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玫瑰是兴化茅山人。初中时,老师们把她看作最有希望的明日之星,提到她总是笑吟吟。
她的中考志愿是师范中专,那个年代最紧俏的专业,比重点高中还要高一二十分。偏偏马失前蹄,她中考成绩和中专分数线差了十分。其实这个成绩已经可以上重点高中,可家里负担不起学费。
之后,常玫瑰一天天长大了,也成了家。因为是初中学历,也没有很好的工作机会,生下女儿才十几个月,她就和丈夫去了东北打工。
“说实话,肯定是舍不得,但日子总得过。”常玫瑰说,她一辈子都记得离开的那天晚上,等孩子睡着,她和丈夫悄悄地走了,就怕孩子哭起来,自己狠不下心。
“我当时就泪流满面,我知道,该回家了。”常玫瑰说,自己陪伴孩子太少,错过了孩子的很多第一次,她不想再留下遗憾。
此后,为了给上初中的女儿陪读,一家三口在女儿学校的附近开了一家茅山馄饨店。
常玫瑰至今记得一家三口睡在一起的第一晚,自己和丈夫蜷缩着身子,一转身,看到女儿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那一刻,我们没有苦,只有幸福,我知道自己做对了,孩子要的不是金钱,是陪伴。”
重新拾笔写人世百态
一晃6年过去了,女儿也考上了大学,馄饨店里每天人来人往似乎一切照旧,但常玫瑰却感觉到了空虚。原来女儿每天上学回来,母女俩依偎在一起看书的日子,虽苦也甜。如今女儿离开了,让常玫瑰反而不适应。
女儿的鼓励给了常玫瑰很大的信心,于是,她开始重新拿起笔,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把对女儿亏欠的爱都注入到文字中。“我无意中听见你姐说,你受了委屈,抱着你养的柯基哭了整整一夜。我也哭了,我想到了儿时留守的你,我想到了你的孤独与无助。困难和挫折是每个人成长的荆棘路,妈相信你能勇敢地走出来……”
就这样,常玫瑰开始在馄饨店边读书,边写她和女儿的故事。
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敲开你的门。姜伟婧是泰州市田家炳中学的高中语文老师,她的同事里有常玫瑰的老乡,她把常玫瑰的故事讲给了姜伟婧听,于是,她特意赶来吃了一碗馄饨,两人也聊了很多。
2020年7月7日是高考第一天,当地报纸副刊“坡子街”刊发了姜伟婧写的《开馄饨店的常玫瑰》,正是这篇1400字的随笔改变了常玫瑰的人生。
第一个写常玫瑰故事的姜伟婧当天也来祝贺。
常玫瑰至今记得那天早上,门口的邻居拿了份报纸边走边喊:“玫瑰,你上报纸了!”
“谁会写我啊?”常玫瑰说,自己猴急似的一把抓过报纸:《开馄饨店的常玫瑰》,作者姜伟婧。“一面之缘的她,竟将我写得如此之好。”
将馄饨店打造成文学沙龙
文友杜萍读到了常玫瑰的《小草也开花》后,便想要结识下这位作者,于是来到了馄饨店。
今年4月16日,常玫瑰告别了原来的路边摊,在东方小镇的新店正式开业。
当天上午,各地的文友们纷纷前来祝贺。
67岁的程启龙家住海陵区森园小区,当天他6点多就起床,骑着电动车到汽车站,然后坐公交车赶到了馄饨店,并送上了自己的礼物——一套梁晓声的《人世间》。
“常玫瑰的文字语言质朴,她写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程启龙说,馄饨店里烟火气浓,每天人来人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里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人世间》。
来的人多,常玫瑰在忙个不停,下着馄饨的同时,不停地打着招呼。
“我觉得馄饨店是一个生活的窗口,透过这一个小小的窗口,我也会看到大大的世界。”谈及为何有这么多文友喜欢她,常玫瑰说,唯真情可动人。“或许是人们从我的文字中读到了真情,读到了自己人生。”
“很多人都是从顾客到成为文友,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个烟火气和文化相结合的地方。”常玫瑰说,很感谢高新区的有关部门和领导,从前期的选址到后期整个馄饨店能顺利开业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新的馄饨店如期开业了,常玫瑰在朋友圈向多年来支持她的老顾客们发了这样一段话:在这里,方寸之地就是我看社会的窗口,家长里短就是人间的烟火。我被你们和你们的故事感动,我情不自禁地把它们记录下来,又机缘巧合在媒体传播,从而感动了更多的人。现在,我要把这种感动与馄饨融合,去温暖更多的人了。虽然不舍,但认为值得,因为,有更多像你们这样的人,需要我像对你们一样地对他们。