶烧了热水就兑了奶粉,结果女儿喝完没多久就开始拉肚子,本以为她水土不服拉肚子最多也就拉在外旅游的几天,没想到女儿整整拉了一个月……
不同地区的细菌群落不同,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吃的喝的,甚至呼吸的空气中都有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细菌,尤其是在车站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孩子更容易接触到细菌,难免会水土不服生病。
3.情绪不稳难控制
科学研究显示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具有负责调控注意力、作出计划、理性思考、调控情绪的能力,而当孩子还是宝宝的时候,这一区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幼小的孩子不会隐藏或者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父母带孩子出去旅行,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但是若是真的实施起来就异常艰难了。那么,在如此两难之际,作为家长,该如何选择呢?
父母如果实在担心自家孩子跟其他孩子拉开差距,完全可以多陪孩子看看地理、历史、旅行主题的绘本,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又可以积累足够的历史地理知识,等稍微大点,再带出去玩,高质量的旅行一次可以顶数次。
看中国、游世界!从小观世界,方有世界观!小时候父母陪孩子在书中看世界,长大了孩子带父母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