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别人叫它图书馆)由许多六角形的回廊组成,数目不能确定,也许是无限的。
从任何一个六角形中,可以无尽地看到上下楼层。门道里有一面镜子,忠实地重复着映照的事物。人们总是根据这个镜子,说这个图书馆不是无限的。
而我则宁愿做梦,梦中一切光亮的表面都代表并承诺着无限......
博尔赫斯在他的短篇小说ThelibraryofBabel中,开篇仅用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他心中天堂图书馆的模样。看完这一段,大概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浮现出一座“天堂图书馆”的模样,虚幻又真实。
生命的短暂、知识的无尽、宇宙的混乱和秩序......人们试图在这里探索这世界的真相。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而建筑师们,则通过他们对空间本质的思考,为人类营造出一个又一个知识的庇护所。来看看究竟哪一座图书馆,更接近你心目中天堂的模样呢?
01
StuttgartCityLibrary
斯图加特市立图书馆
建筑呈现出一个单一的立方体体量,摈弃了传统的前后方向感,创造出一种开放的体验。每个面上均有多种语言的标注,体现出全球文化的多元和包容。
看似简单的白色外壳,实际上是由玻璃砖和混凝土构成的第二层表皮。在夜晚,建筑的外立面能够从内部散发出光,营造出一种魔幻的氛围。
图书馆的中心区域由三个轴线不对称的主要房间组成:最底层的“论坛”,入口层的“心脏”和从五层到九层的倒置阶梯金字塔形状的阅览室。这三个要素代表了现代图书馆建筑背后的基本理念:信息、思考和交流。
螺旋形楼梯和网格天花板共同制造出一个有趣的”复杂空间“,让读者可以短暂”迷失“,好像是在玩一场愉快的“数独游戏”,同时也巧妙化解了“角落冲突”的问题。
该项目的设计理念被认为与1960年代出版的WholeEarthCatalog一书相得益彰。这本书曾被乔布斯称为Google的前身,它们都强调了信息共享和探索。
02
BibliotecaVasconcelos
瓦斯康塞洛斯图书馆
这座位于墨西哥城的巨大的迷宫结构图书馆,占地409,000平方英尺,馆内有超过500,000本藏书。
置身于狭窄的书墙,人类在不断的迷失中进行着自我探索,这壮观的景象彷佛是博尔赫斯《巴别图书馆》最具像化的展现。
▲瓦斯康赛洛斯图书馆内部空间
建筑的外观看起来像是一个混凝土和钢制格栅的堡垒—你绝对想象不到里面竟是如此通透的未来主义空间。
日光透过半透明的立面倾泻而入。由书堆满的透明极简立方体,搭建形成了图书馆的复杂六层结构。
悬挂在地面中央的巨大的鲸鱼骨架暗示着《圣经》约拿的故事,赋予图书馆空间神圣的象征意味,象征着拯救、重生和内省。
细钢梁似乎勉强支撑着这些满载书籍的宏伟书架,看似不合逻辑却又充满了秩序感。“悬浮”,是书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建筑师阿尔贝托·卡拉赫(AlbertoKalach)认为,建筑、城市设计和花园之间没有界限。图书馆不仅是一个书籍存放的地方,它还承载着社会文化、政治意图和地区转型的功能。
这是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复杂空间。如同博尔赫斯描绘的那样,尽管书籍数量是有限的,图书馆却在设计上呈现出一种开放和无边界的体验,让人感受到知识的无限广阔。
在这里,人们仿佛不是来“阅读”,而是来“漫游”和“探索”。
03
StaatsbibliothekzuBerlin
柏林国家图书馆
这座被称为“金色书船”的图书馆是德国建筑师汉斯·夏隆人生最后的作品之一。该建筑位于“无人区”和柏林墙之间,称为柏林文化论坛的一个重要部分。
金色立面是经典夏隆式建筑的标志,与邻近的柏林爱乐音乐厅相呼应。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7万8平方米,阅览空间9300平米,长229米,宽152米。单从数据就可以看出绝对是航空母舰一样的建筑。
夏隆很擅长利用不规则的地形进行设计。看他的作品,感觉像是在看一整个交响乐团的精彩演出,杂乱、丰富却又富有秩序。
图书馆虽然规模巨大,但其内部空间却依然保持了亲密的尺度感。布满圆形天窗的天花,将自然光和人造光巧妙融合在一起。
丰富的空间组织是通过流线来控制的。
建筑的主体结构部分有一块超大面积的无窗实墙,被称为“书的脊梁”。但同时,图书馆还通过一个巨大的玻璃立面引入自然光线,并在大厅设置了许多天窗。
在柏林国家图书馆中,夏隆通过对形式和空间的塑造,创造了一种超越单纯阅读功能的超现实体验。在这里,读者不仅仅是在寻找书籍,更是在感受空间的无限可能性。
04
MusashinoArtUniversityMuseum&Library
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
建筑师说:当我想象构成终极图书馆的元素时,我想到了书籍、书架、光线和氛围。这是一座由书架构成的图书馆。
设计师藤本壮介一直强调未来的建筑应该是像森林一般,能给人朴素自然的感觉。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的灵感正是由此应运而生。
图书馆如同一艘巨大的方舟,总共有20万个书籍单位,其中10万个将在开放档案区,另外10万个则在封闭档案区,整个图书馆的建筑面积为6,500平方米。
设计师想象一个由螺旋形单一书架包围的地方。螺旋象征着空间无尽的延续性。
书架的螺旋排列延续下去,最终围绕着场地的边缘,成为外墙,其梦幻般的简单性令人惊叹。
设计师强调了书籍的物理存在与空间的互动,营造出一种直接而富有诗意的阅读体验。
调查和探索是图书馆设计中固有的两个明显矛盾。人们体验空间时,感受到空间的不断更新和变换,发现未定义的关系,从陌生领域中获得灵感。
这是最“图书馆式”的图书馆,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图书馆。它创造出一种新的用户与书籍之间的关系,让用户在书籍的包围和庇护下阅读。
书籍构成了空间的核心,而书籍的排列和组合决定了空间的体验。
结语
天堂图书馆究竟应该是六边形、立方形、圆形,还是螺旋形呢?
设计师们采用了形态各异的呈现方式,不约而同地探寻着知识的无穷和宇宙的秩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物理空间的范畴,而成为人类思想和文化的交汇点。
人类对于知识和文化的探索从未止步。难怪有人说,如果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么人间应该处处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